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第一中学中考自主招生考试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52193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3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第一中学中考自主招生考试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第一中学中考自主招生考试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第一中学中考自主招生考试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第一中学中考自主招生考试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第一中学中考自主招生考试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第一中学中考自主招生考试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第一中学中考自主招生考试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第一中学中考自主招生考试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第一中学中考自主招生考试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

CO2(HCl)

NaOH溶液

洗气

B

FeSO4溶液(CuSO4)

Al粉

加过量Al粉,过滤

C

KNO3溶液(KOH)

CuSO4溶液

过滤,蒸发结晶

D

CaCl2溶液(HCl)

CaCO3

加入过量的CaCO3,再过滤

 

A.AB.BC.CD.D

6.将一定量铝粉和氧化铜混合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Al3Cu+A12O3.反应结束后,为了检验氧化铜是否完全反应,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将铁片插入溶液中.下列叙述的现象中,能够说明氧化铜没有完全反应的是

①加入稀硫酸后,有气泡生成

②加入稀硫酸后,没有气泡生成

③加入稀硫酸后,溶液中有红色不溶物质

④插入溶液中的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A.只有④B.②③C.③④D.①③④

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所含杂质

除杂所选用试剂或方法

CO2

CO

点燃

CaO

高温灼烧

Na2CO3

适量稀盐酸

稀盐酸

稀硫酸

适量Ba(NO3)2溶液

8.某实验小组将Ba(OH)2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溶液为酸性

B.b点恰好完全反应

C.c点溶液的溶质为硫酸

D.b、c两点沉淀质量相等

9.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均正确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和操作

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

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

CaCl2溶液(稀盐酸)

加入过量碳酸钙、过滤

HCl气体(水蒸气)

通过足量生石灰

C(CuO)

通入氢气并加热

10.下列物质提纯或除杂所用试剂和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Ca(OH)2(CaCO3)

HCl溶液

溶解、过滤

NaCl(Na2SO4)

适量BaCl2

吸附

KCl(MnO2)

H2O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SO2(HCl)

NaOH

11.某溶液溶质可能是NaOH、HCl、H2SO4、MgCl2的一种或几种。

向该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y)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x)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溶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HCl和H2SO4一定有

B.H2SO4和MgCl2一定有,NaOH一定无

C.HCl和MgCl2一定有

D.HCl一定有,NaOH、H2SO4一定无,MgCl2可能有

12.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没,仅通过观察和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不能将其逐一鉴别出来的是(  )

A.NaOH Ca(OH)2 HCl Na2CO3B.KCl Ba(NO3)2 CuSO4 NaOH

C.AgNO3 HCl Na2CO3 CaCl2D.Ba(OH)2 KCl Na2SO4 Na2CO3

13.A~G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部分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A为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A、B、C、D物质类别不同,其中C和D中不含相同的元素,E、F的组成元素相同。

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反应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E是吸热反应

B.C和E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D一定是稀硫酸

D.C→A反应的现象是红色固体变成银白色

14.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A.C、CO、CO2B.H2O2、H2O、O2

C.KOH、K2CO3、KNO3D.Fe2O3、FeCl3、Fe(OH)3

15.中考复习阶段,小胖梳理了以下知识:

①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②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不一定是碳酸盐;

③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④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取水时,仰视量筒刻度使所配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低;

⑤粗盐提纯时需把蒸发皿中的水蒸干才能停止加热;

⑥盐能解离出酸根离子,能解离出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盐;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5B.4C.3D.2

16.根据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乙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大于甲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说明金属活动性:

镁>铁

B.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

C.甲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乙试管中的铁钉不生锈,说明只需与水接触铁钉就会生锈

D.向盛有NaOH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烧杯中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H2SO4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

17.在一密闭容器中,有X、O2、CO2、H2O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种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

O2

反应前的质量/g

19

34

6

2

反应后的质量/g

11

待测

28

20

A.表中的待测值为32

B.X中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D.该反应中CO2和H2O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

18.小明为探究金属与盐的反应,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溶液底部有少量固体粉末;

过滤后在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渣中有无色气体产生,滤液中无沉淀产生。

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得出的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

B.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M

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

D.加入的金属M可能是单质铁

19.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具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

B.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C.向氯化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连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D.分别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加入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20.下列除去杂质(在括号内)选用的试剂(在箭头右侧)不正确的是

A.CO2(CO)→CuO

B.CaCl2溶液(HCl)→碳酸钙

C.NaCl(泥沙)→水

D.NaOH溶液(Na2CO3)→稀盐酸

21.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除去CaO中混有的CaCO3

先加足量水,然后过滤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鉴别棉绒和羊毛绒

点燃,闻产生的气味,观察生成的灰烬

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2.25℃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A.

B.

C.

D.

23.某白色固体A,含有K2SO4、NaOH、CaCO3、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取少量A进行如下实验。

注:

BaSO4难溶于盐酸;

K2SO4、BaCl2的水溶液均呈中性。

据此实验可知,固体A中的物质最多有

A.1种B.2种C.3种D.4种

24.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有多种。

小华同学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并用图像分别描述了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其中,依据图示现象不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的是()

A.在稀盐酸中加入氯化铜,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B.在NaOH溶液中加入CaCO3,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在NaOH溶液中加入CuO,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D.在NaOH溶液中加入Ba(NO3)2,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25.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F、G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Q、R都是黑色固体,E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防腐剂(部分反应条件和产物略去)。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④为吸热反应

B.D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A

C.图中涉及的物质类别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

D.图中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

二、实验题

26.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探究过程如下:

①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向装置Ⅰ中的锥形瓶加入2.0g的铜锌合金样品粉末,由注射器缓缓注入稀硫酸,待到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体时,准确读取注射器内读数,减少10.5mL稀硫酸,同时立即夹紧弹簧夹,移出装置Ⅲ中的导管,准确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为214.0mL.(注:

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③装置Ⅰ中剩余固体物质经过适当处理后,准确称量其质量1.4g。

④该小组的三位同学利用实验过程测得不同数据,计算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甲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进行计算;

乙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加入稀硫酸的量进行计算;

丙同学利用装置Ⅲ中量取水的体积进行计算,并查得:

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实验过程中须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目的是_____。

(2)步骤③中称量剩余固体之前的正确操作是_____、洗涤、干燥。

(3)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上述三位同学中_____(填“甲”、“乙”或“丙”)同学无法进行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4)化学小组同学发现:

按照丙同学的方案进行计算,致使实验结果出现较大偏差。

以下因素可能造成偏差的有_____(填标号)。

A移出装置Ⅲ时,导管内留存了一部分水

B实验测量前,没有排除装置Ⅰ中的空气

C数据处理时,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体积。

27.“微观与宏观相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请结合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1)物质性质反映其组成和结构。

从宏观进入微观,探索物质变化规律。

①不同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图1中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填序号)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