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文档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时二 含答案 精品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55191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文档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时二 含答案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文档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时二 含答案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文档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时二 含答案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文档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时二 含答案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文档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时二 含答案 精品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文档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时二 含答案 精品Word下载.docx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文档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时二 含答案 精品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文档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时二 含答案 精品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文档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时二 含答案 精品Word下载.docx

(2)开始了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3)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4)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预习评价】

1.(判断)“两个凡是”方针的实质是坚持“文革”中的“左”倾错误。

(√)

2.(思考)有人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

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试答:

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知识点二 改革:

从农村到城市

1.农村改革

(1)原因:

农村经济体制问题严重。

(2)措施: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过程:

①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秘密地实行包产到户。

②安徽、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推行联产到组和试行包产到组等责任制。

③1980年9月,“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责任制迅速推广。

(4)意义:

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城市改革

(1)背景:

农村改革突破性进展的推动。

(2)开始: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

(3)内容:

①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②管理体制:

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4)结果:

①到1987年,全国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

②企业内部实行以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也迅速推进。

1.(判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土地公有制的性质,属于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

2.国有企业失去活力的主要原因在于政企不分、权责不明。

3.(思考)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知识点三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背景

实行对外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

2.过程

(1)设立经济特区:

①背景:

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②设立:

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③意义:

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①时间:

1984年5月,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等共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②措施:

扩大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

(3)开辟经济开放区:

自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4)开发开放浦东:

1990年4月,做出开发开放浦东的决策,这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3.对外开放格局

(1)格局:

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2)特点:

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3)意义:

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判断)经济特区享有经济、政治上的特殊政策。

2.(思考)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开放上海浦东。

【图示巧记】十一届三中全会

【易错防范】“文化大革命”结束≠“左”倾错误消除

1976年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但是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社会主义建设依然“以阶级斗争为纲”,继续延续毛泽东晚年的“左”倾错误。

“左”倾错误并未完全消除。

【图示巧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易错防范】理清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本质上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生产力要求;

土改和农业合作化运动改变了土地所有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土地使用权。

【易错防范】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国营企业为重点,是从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开始的,相继经历了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发展阶段。

【图示巧记】对外开放

【易错防范】正确区分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

1.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

(1)区域范围不同:

前者限于内地,后者限于统一后的港澳台地区。

(2)政策范围不同:

前者只在经济上享有特殊政策,在别的方面与其他地区相同;

后者除了外交权和国防权外,按照基本法规定可以行使其他权力。

(3)社会制度不同:

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经济特区

(1)地域分布上:

前者更为广泛,遍及各个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

(2)所占面积上:

前者小,是从城市划出的一定区域。

(3)经济发展特点上:

前者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4)发展政策上:

前者实行后者的某些优惠政策。

主题 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史料探究]

1.农村经济改革

史料 (1976年,孙少安因给社员分自留地受到公社批判)一声长叹以后,又迈开两条壮实的长腿走向前去……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像洪水一般泛滥。

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

——《平凡的世界》

思考 史料中孙少安痛苦的主要原因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解除了“孙少安式的重压”?

答案 根源:

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化体制,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措施: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2.城市经济改革

史料 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改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

思考 图片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什么变化?

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

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变化: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

方向:

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

影响:

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增加了企业的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史论形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及实质

①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

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

它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实质: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

[拓展延伸]农村经济体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之处

(1)扩大了生产经营自主权。

(2)都克服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都调动了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主题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新时期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史料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注:

“人家封锁我们”指帝国主义对新中国采取孤立、封锁政策。

思考 史料反映了我国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并分析变化原因。

从闭关锁国到主动对外开放。

原因:

吸取了历史上闭关锁国导致落后挨打的教训;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

2.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史料一 1978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提出,要解决广东长期存在的“偷渡外逃”难题,中央要让广东“先行一步”。

“偷渡外逃”指七十年代末广东群众偷渡外逃到港澳问题。

思考 

(1)史料中习仲勋提出的“先行一步”的政策是什么?

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 政策:

设立经济特区。

意义:

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改革的试验田,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史料二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对外开放顺应了国际的发展潮流和适应了国内改革的加快加深的需要,走向了对外开放水平的质的飞跃的新阶段。

思考 

(2)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开放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答案 开放上海浦东,积极加入世贸组织,制定“走出去”战略。

[史论形成]新时期我国经济特区特殊性

(1)经济结构:

特区的所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商投资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外商投资经济所占经济比重可以大于内地。

(2)经济体制: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采取市场调控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3)优惠政策:

对前来投资的外商提供更多的政策优惠,企业的所得税率按优惠政策征收,对进出特区的境外客商、外籍人员简化手续。

(4)管理权限:

特区政府拥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属于中央统一管理的外事、边防、公安、海关、金融、外汇、港口、铁路、邮电等方面的业务,由国家主管部门结合特区实际情况,制定专项管理办法。

1.(2015·

广东学业水平测试)1979年初,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语是(  )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政治挂帅,提高觉悟,争取更大的跃进”

D.“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 “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出现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符合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语,故B项正确;

“政治挂帅,提高觉悟,争取更大的跃进”出现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出现于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之后,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

2.(2016·

山东学业水平测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逐步实行(  )

A.农业合作化B.现代企业制度

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故D正确。

答案 D

3.(2015·

北京学业水平测试)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