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52468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2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x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内。

“设施农业”是采用工程技术手段,改变自然光温条件,创造优化动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使之能够全天候生长的设施工程,近年来,甘肃省M县为应对绿洲日益缩小,率先实施了“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开创了农业生产的新局面。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设施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投入,高产出B.只能在晴天生产

C.只适用于种植业D.不受自然条件限制

2.M县“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发展方向可能有

①以沙拐枣为主的特色林果业②引水灌溉的水稻种植业

③暖棚养殖为主的畜牧业④日光温室为主的瓜菜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下列地区最适合发展设施农业的是

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C.海南岛D.三江平原

【答案】1.A2.C3.D

【解析】

2.M县为应对绿洲日益缩小,而采取的“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沙拐枣对于自然环境的尤其是干旱的环境适应性强,不需要进行设施农业而促进发展,①错。

甘肃地区降水少,不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②错。

降水少,气候干旱,光照强,可以发展暖棚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和日光温室为主的瓜菜业,③④对。

故选C。

3.由材料可知,“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是采用工程技术手段,改变自然光温条件,创造优化动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使之能够全天候生长的设施工程,属于科技对于自然条件的改造,三江平原纬度高,热量条件不足,适宜发展该模式,而其它三个选项,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较为优越,不需要采用该模式,故选D。

摩拜单车,一种基于移动APP和智能硬件开发而兴办的无桩借还共享单车出行模式。

使用摩拜单车智能手机软件,用户可用手机查看单车位置、预约找到所选单车,通过扫描车身上的二维码开锁、骑行,解决城市内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4.共享单车的推广使用,其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①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②城市公交客流大大减少

③城区交通拥堵有所缓解④城市交通规划有所调整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在摩拜单车约车、找车过程中,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A.RSGPSB.GPSGISC.RSGISD.GISRS

【答案】4.C5.B

【解析】

4.共享单车是新型环保出行,有利于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缓解交通拥堵,对城市交通规划会有所影响,但单车出行多为短途,对公交客流不会造成大的影响,故选C。

5.确定地理位置主要依靠GPS,这些数据的统计工作应该使用GIS,故选B。

图层颗粒由于冷热、干湿变化引起体积膨胀、收缩,同时又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滑的现象,称为土壤蠕动。

下图为英国白垩农场的羊道(蠕动后的高条纹状的台阶,被牛羊踩踏成道)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6.诱发图中羊道形成的条件可能是

A.持续降雨B.持续降雪C.初春融雪D.长期干旱

7.防治图中蠕动的可行措施是

A.恢复植被B.以树代草C.阻挡坡脚D.加强排水

8.在我国,还有可能发生蠕动现象的地区是

A.江淮地区B.云贵高原C.东北平原D.黄土高原

【答案】6.A7.D8.C

【解析】

6.蠕动现象在温润湿热地区主要由于干湿和温差变化所引起,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主要由温差所造成,在寒冷地区主要由冻融作用和温差变化所引起。

而图示区域位于英国,英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持续性的降雨会导致岩体的蠕动,形成图示景观,故选A。

7.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中的蠕动现象是由于持续降水导致土层含水量增大,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滑的现象,所以要想解决图中问题应当加强排水工作,故选D。

8.我国江淮地区、云贵高原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多为季风气候,降水量季节变化大,地势起伏大,土壤的水分含量小,不易发生蠕动现象,而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土壤水分含量高,由于冻融作用会发生土壤蠕动现象,故选C。

云杉林是新疆天山山地分布最广的森林。

下图示意天山①②③三地云杉林生物生长量的空间差异。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9.形成三地之间云杉林生物生长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水分C.纬度位置D.地形

10.下列关于①地云杉林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生长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B.生物生长量最高值出现在土壤含水量最大的区域

C.云杉林上限分布海拔高于②地和③地

D.下限附近的云杉林阴坡多于阳坡

11.与三地云杉林上限和下限相邻的主要植被类型分别是

A.荒漠草原B.草原落叶阔叶林

C.草原荒漠D.草原草原

【答案】9.B10.D11.D

【解析】

9.读图可知,图中三地纬度相近,热量条件相差不大,而云杉林生物量大小差异明显,主要是受到降水的影响,故选B。

10.读图①可知,生物生长量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少,A错。

生物生长量最高值出现地区不一定是土壤含水量最大的区域,B错。

云杉林上限分布海拔低于②地和③地,C错。

下限附近的云杉林阴坡由于降水量大,而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所以阴坡多于阳坡,D对。

故选D。

11.天山云杉林上限以上由于降水减少,气温降低,分布有草原植被,下限以下,由于降水量小,热量条件好,也分布有草原植被,故选D。

【点睛】植被的垂直分布可以概括以下规律:

①基带为当地典型的植被带。

②在各森林地带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与随着纬度的增加,植被类型的变化大体一致,垂直带可以看作水平带的缩影。

但二者存在差异。

如落叶阔叶林带在典型的亚热带以南退出各垂直带,寒温带针叶林也只限于亚热带以北的山地。

另一方面,一些山地植被带,如高山灌丛带和高山草甸带是水平带中所没有的。

③植被带中每个植被带的下限海拔高度向两极逐渐降低,森林带的上限海拔高度也有类似规律。

④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宽度互不相同,且随气候差异而变化。

⑤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完整。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一)必考题

12.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澳大利亚长期以来存在露天种植西红柿的传统生产方式。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在南澳大利亚沿海地区出现了一种“阳光+海水”的新颖农业生产方式。

落日农场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第一座利用聚光太阳能发电、海水淡化和温控温室来运营的农场。

材料二西红柿适应性强,最适合在温度为20--25℃的环境中生长。

落日农场利用温室进行西红柿的无土栽培,全年均可种植。

该农场每年约出产1.7万吨高品质、无公害的西红柿,约占澳大利亚市场份额15%.下图示意落日农场位置及其温室室内景观。

(1)分析落日农场选址于A处的有力自然条件。

(2)夏季,农场温室的地面铺满了饱吸海水的硬纸板。

说明该措施对西红柿生长所起的作用。

(3)在澳大利亚,采用“阳光+海水”的新颖生产方式和传统生产方式均可种植西红柿。

请选择一种生产方式并说明支持理由。

【答案】

(1)A处干旱少雨,多晴天,太阳高度较大,光照充足,利于西红柿生长;太阳能丰富,利于太阳能发电,为农场提供能源;A处临海,便于海水淡化,为西红柿提供水源;A处沙漠广布,土地面积广,便于大规模生产。

(2)夏季气温高,空气干燥,室内硬纸板里的海水蒸发,可起到抑制过高气温,保持适宜湿度的作用,有利于西红柿生长并提高其品质。

(3)选择“阳光+海水”新颖生产方式;西红柿品质好,市场前景广阔;全年都可种植,单产高;受自然灾害影响小,产量稳定;利用清洁的太阳能,对环境污染小。

选择传统生产方式:

可直接利用自然资源,农场对设备要求不高;种植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自动化程度低,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多;可以远离海岸布局,可选择的区域广。

【解析】

(1)材料提到,落日农场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第一座利用聚光太阳能发电、海水淡化和温控温室来运营的农场。

可知落日农场需要有光照充足、丰富海水、土地面积广等方面条件。

(2)农场为沙漠地区,夏季温室外气温高,空气干燥,室内硬纸板里的海水蒸发,可起到抑制过高气温,保持适宜湿度的作用,有利于西红柿生长并提高其品质。

(3)新颖生产方式和传统生产方式都有各自优势,所以选择哪种,就结合其优势进行分析回答。

“阳光+海水”新颖生产方式在作物品质、单产、环境影响等方面优势明显,传统农场模式则具备了对设备要求低、提供就业岗位多、补给适应性强等优势。

13.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有“21世纪新丝绸之路”之称的昆曼公路长1850千米,北起中国昆明,经西双版纳进入老挝,南止泰国曼谷。

沿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显著的地域差异铸就了这条斑斓的彩带。

(1)说明昆曼公路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分析该区域不利自然条件对昆曼公路建设的影响。

(3)说出昆曼公路的修建对沿线地区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

(1)昆曼铁路与成昆铁路相连,完善了区域的交通运输网络(交通更加便利);有利于加强与东南亚地区的联系和文化交流;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范围,促进经济发展。

(2)地势起伏大(或山谷相间),地质条件复杂(或喀斯特地貌发育),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工程难度大,工程量大,成本高。

 

(3)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加剧;原始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受到影响(栖息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

(1)昆曼公路的修建对四川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考虑四川的资源优势转化以及两地的互补性方面考虑。

四川离上海以及广西的出海口较远,昆曼公路为四川产品的出口又增加了一条通道。

东南亚地区的独特热带风光以及佛教建筑和热带物产,与四川的亚热带风光,少数民族风情等有很好的互补性。

(2)修建昆曼公路需要经过云贵高原以及中南半岛西北部,多条大江大河流经,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且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附近,岩石破碎,加之降水量大且集中,容易多发滑坡、泥石流、洪水等灾害,为公路的修建增加了难度。

(3)昆曼公路沿途主要为高山峡谷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热带亚热带地区物种丰富,且垂直地带性明显,修建公路会导致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地势起伏大,降水量大且集中会加剧水土流失,进而导致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二)选考题

请从下面所给的42、43两道地理题中选定一道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按所选题号进行评分;不涂、多涂均按所答第一题计分;多答按所答第一题计分。

14.【地理—选修1:

旅游地理】

泰国普吉岛是集美丽的海岛风光、古老的建筑于一身的东南亚最具代表性的海岛旅游度假胜地。

据旅游网站大数据统计,2017年春节期间,该岛是我国游客最热门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1)推测该岛的旅游开发项目。

(2)简述在此期间该岛成为我国游客热门旅游地的原因。

【答案】

(1)观赏热带海域风光(阳光、椰林、沙滩);参观异域风情的古老建筑;感受异国文化风俗;等地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消费。

 

(2)距离我国较近,市场距离短;与我国大多数地区气候不同,春节期间普吉岛气候温和宜人;春节期间,我国出境游客有充裕的出游时间等。

【解析】旅游业发展的条件可以从旅游资源的价值、交通、基础设施、区域的接待能力、距离市场的距离远近、旅游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

普吉岛旅游资源集群状况好,游览价值高,吸引力强;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旅游接待服务水平高;距离我国较近;与我国大多数地区气候不同,春季期间普吉岛气候温和宜人;春节期间,我国出境游游客有充裕的出游时间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