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元素在大学语文教学的思考docx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4853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元素在大学语文教学的思考docx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传统文化元素在大学语文教学的思考docx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传统文化元素在大学语文教学的思考docx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传统文化元素在大学语文教学的思考docx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元素在大学语文教学的思考docxWord文件下载.docx

《传统文化元素在大学语文教学的思考docx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元素在大学语文教学的思考docxWord文件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统文化元素在大学语文教学的思考docxWord文件下载.docx

  然而在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除了汉语言文学等相关专业外,大学语文课程往往是作为对大学生要求不严的公共课存在,逐渐被边缘化。

  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就业率,学校更注重对学生技术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养,学生自身也更愿意花更多的精力来获得外语证书和计算机证书,对大学语文的重视程度较低,教学效果不理想,加上标准定位的不准确,融入传统文化很困难。

  二教学形式单一,内容陈旧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往往是以教师的课堂为中心,教学方法单一、死板,教学中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只为了单纯地完成教学任务。

  不能够采用灵活的教法,不能够因材施教,也缺乏因人施教的主动性,最终导致学生对于教授的内容是被动接受的,没能充分发挥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不更新,没有结合当代发展的特点和优势等问题,使得课程单板枯燥,进而导致大学生普遍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

  三师资队伍文化素养不高由于种种原因,从事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教师,普遍教被认为是万金油,缺乏必要的专业深入,导致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队伍呈现出极不稳定的情况,且教师中华传统文化的修养程度参差不齐,总体水平并不乐观。

  大学要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平台,提升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修养是重要前提。

  二、加强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的主要策略一确立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大学语文课程标准按照习总书记近年来一系列有关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讲话精神和教育部《纲要》的明确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高校相关课程体系中势在必行,大学语文尤其要担当重任。

  但实际情况却是,大学语文逐渐被边缘化,既没有专业课的权威地位,也没有外语课的现实需求,处境越来越尴尬。

  若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坚定地确立大学语文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定位。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指出大学语文的属性应是综合性的人文素养课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融入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同时,在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纲要》要求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国家教育层面来看,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准来定位大学语文既符合《纲要》对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也符合大学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的属性。

  大学生经历初高中的洗礼,已经基本具备独立的阅读、分析和思考能力,与其它课程诸如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大学语文有其自身特色,这是一门以具体的母语文本阅读为主要学习形式的课程,这就使得大学生可以通过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优秀作品的赏读,来具体形象地感受和认识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学生便可以由感性到理性、由点及面、举一反三地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与博大,领悟其精髓。

  二加强大学语文的师资队伍建设定位了大学语文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力载体,这就对大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群体,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母语运用能力,具备较高的听说读写的水平,还要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

  同时还必须有开阔的学术视野,有辩伪存真、取精去粗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总之,不论是在文化涵养、专业储备、教学观念,还是在教学能力和方法等方面都对大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大学语文教师,应主动加强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

  同时也建议高校为教师提升传统文化修养提供条件,组织开展灵活多样、丰富生动的各类进修活动。

  三改变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一堂课下来,主角是教师,教学中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只为了单纯地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学效果不理想。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在教学能力上,大学语文教师要积极主动地研究本门课程的属性和特点,尤其是对于古老晦涩的传统文化知识的讲授既不能卖弄,也要避免肤浅。

  只有不断研究,以研促教,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其次,要采用以行为导向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如分组讨论法、情境模拟法、启发引导法、比较分析法等,不搞一言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加强自主学习意识。

  第三,要借助多媒体、网络、慕课、微课等新型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以期末试卷成绩为主的学期评定方式,制订以课堂讨论、读书报告、论文写作、调研报告等为主要形式的多元化考核方式。

  四根据时代特点和学生实际,创新教学内容传统文化内容丰富,而大学语文的课时又相当有限,要在有限的授课时间里更好地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到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就必须有所选择地选取教学内容。

  首先,要结合时代特点,在当下社会背景下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分析简化,有针对性地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关注的社会现实相结合,引导学生联系现实问题进行思考,拉进学生和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

  其次,应根据本校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和实际需求,选取通俗易懂并且适合个人专业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真正做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

  比如刚入校的大学生,尚处于迷茫阶段,对如何规划短短几年的大学时光较为关注,笔者时常引用孔子谈自己生平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来引导学生做人生不同阶段的目标规划。

  再如,大学生对爱情问题十分关心,而中国传统文化里关于爱情婚姻的经典数不胜数,可选取有关作品与他们共同探讨。

  比如从《诗经•周南•汉广》篇我们看到了单恋者的形象,从乐府民歌《有所思》里我们又看到了失恋者的形象,由此可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地面对得不到和已失去的爱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总之,大学语文教学要根据时代特点和学生实际,创新教学内容,注重因材施教。

  三、结语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它所蕴含的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如仁、义、礼、智、信、孝等思想和精神,一直存在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实际行动中,成为我们创造新文化、缔造新历史的源泉和动力。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中华民族将以怎样的姿态参与世界合作与竞争,进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挑战。

  所以,对于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文化艺术、文学典籍、科技工艺、哲学宗教、伦理规范、生活习俗等丰厚遗产,如何继承和创新使之进一步发挥效用,是一项关乎国家民族发展强大的根本性任务,高校责无旁贷。

  基于此,在大学语文课程中融入和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有了极大的必要性。

  而当前的大学语文教学又存在诸如定位不明、教法单一、内容陈旧、师资队伍素养不高等问题,要加强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就必须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做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这首先需要高校领导的重视,重新定位大学语文的课程标准,并支持大学语文的师资队伍建设。

  同时,作为传承传统文化主角之一的大学语文教师,也应转变观念,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方面做相应的调整和创新,确实有效地利用好大学语文课堂这一阵地,真正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社会培育出更多品学兼优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康芸英单位泉州华光职业学院基础部参考文献[1]王伟萍试论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落实传统文化的传承功能[]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1[2]王铁良大学语文教学应增强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当代教育论坛,2009,8[3]张福贵大学语文教育的学科定位与功能特性[]中国大学教学,2014,148[4]郭海军、张旭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2[5]郭爱涛国学素养培育视野下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广西教育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6,195-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