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7讲气压带与风带教师用书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50836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6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7讲气压带与风带教师用书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7讲气压带与风带教师用书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7讲气压带与风带教师用书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7讲气压带与风带教师用书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7讲气压带与风带教师用书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7讲气压带与风带教师用书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7讲气压带与风带教师用书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7讲气压带与风带教师用书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7讲气压带与风带教师用书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

 

(1)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2)低气压带和西风带影响的地区多阴雨天气,气候湿润;

高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多晴朗天气,气候干燥;

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多晴朗干燥天气,降水稀少,大陆东部因受来自温暖海洋上的信风带来水汽的影响,降水较多,气候湿润;

极地东风带寒冷而干燥,降水稀少。

1.理解气压带、风带的“三层次”

(1)“冷热不均使其动”

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极地与赤道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下图所示。

(2)“地球自转使其偏”

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所示。

(3)“地球公转使其移”

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在假设地表均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大致是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有关,如下所示:

(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

(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

(3)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

中纬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

(4)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

3.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旱少雨

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

冰原气候

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

(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草原气候

高温多雨为湿季

信风带

高温少雨为干季

西风带

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炎热干燥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5·

重庆文综,10

2014·

福建文综,9~10

四川文综,14

(2)

海南地理,1

该考点在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常以经纬网区域图或气压带、风带示意图为背景,以选择题或综合题形式考查气压带或风带的分布及其影响

考向一 结合区域图考查气压带或风带分布及其影响

1.(2015·

重庆文综)下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大气降水是该国的淡水来源之一。

下图所示区域降水类型多为(  )

A.台风雨B.地形雨

C.对流雨D.锋面雨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马尔代夫的图示区域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大气垂直运动强烈,因此多对流雨。

(2014·

福建文综)下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

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

读图,回答2~3题。

2.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点是(  )

A.①B.②C.③D.④

3.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

A.气温分布B.降水分布

C.地势起伏D.洋流分布

答案 2.B 3.D

解析 首先看清图中的各项信息,图中横坐标为纬度,纵坐标为海拔,横坐标以0°

为界,左侧为7月的风速和风向分布情况,右侧为1月的风速和风向分布情况,从图中可以读取某纬度某海拔某点的风向(实线或虚线)及风速。

第2题,就本题而言,所谓季节变化可以对比1月和7月的风向和风速,图中风向只有东风和西风两种,风速可以直接读出,任何一点,只要1月和7月风向相同就可以排除。

根据上述分析,①(约60°

N,海拔约7km)和④(约49°

N,海拔约7km)两点的1月、7月均为西风,排除;

③点(约4°

N,海拔约7km)1月无风,7月东风,但风速很低,变化不大,排除;

②点(约20°

N,海拔约8km)7月为东风,风速5,1月为西风,风速15,变化最大,故选B。

第3题,盛行风是海洋表层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与盛行风密切相关,其分布也与风速、风向分布规律相类似。

4.(2014·

四川文综)下图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

读图,回答下题。

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M、N两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

答案 冬半年M渔场和N渔场都盛行西风,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

夏半年N渔场仍盛行西风,而M渔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

解析 图示为北大西洋(局部)及附近地区图,M是加那利寒流,N是北大西洋暖流。

从M、N所处的位置看,M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区域,冬、夏季气候特点不同,N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的天气状况下降水、风浪等对渔场捕捞作业的影响。

方法技巧

 判断气压带、风带应“五看”

(1)看纬度位置:

纬度0°

、30°

、60°

、90°

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2)看相间特点:

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

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看垂直气流:

上升气流区近地面是低气压带,下沉气流区近地面是高气压带。

(4)看风带风向:

若风带风向为西南风,一定属于北半球西风带;

若为西北风则是南半球西风带;

西风带风向都与所在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的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反。

(5)看图形特点:

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考向二 结合区域图考查气压带或风带移动带来的影响

5.(2015·

海南地理)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内陆则高达49℃。

读图,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

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

答案 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北印度洋西岸,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风从非洲大陆吹向此地,其性质干热,受其影响,该岛夏季气候干热。

海南地理)甲地(位置见下图)气温年较差较小,5~8月降水稀少。

据此完成6~7题。

6.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B.纬度较低

C.距海较远D.植被较好

7.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D.受高纬干冷气流影响

答案 6.B 7.B

解析 第6题,首先气温年较差大小和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只有纬度偏低,甲地冬季气温才不会比夏季低很多,气温年较差才较小。

第7题,5~8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甲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

图型概述

 气压带和风带图分为侧视图、俯视图和各种变式图。

其考查内容主要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季节移动和影响。

高考试题考查形式中既有选择题又有综合题。

(2013·

新课标全国文综Ⅱ)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据此完成下题。

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

(1)位置:

主要是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根据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和结果,全球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都有其相对稳定的纬度位置。

(2)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并不是固定的,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

一般而言,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是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根据其性质可以分析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结合分析并在调运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或在准确运用地理术语的基础上写出答案。

(2016·

天津五校联考)图1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图2为图1中“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气压带位置反映的时段里(  )

A.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B.我国东北地区昼短夜长

C.密西西比河进入枯水季节

D.北印度洋驶向亚丁湾的船只顺风顺水

2.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带草原气候受甲气压带和丁风带交替控制

B.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

C.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总是高温少雨

D.受丁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结合图2,由风带中风向向右偏转知图1中气压带、风带位于北半球。

结合甲、丙气压带位置知其分别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且其位置北移,为北半球夏季。

此时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知乙为北半球西风带。

西欧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和湿润。

(2017·

咸宁月考)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其位置随季节而变化。

下图为“某区域热带辐合带形成与云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处的风向分别是(  )

A.西南风、东南风、西北风、东北风

B.东北风、东南风、西南风、西北风

C.东风、北风、西北风、西南风

D.东北风、东南风、西风、西风

4.热带辐合带(  )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位置移动的根本原因是气温变化

C.影响的地区气候温和

D.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多

答案 3.D 4.D

解析 第3题,①②分别为北半球和南半球低纬信风,③④分别为其高空风带,根据气压带和地转偏向力判断具体风向。

第4题,图示辐合带为赤道低气压带,受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影响,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受其控制下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考点二 北半球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

 读图1和图2,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代表北半球的冬季,判断理由是陆地上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图中风向D的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A、B、C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1月

7月

东亚季风

A西北风

C东南风

南亚季风

B东北风

D西南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4)图中A季风的性质是寒冷干燥,所经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

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由于地球表面不均匀,有海陆之分,特别是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完整性,使气压带形成了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