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苏教版语文课程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49853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苏教版语文课程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八年级苏教版语文课程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八年级苏教版语文课程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八年级苏教版语文课程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八年级苏教版语文课程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苏教版语文课程实施方案.doc

《八年级苏教版语文课程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苏教版语文课程实施方案.doc(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苏教版语文课程实施方案.doc

2014年度初中语文课程学年实施方案

一、语文学科发展现状分析

1、本学科教学质量在全市的水平

1.阅读方面

(1)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

(2)是讲堂,而不是学堂。

(3)讲读与自读,泾渭分明而不是水乳交融。

(4)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和方法。

2.写作和口语交际方面

(1)注重个体训练,忽视训练体系。

(2)局限于课堂,割裂与生活的联系。

(3)着重批改,忽视讲评。

(4)追求大而全,忽略了突破重难点。

(5)忽视口语交际,课外练笔和语文实践活动。

目标意识和规范

确定目标,制定计划是语文教学追求科学管理以达最佳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确定清晰有效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目标是成就一切的起点。

在教学中,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在教学中具备多种功能。

首先,它能有效指引教和学两方面。

其次,它能促使教师更合理有效地对教学方法,媒体进行选择和运用。

再次,它能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

语文教学是一项有明确目的,有客观程序步骤的工作,我们要不断强化目标意识,善于设置清晰有效的目标来引领,控制教学过程,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来确保目标的规范落实。

作业系统。

作业系统是按照一定的目标,有计划地设计出来的一套练的方案或题目。

它包括课文的作业,单元的作业,整部教科书学生作业的类型,题型,数量。

我校的作业系统目前正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题型由单一走向多元。

2.题量由多到少而精。

3.编排形式呈多样式的变化。

4.新型作业系统的设计有助于知识的延伸,拓展。

5.新型作业系统注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师生评价

目前,我校的师生评价体系非常完善,系统。

评价方式多样。

评价的目的,是让教师在工作中有成就感,让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帮助每位学生找寻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2.本学科资源库建设情况

第一,深挖教材资源,拓展语文教材的使用空间。

教材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但对语文课程而言,无疑仍然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它不仅本身是课程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它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往往起到主导作用。

语文教师应该学会由教材选文引发开去,可以生成很多“新教材”,引导学生学会搜集、筛选、整合,立足原教材的点,努力把这个点推向广阔的面。

拓展教材的使用空间,使教材与学生的经验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第二,注意整合教师、学生等课程资源。

重视教师资源。

教师的语言、体态、个性、情感、知识素养甚至个人生活阅历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这些对学生的语文学习都会不同程度的产生影响;利用学生资源。

学生的思维方法、见闻经历、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均可纳入课程资源。

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之间都成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学生课前收集的各种资料,在交流中就成了共享的资源;把握课堂生成资源。

课堂上学生奇异多彩的想法、出人意料的操作往往超出教师预先的设计。

如果善于利用,这些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发掘隐性课程资源。

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电教室、班级图书角等的作用,积极开发阅读空间。

第三,跨学科开发课程资源。

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新课程倡导的观念之一。

如语文课上播放与课文有关的歌曲、配乐朗读、利用挂图、投影、网上下载图片等方式优化语文教学;鼓励学生动手画文中展示的景象等。

还可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利用的资源作为学习语文的材料和情境。

2.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家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可以通过问卷、家长会、亲子作业设计等形式,使家长了解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内容、做法,调动家长支持、关注、参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

开展实践活动,让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

开展家庭阅读,请家长到学校讲述自己的生活体验等等。

第二,社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教师要引导学生到广阔的社会生活天地里去实践、去锻炼、去发展。

比如组织广告用语的修辞研究活动,引导关注电视广告的语法运用;与博物馆、文化宫等单位建立联系,开展参观、采访等活动;参观考察本地的人文景观、山水风光、动植物资源,说写见闻、感觉等,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

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要处理好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的关系。

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占据主导地位,校外课程资源在大多数情况下起到一种辅助作用。

二者并非对立,而是统一的,我们要发挥校内外课程资源各自的优势,更要尽可能地使二者有机结合,实现语文教育功能的整合与提升。

3.本学科教师队伍情况

(一)整体优势:

1、教师爱岗敬业,能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2、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较高,对教学认真负责,任劳任怨。

3、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能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

4、教师间互相听课评课,能够借助校本教研这一平台,同伴互助,共同成长。

5、积极实施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出现了生动活泼的新气象,学科教学效益有了进一步提高。

(二)存在不足:

1、有些教师的课程观念落后,课程意识淡薄,很多教师还停留在课程就是教科书、教学材料和课程表上的科目的认识上,就教材教教材,把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的重点,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2、由于受原教学大纲的影响,有些教师不适应课程标准关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等方面做出的说明,对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还只是停留在机械、表面的认识上,认为按照专家们确定的课程内容教会学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

3、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缺乏创新,实施课程没有个性,不知道如何创设课程情境,课程创造能力不足。

4、部分教师对课程开发持消极态度,对课程资源认识不到位,整合课程的能力不强。

5、有些学校的教学条件相对比较落后,信息匮乏,教学水平较低。

6、部分教师不能熟练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学科课程技术含量不高。

4.本学科校本课程建设情况

第一,要确实转变思想观念。

语文教师应该看到大众文化作为一种课程资源有很多值得开发之处。

大众文化中许多优秀的文本雅俗共赏,有独特而深刻的审美意蕴。

大众文化文本在形式上往往是俗的,但雅和俗只是形式上的区别,俗也可以严肃认真地传达精英思想,体现高品位。

第二,要注意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相结合。

因为学校语文课程主要是传播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只是给我们一个语文教育的新视角或者说一种新的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并不是说用大众文化替代主流文化、精英文化。

第三,要认真筛选、过滤、净化。

语文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还应该明确:

大众文化可谓泥沙俱下,把大众文化引入语文课堂,一定要经过认真鉴别。

同时在具体运用过程中也应该注意正确地引导,以期在语文教学中达到最佳效果。

泛化大众文化反而会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不利影响。

2.在语文课程中开发大众文化资源的有效策略:

第一,采用主题的形式把大众文化引入语文活动课程、选修课程、校本课程中。

比如写作活动的主题可以是:

搞笑片的文化品位、流行歌曲歌词赏析等;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可以采用:

金庸武侠小说的评介、网络小说的语言特征、广告用语的修辞手法等主题。

尤其是金庸的武侠小说,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曲折奇妙,而且往往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其中所包含的审美意蕴和侠士的正义之道很值得玩味,充分融合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优秀元素,使得小说在文化上精英与大众互渗,找到了最佳结合点。

我们完全可以在研究性学习中对金庸的小说进行鉴赏、分析,挖掘其具有的教育、审美、认知等功能。

教师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上应该多下点工夫,教学方式方法应该注意灵活。

第二,以比较、激发、对接等方式把大众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设置情境,激活传统经典文化,引发学生对当下时尚文化的思考。

比如初中教材入选的《丑小鸭》、《荒岛余生》(《鲁滨逊漂流记》的片段)等篇目早已排成了电影,可以将电影引进课堂,把小说和电影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效果上进行比较、评价。

有些流行歌曲本身就根据古典诗词改编而来,如王菲的《但愿人长久》则直接改编于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把这些具有亲和力的电影和流行歌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第三,经过谨慎鉴别、筛选、净化,优秀的大众文化文本可以直接进入教材体系。

我们看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很多语文教材和读本已经开始做大胆的尝试与创新。

比如大陆歌手崔健的《一无所有》直接入选严凌君编写的读本《青春读书课》。

即便是最近颇有争论的周杰伦《蜗牛》中的歌词“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任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也表达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学生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以此审视,今天的流行歌曲或许就是明天的诗,流行歌曲自有超越大众文化的意义与价值。

5.本学科教学研究情况

1、完成教师职能角色的转变

教师应由过去所倡导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课程的探索者,文化的传播者,活动的组织者,学习的合作者,智力的开发者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者。

2、熟悉语文新课标教材的特点,使教师具有有效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语文课改,教师必须具备各种各样的能力,即完成调适教材内容的能力,设计地方课程的能力,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能力,与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科学设计习题的能力和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客观评价的能力。

3、打破学科界限,实现大语文的教学观

初中语文教学,要打破封闭的学科体系,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元文化,做到从语文到文化,文史哲的和谐统一,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

4、夯实基础,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落实“双基”,学生要通过阅读实践去整体感悟,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积累知识,提高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使中学语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读写听说能力的整体发展。

5、建立生动,活泼,开放的大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建立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汲取中外优秀成果,形成开放型的语文课程,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效率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6、尊重学生个性,实施人文教学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兴趣,实施人文主义的教学观,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7、打破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倡导师生平等,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打破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达到教和学的和谐统一,教师不再唱独脚戏,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一个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积极推行自由,平等的课堂气氛,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8、建立语文学科通向其他学科的“互联网”

汉语作为母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教学要打破学科“壁垒”,“触须”于其他学科之中,从其他学科中汲取营养,同时也运用实践于其他学科,形成一种学科之间的互动,用语文架起一座学科“互联网”的桥梁。

9、目标一致,分段实施中学语文学生学习目标:

抓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核心,以培养学生爱读爱写,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形成阅读爱好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加强写作的基本技法(写作手段),文章层次,文章艺术构思与审美,文章主题思想创新,文章想像力创新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达到一定的文字驾驭和语言审美的能力。

初中生通过广泛的阅读,打破时空的界限,与文学思想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使学生突破原先狭小的心灵圈子,放眼国际多元文化的天光云影,领略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灿烂的现代文明的风采,领悟言语世界的奥秘,提高语文水平和提升精神境界,课外阅读量应不少于300万字。

二、语文学科发展目标

1.教学质量发展目标

我们将在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资源建设、学业评价、教师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