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方法.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51514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方法.doc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方法.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方法.doc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方法·百度文库

   古人云:

句读之不知,学之不解。

学习古文首先要学会断句,准确掌握句子中的停顿,这对理解文章名单句意和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能力大有帮助。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例⒈故人具鸡黍。

   解析:

按"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

故人╱具╱鸡黍.也可按"二三"的节奏形式划分为:

故人╱具鸡黍。

   例⒉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

按"二二三"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也可以按"二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划分为:

谁家╱新燕╱啄╱春泥。

   二、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

   例⒈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解析:

"于是"是两个单音词,不得连读,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为: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不能误读为: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例⒉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解析:

"妻子"是两个单音词,朗读时它们之间应有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要误读为: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三、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例⒈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解析:

"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例⒉盖大苏泛赤壁云。

   解析:

"盖"是句首语气词,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

盖╱大苏╱泛赤壁云

   四、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正确划分节奏。

   例⒈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解析:

"虞山"是山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王毅"是姓名,"叔远甫"是字,姓名和字之间朗读时也要停顿,因此,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如果缺乏古代文化常识,就很难正确划分这句话的节奏。

   例⒉侍中侍郎郭攸之。

   解析:

"侍中"、"侍郎"都是官职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即,侍中╱侍郎╱郭攸之。

   五、"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余闻之也久。

   解析:

这句话应这样划分节奏:

"余闻之也╱久"。

如果误将"也"看作是谓语前面的副词状语,就容易误读为"余闻之╱也久"。

   六、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

   例⒈先帝不以臣卑鄙。

   解析:

"先帝"是主语,"以"是谓语,"臣卑鄙"是宾语,"不"作"以"的状语,故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

先帝╱不╱以╱臣卑鄙。

如果不知道这句话的语法结构,很容易误读为:

先帝╱不╱以臣╱卑鄙。

   例⒉此庸夫之怒也。

   解析:

"此"是这句话的主语,"庸夫之怒"作谓语,因此,这句话的节奏可以划分为:

此╱庸夫之怒也。

不能误读为:

此庸夫╱之怒也。

   七、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

   例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

这是四字骈句,应该两句一顿,即: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例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解析:

这是一个非四字骈字句,可按意义划分节奏,即: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八、根据文意确定停顿。

   例⒈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解析:

"不病",没有生病的人。

"以为功",即,以之为功,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根据文意,这句话的节奏可以划分为: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而不能误读为: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例⒉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解析:

前一个"乐",用作动词,以┄┅为乐;后一个"乐",名词,乐趣、快乐。

"乐其乐"就是以其乐为乐。

据此,这句话可以这样划分节奏: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而不能划分为: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例⒊其一犬坐于前。

   解析:

"其一",其中一只狼。

"犬",修饰动词"作",即"像狗一样"。

因此,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

其一╱犬坐╱于前,而不能划分为:

其一犬╱坐于前。

 

   下面提供一些古诗文朗读停顿方法,供参考:

    一、按意义兼顾章节来划分

    四言诗,按意义或节奏可划分为“二二”如:

人生/几何,去日/苦多。

    五言诗,按意义单位可划分为“二三”如:

问女/何所思。

   按节奏单位可划分为“二二一”如:

大漠/孤烟/直;或是“二一二”如:

举头/望/明月。

   七言诗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如:

两岸青山/相对出。

   若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如:

春风/不度/玉门/关;或“二二一二”如:

人生/自古/谁/无死。

    二、借助古汉语词语特点,做好停顿。

    1、借助古汉语中多单节词,做好停顿。

    例如: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正确的朗读节奏: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借助词的古今义做好停顿。

    例如: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的古义是指“妻子和儿女”,不是今天所说的“妻子”。

这句的朗读节奏为: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又如:

可以一战。

“可”是可以,“以”是“凭借”。

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能愿动词“可以”,朗读时的节奏为:

可/以一战。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3、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在文章中,有表示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

“夫、盖、其”等词语领起时,在这些词后稍加停顿。

    例如: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的节奏为: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如还有:

    

(1)、若夫/霪雨霏霏。

               

(2)、其/如土石何?

    (3)、盖/大苏泛赤壁云。

             (4)、盖/追先帝之殊遇。

   (5)、故/君子有不战。

    4、“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

余闻之也久。

此句朗读时的节奏是:

余闻之也/久。

若误将“也”看作是谓语前面的副词状语时,就容易误读为:

余闻之/也久。

   5、在转折连词“而”前,一般要稍加停顿。

   

(1)后/狼止而/狼又至。

(2)人不知/而不愠。

   (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三、借助语法结构,做好停顿。

    读古文时,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可以分析句子成分结构,并判断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从而把握句子的停顿处。

   主谓之间应加停顿。

如: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吾/视其辙乱。

   在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做停顿。

如:

   

(1)恐/前后受其敌。

(2)愿/陛下托臣以计贼兴复之效。

   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后应稍加停顿。

如:

    

(1)受任/于败军之际。

(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4、提前的状语,在朗读时应在其后做停顿。

如:

   

(1)今/天下三分。

(2)今/南方已定。

    四、根据文意,做好停顿。

   例如:

1、其一犬坐于前。

“其一”,其中一只狼。

“犬”修饰动词“坐”,即“像狗一样”。

这句话朗读时的节奏为:

其一/犬坐/于前。

   类似的还有: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前一个“乐”用作动词,以……为乐;后一个“乐”是名词,乐趣、快乐。

乐其乐,就是“以其乐为乐”)

    五、掌握古文化知识,做好停顿。

    古人有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

若遇到这些情况要做停顿。

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2、捕蛇者/说。

    3、陋室/铭。

                       4、爱莲/说。

    5、出师/表。

                       6、马/说。

    7、汉/丞相/诸葛/武侯祠。

    {题型练习}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余得遍观群书    2、然则何时而乐也    3、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4、今齐地方千里5、干戈寥落四周星6、盖竹柏影也7、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日星隐月,山岳潜行。

9、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2、下车引之。

13、生亦我所欲  14、一鼓作气。

    参考答案:

    1、余/得遍观群书    2、然则/何时而乐也    3、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4、今/齐地/方千里5、干戈/寥落/四周星6、盖/竹柏影也7、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日星/隐月,山岳/潜行。

9、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2、下车/引之。

13、生/亦我所欲 

   在新课标实施的大背景下,文言文的考查也出现了新变化。

即强调诵读能力、积累迁移运用能力、语言理解能力以及对文章的整体感悟能力的考查,而不再把测试重点放在词法、句法上。

文言文停顿作为古诗文的诵读能力之一,也是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引起考生的关注。

   哪些地方非停不可?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借助于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来确定哪些地方需要停顿。

   1.句首的关联词和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如:

  

(1)虽/鸡狗不得宁焉。

(2)故/君子有不战。

(3)盖/一岁之犯死者而焉。

   例

(1)中的“虽”和例

(2)中的“故”是连词,例(3)中的“盖”为语气助词。

   2.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4)已而/夕阳在上。

(5)曩/与吾祖居者。

(6)中/轩敝者为舱。

   例(4)(5)中的“已而”“曩”是状语,表时间,例(6)中的“中”也是状语,表方位。

   3.主语和谓语间要停顿。

  (7)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8)若/毒之乎?

(9)吾父/死于是。

   例(7)中的“滕子京”是名词,作主语;例(8)中的“若”为代词,作主语;例(9)中的“吾父”是偏正短语,作主语。

   4.谓语与宾语、补语间要停顿。

  (10)乃重修/岳阳楼。

(1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2)予将告/于莅事者。

   例(10)中的“岳阳楼”是名词,作“修”的宾语;例(11)中的“古仁人之心”为偏正短语,作“求”的宾语;例(12)中的“于莅事者”是介宾短语,作“告”的补语。

   5.并列短语间要停顿。

  (13)山肴/野蔌。

 (1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例(13)中的“山肴”与“野蔌”,例(14)中的“良田”“美池”“桑竹”三个短语之间都是并列短语。

哪些地方不可停顿?

   一般来说,以下两种短语间不能停顿,否则会影响古文原来的意思。

   1.偏正短语

  (15)而/乡邻之生/日蹙。

   (16)得道者/多助。

(17)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例(15)中的“乡邻之生”,例(16)中的“得道者”,例(17)中的“山林之乐”都是偏正短语,均作句子的主语,所以它们都应连读。

   2.介宾短语

  (18)不足/为外人道也。

(19)其/如土石何。

   例(18)中的“为外人”是介宾短语,作“生”的补语;例(19)中的“如……何”是特殊的固定用法,相当于“把……怎么样”的意思,不能拆开,必须连读。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只是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死搬硬套,而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

只有这样,才能顺当地找到正确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