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00万吨生物肥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54951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1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200万吨生物肥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年产200万吨生物肥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年产200万吨生物肥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年产200万吨生物肥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年产200万吨生物肥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200万吨生物肥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格式.docx

《年产200万吨生物肥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200万吨生物肥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产200万吨生物肥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Word格式.docx

6、建设规模:

年产200万吨生物肥

7、建设周期: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

8、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98500平方米,生产车间61000平方米(包括菌种车间、烘干车间、粉碎车间、配料车间、固定发酵车间、包装车间),仓库12000平方米,附属设施1500平方米(包括化验室、车库、锅炉房、配电室等),综合办公楼(宿舍)7000平方米,绿化10000平方米,道路7000平方米,引进生产线相关设备,形成年产200万吨生物肥的生产能力。

9、项目申报单位:

10、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

项目投资估算总额为15亿元,其中建设投资7.2亿元,流动资金估算根据项目建设规模及工厂产品方案,流动资金总量估算为7.8亿元。

11、资金筹措:

项目投资全部由企业自筹。

12、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本项目达产后的企业年生产能力为200万吨生物肥料,项目期年销售收入260000万元,年净利润33818.16万元,上缴税收18555.54万元,投资利润率22.54%。

第二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

目前普遍应用的化学肥料,虽然对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经长期生产实践和科学证明,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极大危害,因此在国际上对农业肥料更新换代的问题积极和强烈。

日、美、德等国提出,在短期内解决不再使用化肥的问题。

美国农业部指出:

“生物化农业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发展,21世纪,目前的化学农业将被生物农业所代替。

”应用生物肥料是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增强地力,提高作物品质,促进人们健康的选择,是一场世界范围内的绿色革命,其产品前景不可限量。

生物肥料是利用物效菌、复合微生物菌、菌酶技术将有机物、无机物废物加工成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及其它微量元素钙、镁、硼、铁、钼……等十八种,较理想地满足作物对氮、磷、钾及其它微量元素之间的平衡需求。

因此,因地、因植制成不同的肥料特别是在国际上还没有的适合重茬种植的神龙牌系列(重茬灵)肥料,有着重大的意义。

本项目建设根据《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中的相关规定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政策依据,按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其它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规程等以及项目建设的地方经济、市场的价格指标进行的。

第三节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1、本项目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2、新型高效生物肥料产业化。

针对我国化肥使用超量、低效、耕地质量逐年下降的突出问题,以减少化肥施用量、改善耕地质量为主要目标,开展新型高效生物肥料产业化。

包括万吨级固氮生物肥料、溶磷生物肥料、解钾生物肥料、抗病生物肥料、降解化学农药的生物肥料的产业化。

3、公司具备了设计、筹建、现场施工、调试投产、正常运行等各方面的技术和生产管理经验,并培养了一批专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这为本项目的建设和投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符合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趋势,是当前国家鼓励非国有经济优先发展的行业,也是国家新兴战略产业。

综上所述,公司建设年产200万吨神农牌生物肥料生产线新建项目,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已具备了较有利的条件,项目建设投产后能在较短时期内收回投资,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有较强抗风险能力,项目可行度高,有建设价值。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0

名称

年产200万吨神农牌生物肥料生产线建设工程项目

2.0

建设规模

万吨

200

2.1

建设面积

平方米

98500

2.2

生产能力

万吨/年

生物肥料

3.0

年生产时间

320

4.0

公用工程及动力消耗

4.1

供水

35.84

4.2

电力

万度/年

8778

5.0

劳动定员

4000

6.0

项目建设总占地面积

7.0

项目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7.2

8.0

项目流动资金投入

7.8

9.0

项目总投资

150000

10.0

平均年销售收入(不含税)

260000

11.0

平均年上缴税金

18555.54

12.0

平均年净利润

33818.16

13.1

投资利润率

%

22.54

第二章项目背景

第一节行业背景

生物肥料的种类较多,按照制品中特定的微生物种类可分为细菌肥料(如根瘤菌肥、固氮菌肥)、放线菌肥料(如抗生菌肥料)、真菌类肥料(如菌根真菌);

按其作用机理分为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自生或联合共生类)、解磷菌类肥料、硅酸盐菌类肥料;

按其制品内含分为单一的微生物肥料和复合(或复混)微生物肥料。

复合微生物肥料又有菌、菌复合,也有菌和各种添加剂复合的。

我国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品种主要有:

固氮菌类肥料、根瘤菌类肥料、解磷微生物肥料、硅酸盐细菌肥料、光合细菌肥料、芽胞杆菌制剂、分解作物秸秆制剂、微生物生长调节剂类、复合微生物肥料类、与PGPR类联合使用的制剂以及AM菌根真菌肥料、抗生菌5406肥料等。

该项目符合《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专项中提到的生物肥料的相关规定;

且适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第一类鼓励类第一条农林业30.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有机肥料产业化技术开发及应用。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发展及政策要求

《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到,要大力发展一批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新品种,加速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产业化应用,是推动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

以实现规模化发展为目标,加快绿色农用生物产品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

充分利用经济杠杆,开展生物肥料等绿色农用产品应用的示范和普及;

推动资源优势整合,加快培育生物肥料等领域的龙头企业。

开发并推广应用生物肥料等重要农用生物制品,并增加生物肥料的使用比例,大幅度提高我国绿色农业生物制品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有效缓解农业面源污染。

发展生物肥料可以有效延长农业的生产链,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增值效益,不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农业的总体水平,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吸纳农业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可见项目建设是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的需要;

是发展“绿色农业”、有效促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需要;

是国家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的需要。

2、发展生物肥料产业的意义

(1)改善作物品质、提高作物产量

生物肥料可将无机元素转化为有益植物生长的有机化合物,改善土壤氧化还原条件,减低氮素脱氧和氧化过程,从而降低硝酸盐含量。

多项试验表明,施用生物菌肥,蔬菜硝酸盐含量减少25.44~4.3mg/L,平均降低19.09%;

vc含量平均提高9.96mg/l009;

糖分含量平均提高0.66mg/l崛。

施生物菌肥的稻米蛋白质比对照组提高0.05%~0.65%。

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是徽生物肥料的生命力所在,其促进植物生长的机制是产生生长素、抑制病原菌、根际固氮和分解难溶性磷钾元素等。

根据有关研究结果,在豆科作物上施用根瘤菌制剂,不仅可提高收获物中蛋白质的含量,而且还使大豆和花生平均增产10~20%;

紫云英和苕子平均增产40%以上,在新开垦地中甚至可增产1~2倍;

豌豆增产15%;

蚕豆增产17%;

柽麻增产13~30%。

但施用不当,则可能增产效果很小或甚至无效果。

使用其它类型的生物肥料,亦可使作物增产10%左右,且其品质也较单施化肥有一定改善。

又据中国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有关研究,如果施用方法得当,施用生物复合肥肥力高(用量7.5~15kg/hm2)亦可使水稻增产5~15%,小麦增产3.1~10.0%,棉花增产7.8~30.2%,甘蔗增产约14%,油菜增产2.6~17.5%,蔬菜作物增产10%以上。

而且,同时还节省了10~30%的化学氮肥,并同时使作物品质得到改善。

(2)降低了生产成本

据有关报道,用哈伯氏制氨法合成氨时,每制造含1kg纯氮的肥料并输送到用户,其所消耗的燃油约为1.5kg,而固氮生物能直接或间接利用光能生产氨,且这种生产是就地发生的,不仅节约了肥料生产所需的能源和劳动力,而且又不必花费将所生产的肥料运往田间撒布的代价,同时亦节省了建造化工厂的费用等,可谓是一举多得。

对磷、钾矿的开采也是一样。

开采磷、钾矿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劳动力,也要耗费大量能源,酸制法生产磷肥还要消耗大量的硫酸等,并占用很大的场地,在肥料的搬运中亦将消耗掉大量能量。

上述结果,使得农民每施用1kg纯氮、P2O5和K2O,就分别约需花费4.00元、4.50元和4.00元,同时,农民将肥料买回家后,还必须花大量的劳动力将其运到田间并施入农田中。

相对而言,生物肥料充分利用微生物的某种特征,以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为目的,其施用量一般不大,在其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也很少,且施用生物肥料的同时还可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因而节约了施肥成本。

当然,由于生物肥料中微生物的活动需要大量的能量,如自生固氮菌每固定27kg氮素就需要消耗100kg碳,共生固氮菌更是每消耗100kg碳只能固定1kg氮素,所以,生物肥料必须是在施足有机肥和适量化肥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出其增产效果,或者说生物肥料只能是作为辅助肥料,而不能代替化肥和有机肥。

(3)有效地利用了大气中的氮素或土壤中的养分资源

据有关资料估计,全球每年生物固氮作用所固定的氮素大约为130×

109kgN/年,而工业和大气的固氮量则少于50×

109kgN/年,即依靠生物所固定的氮素是工业和大气固氮(如雷电对氮素的固定等)量之和的2.6倍,因此,开发和利用固氮生物资源,是充分利用空气中氮素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虽然微生物的固氮效率因土壤条件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但这种作用的存在无疑是氮肥工业的一个有力补充。

作物对土壤中磷、钾等矿质养分的利用能力较差,且磷、钾等肥料的利用率也较低,据有关研究结果,磷肥的当季作物利用率大多不到20%,钾肥的当季作物利用率一般亦在40%以下。

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磷钾资源严重不足,特别是钾肥大量依靠进口,所以,如何将土壤中的无效态磷、钾转化成可供作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态养分,一直为广大研究者所关注,生物肥料的应用,无疑为其提供了前提条件。

  (4)减少了环境污染

当前,施肥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据有关资料,在我国主要湖泊的富营养化中,来自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工业污染。

化肥施入土壤后,除被作物吸收利用的部分外,还有相当部分通过渗漏、挥发及硝化与反硝化等途径损失,因此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对大气、水体及土壤等环境的污染,在能量和经济上也是一种浪费。

而施用生物肥料如固氮类生物肥料,不仅可适当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量(如前述施用肥力高可减少10~30%的化学氮肥),而且因其所固定的氮素直接贮存在生物体内,相对而言,对环境污染的机会也就小得多。

(5)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施用生物肥料,由于减少了化肥对土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