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动手做乐器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49956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家动手做乐器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家动手做乐器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家动手做乐器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家动手做乐器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家动手做乐器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家动手做乐器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大家动手做乐器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家动手做乐器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家动手做乐器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确定目标,制订计划

一、揭示主题

设计说明

利用多媒体再现优美的合奏场景和旋律,帮助学生感知乐器的类型及其不同的音效,激发学习兴趣,揭示“大家动手做乐器”的单元教学主题。

模拟课堂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交响乐团的合奏录像。

师:

羡慕这些演奏者吗?

我们也用自制的乐器来办个音乐会,好不好?

生:

好!

(教师板书课题)

二、确定目标

由于平时较少接触此类资讯,学生不知道自己可以制作的乐器有哪些。

教师此时向他们提供一些自制乐器的品种,供他们参考、选用,从而确定制作目标。

同学们可以模仿已有的乐器,也可以自己发明一种乐器。

拓展延伸

1.拓展视野

自己做的乐器肯定比不上专业乐器精良,但一样能发出优美动人的乐音。

请大家欣赏一段演奏各种自制小乐器的录像。

(教师播放录像,包括:

业余音乐爱好者吹树叶、拉锯琴、弹橡皮筋、敲玻璃杯等自制乐器的情景。

大家欣赏之后有什么感受?

自己做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也很优美。

自制乐器的材料简单,我们也做得出来。

我也很想做一件乐器。

……

我这里还有一些自制乐器的图片。

(图片展示:

吸管风琴、铁管编钟、土琵琶、柳笛等。

2.确定目标

同学们中间有会演奏乐器的吗?

本单元,我们将自制一种简单的乐器,并用它来演奏一首乐曲。

请大家讨论,准备做哪一种乐器呢?

(小组讨论,将确定的乐器名称写在“科学记录本”上。

请各组汇报自己的乐器名称。

三、可行性分析

在这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预计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几个学习障碍——

1.知识欠缺。

对乐器与乐理知之不多,缺少知识储备。

2.技能低下。

由于以前缺少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在技术领域的意识和操作水平难以支持他们制作出一个理想的作品。

3.经验不足。

对自身条件及可利用资料了解不充分,盲目确定制作目标,以至于逐渐发现自己无法完成任务。

针对以上障碍,教师设计了“现状分析”这一环节,意图帮助学生拓展视野、盘点资源、正视困难、修订目标。

制作乐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具备很多条件,否则,是不会成功的。

想一想,我们到底需要哪些条件?

写在“科学记录本”上。

生1:

小组讨论后我们认为,制作“可乐音乐罐”这件乐器,需要这些条件(教师帮助归类、板书):

①样版:

别人做过这种乐器没有?

我们可以参考的品种有哪些?

②工具和材料:

铝易拉罐、吸管、直尺、小刀、剪刀、胶布

③知识: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怎样调整声音的大小和高低?

④技术:

会在易拉罐上挖孔

⑤经济:

买七个易拉罐饮料

生2:

还有一个方面,也决定了制作的成功与失败——小组怎样合作才能成功?

团结一致、分工合理。

想一想,制作自己的乐器,我们已经具备了哪些条件?

需要解决的困难有哪些?

(讨论、汇报)

如果有些困难是无法解决的,那恐怕得重新确定制作目标了。

预测一下,制作过程中存在着不可解决的困难吗?

(讨论、交流。

如果经过师生共同分析,确实存在不可解决的困难,则督促他们修订目标。

四、制订计划

指导学生以“路线图”的形式描述小组行动步骤,绘制乐器结构图、确定制作工具与材料,明确组员的责任分工。

教师在各组计划的基础上拟定班级行动步骤。

1.画小组路线图

在动手制作之前,我们要做哪些事?

请用“路线图”的形式把小组的工作步骤画出来。

(如果同学们没有接触过“路线图”,则教师要呈现下图,供学生参考借鉴)

“可乐音乐罐”制作小组行动路线图

(为便于相互观摩、评价,要求学生将路线图用彩笔画在两开左右的大白纸上。

(讨论、绘图,然后集中展示各组的路线图。

2.画班级路线图

请同学们归纳一下,各组有哪些相同的步骤?

都想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还有怎样调整乐器的音调。

都需要进行小组成员分工。

有些步骤是共性的,如解决这几个知识点的疑惑;

有的步骤是具有个性的,各组之间不一样,如组员的分工、准备的工具与材料等。

对于共性的步骤,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全班一起来解决;

个性的步骤,由各组分头行动。

(教师一边讲述,一边板书下图)

全班行动路线图

合作探究

3.绘制乐器结构图

请同学们将准备制作的乐器画出结构图,要在图上标明所需要工具、材料及数量。

(教师在银幕上呈现一幅乐器结构的样版图)

(学生合作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当堂检测题

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乐音的三个要素是  

  、    、    。

第二、三课时

主要目标:

通过实验,解决知识上的疑惑

一、回顾

模拟课堂:

上一节课我们确定了几个必须解决的知识障碍,同学们还记得是什么问题吗?

(略)

二、活动1: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设计说明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假设、验证,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

限于时间的关系,这里主要采用“引导式探究”,避免过度开放而花费太多时间,导致学生的整体目标感逐渐淡化、转移。

需要运用的思维方法包括“不完全归纳法”和“反证法”。

模拟课堂

1.不完全归纳

我们首先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研究这个问题,不妨先观察一些正在发出声音的物体,看看它们哪些相同之处。

我们把直尺的一头紧按在桌边,一头露出桌外,怎样让它发出声音?

生(试验后):

我把直尺向下压,再松手,直尺就发出声音了。

当它发出声音的时候,你发现直尺有什么现象?

它在上下振动。

(这时,教师有必要将学生表述里的“震动、上下运动、摆动”等词汇,转换成“振动”这一科学概念,并告诉学生“振动”的特点是:

在平衡位置附近的往复运动。

我们再将橡皮筋套在拇指和食指之上,怎样使橡皮筋发出声音?

我用手指拨橡皮筋,橡皮筋就能发出声音。

当它发出声音的时候,你发现橡皮筋有什么现象?

它在振动。

我们知道人的喉咙也能发声,把手放在喉头处观察,发声时,能感受到什么?

当喉咙发声时,它也在振动。

这时,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物体发声时,它们都在——

振动。

同学们的答案只是一个假设而已,仅仅三个例子,是不能说明问题的。

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鼓、锣、钗、三角铃等乐器,看看是否能证实我们的假设?

(为了避免学生随意地转移探究目标、任性地敲击,教师有必要先提醒学生:

不要比谁敲得响、不要连续敲击、注意观察发声物体。

我们发现,它们在发出声音的时候都在振动。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是否可以得出结论:

物体发声都与它的什么有关?

振动!

2.反证

仅仅七、八样物体的实验,还是不可能让所有的人信服。

我们能找出一个反面的例子吗?

即物体发声了,但它却没有振动的。

预计学生大致会说出以下几类“发声却不振动”或者“振动却不发声”的例子,教师一一予以反驳——

敲击桌子(以及其他体积大的固体)时,桌子没有振动。

将一些泡沫塑料颗粒(或者一盆水)放在桌子上,可以帮助观察到它们发声时是否在振动。

当我们朝笔筒吹气时,是笔筒振动产生的声音吗?

这主要是由于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

用一张小纸片或羽毛放在笔筒口,就能看到空气的振动。

液体振动时,也能发声吗?

是的,浪花飞溅时的声音我们都听到过。

那为什么有的波浪没有声音呢?

有些物体发出的声音,属于超声波或次声波,人的耳朵听不见。

但有些动物的听觉比人灵敏,它们却能听见,比如蝙蝠、海豚等。

东南亚海啸时,大象就听到远处海浪发出的次声波,而提前逃跑了。

这些知识与制作乐器无关,就不详细介绍了。

3.结论

从以上实验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我们制作乐器,就是让物体振动,发出不同的声音。

三、活动2:

怎样调整音调

乐曲是由不同音调的声音组合而成的,调整音调是制作、演奏乐器的基本功。

简谐振动的原理告诉我们,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振动频率越低,发出的音调也越低。

音乐简谱中的1、2、3等就是一些有规律的音调。

由于学生制作的乐器基本可以分为固体振动发声(如用橡皮筋、尼龙线制作的弦乐器和用金属、木头等制作的打击乐器)和气体振动发声(如用吸管、玻璃杯制作的管乐器)两大类,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探究这两种情况的音调变化原理,使他们懂得如何调整音调。

1.认识音调

一首乐曲是由不同的音调组成的。

(教师出示学生熟悉的《两只老虎》部分小节的简谱:

1231│1231│345-│345-│,请同学们唱一遍。

)音调是高低不同的,它们组合成了优美的旋律。

如果音调相同的话,则听起来是1111│1111│111-│111-│,一点也不好听,是吧。

下面我们做个听觉测试,我用口琴吹不同的音调,同学们用手掌的高低表示音的高低。

(用耳朵辨声音,用抬高或降低手掌表示音调的高低变化。

乐器基本上可以分为固体发声和气体发声两类,液体虽然也可以发声,但不适合制作乐器。

下面我们分别研究这两类乐器的音调变化。

2.调整固体发声的音调

你能用直尺发出高低不同的音调吗?

(试验后)当直尺露出得多时,音调低;

当直尺露出得少时,音调高。

(如果有学生认为用不同的力度敲击桌面会产生音调的差异,教师要指出其两点错误:

一是这种情况下,声音并不完全是由直尺发出,而主要是桌子发出的;

二是敲击力度的不同只是改变了声音的大小,对音调的改变不大。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而不是声音的大小。

其他固体呢?

怎样改变它们发出的音调?

(学生领取橡皮筋、铁棒、尼龙线、钗、三角铃、几个装水的玻璃杯等器材,每组只能领取一类材料;

教师用投影演示,强调用“敲”或“拨”的技法,不要“吹”。

(试验后)橡皮筋绷得越紧,音调越高;

绷得越松,音调越低。

铁棒越短,敲起来音调越高;

铁棒越长,敲起来音调越低。

生3:

尼龙线绷得越紧,音调越高;

生4:

钗越小,音调越高;

钗越大,音调越低。

生5:

玻璃杯里装的水越少,敲起来音调越高;

装的水越多,音调越低。

……

像实验中的钗、铁棒、玻璃杯、直尺等都类似于打击乐器,橡皮筋、尼龙线类似于弦乐器。

根据以上现象,同学们可以总结出什么规律?

生1(小结):

打击乐器越小,发出的音调越高;

打击乐器越大,发出的音调越低。

生2(小结):

弦乐器(的弦)绷得越紧,音调越高;

对这两位同学总结的实验结论,大家有没有不同意见?

(可能学生会对“装水的玻璃杯”这个实验的理解有困难。

教师要告诉学生:

敲击时,主要是玻璃杯与水振动发出的声音。

装的水越多,可以认为玻璃杯与水组成的乐器越“大”,所以音调越低;

反之,可以认为乐器越“小”,所以音调越高。

其实验结果与其他打击乐器是一致的。

3.调整气体发声的音调

用装水的玻璃杯也可以研究气体发声的音调。

(在两个玻璃杯中装高低不同的水,教师演示吹玻璃杯发声。

音调有什么不同?

玻璃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