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51940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docx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壶口瀑布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docx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积累生字词。

2.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感受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

3.感悟作者在赞美黄河中融入的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赞美。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感受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与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法)师:

古人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当代作家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做一次灵魂上的旅行吧。

(师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图片欣赏,让学生初步感知壶口瀑布的气势。

(背景音乐是《黄河大合唱》)

三、作者简介(先保留,视情况而定是否出示作者简介)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长期在基层当记者。

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四、明确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积累生字词。

2.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感受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

3.感悟作者在赞美黄河中融入的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赞美。

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标注自然段,勾画自己喜欢的词、句、段,并做积累。

(二)字词积累(让学生认读并积累)

(三)思考:

1.壶口瀑布在哪里?

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壶口”之名的由来。

(明确:

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

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2.如果为壶口瀑布选择一个词作为宣传语,你觉得哪一个词最为贴切?

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六、速读课文(2-5)段。

学生根据下面表格的提示,用做批注的方法读课文,找出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的特点。

(生圈点勾画做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好习惯。

季节

雨季

枯水季

七、品读课文,含英咀华

1.学生跳读课文,品味自己喜欢的句段,用下列句式说话。

我喜欢______这句(段),它用了———的方法(字词),写出了(或表达了)———。

(提示:

可以从修辞方法、恰当用词、描写方法、作者的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品读。

教师适时指导学生的朗读。

(提示:

让学生从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节奏和重音上去把握朗读的技巧。

2.交流:

先独立思考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困生的交流情况,确保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教师预设:

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2、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着搡着,前呼后拥撞向石壁,黄浪霎时碎成白雪。

通过叠词和动词的恰当运用,比较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播放《壶口瀑布》视频,让学生更深入其境的去体会黄河那磅礴的气势,浩大的声势。

3.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通过句3体会黄河的纤细和柔美。

从而体会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

八、合作探究,体悟感情

学生齐读第6段。

通观全文,作者只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吗?

他在写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九、拓展延伸

壶口瀑布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

“五一”假期就要到了,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你如何为游客介绍壶口瀑布这一旅游景点呢?

请同学们写几句导游词。

十、教师小结:

壶口瀑布在充满阳刚之气的惊涛骇浪中,在惊雷行空般的咆哮声中,显示出祖国山河的粗犷雄伟,壮丽浩淼。

黄河,千百年来生生不息,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继往开来,希望我们中华儿女永远保持、发扬这种民族精神,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十一、推荐阅读:

郁达夫《西溪的晴雨》

徐迟《黄山记》

王充闾《读三峡》

附板书设计:

壶口瀑布

梁衡

刚柔并济

阳刚之气

雄壮之美 中华民族

宽厚之德

博大之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