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高中届高三第11次月考 语文Word格式.docx
《四川省南充高中届高三第11次月考 语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南充高中届高三第11次月考 语文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商铺/曝光刹那/名山古刹伉俪/亢奋联络/奶酪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黯然销魂出其不意凭添魁梧
B.桀骜不驯竭泽而渔诘责快捷
C.终身幸福一见忠情终生由衷
D.劳雁分飞言笑晏晏鸿燕姿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小张来是我家的客人,可他却说说笑笑,毫不拘束,不停地渲染气氛,简直是喧宾夺主了。
B.费孝通《访美掠影》:
“我所做到的是畅所欲言而已,能起些抛砖引玉的作用,于愿足矣。
”
C.我国的某些科技已经处于尖端水平,但总体科技实力和世界最先进国家相媲美,还有很大差距。
D.也许面朝大海真能感觉春暖花开吧,他喜欢海边的那份情调,特别在黄昏时候,往往漫步于海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一句是
A.六方会谈在危机与转机的反复中曲折前进,其根本原因是朝美在战略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并相互较量的结果。
B.孩子们对“动漫”的情有独钟,推动着“动漫”产业朝着高速度、高赢利发展,嗅觉灵敏的商家对此更是推波助澜。
C.近几年来,常有新闻媒体对明星大肆吹捧炒作,无形中助长了某些明星的骄傲情绪,使他们离观众越来越远。
D.国家将尝试建立国家规划监督员制度和国家级专项保护资金,以充分发挥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监督作用。
二、(9分)
阅读下文,完成5-7题。
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
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
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
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
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
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
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
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
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
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
林黛玉这时讲到:
“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
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
”又说:
“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
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
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
“琴者,禁也。
禁止于邪,以正人心。
”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
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
“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
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
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
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
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
李白有诗写道:
“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
”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5.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琴乐也因此具有高度的文化属性。
B.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
林黛玉关于弹琴要求的言论诠释了这一点。
C.古琴虚静高雅的韵味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
D.“和雅”、“清淡”的琴乐追求“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
6.下列对“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提倡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
“和雅”的琴乐正是这一审美情趣的体现。
B.庄子推崇“天籁”,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
C.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
“清淡”的琴乐与道家追求正好合拍。
D.儒家主张入世,重视人生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
“琴者,禁也”旨在止邪正心。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伯牙在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便拿出古琴,弹奏起来。
他意识到古琴演奏应达到天、人、琴合一的意境。
B.文章依次阐述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古琴的韵味和演奏时应有的规范,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
C.儒家入世的哲学主张,使弹琴者在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琴诀》阐发的正是这一点。
D.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清淡”审美情趣形成的原因,作者引用李白的诗句,增强了说服力。
三、(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诗集传序(节选)
【宋】朱熹
曰:
“然则其所以教者,何也?
“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于言之余也。
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行有是非。
惟圣人在上,则其所感者无不正,而其言皆足以为教。
其或感之之杂,而所发不能无可择者,则上之人必思所以自反,而因有以劝惩之,是亦所以为教也。
昔周盛世时,上自郊庙朝廷,而下达于乡党闾巷,其言粹然无不出于正者。
圣人固已协之声律,而用之乡人,用之邦国,以化天下。
至于列国之诗,则天子巡守,亦必陈而观之,以行黜陟之典。
降自昭、穆而后,寖以陵夷,至于东迁,而遂废不讲矣。
孔子生于其时,既不得位,无以行帝王劝惩黜陟之政,于是特举其籍而讨论之,去其重复,正其纷乱。
而其善不足以为法,恶之不足以为戒者,则亦刊而去之;
以从简约,示久远,使夫学者即是而有以考其得失,善者师之,而恶者改焉。
是以其政虽不足行于一时,而其教实被于万世,是则诗之所以为教者然也。
“然则《国风》《雅》《颂》之体,其不同若是,何也?
“吾闻之,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
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惟《周南》《召南》,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之正,故其发于言者,乐而不过于淫,哀而不及于伤,是以二篇独为风诗之正经。
自《邶》而下,则其国之治乱不同,人之贤否亦异,其所感而发者,有邪正是非之不齐,而所谓先王之风者,于此焉变矣。
若夫《雅》《颂》之篇,则皆成周之世,朝廷郊庙乐歌之词,其语和而庄,其义宽而密,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故所以为万世法程而不可易者也。
至于雅之变者,亦皆一时贤人君子,闵时病俗之所为;
而圣人取之,其忠厚恻怛之心,陈善闭邪之意,犹非后世能言之士所能及之。
此《诗》之为经,所以人事浃于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理之不具也。
……
问者唯唯而退,余时方辑《诗传》,因悉次是语以冠其篇云。
淳熙四年丁酉冬十月戊子新安朱熹书。
8.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天子巡守巡:
巡视B.以行黜陟之典陟:
罢免
C.则亦刊而去之刊:
删改D.乐而不过于淫淫:
放纵
9.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其言皆足以为教∕吾其还也B.亦必陈而观之∕填然鼓之
C.因悉次是语以冠其篇云∕相如因持璧却立D.其不同若是,何也∕大王来何操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23分)
1.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2.本卷共4大题,12小题。
共123分。
四、(31分)
10.把第Ⅰ部分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圣人固已协之声律,而用之乡人,用之邦国,以化天下。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语和而庄,其义宽而密,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故所以为万世法程而不可易者也。
(6分)
11.简要概括这篇序文所表达的主旨。
(3分)
12.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4分)
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
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
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
不为之容,其亦若是乎?
否也。
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
(选自王安石《上人书》)
13.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
“作诗本乎情、景。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请指出王勃的《山中》一诗中的情景关系。
(2)两首诗在表达的情感上有什么区别?
请作简要分析。
14.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6句,多选则按前6句评分。
共6分)
(1),以望复关。
(《卫风·
氓》)
(2)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3)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集序》)
(4),雄飞雌从绕林间。
(李白《蜀道难》)
(5)画图省识春风面,。
(杜甫《咏怀古迹》)
(6)千呼万唤始出来,。
白居易《琵琶行》)
(7),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
(8)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