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成本审计Word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49702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成本审计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产成本审计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产成本审计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产成本审计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产成本审计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产成本审计Word下载.doc

《生产成本审计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成本审计Word下载.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产成本审计Word下载.doc

在实务中,由于在产品通常处于动态的生产过程中,成本计算的方法又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因而增加了对其期末余额确认的难度,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实施必要的程序和方法确认。

在产品成本的测试是存货审计的重要程序。

具体的审计目标如下:

(一)确定在产品是否存在;

(二)确定在产品核算的正确性;

(三)确定在产品的期末价值是否正确;

(四)确定在产品的披露是否恰当。

三、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介绍及相关提示

(一)了解生产过程、在产品的内部控制和会计核算

(二)对P产品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分析复核

(三)在内部控制制度可信赖的情况下盘点期后在产品数量

问题一:

H公司的生产过程如何?

在产品的内部控制和会计核算如何?

审计人员首先收集相关技术资料并深入生产车间,向生产人员、财务人员、管理人员了解P产品的生产流程和内控制度。

 

了解后得知,H公司所生产的P产品特征为数量大,体积小。

P产品原材料一次投入,而生产工序有33道,生产周期78天,其中有近40多天是反复烘的过程。

P产品生产出来后,需经过多道严格检验,尤其对一级品的质量要求很高,经检验淘汰后,一级品合格率68%左右。

达不到要求的,退为二级、三级品或等外品,最后经包装后转入产成品。

另得知,公司统计人员将P产品的生产过程分为12个环节。

各生产环节有专人记录台帐,统计收发存数量,每日做出日报表;

每周末将周报表上报统计部门,每月末再汇总上报一次。

各生产工序有记录品种、规格、数量的卡片,吊在装有P产品的布袋口,随产品流转于各工序。

各工序管理员每两个月对P产品进行一次盘点,再由统计人员抽盘。

由于各工序有一定的内部控制,从统计部门取得的资料就有一定的可信度。

审计人员核对了各工序的实物流水记录,其6月末的实物数量与财务提供的账面实物数量一致。

经了解后又得知,公司成本计算采用品种法,在产品与产成品之间成本划分采用定额比例法。

原材料一次投料,包装材料由完工产品承担。

对12道环节中的每一道都确定了工时定额,工费按工时定额分配。

财务人员在月末根据统计人员提供的资料,以各工序的在产品总量、产成品入库量及定额数为依据,从而计算分配在产品与产成品的成本。

在了解生产过程、成本核算方法以及对在产品的内部控制的同时,审计人员进行了相应的控制测试,即抽查6月30日在产品的统计数,复核财务账面记录后得出初步结论:

财务能提供原材料转为在产品,在产品转为产成品,以及料工费的归集与分配的详细资料。

经复核2002年12月及2003年6月的P产品生产成本的核算,公司确实按照上述定额比例法进行分配。

可见公司的生产成本管理和核算包括实物的流转管理和统计管理以及成本的计算

有较完整的程序,内部控制大体可以信赖。

问题二:

P产品的投入产出情况如何?

怎样对其进行分析复核?

为进一步验证P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正确性,审计人员从统计和财务部门取得多项资料,对2003年上半年P产品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了分析。

公司2003年上半年P产品生产成本变化情况如下:

表AP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表

2003.1-6单位:

人民币元

2002.12.31结存数

2003.1-6增加

2003.1-6减少

2003.6.30结存数

生产成本

252,341,440.80

284,687,273.40

300,366,972.00

236,661,742.20

直接材料

133,543,442.80

111,416,998.60

123,299,624.00

121,660,817.40

直接工资

59,466,847.20

95,868,542.70

94,674,927.90

60,660,462.00

制造费用

59,331,150.80

77,401,732.10

82,392,420.10

54,340,462.80

在产品数量资料

数量(万只)

6,708.58

5,595.47

6,023.07

6,280.98

在产品材料单价(元)

19,906.37

19,369.72

形成产成品数量(万只) 5,529.54

报损数量(万只) 493.53

本期增加的原材料既有从原材料仓库领用的,又有从外部购入的半成品,这部分外购半成品均在本期完工,全部转入本期产成品。

从上表可见原材料期初和期末单价比较接近。

)从原材料账户可见,原材料库各月原材料的领用量为:

表B

月份

原材料领用数量(万只)

原材料领用金额(元)

原材料单价

2003.1

691.75

14,114,886.40

20,404.61

2003.2

608.45

12,079,395.04

19,852.73

2003.3

1,399.08

28,081,477.96

20,071.39

2003.4

1,070.91

21,000,297.36

19,609.77

2003.5

1,067.72

21,436,858.72

20,077.23

2003.6

806.09

15,662,103.47

19,429.72

合计

5,644.00

112,375,018.95

19,910.53

)从各月生产成本账户实际增加的原材料数量来看:

表C(单位:

万只)

月份

原材料直接投入数量

683.75

602.45

1,389.08

1,062.91

1,059.72

797.56

合计

从表A可见,生产成本明细账中本期增加的原材料投入数量5,595.47万只,与表B中原材料的领用数量5,644万只比较,差异为48.53万只,经查主要是原材料投入科研室作实验使用而减少,所以两者可视为一致。

)再结合各月产成品的转入量来看:

表D

金额(元)

872.83

43,442,635.40

745.89

43,645,556.00

1,124.78

62,562,414.00

1,189.23

65,971,509.80

856.36

43,589,455.20

740.45

41,155,401.60

5,529.54

核对生产成本明细表(表A)转出的成品数量为6,023.07万只,实际转入产成品数量为5,529.54万只,两者的差异为493.53万只,经查为报损产品,并与统计报表提供的报损数一致。

通过对投入产出情况的分析,可见公司P产品生产成本的变化有据可寻,各环节各账户之间具有一定的勾稽关系。

—对投入产出情况进行分析性复核后,审计人员对P产品生产成本的留存数量和金额进行了逻辑分析及总体合理性的验证。

—审计人员先选取了P产品生产成本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1-6月三年一期的期末资料,发现其余额都在25,489万元左右,没有大的起落变化,2003年6月30日的余额23,666.17万元,接近平均值。

—审计人员接着对留存的P产品生产成本的量价比进行分析。

截至2003年6月30日P产品在产品的数量为6,280.98万只,在产品成本为236,661,742.20元,计算出每万只的单位成本为37,679.11元,其中原材料单位成本为19,369.72元,工、费单位成本为18,309.39元。

按公司在产品工、费占50%考虑,待在产品全部完工,需再投入50%的工、费,计18,309.39元考虑,则合计单位成本为55,988.50元,同比6月份实际结转的产成品单位成本55,581.61元(已知数),高出406.89元。

6月末的生产成本留存总量为6,280.98万只,则总差异为255.57万元,与P产品的期末在产品余额23,666.17万元相比,占1.08%,差异不大。

可见P产品生产成本的量价比还是可信的,总体上比较合理。

—再从销售需求进行分析,从产成品发出的数据可见,2003年6月P产品销售数量为1,027.06万只,2003年1-6月各月平均销售数量为940万只。

如按每月平均销售1,000万只估算,P产品生产成本留存量可销售6个月,再加上P产品当月的成品留存700万只,可供销售量更大。

即使按3个月的生产周期考虑,生产成本的留存量仍显偏大。

为此,审计人员再次深入了解了P产品的生产状况。

据生产技术人员分析,P产品的一级品合格率只达68%,要生产出一级品,必然有二级、三级品等规格的产品附带产出;

况且P产品又有颜色之分、大小规格之分。

由于生产周期长,销售需求变化大,很难及时落实到产量上,所以必须保持一定的在产品存量。

但审计人员仍认为生产成本的存量偏大,并向公司提出降低生产量,进而压缩在产品数量的建议。

H公司管理人员经反复认证,接受了建议,表示将压缩生产成本的留存量,争取降到5,000至5,200万只,以减少资金的占用。

问题三:

在内部控制制度可信赖的情况下,可以盘点期后在产品数量吗?

在作了上述合理性分析之后,对P产品的在产品的账面数量和金额可以确认了,但如此大的在产品数量是否真实存在?

一般来讲在产品很难盘点,尤其是P产品,物小量大,且有一部分停留在流水线上。

盘点日又在基准日后面。

由于对存货进行的内控调查结果显示,公司统计部门提供的资料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通过对期后投入产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复核,期后的成本计算正确,在产品的统计有其连贯性,且提供给财务的统计数据从逻辑上分析是正确的,所以盘点日的存量记录可作为盘点依据,并可实施倒推计算。

在盘点日,P产品的在产品存量为6,260万只,审计人员抽取了12道环节中的5道主要环节,共计存量为5,010.52万只,占全部存量的80%。

由于大部分环节的每袋P产品一般有3,500万只左右的数量,可按袋计数盘点;

拆袋在流水线上加工的P产品所占比例不高,就根据专业人员的目测按袋估算。

结果盘点数量与账面数量差异很小,其生产成本的留存数量可以确认。

(四)生产成本查验的重要提示

对生产成本的审计存在较大的风险。

原材料和产成品的核算一般采用加权平均法,与销售量配比结转成本,复核相对容易。

所以被审计单位常常会利用生产成本尚未形成产成品,盘点困难,核算复杂,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