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应淮老师企业环境管理与监督.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8456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PPT 页数:257 大小:14.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应淮老师企业环境管理与监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7页
毛应淮老师企业环境管理与监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7页
毛应淮老师企业环境管理与监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7页
毛应淮老师企业环境管理与监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7页
毛应淮老师企业环境管理与监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应淮老师企业环境管理与监督.ppt

《毛应淮老师企业环境管理与监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应淮老师企业环境管理与监督.ppt(2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应淮老师企业环境管理与监督.ppt

环境保护管理与监督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环境监察与企业环境监督员研究中心负责人毛应淮教授,全国环境监察业务培训,企业环境管理与监督要点,1,该书分八章,主要内容阐述分四部分,1.现代化环境管理理念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讲述企业应了解的现代环境管理理念,包括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原因;企业应具有的现代环境管理理念。

2.企业环境管理体制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讲述现代环境管理体制与自我监督机制,包括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企业自身应建立的监督机制。

企业环境管理与监督要点,2,3.企业的污染减排和环境应急面临我国工业增长加快与环境污染加重的形势,第三章与第六章主要讲述了国家目前在污染减排和环境应急监督检查对企业的基本要求。

4.企业环境指标的定量化管理要求第七章和第八章主要讲述了环境保护部门对企业各类环境报表中的指标进行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定量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通过环境指标的计算,即业和环保部门可以了解企业环境目标的完成情况。

企业环境管理与监督目录,3,第一章绪论第二章企业的环境管理的理论体系第三章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第四章企业的环境管理与监督的职责第五章我国的工业污染防治政策演变与污染减排第六章企业环境应急管理第七章环境经济政策与排污收费制度第八章企业环境报表及指标计算,第一章、绪论,4,第一节环境的挑战第二节资源的挑战第三节生态的挑战第四节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第五节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环境的挑战,5,一、环境二、环境问题三、环境污染四、工业污染日趋严重的原因五、企业环境污染预防理论的提出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从社会自然人到地方各级政府到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乃至全球国际性组织,逐步经痛定思痛开始制定一系列环境法律规,环境污染预防逐渐由理念理论上升至法律法制的新境界。

水污染,6,水污染防治法说明: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工业废水主要来自工业生产过程,其水量和水质随生产工艺有很大区别,主要含有有机物、无机物、固体物质、油类物质、富营养化物质、放射性物质、感官类物质等。

大气污染,7,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污染的现象”。

大气污染主要分燃料燃烧与工艺废气型、扬尘和交通尾气污染。

我国是世界煤炭消耗最多的国家,因此煤烟污染一直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问题。

工业污染,固体废物及化学品污染,8,固体废物是指人们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暂时无法利用而被抛弃的固态、半固态物质。

高浓度的废液也属于固体废物管理。

固体废物按污染特性可以分为一般废物和危险废物。

工业固废主要包括:

冶炼废渣、煤矸石、粉煤灰、炉渣、尾矿、一般工业废渣、危险废物、放射性废渣。

土壤污染,9,土壤污染是指各种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超过了土壤的容量,使土壤的结构、组成及功能等发生变化,导致土壤的自然功能失调,土壤的环境质量恶化。

土壤污染是全球大气、水体、土壤三大环境要素污染问题之一,也是全世界普遍关注和研究的主要环境问题。

土壤一旦受到污染,特别是受到重金属和农药的污染后,其污染很难消除的,会给动植物和人体带来极为有害的影响。

环境噪声及其他物理性污染,10,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并对人们的工作与休息产生影响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我国的环境噪声污染日趋严重,也成为民众反映和投诉的热点环境问题之一城市热岛效应和工业热水对环境产生热污染。

光辐射过量对生活和生产以及人体健康产生光污染。

放射性物质产生对生物环境有害的辐射照射产生的放射性污染。

当电磁辐射强度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或仪器设备所能容许的限度时,也带来较为严重的电磁污染。

第二节资源的挑战,11,一、自然资源的短缺二、水资源与水资源短缺问题三、土地资源与可耕地问题四、能源资源与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五、矿产资源与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资源与环境问题主要由于人类利用资源和环境不适当,以及人类的经济发展与自然不协调所致。

资源与环境问题是我国环境保护特别关注的首要问题,也是资源与环境问题是当前世界上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自然资源的短缺,12,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与日俱增,人类正面临着多种资源短缺的严重挑战。

同时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

自然资源一般又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大类。

可再生资源是经过采集、利用后,在自然界中是可以不断恢复、更新或再生的,是不会枯竭的自然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指至亿万年形成的,随着人类的开发,储量不断减少,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资源,会趋于枯竭。

二、水资源与水资源短缺问题,13,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我国600多个城市中都不同程度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

我国一方面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只相当世界平均水平的1/4;每年的自然降水又存在时间和空间的极不均衡;现有的水资源又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破坏。

水资源短缺在我国已是一种普遍现象,极大的影响了生态平衡和经济建设的发展,水资源保护已经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首要问题。

三、土地资源与可耕地问题,14,土地资源与人类社会关系问题逐渐超越了民族和国家的范畴,而成为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空间的全球性问题。

土地作为一种资源,有两个重要属性,面积和质量。

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建设和工业建设占用的耕地面积越来越多,我国人均占有耕地的面积在持续减少。

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和环境污染我国土地资源的质量逐年下降。

四、能源与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15,能源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常规型能源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等。

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全球经济发展依赖的基础能源,但都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类能源。

能源资源的短缺和能源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已经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经济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化石类能源在利用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环境问题。

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耗中占了70以上,产生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包括SO2、NO、烟尘和CO2等。

五、矿产资源与开发存在的问题,16,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是:

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贫矿多、富矿少;共(伴)生矿多、独立矿少;中小型矿多、大矿少;坑采矿多、露采的矿少;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匀;矿产开发规模小,生产效率低。

矿产资源绝大部分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目前,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均来自矿产资源。

第三节生态的挑战,17,一、生态保护的对象和类型二、生态平衡与生态保护三、水源保护四、森林资源保护五、草原资源保护资源越来越贫乏,能源越来越短缺,污染物越来越多,环境质量越来越差,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是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

一、生态保护的对象和类型,18,环境生态保护的对象不仅要保护现有的野生资源和环境,还要保护正在利用的已经受到破坏和干扰的自然资源和环境。

生态保护应该按照不同的保护方式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维护、保护、恢复和重建四种类型。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以后,如果采取有效的措施,经过一定的时间,由生物的自然演替,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如果破坏的过于严重,超过了自然恢复的阈值,那么原有的生态系统将不复存在,由新的生物种群组成新的生态系统,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平衡。

二、生态平衡与生态保护,19,在一定时期内,系统内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平衡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

这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

生态安全问题是更为本质和全面的生态问题。

一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会殃及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条件,资源枯竭、环境退化造成的危机影响深远,通常很难在一代人、几代人甚至更长时间内挽回。

资源越来越贫乏,能源越来越短缺,污染物越来越多,环境越来越差,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是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

森林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资源危机,三、水源保护,20,保障饮水安全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提出的七项重点任务的重中之重是污染防治,而保障饮水安全又是重中之重的首要任务。

影响我国饮用水源地水质的主要原因有:

1.部分水源地内仍有违法排污企业存在;2.工业布局合理,大量排污对饮用水源构成严重威胁和影响;3.农村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影响饮用水源地;4.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不规范。

四、森林资源保护,21,森林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农业生态环境的基础,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

森林对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的功效十分巨大,对净化大气的作用也是无可替代的。

现在森林资源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砍伐林木;开垦林地;采集薪材;大规模放牧;空气污染。

一些小煤矿对林木的破坏比较严重,而且坑木的需求量大,自然木材的消耗也大。

森林功能衰减,草地退化,湿地受威胁,五、草原资源保护,22,草原在地球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当前全球关注的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极其重大和不可代替的作用,是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及的,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维持生态平衡等重要作用。

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是西部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的发源地。

草原生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下游生态安全,草原生态状况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草原由于受到过度放牧、滥垦、乱采、乱挖的破坏,普遍发生退化。

我国北方草原已成为和即将成为一个不能自我维持和不可持续发展的系统。

第四节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23,一、全球气候变化二、臭氧层破坏和损耗三、生物多样性减少四、土地荒漠化五、森林植被破坏六、水资源危机和海洋资源破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的全球环境展望:

为了发展保护环境(简称GEO4)指出,目前诸如气候变化、物种灭绝、越来越多的人口需要养活等威胁地球的主要问题中有许多尚未解决,而且所有这些问题都会将人类的生存置于危险境地。

土地退化:

水土流失、沙化、盐碱化,一、全球气候变化,24,由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不断增加,产生对全球气候变暖明显影响,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8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大会上通过的“京都宣言”中,欧共体、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均承诺了到2010年左右的温室气体限控指标。

京都宣言表明,在人类对于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逐步加深的情况下,发达国家不得不率先承担减排义务。

但是,会议其间我国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承受了比以前更大的压力。

二、臭氧层破坏和损耗,25,70年代初,一些科学家开始认识到了臭氧层破坏的化学机制,并提出了研究报告。

80年代中,观测数据证实了氟利昂等消耗臭氧物质同南北极臭氧层破坏的关系臭氧层破坏的后果很严重。

一是使皮肤癌和白内障患者增加,损坏人的免疫力;二是破坏生态系统;三是引起新的环境问题。

在现代经济中,氟利昂等物质应用非常广泛,要全面淘汰,必须首先找到氟利昂等的替代物质和替代技术。

在特殊情况下需要使用,也应努力回收,尽可能重新利用。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26,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微生物遗传及变异的多样化,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的原因是生态环境的破坏、森林的砍伐、湿地减少、滥垦草原、过度利用、环境污染。

此外还有外来种的引入、不合理的单一耕作方式、自然灾害等。

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年6月签订于巴西里约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

公约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改变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局面。

四、土地荒漠化,27,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某些半湿润、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它使土地生物和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