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落花生》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2641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落花生》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落花生》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落花生》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落花生》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落花生》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落花生》教案.docx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落花生》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落花生》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落花生》教案.docx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落花生》教案

落花生

预习提示

1.熟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根据课后题,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亲的话.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学会5个生学,正确选择本课中多音字的读音;理解19个新词语。

3.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1.找出重点段,并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2.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理解重点段来深入理解全文的阅读方法。

教具:

投影片课文录音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词,互相检测

2.熟读课文

一、揭示课题:

1.假如你拿到了这样一个题目,你觉得可以写些什么?

2.学生交流。

二、听课文录音,了解落花生:

1、听录音后回答:

这篇课文的内容是:

(1)介绍一种物品()

(2)记一件事()

(3)写一处景物()

(4)描写几个人物()

2、教师简介:

课文虽然以“落花生”为题,但并不是一篇以状物为主的文章,而是作者回忆了小时候所受的家教。

本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散文家、小说家。

他的散文以朴实洗练、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触,常常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为读者所喜欢。

“落花生”是他的笔名。

为什么他会对“落花生”有如此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三、初读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按第一单元的要求自学课文,巩固第一单元训练重点。

四、交流学习成果:

1.自由地找小伙伴交流。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集体交流典型的几个问题。

五、按提示分段:

1、出示投影,按下面的意思给课文分段:

(1)种花生,收花生。

(2)尝花生,谈花生。

(3)父亲的话牢记心上。

2、结合课文插图,分段提示,理清课文内容。

六、课堂检测:

1、完成《作业 本》第2、4。

2、绘制花生的生长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分组讨论父亲说的话的含义,体会做人的道理

一、复习回顾课文脉络,学习“学习提示”。

1、想想课文是分哪几部分写的?

哪一部分是重点写的?

怎样学习重点段?

2、学习“学习提示”。

(1)默读“提示”,划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

(2)从“学习提示”中,你学懂了什么?

①表达课文主要内容的段落叫重点段。

②学习重点段,理清写哪些内容;细读细想,弄清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③联系其余各段和课题,理解全文和思想感情。

(3)根据“学习提示”,找出课文的重点段。

二、研读重点段:

1、学生自由读重点段,结合问题讨论学习这一段可以分几个部分来研究?

2、结合课后练习2、3题独立学习重点段,教师巡视,辅优补差。

3、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1)说说“今晚”过收获节,与以往有什么不一样?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当时作者的父亲在广东做县官,平时公务忙,很少参加家里的活动。

这次他来,是专为吃花生来的吗?

说明什么?

(2)一家人是怎样谈花生的好处的?

圈出有关词语。

(3)“可贵”是什么意思?

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之处是什么?

(投影出示第10自然段)你是怎样理解父亲说的这段话的?

①父亲是拿花和玫什么进行对比?

为什么要这样比?

结合回答课后练3。

②父亲是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比,其实是赞美了花生的什么可贵之处?

(藏而不露)

(4)父亲为什么要对我们这样说?

理解课文第12自然段。

(5)“我”有没有体会到父亲的话的含义?

(读第13自然段)

“有用的人”应该是怎样的人?

“体面”是什么意思?

什么样的人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学了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课堂检测:

《作业 本》第4、5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

2.学习体会花生品格

一、复习回顾:

1、听记:

开辟居然、价钱、榨油、可贵、爱慕、体面

2、自查、订正

3、用上这些词说说课文内容。

二、研读第一段:

1、引入:

“我们”一家人过收获节的花生是怎样来的呢?

2、自由朗读第一段,讨论:

这段话为什么不详写?

可不可以不写?

3、体会:

课文内容要前后连贯。

三、研读第三段:

1、引入:

父亲的话对“我”的一生为人有影响吗?

从哪里看出来?

简介作者生平:

作者许地山,笔名落华生,曾留学美国,抗日战争前后,在香港从事进步文化活动和抗日救亡运动,1941年病逝于香港。

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文章为什么要用“落花生”做题目?

(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回忆父亲的教导,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按照父亲的“像花生那样”踏踏实实、不求虚荣地去做人。

因为父亲的话是由花生引出的,又用花生的特点比喻做人的美德,希望子女像花生一样做人,所以用这个题目。

有感情地朗读:

个别准备、同座互练、指名读知道点评。

四、总结体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读书体会。

设计意图:

通过说、辩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思想上有一个升华。

五、课堂检测:

 

1、完成《作业 本》中剩余的作业 。

2、把读了课文后的体会写成一段话。

板书设计 :

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味美

尝花生谈花生榨油便宜

父亲的话牢记心上……

—(实验小学马海丽)

拾穗

 

  预习提示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本科的生字新词..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4、鼓励学生谈自己在欣赏画作和课文后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收获”的愉悦,同时也体味到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的生活哲理

    2、通过学写摘录笔记和阅读名句格言等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

    3、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等环节练习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农民劳动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农民的勤劳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对农民要关心、尊重、敬佩、不要歧视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4、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了解课文的背景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2、初步体会“收获”的愉悦,同时也体味到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的生活哲理

 3、通过学写摘录笔记和阅读名句格言等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图导入:

教师出示<<拾穗>>图,请同学们看图,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谈自己的发现..

2、简介米勒.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注意: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

     弥散晚餐监督遵循搜寻逼真偷窃

三、理清脉络: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你快速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那些段落写得是画面内容?

<1一5段>,那些段落介绍的是作者的情况?

<6一7>自然段.

四、理解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细读课文1一5段,想一想重点描写了什么?

<重点描写了拾穗的3个妇女>

1.从课文中的哪一部分看出收获了?

(第一段)

     板书(收获)读一读。

  (出示:

拾穗图)麦香混合在尘雾中,弥散在田野上,远处堆起了金黄色的麦垛,一片丰收的景象。

这收获的季节属于拾穗者吗?

我们来进一步欣赏这副油画。

  2.欣赏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文中,作者也对这三位妇女拾穗时的情景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

    默读课文2-4段,边读边画出描写三位妇女动作、神态的句子。

边找边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4.汇报交流:

    中间的妇女从她的动作看出她对麦穗的爱惜.

    右边的妇女从她的动作看出她的辛苦.  

    左边的妇女从她的动作看出她勤劳能干.   

  5.再读课文2-5段,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6.同学刚才结合油画谈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副画的

  7指名读第6、7段

   由于米勒对劳动的辛苦有切身的感受,因此这副画画的十分逼真,认真的欣赏会产生丰富的感受和联想。

 五、情感升华

  谁来说说你的感受和联想?

收获的季节属于她们吗?

她们能享受到收获的幸福吗?

 

课堂检测1、听写本课生字词。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收获

             中间:

承担生活重担

         拾穗 {右边:

腰落下毛病

             左边:

艰苦生活刚开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

(出示课文插图)还记得这幅画吗?

你能简单的来介绍一下这幅画吗?

前几天,我们一起欣赏了著名画家米勒的这幅油画作品,学习了一篇课文,课文的作者也像我们一样欣赏了这幅世界名画,并用生动的语言、具体的描写描绘了画面内容,使我们也学会了欣赏名画,课文的题目是《拾穗》。

今天,让我们一起再走进课文,感受一下作者是怎样将画面内容写具体的。

二、回顾课文.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画面主要内容的段落,自由朗读,说说作者是抓住了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的?

(动作、神态)

   2、指名学生说。

板书。

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出了什么?

为什么能从中体会出农民的辛苦和他们生活的艰难?

在抓住动作、神态对画面中的人物进行描写之前需要怎么样?

(仔细观察)板书。

   3、小结:

只有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刻画,就会使你的文章具体生动。

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方法。

(板书)还可以抓住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

(语言、心理活动)我们应该学习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这样你的文章也会具体生动。

   4、除了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之外,这三段中还有哪些语句你认为写得比较好?

   5、这句话中描写的内容能够从画面上全部观察的到吗?

(不是)这是作者的(联想、想象)还有哪些句子是作者的联想?

   6、小结:

看图学文不仅要看清画中的内容,还要发挥合理的想象,从这些句子中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和生活的艰苦,所以,结合画面内容及当时的情景展开合理的联想也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它会使你的文章真实感人。

   7.指导朗读:

师:

刚才同学们读的内容是画面中的近景还是远景呢?

根据图文对照的方法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

我发现课文第5自然段写得是远景,我读给大家听:

远处,有个人骑在马上……

生:

通过图文对照的方法,我发现这一段也有想象的内容,他在监督着工人干活……

生:

我发现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得也是远景.

生:

我发现课文第5自然段也有想象:

收获的季节,麦香混合在晨雾中……

7、今天,我们就学习运用本节课学习的写作方法进行一个小练笔的练习。

三、创设情景、指导练笔:

  1、请两位学生来拖地,其他学生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2、说说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3、把你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

四、交流、评议:

  1、小组交流。

  2、指名读,说说好在哪?

  3、从文章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课堂检测

 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