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目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48874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目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目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目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目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目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目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Word文档格式.doc

《浅谈目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目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Word文档格式.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目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Word文档格式.doc

信贷风险是农村信用社所面临的信贷资产损失的可能性,是我国农村信用社面临的最主要的金融风险。

农村信用社要提高绩效,必须实现信贷风险最小化、经营收益的最大化。

二、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现状

(一)、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部分农村信用社信贷发放未严格执行信贷发放操作程序,贷款发放把关不严。

一般借款自上而下,先取得上级贷款意向,再向下逐级办理,致使基层信用社信贷人员错误认为既然上级已经有贷款意向,我们遵照办理。

这种与商业银行自下而上实行贷款营销的逆程序操作使相当一部分信贷管理人员淡薄了风险意识,甚至会出现第一手调查材料就存在虚假、谎报、瞒报等不真实反映的瑕疵行为。

(二)、担保抵押流于形式。

当前农村信用社除发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外,一般为防范信贷风险,采用担抵押保形式贷款。

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对抵押物的价值评估偏高或对有权部门评估的权利价值认可比例过高。

在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不够处置抵押物时,其变现价值不足抵偿贷款本息,有的甚至还要付出昂贵的资产保全和执行费用;

二是对有抵押、担保人的能力调查不实,出现一人多保、交叉互保等情况,平时对担保抵押物监管不严,潜在风险大;

三是签订抵押担保合同范本不一、要素不全、主体不符,诉讼时致使担保抵押合同无效,形成无效抵押。

(三)、信贷资产质量反映不够真实。

一是未及时调整贷款占用形态,即使已经形成不良贷款却仍旧在正常贷款科目反映,如个别农村信用社按贷款五级分类反映不良贷款余额占比例高达70%以上,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隐患较为突出;

二是贷款到期转据较多,贷款到期后,只要能收回贷款利息,诸多信用社都采取办理转据方式,有的大额贷款多次转贷,影响了信贷资金的流动性,掩盖了潜在的信贷风险;

三是放贷收息现象依然存在.

(四)、贷款管理不严、内控制度乏力。

一是贷前调查不够深入,对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分析不准,重视不够,只片面注重第二还款来源(即借款抵押物的变现处理)二是贷时审查与贷款审批有待加强,部分信用社、而参与贷审会人员对借款人的基本情况所知甚少,难免会造成决策失误,存在未严格执行审贷分离制度的现象。

三是疏于贷后管理,重放轻收轻管理思想严重。

(五)、信息反馈不及时、不准确。

一户多借贷、交叉借款、跨区域借款等违规借款的调查信息不能通过信贷咨询系统及时了解,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客户信息得不到及时发现,致使多头借款、一户多社交叉借款现象普遍。

(六)、企业改制破产影响严重。

由于企业认识和动机的偏离,加之地方政府保护主义的影响,企业改制和破产给信用社信贷资金造成了巨大风险,逃债,废债现象时有发生,大量信贷资金被吞食、流失。

(七)、不良资产的处置滞后,贷款责任追究不力。

对已经形成的不良资产由于平时预警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全面,待处理时比较棘手,收贷费用成本过高,尽管资产保全部门通过多渠道努力盘活清收,结果多是本息难以清偿。

三、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从经济体制上分析。

我国经济增长一直比较粗放,企业融资方式单一,国民经济运行中各种矛盾集中反映到金融机构中来,主要是转轨时期的体制性风险积聚,集体企业产权权能残缺,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责任不对等,集体企业与乡镇企业产权的同质性等问题,使农村信用社与借贷企业的关系被扭曲,企业贷款风险转移给信用社承担,逐渐形成了潜在的、长期的经营风险。

体制性风险形成的根源,在于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不协调的操作行为。

近年来信用社之间引入也竞争机制,但自我约束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导致在经营中重发展轻管理,风险意识薄弱。

农村信用社之间为了争抢客户,占领市场,降低贷款标准,风险控制退居次席,一些贷款的发放不是建立在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未来的还款能力,而是建立在企业和行业一时的表面繁荣上,一旦企业盲目扩张时,个别农村信用社不能对企业经营的持续性和行业前景作出正确判断,出现风险则全部由农村信用社承担。

(二)从经营机制上分析。

趋利性因素使农村信用社一度放弃稳健经营原则,在农村信用社多年经营中长期形成的争市场份额、粗放经营的业务指导思想上的原因;

也有机制不活、僵化的原因;

也有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松驰、制度不健全、信贷人员素质不高、社会信用法制观念淡薄等主观方面的原因;

也有地方政府行政干预、企业恶意逃废债务、业务划转等客观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农村信用社目前还没有实行分级管理,一级法人的意志很难在分支机构传达和体现,形成了事实上的层层弱化。

信贷管理中的“三查”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贷前调查不细,贷查审查不严,贷后调查不够,出现问题又不能及时解决,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和权威性很有限,对查出的问题难以严肃处理。

(三)从内部管理上分析。

多年来农村信用社经营重发展,轻管理,责任不清,管理不到位,贷款“三查”制度不到位,又由于面临改革发展时期,农村信用社管理人员以及信贷队伍很不稳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对客户的贷款申请“一听就信,一信就贷,一贷就死”的现象时有发生。

长期以来,贷款造成的损失,有关人员还没有承担实质上的责任,责任难以落实到具体人,由于农村信用社职工流动性大,人走了事,不能使决策行为受到有效的约束,不能保证信贷决策权力和责任对策,责任制度实质上处于一种缺位状态。

在化解风险过程中,对有关责任人处理不到位。

有的责任人仍然身居要位,不仅使问题不能充分暴露,而且增加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风险。

(四)从经营现状分析。

大量的问题仍反映在信贷管理不到位,有章不循上。

一些农村信用社为了自身利益,往往以牺牲法人整体利益为代价,“三查”制度形同虚设,打折执行制度的现象比较普遍。

同时,至为关健的是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严重忽视贷款使用这一关键环节,缺乏管理监督、参与帮助的机制,没有充分体现信用社和客户兴衰共存的关系。

出现违规问题虽然也做了处理,但仍存在偏松,偏轻现象。

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不良贷款的发生。

特别是农村信用社指令性地下达不良贷款的控制指标,并与集体和全体职工的个人利益双挂钩,一些包袱沉重的信用社畏于摘帽子、挨板子、罚票子的压力,往往在贷款质量上做文章,考核期末主动上门寻找客户,降低标准为其进行贷款借新还旧,粉饰贷款质量,有的企业已经摸透了信用社的贷款收放规律,贷款到期也不急于归还。

有的信用社甚至隐瞒不良贷款真实数量,一路喜歌报上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年隐藏不实的不良贷款也就逐年暴露出来了。

(五)从国家经济政策分析。

由于国家政策调控不能完全到位,经济运行有时出现阶段性的“冷”和“热”,导致贷款风险骤然增大。

在经济过热时,采取“一刀切”式的急刹车政策。

在经济疲软时,政府以及管理部门又一股脑力促农村信用社多放贷款,劝导不要“惜贷”“畏贷”,甚至片面以贷款增量评业绩,论英雄。

经济运行的不稳定同样影响到企业,企业一方面千方百计不惜任何代价搞到贷款。

有些企业尤其是经济欠佳的企业担心归还贷款后,再贷款非常困难,因而不愿还贷,特别是新发生的贷款,还有由于近几年来不良贷款核销力度的加大,有些企业恶意拖欠款,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甚至停止经营,等待新的利已豁免政策出台,诸多因素也在客观上加大了贷款风险隐患,影响了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

 四、信贷风险防范的对策:

 

(一)、合理安排贷款顺序严防盲目性,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农村信用社要合理安排贷款顺序,继续把“三农”贷款作为主要服务对象,要认真总结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经验并加以完善。

同时要做到"

早调查,早研究,早安排"

,认真测算资金头寸,确保农户有效资金需求的满足。

不可盲目扩大信贷规模。

同时要完善政府产业结构调整贷款发放程序。

建立多行匹配的投向结构。

择优抢占强势贷款项目,培植效益好的增长点。

 

(二)、加强信贷员队伍建设,提高信贷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准。

加强信贷员树立主人翁意识,风险意识,法纪意识和发展意识,正确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为信贷员,首先要发扬走村串户的背包精神,置身于群众中间,认识农民,了解农民,巩固多年来与农民建立起的"

鱼水"

之情;

其次是要简化贷款手续,缩短贷款审批时间,特别是对那些资信好,实力强的贷款户要千方百计满足其资金需求,全面提高工作效率,靠优质,高效的信贷服务留住客户,达到贷款营销目的。

三对确需要补充员工的信用社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考试考核面向社会择优聘用。

同时要把部分思想品德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调整充实到信贷岗位上,解决信贷人员人手不足的问题。

 (三)、培育农村信用体系,诚信作为一种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需要媒体不懈地宣传,我们要大力宣传诚信是最大的资本,守信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同时要广泛开展信用等级评定。

首先应在当地成立由政府部门、乡镇、信用社等多方参与的信用等级评定机构,指导和检查工作开展;

其次在当地村镇建立由信用社主任、信贷员、村干部、部分群众代表为成员的信用等级评定小组,负责具体实施,按户建立信用档案,根据信用状况,经营能力,家庭经济状况等评级别,分优秀,良好,一般,差信用等级标准。

对信用村,信用户实行利率优惠政策。

根据等级对农户授予不同的贷款限额,张榜公布,做到家喻户晓。

对不守信用的农户要建立不守信用户台帐,实行信贷制裁,逐步推动以信用村镇为内容的诚信体系建设。

 (四)、推行信贷员等级管理,完善激励机制。

根据信贷员平常工作表现和发放贷款收回率情况,实行一级,二级,三级等级管理。

不同等级的信贷员享受不同的等级工资。

对贷款营销额大且收回率达到100%的信贷员可按营销贷款总额的一定比例进行奖励,对收回率低于99%的信贷员进行处罚。

 (五)、建立信贷员约束机制,一是信贷员要实行划区域发放贷款,不允许交叉发放贷款,同时实行四包即:

包放,包收,包效益,包赔偿。

二是对不同等级的信贷员授于不同的贷款权限。

三是建立纪律约束制,制定违章违纪处罚办法,并严格执行,对违章违纪人员必须按规定严肃处理到位。

四是明确岗位责任制,信用社要设立信贷调查定贷岗,主任审查决策岗,审贷会办小组岗,柜台监督岗,各司其职,信贷员为第一责任人,主任审批为第二责任人,会办小组成员和柜台审查人员为第三责任人。

同时还要对责任人实行贷款损失终身追究制和违章违纪贷款赔偿制。

 (六)、加强检查监督机制建设,一是对信贷人员调动实行审计制;

二是配齐信贷监审队伍,要经常开展检查活动,信贷监审人员实行包片负责,对信贷管理差的单位和个人要重点加管理,严肃查处违章违纪人员,从而营造一个按制度办事,按规程办事的良好氛围,保证信贷营销工作安全健康稳定发展。

三是加大监审人员的责任力度,对工作不负责任的监审人员实行连带责任追究制,四是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号码,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七)、实施贷款五级分类是防范和化解风险有效途径,实行五级分类可以较好地解决目前信贷管理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信贷管理有了一个完整的信息基础,实行五级分类可以动态地反映贷款风险形态,及时发现贷款出现的问题,能准确地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