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马山风电场升压站工程岩土工程勘测报告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33382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驿马山风电场升压站工程岩土工程勘测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驿马山风电场升压站工程岩土工程勘测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驿马山风电场升压站工程岩土工程勘测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驿马山风电场升压站工程岩土工程勘测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驿马山风电场升压站工程岩土工程勘测报告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驿马山风电场升压站工程岩土工程勘测报告书Word下载.docx

《驿马山风电场升压站工程岩土工程勘测报告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驿马山风电场升压站工程岩土工程勘测报告书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驿马山风电场升压站工程岩土工程勘测报告书Word下载.docx

3.1地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3.2地基岩(土)承载力特征值

3.3场地土类型与建筑场地类别

3.4土壤电阻率

3.5基坑开挖

4地基类型评价

4.1地基评价

4.2场地评价

5结论及建议

1前言

驿马山风电场220kV升压站工程位于黑龙江桦南县阎家镇东部和达连泡药厂西部及吉兴村南部的高台区域,紧临七虎力河,频临安兴水库,距桦南县城约24km。

交通较方便,地势开阔、地面起伏不大,拟建场地现为耕地。

根据《驿马山风电场220kV升压站工程施工图阶段勘测任务书》,本次勘测主要任务如下:

1.2.1严格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变电所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5170-2002)的规定,进行初步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测工作,满足相应勘测阶段的内容和深度要求;

1.2.2查明站址区的地形地貌和地层的分布、成因、类别、时代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提出地基基础方案设计所需计算参数;

1.2.3查明场地土类型与建筑场地类别,确定地震烈度;

1.2.4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别、范围、性质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危害程度等,并对其整治方案进行论证(站址附近的冲沟发育、发展变化规律等);

1.2.5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及变化规律,并对地下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作出评价;

1.2.6对场地土的电阻率、冻胀性作出评价;

1.2.7查明可能对建筑物有影响的天然边坡或人工开挖边坡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其稳定性,并对其处理方案进行论证。

1.3.1本阶段工作遵循的技术标准主要为: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变电所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5170-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电力工程地质钻探技术规定》(DL/T5096-1999);

《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资料整编技术规定》(DL/T5093-1999)等。

1.3.2本次工作参照的专业书籍主要为:

《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

1.4.1勘探点的布置

1.4.1.1勘探点布置原则

根据《变电所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5170-200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具体要求及《工程勘测技术指示书》的指导意见,工程的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场地按中等复杂场地考虑,综合判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4.1.2勘探点类型、数量与深度

本次勘测共布置勘探点17个,现场完成17个,控制性钻孔11个,一般性钻孔6个,总进尺121.30m,进行标准贯入试验26次,取原状土样8件。

1.4.2勘测方法

本次勘测以钻探工作为主,辅以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等勘测手段作为必要的补充,取原状土试样进行地基土的物理、力学试验。

1.4.2.1钻探与取样

钻探所使用的设备为SH-30A型钻机,利用钻具的的重力和下冲力使钻头冲击孔底以破碎岩土,采用圆筒形钻头的刃口借钻具冲击力切削土层钻进;

全断面取芯,岩芯采取率达到100%。

1.4.2.2标准贯入试验

标准贯入试验严格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要求进行。

当钻进到预定试验深度并清孔完毕后,将贯入器放至试验位置,使用63.5kg穿心锤,以76cm的自由落距,使其自由下落。

先预打15cm,记录其击数;

然后再分别记录连续贯入地层30cm中的每10cm锤击数,当50击贯入度不足30cm时,记录50击的实际贯入深度。

1.4.2.3室内土工试验

室内土工试验由我院化验室严格按照《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的有关要求进行操作和资料整理。

1.4.3勘测方案评价

本次勘测方案布置合理;

勘探点的布置原则、勘探点类型、数量、间距、深度以及各类试验方法的采用,均满足《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和《变电所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5170-2002)的有关要求。

1.5完成工作量

站址区现场勘测完成工作量见表1-1

现场勘测完成工作量统计表表1-1

勘探点

类型

(个)

勘探深度(m)

总进尺(m)

取原状土

试样(件)

标准贯入试

验次数(次)

控制性钻孔

11

5.0~11.0

76.8

5

17

一般性钻孔

6

6.0~9.5

44.5

3

9

共计

121.3

8

26

1.6有关说明

本工程外业勘测工作于2009年3月22日开始,并于3月29日结束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参加人员有杨铁锤、潘晓红等。

勘探点坐标为建筑坐标系。

本工程钻孔测量由我院勘测部完成。

内业资料整理由杨铁锤、邢广锐完成,于2009年4月15日提交全部勘测成果。

 

2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内地形平坦,地面高程为208.49m~209.74m,地貌成因类型为坡积,所址所在的区域地貌类型为岗地,所址场地地貌类型为平地,微地貌单元属坡积地带。

桦南县地处完达山西麓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部较高,西南部低缓。

地形大致分为三个区,北部和东部低山丘陵区,中部为丘陵漫岗区,南部、西北部为低洼平原区。

区域位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老爷岭隆起中部。

区域构造体系可分为北西向构造、东西向构造、勃利弧形构造、南北向构造及华夏系、新华夏系。

本次勘测揭露地层为上覆为第四系全新统耕土层(Q4pd)、坡积(Q4dl)以及残积(Q4el)层,下伏为元古代变质岩,岩性主要有耕土、粘性土、残积土、片麻岩。

根据地质年代、土层的分类、土的工程特性,将揭露地层分为4大层。

对于地基土层中分布不稳定、工程性质明显不同的夹层单独分出亚层。

站址拟建场地内无人为破坏现象。

根据野外钻探描述及原位测试成果,将本次勘测所揭露地层主要特征由地表至下描述如下:

2.3.1第四系全新统耕土层(Q4pd)、坡积层(Q4dl)、残积层(Q4el)

①耕土层:

黄褐、褐色,松散,湿,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植物根系。

层厚为0.50~0.80m,层底埋深0.50~0.80m,层底高程207.79~209.14m。

该层在站址场地内分布广泛。

粉质粘土层:

黄褐色,硬塑状态,稍湿,含少量角砾、粗砂,局部含少量云母,干强度、韧性高,稍有光滑,无摇震反应。

该层层厚为0.40~2.40m,层底埋深1.00~3.00m,层底高程205.57~208.21m,该层在站址场地内分布广泛。

1粉质粘土层:

黄褐色,可塑状态,含氧化铁,湿,局部含角砾,干强度、韧性中等,稍有光滑,无摇震反应。

该层层厚为3.70m,层底埋深6.20m,层底高程202.66m,该层在站址场地内分布不均匀,本次勘察期间仅在11号孔有分布。

2粘土层:

黄褐色,硬塑状态,稍湿,含氧化铁,干强度、韧性高,稍有光滑,不摇震反应。

该层层厚为0.50~1.00m,层底埋深2.50~4.00m,层底高程204.57~206.74m,该层在站址场地内分布不均匀。

3粉质粘土层:

黄褐色,坚硬状态,呈硬块状,稍湿,含角砾,干强度、韧性高,稍有光滑,局部含片麻岩碎屑。

该层层厚为0.70~2.20m,层底埋深2.00~8.00m,层底高程200.86~207.21m,该层在站址场地内分布不均匀。

③残积土层:

褐黄色-灰褐色,密实状态,主要为片麻岩风化残积而成。

该层层厚为0.50~2.50m,层底埋深2.00~9.00m,层底高程199.86~207.02m,该层在站址场地内分布广泛。

2.3.2元古代片麻岩(Pt)

④片麻岩层:

灰褐色,强风化,呈碎裂层状,岩体结构类型属碎裂体结构。

在本次勘测深度该层内未被揭穿,最大揭穿厚度1.80m,该层层顶埋深3.20~10.50m,相应层顶高程198.36~205.82m,该层在站址场地内分布广泛。

④1片麻岩层:

灰褐色,全风化,呈碎裂状,岩体结构类型属散体状或碎裂层状结构。

在本次勘测深度该层内未被揭穿,最大揭穿厚度2.30m,该层层顶埋深2.00~9.00m,相应层顶高程199.86~207.02m,该层在站址场地内分布广泛。

站址区地下水类型属基岩裂隙水,本次勘测期间,在勘探深度内未见地下水。

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建(构)筑物的影响及腐蚀问题。

3岩土工程评价

3.1.1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统计

根据土工试验成果,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资料整编技术规定》(DL/T5093-1999)等有关统计计算原则、方法进行,其中对粗差数据的剔除采用戈罗伯斯检验法,信度α=0.05。

现根据土工试验成果,对所址区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成果统计如下:

见表3-1。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统计结果及推荐值一览表表3-1

层号

统计项目

天然含水量

ω

%

重力密度

γ

kN/m3

天然孔隙比

e

ωl

液性指数

Il

塑性指数

Ip

土粒比重

G

直接剪切

自由膨胀率

δef

含水比

αw

渗透

系数

k10

(×

10-6)

cm/s

三轴压缩

压缩系数

a1-2

MPa-1

压缩模量

Es

MPa

粘粒

含量

ρc

备注

粘聚力

c

kPa

内摩擦角

φ

②1

频数n

平均值μ

标准差σ

变异系数δ

推荐值

②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