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师学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0477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教师学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实验教师学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实验教师学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实验教师学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实验教师学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教师学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实验教师学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教师学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教师学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我校教师的数学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利用教学案,开展了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表现为一个探索与交流的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的交流活动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学生根据学案,自学阅读教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学案上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求解、得出结论。

然后,由小组选出的代表展示各小组讨论、交流的成果。

再经生生之间的讨论、补充、老师适时点评,精讲点拨以及当堂测试,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二)教学案的特征

(1)数学教学案的核心是数学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学者认为:

课堂教学存在三条线索,一是教师的教线,二是学生的学线,三是问题线,教线和学线都是围绕问题线展开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都是附着在数学问题上的手段。

无论是教案或学案设计,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都要有数学问题的设计,都必须遵循问题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这一数学认知规律。

(2)数学教学案的基本读者是学生

改变学习方式的主体是学生,如果教学案仍然掌握在教师手里,成为学习信息的拥有者,无疑无法改变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地位。

学生成为教学案的读者后,教师教学就变得可阅读、可质疑、可重复,教师可以说真正拥有教学的听众。

严格地讲,学生使用的教学案是的学案,基本结构有三个板块:

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检测。

教师使用教学案,需经过集体和教师个人的二次备课后,手动添加教学预案,包括:

个人教学风格、预备的教学问题、学情分析、修改完善内容、教学评价设想,这才变成了教师的教案。

(3)数学教学案能提高学习效率

科学实验表明,在接受信息、处理信息的速度方面,人的视觉中枢明显快于听觉中枢,这个速度差别高达500倍,而且人脑的3/4在为视觉服务。

认知心理学还认为:

有意义的学习能增强记忆的长久性。

教学案把教师部分用于学生听讲的口头表达信息和让学生感悟的隐性教学内容,转换成可视的文字,能让学生快速、清楚明白教师及教材的意图,从而实现高效学习。

另外,教学案有清晰的目标和为达目标而设计的课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

数学教学案经过我们试用调查,结果是:

有87%的学生认为有教学案的课堂学习效率更高,90%的学生认为便于复习巩固,95%的学生认为用教学案上课值得尝试。

(4)教学案下的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由于学习目标由隐性变成显性,知识发生、发展、迁移、形成过程得到清晰展示,学习手段、方法、环节的清晰书面呈现,学生拥有了知识获取的渠道和手段,基础较好学生完全可以不依靠教师进行自主学习,抬头看黑板和认真听讲变得并不那么重要,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过度讲解或示范将不被学生理睬,这必将让教师在传统教学方式上作出让步。

(5)教学案的研究能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

数学教学案设计为解决教学需要而设计,与教师的日常工作紧密相关,直接作用于教学质量,从长远来看,还能减轻教师的机械劳动的负担,为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具体、现实的平台,所以它能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

同时,由于教学案的读者至少是一个年级学生,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有了学生质疑的可能,这势必增加教师的编写责任心,不得不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认真研究学生;

另外,由于研究的对象比以往更加具体,呈现的材料层次性更高,主讲者即教学案的设计者,对教材的把握更加深刻,集体研究更有积极性、针对性,研究的层次也提高了,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提升必然会更快、更高。

(三)、数学教学案的设计原则

1、目标性原则

(1)理解编者意图而不拘泥于编者意图确定目标。

设计前应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对其关键词进行详细解读然后阅读教材,分析各项背景材料,了解编者的设计理念,分析文本中的例题和练习,分体会编者对重难点思考,并和学生认知情况进行比较,最后把课标要求分解成三维目标;

由于课程标准的目标是三年后的终极目标,因此,在新授课中尽量不超过目标,可在后面的课时中逐渐提高目示要求,为了适应较高学生要求,专题课或复习课中可提出略高于课程标准的目标;

了解各种教辅资料和参考同事意见,集体讨论时再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从而集体制定教学案学习目标。

(2)学习目标的制定具体、适合、操作性强。

目标关键词明确不空泛,使用操作性强的词语,并对复杂目标进行分类处理。

知识技能目标可用“阅读提取、识记、表达、书写、判断”等关键词来叙述;

过程与方法目标可用“感受、体验、思考、探索、灵活运用”等关键词进行表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可用“表达某某观点,获得什么情绪,获得什么感染”等句式表达。

(3)问题设计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紧紧结合课堂目标准备问题及材料,尽量不超过不低于规定学习目标,对于不是目标范围内的问题,即使价值高也忍痛割爱,对于开放性强和有较高难度的问题可留到课外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

对于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可放入后面专题和复习课中。

2、过程渐近性原则

(1)渐近安排学习环节。

按认识过程设置学习环节,学习过程的几个大环节一般以体现知识点的关键词命名划分,让学生明白每一个环节的知识要点,便于学生建立知识结构。

如:

“某某概念或性质、利用某某知识或方法解决某某问题、某某知识或方法拓展或引伸。

各大环节中设置用学习方式的操作性动词命名,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让学生按照最优学习方式学习。

一般地,第一环节一般从学生旧知识入手编成简单的填空题,或通过看书阅读查找知识回答简单问题,或用简明易懂背景材料引入问题,“学习过程”二三环节步步深入,层层加深。

如在某性质学生环节可设置这样一些学习环节:

情境阅读、归纳性质、简单运用、变式训练、方法小结,而在接下来某性质运用环节可设置以下学习环节:

阅读例题、方法或思路小结、模仿练习、变式应用等。

当然,根据课型的不同,适时调整教学环节的设置。

(2)渐近突出重点知识。

突出双基知识、扩展重点知识,渐近形成知识体系。

对重点问题采取以下设计措施:

大量选择体现双基的问题,不出繁、怪的题目,双基知识占50%,30%为中档问题;

对于典型例题,写出详细的思路分析或过程;

多设置多层次变式训练题目,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扩大学生思维量。

(3)渐近解决难点。

高密度、缓坡度处理有较大难度的问题,采取讨论合作等学习模式。

分解难点问题,同样以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顺序编写,并增大问题数量降低单个问题难度,让每个学生感受学懂数学的成就感,教材中的一些复杂情境问题放入巩固练习中;

在变式训练或拓练中的问题一般应增加题目的开放性和挑战性。

比如探索平方差公式知识点环节中,这样设置问题:

1、观察一组等式左边有什么共同点,2、观察等右边有何特点,3、请举出一个类似特征的例子,4、用字母公式表达你描述的特点,5、讨论并用文字语言表述公式,6、指出字母代表的含义。

3、教学适用性原则

(1)学习语言简洁、明确。

学习引导的要求准确,提问表述明确简洁。

引入问题的表述适当简化背景,解决问题指令明确。

(2)课时安排适用。

以课时为基本设计单位,增加大量的专题和复习课,每章配备单元检测,每期以80-100课时比较合适。

(3)问题选择适切。

尽量使用课本中的习题,特别是教材中的应用背景的习题,并对一些问题进行改编处理,进行发展性拓展,节约教师二次备课和课堂教学翻阅书籍的时间;

重视中考新题、易错题的选择;

每课设置1-2个典型例题,尽量有一个例题写出解题过程或分析过程,起到规范示范作用,部分例题可让学生补充完整;

在例题后面准备同类变式、逆向变式或侧向变式等习题,便于教师选择使用;

问题容量以每课50分钟课长记,多出的问题由使用者根据具体需要选择;

讲练与测试统一,即练什么,测什么,和新课程理念一样,测试的目的不是为区别学生,而是实现反馈矫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自主学习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页面设计可接近。

编辑格式以学习者为本。

每课按照两页的标准编排,师生在课堂上打开书之后不用另外翻页;

每页的边缘处留有1/4的空白备用,左页码空左边,右边页码空右边,便于教师二次备课,也便于学习记录和改错;

按课时编写,课题基本按照教材顺序编写,章内节次作适当调整;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教学案中的大问题编通号,不受教学环节的约束,便于学生查阅方便;

减小字号为小五号,增大行距,这样既能美观又能增大容量;

给解答题留足答题空间,既美观又方便学生作业。

(5)提前、完整呈现。

为了提高质量,真正建设以教学案为载体的研究平台,降低使用成本,推广使用快速,以教材形式出现,并在学期教学前全部完成,并且以教材的形式发给学生。

(四)教学案的组成:

教学案的组成: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

1前奏板、启动板、核心板、拓展板、升华板。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

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教学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2).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3).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

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2、知识准备

即前奏板,该环节的作用:

复习旧知,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4、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

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出空由学生来填。

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他章节等知识的联系。

同时还要有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5、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1).题型要多样。

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

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导学案的编写注意点:

教师编写时,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

也可以有学生参与,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共同编写完成。

课堂使用时,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

(四)教学案的设计思路:

1、根据上述原则,教师在设计教学案时应研究下述三项内容:

(1)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以确定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深入挖掘知识点的能力价值。

切合实际的制定出学习目标是“教学案”教学模式的基础,学案中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应包括: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心理培养目标等。

“教学案”教学认为知识及能力目标是显性目标,应写在教学案上,需要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手段去完成;

情感及心理培养目标是隐性目标,可不写在教学案上,但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恰当调节,创造条件得以落实。

(2)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以确定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方向和策略。

(3)研究知识规律,特别是知识点的衔接,以确定知识主线,学法指导线和能力培养线。

①知识线: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