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逐篇精选练习题汇编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51588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逐篇精选练习题汇编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逐篇精选练习题汇编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逐篇精选练习题汇编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逐篇精选练习题汇编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逐篇精选练习题汇编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逐篇精选练习题汇编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逐篇精选练习题汇编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逐篇精选练习题汇编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逐篇精选练习题汇编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虚实相生,描绘出了沧海波澜壮阔、吞吐日月的壮丽景象。

3、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感慨万千,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

4、《观沧海》一诗中展现海岛勃勃生机的诗句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展现大海宏伟气魄和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四句诗中两个“若”字为人称道,请说说好在哪里?

答;

两个“若”字,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诗人自己的想象,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襟、豪迈的气概以及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6、结合诗句分析,本诗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写景由实到虚,动静结合,虚实并用,层次分明,状尽大海浩淼无垠、吞吐日月的宏大气势,实际上是写诗人那如“沧海”般的情怀,抒发了诗人决心消灭所有残敌,誓统中国的壮志豪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人是通过哪些景物来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的?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杨花、子规啼、明月。

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2、“随君直到夜郎西”的“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达朋友身边的焦急的心情。

3.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诗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示例:

①运用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②运用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让明月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③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4、杨花”“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人为什么要写“杨花落”“子规啼”?

象征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

点明特定时令,渲染暮春环境。

5.开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诗歌一开头便选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

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

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6、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对朋友被贬的同情和挂念。

作者发挥奇特想象,把明月想象成能寄“愁心”的载体,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明月成为诗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到那边远荒凉的地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强烈而真挚的感情。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

8、时间都去哪儿了?

它在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相思里;

它在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牵挂中。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物以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诗句是: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思念故乡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从蕴含哲理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④“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⑤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3、有位同学在默写时误将“海日生残夜”写成“海日升残夜”,请你告诉他,“生”与“升”相比,其表达效果好在哪里。

“生”字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海、日”以人的情感,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给人以乐观的鼓舞力量。

而“升”字则平淡无味。

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托大雁传书,抒发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

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昼夜和冬春更替、蕴含着生活哲理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4.《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阐述光明驱尽黑暗,暖春赶走严冬的人生哲理的名句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6.《次北固山下》表现作者无限乡思的诗句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次北固山下》中既是写景,又是诗眼的句子是:

8.《次北固山下》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见于言外”,留传千古的名句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这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

2.作者描绘苍凉萧瑟的秋景有什么用意?

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达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惆怅之情。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秋景的描写,表现羁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4.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

渲染了悲凉氛围;

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5.“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被穿插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离人思乡的孤寂愁苦情绪。

6.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用西下的夕阳衬托,又直接抒发游子孤苦寂寞的思乡之情。

7.《天净沙秋思》中三个名词性短语连排,抓住毫无生气的景物,表现深秋傍晚典型特点句子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8.《天净沙秋思》中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的句子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与《望江南》词中写“离愁”形似而神不似的句子是: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词:

内集:

把家人聚集在一起;

儿女:

子女;

俄而:

不久,一会儿;

骤:

急;

何所似:

像什么

2、全文翻译:

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举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讲解诗文。

不一会儿,雪下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太傅的哥哥的儿子谢朗说:

“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太傅的大哥的女儿谢道韫说:

“还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

”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谢道韫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就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3、.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答:

营造了一种其乐融融,非常温馨、又非常民主的那种世家特有的文化氛围。

4.选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大笑乐”可作多种理解: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5.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为什么?

(1)认为“撒盐”一喻好:

因为 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近;

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2)认为“柳絮”一喻好:

因为 它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好就好在有意象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全文翻译: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家吗?

”元方答道:

“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

“真不是东西!

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

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2、解词:

期:

约定;

日中:

正午时分;

舍:

舍弃;

去:

离开乃:

才;

不:

通否;

委:

舍弃;

惭:

感到惭愧;

引:

拉,牵拉;

顾:

回头看;

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反驳的?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5.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合适不合适?

你的理由是什么?

失礼:

可围绕“友人已经表示了自己的歉疚,应该给人机会”来回答。

不失礼:

可围绕“元方毕竟是个孩子,他有他自己的思想和做法”来考虑

论语十二章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