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作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1400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空作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空作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空作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空作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空作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空作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docx

《高空作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空作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空作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docx

高空作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平潭综合实验区坛西大道渔平互通立交工程

 

高空作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十六局集团渔平互通立交项目经理部

二O一二年七

一、工程概况及编写说明1

1、工程概况1

2、编制目的2

3、指导方针、目标、指导思想2

4、编制依据2

二、高空作业预防措施2

三、发生事故的应急救援程序4

四、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组成、职责6

五、救援物资8

六、救援通讯9

七、培训和演练10

高空作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一、工程概况及编写说明

1、工程概况

坛西大道渔平互通立交是坛西大道与渔平大道两条快速路相交的重要节点。

坛西大道由南到北纵贯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坛岛,其南接海峡四通道,北连海峡二桥,是平潭综合实验区“两纵两横”快速路网系统中的重要一纵;渔平大道自西向东横贯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坛岛,其西接海峡一桥,东至澳前港,是平潭综合实验区“两纵两横”快速路网系统中的重要一横;两条快速路均是平潭综合实验区近期建设的重点项目。

坛西大道渔平互通立交的建设对两条快速路发挥其快速通道功能及节点枢纽转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工程以坛西主线桩号K0+000~K1+800范围及渔平大道主线桩号6+500~8+660范围为设计范围。

设计范围内坛西大道呈南北走向,由南向北,起点接坛西大道南延工程,终点接坛西大道北段;渔平大道呈东西走向,东西两端与渔平大道相邻路段工程衔接。

坛西与渔平两条快速路的辅道均独立设置设计控制线,互通范围内共设置A~I共9条匝道及、两条通道。

道路设计线位及互通立交型式为两个主要左转交通象限设置为定向匝道,即A、B匝道,另外两个次要左转交通象限设置为环形匝道,即C、D匝道,为方便本立交节点西北侧的汽车站片区及东北侧会展中心片区的交通出行,设置标准适当弱化的I匝道及、两个通道,加上E、F、G、H四条右转匝道及相应的主辅出入口,共同形成本立交的全互通。

2、编制目的

1、将紧急事件局部化,消除事故蔓延条件,防止发生连锁事故或再次发生突发性重大事故;

2、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理事故,尽量减少事故对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

3、指导方针、目标、指导思想

安全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目标:

千人重伤率0‰,千人死亡率0‰,重大机械事故0案次/年,重大火灾事故及火灾伤亡事故0案次/年。

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为中心。

以预防为主为前提,建立快速、有序、有效的应急救援机制。

以最大限度减轻事故后果和损失,保障项目部生产经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4、编制依据

1、施工图设计文件、工程地质报告;

2、国家、各部委、各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质量、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行业管理规定及安全操作规程、设计及施工规范及质量验收标准;

3、我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规定和我单位在类似地区、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二、高空作业预防措施

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为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人员如不能严格按照或遵守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就会造成人员坠落或坠落物体伤人事故。

预防事故措施:

1、凡在高地面2米及以上的地点进行的工作,都应视作高处作业。

凡能在地面上预先做好的工作,都必须在地面上做,尽量减少高处作业。

2、担任高处作业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患有精神病、癫痫病及经医师鉴定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不宜从事高处作业病的人员,不准参加高处作业。

凡发现工作人员有饮酒、精神不振时,禁止登高作业。

3、高处作业均须先搭建脚手架或采取防止坠落措施,方可进行。

4、陡坡、屋顶、杆塔、高桥以及其他危险的边沿进行工作,临空一面应装设安全网或防护栏杆,否则工作人员须使用安全带。

5、峭壁、陡坡的场地或人行道上的碎石、泥土须经常清理,靠外面一侧须设1米高的栏杆。

在栏杆内侧设18厘米高的侧板或土埂,以防坠物伤人。

6、在没有脚手架或者在没有栏杆的脚手架上工作,高度超过1.5米,必须使用安全带,或采取其他可靠的安全措施。

7、安全带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并应定期(每隔6个月)进行静荷重试验,试验荷重为225公斤,试验时间为5分钟,试验后检查是否有变形、破裂等,并做好试验记录。

不合格的安全带应及时处理。

8、安全带的挂钩或绳子应挂在结实牢固的构件上或专为挂安全带用的钢丝绳上。

禁止挂在移动或不牢固的物件上。

9、高处工作应一律使用工具袋。

较大的工具应用绳拴在牢固的构件上,不准随便乱放,以防止从高空坠落发生事故。

10、在进行高处工作时,除有关人员处,不准他人在工作地点的下面行或逗留,工作地点下面应围栏或装设其他保护装置,防止落物伤人。

11、不准将工具及材料上下投掷,要用绳系牢后往下或往上吊送,以免打伤下方工作人员或击毁脚手架。

12、上下层同时进行工作时,中间必须搭设严密牢固的防护隔板,罩棚或其他隔离设施,工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13、在6级及以上的大风以及暴雨、打雷、大雾等恶劣天气,应停止露天高处作业。

14、禁止登在不坚固的结构上进行工作。

为了防止误登,应在这种结构的必要地点挂上警告牌。

三、发生事故的应急救援程序

1、事故发生后,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

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

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2、出现颅脑外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

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

偶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3、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

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

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4、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运伤者。

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

固定方法:

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头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腱侧下肢缚在一起。

5、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

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

a)一般伤口小的止血法:

先用生理盐水(0.9溶液)冲洗伤口,涂上红汞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

b)加压包扎止血法:

用纱布、棉花等做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加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

c)止血带止血法:

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上1/2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腿上1/3处(靠近心脏位置)。

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消毒纱布棉纱。

每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钟。

6、项目部接到报告后,迅速通知各相关人员参加现场救援,以尽可能缩小事故影响及损失为原则。

同时在整个抢救过程中,负责现场通讯和对外联系。

并根据事故性质及趋势,向有关部门汇报,寻求社会紧急救援。

7、应急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查明现场有没有伤亡人员,并以最快速度将他们救离现场,交由急救中心的医务人员或急送医院救治。

8、积极配合政府的事故调查工作,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和善后工作。

成立事故调查组,查清事故原因,按“四不放过”原则及有关规定处理,对事故有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处罚。

9、事故处理结束后,应当组织力量进行抢修,及早恢复施工,减少损失。

四、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组成、职责

原则:

以先抢救伤员为第一原则,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积极组织抢险救援工作,寻求社会各界支援,力求使事故损失最小化。

1、应急救援小组

组长:

李伟

副组长:

张贺伟、张路波

组员:

尹逊峰、张忠诚、郭天红、李敢、江有根、房琦川

救援小组组长:

负责救援现场总指挥,以及向上级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及救援情况,组织事故善后小组。

救援小组副组长:

负责事故现场紧急救援人员、伤员抢救的指挥,以及救援物资、设备和救援小组人员的调度。

工程部:

负责事故现场抢险救援的技术服务,确保不再发生二次事故,协助做好抢险救援的指挥调度工作。

计划部:

负责现场维持秩序,疏通交通工作以及现场人员的撤离、疏散工作和事故现场的保护工作以及配合做好事故现场救援的指挥调度工作。

物资部:

负责救援物资、机械设备的组织调配联系,确保救援物资、设备及时投入。

综合办公室:

负责救援后勤保障工作以及伤员抢救联系工作以及遇险人员的家属联络和接待,做好精神和生活上的安抚工作。

试验室:

负责事故现场临时用电安全,防止现场触电事故的发生,组织落实现场抢险救援所需的临时照明设施,协助做好抢险救援工作。

2、应急救援队伍的成员

队长:

林雄华

副队长:

陈代金

队员:

林自敏

队员:

林南

队员:

陈明弟

队员:

林成

队员:

以事故发生地班组及相临班组身体素质好、反映灵敏的人员组成。

队长职责:

在上一级领导小组人员未到场之前,负责现场救援抢险工作总指挥,同时向上一级领导汇报情况,接受上级指示。

副队长职责:

(1)在队长及上一级领导小组人员未到场之前,代行现场救援抢险工作总指挥,同时向上一级领导汇报情况,接受上级指示。

(2)服从总指挥的调配,协助队长做好救援抢险工作的各项工作。

队员职责:

接受指令后,迅速进入各自岗位,服从指挥,相互协作,首先做好自身的安全防范,抢险救援过程中随时向队长报告情况,严防二次事故的发生。

救援队伍应符合就近原则,即以事故发生地点的综合分队为主,其他分队协助救援。

如事故发生在综合一队,那么就以第一分队为主,第二分队为辅进行救援。

所有救援队伍应在接到事故报告后,第一时间赶去事故现场进行救援工作。

3、事故和灾害时,自救和自救教育

(1)、安质部、综合架子队安全员以及施工班组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使每个人都熟悉危险源。

(2)、急救员要熟练掌握险情灾情出现时,紧急疏散护送的正确方法,急救人员应通晓导致的伤害和常见外伤、休克的检查与诊断,必须坚持先抢救后转运的原则。

(3)、教育每一名从业人员都能够掌握人工呼吸、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和搬运等急救技术,了解可能出现的恶劣条件下求生待救的方法。

五、救援物资

序号

名称

用途

数量

1

急救箱

急救

1

2

绷带

止血、包扎

根据需要

3

止血药物

止血

根据需要

4

手术剪

清理黏结衣物等

1

5

氧气袋

救护

1

6

毯子

救护、保温

4

7

救援用车

运输

1

8

担架

救护

4

9

夹板

救护

4

10

对讲机

通讯

5

11

指挥旗

指挥联络

1

六、救援通讯

 

序号

应急领导小组内职务

项目职务

姓名

联系电话

备注

1

指挥长

项目经理

李伟

3

副指挥长

副经理

总工程师

张贺伟

黄宏巨

 

4

疏散引导组组长

安全总监

张路波

6

医疗救护组组长

合同部长

房琦川

7

警戒维护组组长

工程部长

尹逊峰

8

通讯联络组组长

办公室主任

郭天红

9

后勤保障组组长

物设部长

蔡明

10

善后处理组组长

财务部长

江有根

11

抢险组组长

安质部长

李敢

12

应急机动组长

司机

韩璐婷

13

成员

施工队长

林贤生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