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上).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51108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上).doc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上).doc(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上).doc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上)

原文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

"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

①赵襄主:

赵襄子.御:

驾车.王子期:

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

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

更换.后:

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

谐调.⑤诱:

引导.⑥此……所以:

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2.术未尽也()

3.先则恐逮于臣()4.夫诱道争远()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2.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

"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

①管仲,隰(x)朋:

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

古国名.②迷惑失道:

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

挖.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春往而冬反()2.迷惑失道()3.遂得水()

二,翻译

1.管仲曰:

"老马之智可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

原文3.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

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

①常一人居外:

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

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

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3.不若无闻也()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原文4.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

"我欲之②楚."臣曰:

"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

"吾马良!

"臣曰: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

"吾用③多!

"臣曰:

"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

"吾御者④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导读: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

①持其驾:

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

动词,往,到.③用:

资用,即路费.④御者:

驾车的仆夫.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欲之楚()2.将奚为北面()3.吾马良()4.此数者愈善()

二,翻译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成语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5.千里之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

"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

"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①而捐②五百金!

"涓人对曰: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导读: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涓人的一句反问可谓直接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注释:

①安事死马:

要死马做什么②捐:

白白费掉.③市:

买.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君遣之()2.而捐五百金()3.于是不能期年()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

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而吾以捕蛇独存()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翻译

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6.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

"岁亦无恙②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③,曰:

"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

"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

导读:

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赅.

注释:

①发:

启封.②恙:

灾害,忧患.③说:

通"悦",高兴.④本:

根本的,重要的.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2.不然()3.苟无岁()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____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中包含有成语________,意义是_______________,形容_________________.

原文7.齐欲伐魏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①曰:

"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③,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④其兵,弊⑤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导读: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

注释:

①淳于髡(kn):

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

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②环山者三:

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③无劳倦之苦:

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④顿:

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⑤弊:

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天下之疾犬也()2.各死其处()

3.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4.谢将休士也()()

5.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二,翻译:

1.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山者三,腾山者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寓言故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8.赵襄子饮酒

赵襄子①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②,谓侍者曰:

"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③,而殊不④病!

"优莫曰:

"君勉之!

不及纣二日耳!

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

"然则⑤吾亡乎"优莫曰:

"不亡."襄子曰:

"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

"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⑥!

然亦殆矣!

"

导读:

赵襄子日夜饮酒不止,还不知醒悟,优莫将其与殷纣相比,使赵襄子霍然顿悟,优莫可谓善于劝谏的了.

注释:

①赵襄子:

名无恤,春秋末年晋国大夫.②废酒:

停止饮酒.③矣:

语气词,了,表示已经实现的事情.④殊:

副词,很,极.殊不,意思是,一点也不.⑤然则:

(既然)如此,那么.⑥焉:

疑问代词,怎么,哪里.相亡:

一块儿灭亡.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诚邦士也()2.君勉之!

不及纣二日耳()()

3.今天下尽桀也()4.不亡何待()

二,选文"然亦殆矣!

"中"殆"的意思是______,我们还学过,_____,百战不殆.

三,翻译

1.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优莫把赵襄子饮酒五日同纣的行为作_______,语意深长.

原文9.沛公至咸阳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①知天下隘塞,户口②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③.

导读:

"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一"皆"一"独",将萧何的"深谋远虑"刻画得淋漓尽致,刘邦得萧何可谓天助也③.

注释:

①具:

通"俱",全,都.②户口:

人口.③者……也:

裹判断.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2.以何为丞相()()

3.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

二,翻译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萧何是刘邦的谋士,夺得天下的功臣之一,刘邦得天下,其功不可没,历史上还有一个关于萧何和韩信的著名典故,即___________.

原文10.四面楚歌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②,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账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③.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④!

"歌数阕⑤,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导读:

项王夜起悲歌,盖世英雄的穷途末路在形象地描写中呼之欲出.

注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