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管理絜矩之道篇+试题答案上课讲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48468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道管理絜矩之道篇+试题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道管理絜矩之道篇+试题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道管理絜矩之道篇+试题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道管理絜矩之道篇+试题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道管理絜矩之道篇+试题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道管理絜矩之道篇+试题答案上课讲义.docx

《中道管理絜矩之道篇+试题答案上课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道管理絜矩之道篇+试题答案上课讲义.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道管理絜矩之道篇+试题答案上课讲义.docx

中道管理絜矩之道篇+试题答案上课讲义

学习课程:

中道管理—絜矩之道篇

单选题

1.人最喜欢的是自动,而不是  回答:

正确

1.A 变动

2.B 不动

3.C 自动

4.D 被动

2.中国人一生只做四件事,即  回答:

正确

1.A 修、齐、养、平

2.B 理、齐、治、平

3.C 修、齐、治、平

4.D 修、齐、治、责

3.人生只做一件事,就是  回答:

正确

1.A 在职场中修炼自己

2.B 在商场中修炼自己

3.C 在情场中修炼自己

4.D 在战场中修炼自己

4.管理的第一目标是  回答:

正确

1.A 理人之道

2.B 絜矩之道

3.C 安人之道

4.D 经权之道

5.中国人强调  回答:

正确

1.A 以人为本

2.B 以事为本

3.C 以物为本

4.D 以神为本

6.任何事情都要守规矩却又不能死守规矩,这就是  回答:

正确

1.A 安人之道

2.B 成功之道

3.C 中庸之道

4.D 经权之道

7.M理论主张要让员工安心,就是  回答:

正确

1.A 要让员工获得最小的自由

2.B 要让员工获得最大的自由

3.C 要让员工获得最大的快乐

4.D 要让员工获得最小的快乐

8.中国人一生中四件事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回答:

正确

1.A 齐家→修身→治国→平天下

2.B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C 修身→齐家→平天下→治国

4.D 平天下→齐家→治国→修身

9.经权的实质就是  回答:

正确

1.A 要有所变

2.B 要有所变有所不变

3.C 要有所不变

4.D 经济和权力

10.絜矩之道总是在提醒领导者,从事科技的人更需要有  回答:

正确

1.A 恩心

2.B 坏心

3.C 仁心

4.D 良心

11.自动才会  回答:

错误

1.A 勤劳工作

2.B 推托工作

3.C 敷衍工作

4.D 不工作

12.很多主管到最后会被下属架空,主要的原因就是  回答:

正确

1.A 主管没有抓住下属的情

2.B 主管没有抓住下属的神

3.C 主管没有抓住下属的人

4.D 主管没有抓住下属的心

13.西方人强调  回答:

错误

1.A 以人为本

2.B 以神为本

3.C 以物为本

4.D 以事为本

14.絜矩之道的起点是  回答:

错误

1.A 规范化

2.B 制度化

3.C 成本化

4.D 流程化

15.人和物不同,物是在人的无意识中自动,而人却应该  回答:

正确

1.A 在自己的无意识中自动

2.B 在自己的有意识中自动

3.C 在自己的有意识中不动

4.D 在自己的无意识中不动

中道管理—絜矩之道篇

第一讲中道管理概述

【本讲重点】自己的意识产生自动行为要用感应的力量让他自动有感有应大家都乐于自动

不施加任何压力才算自动用心来感应是有效的途径最好由上级先做好榜样

喜欢自主害怕自动

员工不可能完全听从命令,一切依组织的需要而行动,因为人都有自觉,人都需要自主。

中国人特别喜欢自作主张,擅自做主,但是,每次自作主张的结果常常是挨骂、受罚,因而形成了被动服从、偷偷自主的不正常现象。

表面服从,暗地里自作主张,会造成企业管理中的很多困扰。

中国人总是希望每个人都守制度,而自己却可以为所欲为,享受特权。

如果别人享受特权,他就觉得特权应该打倒。

人常常是很可怜的,对自己与对别人总是双重标准,看别人没有一件事情是好的,看自己统统是很完美的,这是典型的偏道思想。

就是因为人类有偏道的倾向,所以才需要常常规律自己走向正道,走向中道,这就是自律。

【案例】人从哪里来,西方人是偏道思想,人是上帝造的,人是自然进化的。

而中国人的答案很简单,人是天地生的,我是父母生的。

我从来都说我从父母来,最早的人从哪里来,自然生成的。

中国人永远是人本位,神本位的人比较少。

人是自然所造,所以要谢天谢地。

人是父母所生,所以要有孝心,要讲究孝道,这就是中华文化。

害怕自动也是自主

人们自己的意识常常使自己不敢自动,可见害怕自动、不敢自动、或者不愿意自动,都受到自己的意志力所控制。

自己使自己被动,自己使自己不敢自动,自己使自己不愿意自动,事实上都是自己的一种自主行为。

一个人如果自己决定要被动,那么他人就很难逼使他自动,顶多推一步动一步,但还是被动的。

自己决定不自动,他人就毫无办法。

如果自己决定要自动,那么他马上就会自动起来,从被动变成真正的自动。

一个人要自动,而且要自动到合理的地步,才是大家所欢迎的。

如果自动到不合理的地步,那是所有人都讨厌的,所以一个人要自律,就是要求自己时时刻刻要动脑筋,困而后知。

中国式管理是生长在一个很穷困、很艰难的环境中的,而美国式管理则是产生在相对富裕、资源很充足,而且不需要动脑筋的地方。

因此中国企业的主管要努力让部属能够自动,部属也同样要努力使主管自动。

被动是很辛苦、代价很高的,而自动却是很轻松、很愉快,没有后遗症的,絜矩之道真正的用途就在于让人们能够产生自动自主的心态。

【案例】中国的黄河,专门跟人类开玩笑,黄河百害只有一利,可是西方的河却都是对人类很配合的。

中国的湄公河即澜沧江,需要水的时候它充满了水,要晒谷子的时候,它水干干的。

而黄河是专门跟人类捣乱的。

所以,中国人天生就会动脑筋,当遇到一个脑筋特别发达的人,要用很单调、很刻板的事情去规定他限定他时,是行不通的。

老板的话永远是对的,因为就算他一百个不对,下属也不能当场说出来,否则就叫顶撞。

而事后说,他很容易接受,当场说,他下不了台,就会恼羞成怒。

所以,下属在平时要养成习惯,上级所有的指示都说是是是,虽然明知道不是,但也不能讲,要等回去以后,把自己的困难再倒出来,告诉老板说我碰到这样的困难。

老板就会说既然碰到困难,就这样改好了,他就会随时改变。

不施加任何压力才算自动

人对于外来的压力,总希望加以抗拒,以免自己承受不了,危及自己的身心健康。

而不施加任何压力,人就无从抗拒,从而形成自动的行为。

这就说明在企业的管理中,上司要让下属自己产生压力,而不是对他施加压力,只有这样,下属对自己内心所产生的压力,就会无从抗拒。

自己的内心所产生的压力,有所反应,便是自动的行为。

要让下属自动自发,上司就必须从自己做起,不施加任何压力给对方。

絜矩之道就是将心比心,就是知己知彼,只有这样才有办法去控制。

管理与工程是截然不同的,工程定了就不能改,而管理定了随时可以改;工程是有答案,而且是有一定的答案的,而管理虽然也有答案,但是不可能有一定的答案,否则就不能称之为管理。

【案例】控制有两种,一种叫无形的,一种叫有形的,西方人是讲究有形的控制,而中国人讲究无形的控制,而且要加上全面,无形全面控制。

西方人会用仪表来控制,会用流程来控制,会用标准差来控制,这都是有形的。

如果一个经理戴了一只名贵的手表,西方人就无法去控制,而中国人是会控制的。

总经理会在某一天问人事部门经理,那个生产部王经理,怎么突然间戴一只名表,是从哪里来的?

这就是中国人最聪明的地方。

中国人会从那种好像不重要的东西中来发现重要的弊端。

第二讲人普遍不喜欢被动

愈逼愈没有效果

当发现部属愈推愈推不动,愈逼愈没有起色的时候,领导者必须提高警觉,因为这已经是物极必反,失去效果了。

部属时时期待推、催、逼、压,来时勉强承受一下,而去时马上变成耳边风,不当一回事,这时候又期待下一次的推、催、逼、压,然后再一次把它当作耳边风。

到不逼不行,逼也不行的时候,管理就失灵了。

俗话说“人不畏死,奈何以死逼之?

”此路不通的时候,最好反过来想一想,人未必真的喜欢被动,也未必真的需要推、催、逼、压。

人大多喜欢自动,不喜欢被动,可惜很多领导者往往误以为人喜欢被动,产生了很多不正当的管理行为。

【案例】科学不是万能的,科学可以救国,却无法治国。

科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很多。

不能解决交通问题,所有的城市都有交通问题,科技再发达也无能为力。

科学没有办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科学没有办法解决人类喜欢打小报告的问题。

科学不是万能的,人类除了科学以外,一定还有哲学、文学、艺术,而这些东西才是使人生多彩多姿的东西。

人并不喜欢被动

人并不喜欢被动,恰恰相反,人是喜欢自动的。

一个人自动的时候,心甘情愿去做事,心情十分愉快;一个人被动的时候,心里不情愿,做起事情来,不是拖拖拉拉,便是敷衍塞责。

同样一个人,自动和被动的时候,就可以成为两个完全不相同的人。

【案例】你不妨时常问一问自己:

到底自己比较喜欢自动,还是真的喜欢被动?

调查访问的结果往往证明人大多喜欢自动,并不喜欢被动。

管理的错误心态

在拖拖拉拉的风气中,最严重的问题,反而是产生一种不正常的管理心态:

非严管不可。

严格管理,采取紧逼盯人的方式,凡事推、催、逼、压,好像不如此,就没有人做事,惟恐对部属宽恕一些,大家就会更加偷懒。

于是把不正常的推、催、逼、压看成正常的做法,并且变本加厉,愈催愈急,愈逼愈紧。

管理的错误心态,导致管理的不良态度,产生不良的管理效果。

絜矩之道就是要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将心比心才能获得下属的拥戴和配合。

絜矩之道其实要注意言为心声,俗话说“相随心转”。

经权之道用现代的话叫做与时俱进,时间、环境、人都在不断的变化,相应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在变,即以不变应万变;絜矩之道用现在的话就叫做和谐社会,人要成长只有靠和谐。

科技在进步,永远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叫做风险性,如果一切都是可计量的,那根本就没有风险性可言,任何企业都有相当的风险性。

絜矩之道才是根本,领导要安人,如果没有絜矩,就无法安;要改变,没有絜矩,就无法改变。

质量管理不是要做出最好的东西,而是做出最合理的东西,质量是要求合理,而不是求好。

【案例】很多西方企业领导者的观念很像中国人。

但是,写书的人本身不是这种高端的人,反而要顾虑到更多数的读者,所以他不可能写出太高深的东西。

美国的CEO、法国的CEO、德国的CEO,只要当到CEO,他很多观念其实跟中国人是差不多的,因为天下没有什么是绝对的。

马马虎虎就是最好的意思,而不是差劲的意思。

一个人镶假牙,如果这个假牙几百年都不会坏,那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人已经死了,那么假牙很好又有什么用?

还会导致整个牙周变动,再好也没有用。

品质不可以求最好的,因为成本太高了,是一种浪费。

用心来感应是有效的途径

人性化管理,应该是心连心、心交心,用此心感应彼心的过程。

心的感应力,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在有效。

部属认真地以上司为表率,模仿上司的言行,这便是有效的感应。

上司体贴部属的苦衷,处处为部属着想,也是一种感应。

有感才有应,有应才会引起更多合理的感。

上下级间彼此都用心,自然会心语相通,不至受到语言、文字的障碍。

多用心、少用言语,多以行为来表示,少耍弄嘴皮,就比较容易在上下级间产生感应。

自动也可以变成不自动,而不自动又随时可以变成自动,这是中国人最擅长的。

一个主管就要努力想办法让自己的部属自动,而不是等他自动。

如果一个主管天天都被部属问该怎样做事,那这个主管就是失败的。

一个主管最重要的就是要具备很强的判断力,让部属自动,就只有尊重他,只有问他问题,他才会学会自动,这是非常重要的。

【案例】一个主管在遇到下属问他问题的时候,常常会反问部属,你的看法怎么样?

最后没有一个下属敢空着脑袋来问他,下属一定有了充分准备才敢来问他,因为他知道主管有这一招,随时会反问回去。

而主管在听完下属的汇报后不可说很好,否则就表示主管要负责任。

相反应继续问问题,这样下属就会更加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