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必考重点学长花了大量时间精心整理出来的.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51491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汉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必考重点学长花了大量时间精心整理出来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汉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必考重点学长花了大量时间精心整理出来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汉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必考重点学长花了大量时间精心整理出来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汉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必考重点学长花了大量时间精心整理出来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汉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必考重点学长花了大量时间精心整理出来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汉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必考重点学长花了大量时间精心整理出来的.docx

《江汉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必考重点学长花了大量时间精心整理出来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汉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必考重点学长花了大量时间精心整理出来的.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汉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必考重点学长花了大量时间精心整理出来的.docx

江汉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必考重点学长花了大量时间精心整理出来的

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心理学研究方法:

自然(一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

实验法:

主试者在严格控制条件的情况下,观察被试的行为或活动,探索客观条件和人的心

理活动之间的因果联系的研究方法。

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

冯特事件: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注意的含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方向——指向性:

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

注意的基本特征

强度——集中性:

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

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事物,抑制无关、多余的活动。

注意的种类: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明确的活动目的和任务;2.稳定的间接兴趣;

3.合理地组织活动;4.坚强的意志力。

注意的特征;时间上的特征——稳定性;数量上的特征——广度

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里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注意的分散:

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指向和集中的对象,而把注意指向于其他的对象上。

注意的分配:

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补注意分配的条件:

同时进行的活动

中必须有一种是熟练的,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

同时进行的活动之间的关系,

无关系—困难分配可以锻炼出来)

注意的转移:

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

到另一种活动上。

提高注意力的方法:

1、养成午睡习惯2、进行头部按摩3、闭眼深呼吸,同时缓缓上下左右

前后地活动头部4、嚼口香糖5、听没有歌词的舒缓音乐

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什么事知觉:

是多种感觉(视觉、听觉、动觉等)协同活动的结果是在已有经验参加之下对

各种感觉信息进行的加工是有注意参与的认知活动。

绝对感觉阈限:

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差别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两个同类性质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

感受性:

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不同的人对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对不同

刺激的感受性也不相同。

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闪光融合:

连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使人们得到融合的感觉,这种现象叫闪光融合。

刚刚能够引起融合感觉的刺激的最小频率,叫闪光融合临界频率。

视觉后像:

在光刺激视觉器官停止作用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能保留一段时间的现象

感觉后像:

在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印象人能停止一段时间的现象叫做感觉后像。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对其他器官的感受性造成影响,或使其升高

或降低,这种现象叫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不同感觉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

弱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强刺激则会使另一种感

觉的感受性降低。

联觉:

一种感觉的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在另一感觉道也产生了感觉。

知觉特性:

1、整体性(把刺激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知觉的组织化,根据以往的经验)

2、选择性(从N个刺激物中选择一个或几个刺激物为对象,使其余的刺激物成

为背景,从而获得某刺激物的清晰影象的过程)

3、理解性(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说明知觉的对象,并给予命名使其具有

一定的意义)

4、恒长性:

当知觉条件发生一定的变化时,个体的知觉对原有的对象仍然保持

相对稳定不变。

空间知觉:

1.形状知觉。

2.大小知觉。

3.方位知觉。

4.深度知觉:

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

既深度的知觉,他的准确性是对于深度线索的敏感程度的综合测定。

深度线索:

(1)生理线索

(2)双眼线索(3)单眼线索

运动知觉包括:

1.真动知觉2.似动知觉3.运动幻觉

似动知觉:

将实际上不动的静止之物,知觉为运动的。

当先后呈现的时间间隔大于0.2秒时,

先后呈现;小于0.03秒时,同时呈现;间隔0.06秒左右产生运动知觉

错觉:

是知觉者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产生的歪曲性反映。

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1、识记2、保持3、再现或再认

记忆系统:

感觉记忆:

又叫感觉登记,感觉器官受到刺激之后的感觉暂留现象

短时记忆:

贮存时间:

保持的时间在1分钟以内。

编码方式:

主要以言语听觉形式进行编码,近年来发现存有少量视觉、语义编码。

容量:

7±2个组块。

组块是人们生活中一个熟悉的记忆单位,即把几个小单位

组成大单位。

遗忘机制:

如未得到重复就会消退,且不能自动恢复;如果进行重复或强化便可

进入长时记忆阶段。

影响遗忘的因素:

1、时间因素2、材料的重要性3、材料的性质(有意义、形象、熟练)

4、材料的数量、学习的程度5、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

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

前摄抑制(指之前学习过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以后的学校的材料的干

扰作业)、后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表象+想象:

表象是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

想像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内隐记忆:

睡眠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特点:

第一阶段:

入睡期第二阶段:

浅睡期第三阶段:

中度睡眠期

第四阶段:

快速眼动睡眠

思维的特点:

间接性和概括性间接性是建立在概括性的基础之上的

发散思维的特点:

流畅性——指发散的量,对刺激能很流畅地作出反应的能力

变通性——指发散的灵活性,能随机应变的能力

独特性——指发散的新奇成分,指对刺激能作出不同寻常的反应。

个性倾向性:

是一个人对现实态度和积极性行为的动力系统。

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

定着人的认识和活动对象的趋向与选择。

它是最积极、最活跃的个性因素。

个性倾向包括:

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信念

个性心里特征:

是个性结构中最稳定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因素,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成分,

它表明一个人比较典型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

气质和性格。

个性心里特征:

气质、性格、能力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1、人的需要由七个等级构成: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

低级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也称为匮乏性需要

高级需要的满足能使人健康、长寿、精力旺盛,产生更深刻的幸福

感、宁静感,以及内心生活的丰富感。

因而,也称为成长性需要。

3、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的关系

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

只有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的低级需要的

基础上,才出现高级需要。

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并非是对立的,低

级需要部分满足可产生高级需要。

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

积极意义:

1、该理论比较客观地概括了人的需要发展的实际情况,符合人类需要发展的一般规

律,具有普遍性特征。

2、该理论将人的需要看做是一个有严格组织的层级系统,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特征。

3、这个理论在教育和管理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缺陷:

1、虽然马斯洛用“似本能”来代替“本能”的概念,用以说明人类的需要不同于动物的需

要。

但是他却认为人类的基本需要是由体质或遗传决定的、是与生俱来的。

这就把人的

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混同起来了。

2、他的需要发展模式与某些实际情况不相一致,例如,有些人虽然缺乏基本需要的满足,

但仍有所创造;有些人为了某种理想,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

3、该理论脱离了社会历史条件,从抽象的人性出发谈个人的需要和自我实现是不可取的。

4、它带有一定的机械主义色彩

动机的含义

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人从事任何活动都有一定的原因,这个原因就

是指人的行为动机。

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功的动机。

韦纳的归因理论

三维度

内部的

外部的

稳定的

不稳定的

稳定的

不稳定的

不可控的

可控的

不可控的

可控的

四因素

能力高低

努力程度

任务难易

运气好坏

兴趣品质1、兴趣的倾向性2、兴趣的广泛性3、兴趣的持久性4、兴趣的效能

主观体验指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

外部表现情绪与情感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形式,通常称之为表情(emotionalexpressions)。

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与语音语调表情。

表情既是传递情绪情感体验的鲜明形式,也是情绪和情感体验的重要发生机制。

心境含义:

是一种比较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基本的情绪形式1.快乐2.愤怒3.恐惧4.悲哀

应激含义:

由出乎意料的紧张状况所引起的情绪状态,是人对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动机冲突:

(动机斗争)在同一时间内出现了彼此不同或相互抵触的活动动机,不可能都获得满足是所产生的心理矛盾。

(1)双趋冲突即指一个人面临两个有相同吸引力的目标,但又不可兼得而只能选取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

(2)双避冲突即指一个人同时遇到两种威胁,但又不可能同时躲避,必须面对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

3)趋避冲突既指一个人对同一目标有吸引和排斥两种力量,但必须取舍决断的矛盾心理状态。

(4)多重趋避冲突指两种或两种趋避冲突混合的一种复杂模式。

意志的品质1、自觉性2、果断性3、坚持性4、自制性

意志的培养

1加强目的性教育,注意培养道德情感

2组织实践活动,以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3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气质是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性

气质类型

行为特征

适宜的工作

多血质

活泼好动,敏捷、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易转移,兴趣易变换,具有外倾性。

社交工作、推销员、采购员、外交工作、管理人员、律师、新闻记者、演员、侦探等适宜从事需要有表达力、活动力、组织力的工作。

粘液质

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但难转移,善于忍耐,具有内倾性。

自然科学研究、教育、医生、财务会计等。

适宜从事安静、独处、有条不紊的工作,思辨力较强的工作。

胆汁质

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心境变化剧烈,具有外倾性。

社交工作、政治工作、经济工作、军事工作、地质勘探工作、推销、节目主持人、演说家等。

抑郁质

孤僻,行动迟缓,情绪体验深刻,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的细节,具有内倾性。

研究工作、会计、化验员、雕刻、刺绣、机要秘书、检查员、打字员等。

适宜从事不需要过多与人打交道而需较强分析与观察力,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

气质对教育工作的意义

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改变气质是不可能。

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缺点,在组织教育活动时使他们不断克服自己气质的缺点,发展其优点。

对于不同气质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要教育学生正确剖析自己气质的优缺点,加强行为的自我修养,克服自己气质的消极面、发扬其积极面。

教师应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缺点。

气质对职业选择的意义

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某些气质特征为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提供有利条件。

胆汁质的人择业时,主动性强,具有竞争意识,通常倾向选择且适合于竞争激烈、冒险

性和风险性强的职业或社会服务型的职业。

胆汁质的人择业时,主动性强,具有竞争意识,通常倾向选择且适合于竞争激烈、冒险性和风险性强的职业或社会服务型的职业。

多血质的人择业时,积极主动,热情大方,善于推销自己,适应性强,很受用人单位欢迎。

通常适合于出头露面、交际方面的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