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总结关于穿越条件下制造米尼枪的可能性讨论.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8426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总结关于穿越条件下制造米尼枪的可能性讨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选总结关于穿越条件下制造米尼枪的可能性讨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选总结关于穿越条件下制造米尼枪的可能性讨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精选总结关于穿越条件下制造米尼枪的可能性讨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总结关于穿越条件下制造米尼枪的可能性讨论.docx

《精选总结关于穿越条件下制造米尼枪的可能性讨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总结关于穿越条件下制造米尼枪的可能性讨论.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总结关于穿越条件下制造米尼枪的可能性讨论.docx

精选总结关于穿越条件下制造米尼枪的可能性讨论

总结关于穿越条件下制造米尼枪的可能性讨论

穿越不爆米尼枪,脑袋肯定被驴趟!

《刺明》、《明末行》、《刺客欧洲》、《明末小兵》等好多好多穿越到古代或者明末的猪脚们一上来就是大爆米尼枪,也不知道这个论断是从哪里来的。

而且猪脚们的理由也很充分:

以下是历史记载:

--------------------

据文献记载,意大利最早在1476年就已有螺旋形线膛的枪支。

螺旋形膛线可使弹丸在空气中稳定地旋转飞行,提高射击准确性和射程。

“膛线”英文为rifle,音译为“来复”,线膛枪也因此称为“来复枪”。

17世纪初,丹麦军队最先装备使用了来复枪。

但由于来复线制作成本高和从枪口装填弹药不便,所以许多国家的军队不愿装备使用有螺旋形膛线的枪。

早期的枪械都是前装膛枪。

1520年,德国纽伦堡的一个铁匠戈特,简化前装手续,气体泄出,使弹丸在枪膛内起紧塞作用并提高装填速度,发明了直线式线膛枪,采用圆形铅球弹丸。

由于“膛线”一词的英文译音是“来复”,所以线膛枪也被称作来复枪。

至今,印戈特姓名和1616年生产日期的步枪还保存在博物馆内。

这种带有膛线的来复枪射击精度大大超过了滑膛枪。

--------------------

所以有如下结果:

因为线膛枪的技术问题根本不存在(古代刚有火绳枪的时代就有螺旋膛线了嘛!

),既然有这种技术那肯定就能大规模普及;

至于米尼弹嘛,啊哈,那个更简单,那就是个“思路”问题,只要改变弹丸的形状呈尖头圆柱状甚至在圆柱部分切出环状同心沟槽抹上油脂便于润滑枪膛和闭气就成了,多么简单的技术呀?

为什么古人发明了线膛枪却没有想到锥形弹呢,那是因为他们傻,他们不是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他们的眼界不够开阔没有见过非洲野人的吹箭,因为见过吹箭原理的军械发明家就是根据这个发明米尼弹的!

多么简单的技术,只要大量制造线膛枪加上米尼弹就能使杀伤射程从滑膛的不足100码飙升到400码开外,无怪乎是穿越神器呢!

米尼枪弹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制造螺旋状的膛线;

第二个,解决从枪口装弹的问题。

关于古代制造膛线的方法都穿烂了,可以说花样百出不多讲;有爱荷华膛线机拉制膛线的,有吴运铎挤压穿孔挤膛线的,还有用在铁板上刻画斜纹沟槽卷管直接造膛线的(这方法都能想出来,原理是没错,不过造出能不能用的拿屁股想想都知道)

解决装填问题就更简单了——次口径!

就是子弹的外径比枪管的内径小,这样便于装填;而子弹的尾部是中空的(穿越者当然不能用爆菊式的1853式恩菲尔德式子弹)发射时,燃气使弹头尾部膨胀、紧贴枪膛嵌入膛线,在膛线的旋转压迫下,弹头又可以高速旋转而出,命中精度大幅提高。

以上是穿越者们的理论基础和借鉴的历史现成的模板经验,因为远离简单,只要解决膛线的问题基本就解决了米尼枪的问题(子弹太简单了)。

*******************

理论上是没错,先不说在古代这个神奇有木有批量制造的可行性。

先看看早期的线膛枪吧:

早期的线膛枪当然有螺旋膛线,早期的德意志杰格步枪也就是宾夕法尼亚长步枪的前身就鼎鼎大名;

它的装填方式很经典(是很复杂吧?

---哦,是的),早期使用的是略大于枪管口径的球形铅弹使用木槌用力敲进枪管,这样铅弹能够嵌入膛线,虽然射程和精度提高了,但是弹丸由于装填时产生变形有时候也不是特别准确;

后来人们想出办法用的是次口径球形弹丸,但是要用浸油的亚麻布、鹿皮或者丝绸等丸衣包裹弹丸,以达到略微超口径;由于丸衣容易变形又不影响铅弹,然后用木槌敲进枪管用通条压实,这样选装飞行的子弹精度和射程更进一步增加;

后来人们发明大弹底扩张式米尼弹其实也是嵌入膛线;

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装填,其本质是一样的:

弹丸嵌入膛线、发射时产生陀螺效应旋转稳定飞行;

好了,说清了原理问题,改解决生产问题了。

古代的枪管一直是由工匠们手工锻打,战场上使用的几乎都是滑膛枪,为了装填方面快速弹丸一般都是次口径的,虽然这样牺牲了射程和精度,但是却可以依靠齐射来提高火力密度和命中率;

有人问,为什么不装备线膛枪,虽然射速慢,但是精确度高、射程远啊?

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

火枪的制造成本、训练、装备规模等等;

一支线膛枪的成本可能有二到三支滑膛枪的价格,而且膛线原因残渣不容易清理、枪支的寿命也短于滑膛枪管,射速其慢;同样的价格装备的军队线膛枪单位时间内人均发射一颗子弹而滑膛枪却可以达到9颗!

战场上永远是廉价的NPC容易形成规模!

扯远跑题了,接着说枪管。

手工业时代打造的枪管口径大小不一,以拿破仑时代的枪弹游隙就能看出来:

0.07--0.1英寸(当然那时的子弹也不标准)。

滑膛枪时代对于枪管的要求可以说非常低,只要不炸膛,能够将子弹发射出去,这就够了;以那个时代的制造标准也就是那样了,要速度就没有办法追求精度,完全是依靠火力密度堆砌命中率;

可是线膛枪不一样,线膛枪要求子弹和枪管紧密配合;

前装枪时代,线膛枪弹丸如果还是次口径的就不会嵌入膛线不会产生旋转,也就失去了膛线的意义;但是弹丸太大的话就没办法装入枪膛;只能是使弹丸的尺寸合乎口径或者略微大于枪口径但是还不能影响装填进去;因此线膛枪对于弹丸的精度要求比滑膛枪要高的多;

米尼枪弹很特别,它靠尾部的扩张嵌入膛线;

这里有一个问题,扩张量是多少;《步枪史》里面提到使用木塞辅助扩张的米尼弹的恩菲尔德步枪的游隙是0.01英寸,也就是子弹在枪管中心轴线半径方向的扩张不超过0.13mm;

但是弹丸已经采用冲压技术,单纯的子弹误差小于0.001英寸,而且当时的测量精度是万分之一英寸;

注意这是在当时的工厂里面大规模量产时枪管的加工精度;

如果古代人以手工业条件下生产这样精度的枪支能否实现呢?

我的意见是:

绝对能!

但是,绝对不会大量生产,我并不敢小看古代的手工匠人,但是一个前提是:

古代的手工匠人能生产出来和大量生产出来是两码事!

或许两个月哪怕一个月能生产一支,但是古代在没有理解膛线意义的前提下没有足够量的、技术高超的、材料完备的情况下根本不具备量产性!

哪怕是有足够数量的技术高明的工匠各种材料完备的情况下,产量也不会高。

况且,他们还得面对一个量产必须解决的问题:

精度!

可以肯定,在古代没有游标卡尺(哪怕精度0.1mm)、千分尺等基本的测量工具的前提下,足够数量的技术高明的工匠所生产出来的枪管口径参数都有其独特性,也就是说每个工匠生产的枪管参数都是“各具特色”,每支枪都必须对应单独的子弹参数。

当然,就绝对意义来讲宇宙间不存在完全一样的物质,呵呵!

我的意思是工匠们要批量生产、口径参数误差极小的枪管和子弹(0.01英寸和0.001英寸级别)根本就不能实现!

反观工业化时代的1853式步枪:

米尼弹药系统要求的精度是很高的,虽说是枪弹间隙配合,但也是相对的(1853年式恩菲尔德步枪的游隙是0.01英寸)。

当时的线膛枪有两种形制:

一种是扩张性弹丸,一种是压缩式弹丸;前者是以恩菲尔德步枪为代表,后者是以发射罗伦兹压缩式弹丸的步枪为代表,压缩式弹丸比扩张式弹丸具有更好的效果,弹道也更为低伸。

但是要求的游隙也更小。

可见当时的机械加工水平到了相当的高度,就连当时俄国毛子的工业水平都还不能自己生产米尼枪弹,所以作坊式的生产充其量也只是能够生产,仅此而已。

不具备大规模均一性、高质量量产的机械大工业条件,根本没办法大规模生产标准化米尼步枪;

任何一种武器的装备,尤其是热兵器,已经与整个社会的工业化水平息息相关;

有了能够生产米尼步枪的工业化条件,那么已经说明此时整个社会的工业化水平已经到了相当的高度了,有这样的条件生产后膛单发步枪甚至是简单的弹仓式步枪已经不是问题了;

米尼步枪弹虽然在当时只是一个思路问题,但是背后依靠的却是整体的工业化水平;

所以,我的意思是:

思路再好,技术上达不到也是白搭;

不要说古代手工业怎么怎么发达云云,再发达的手工业也比不上大工业的效率;而热兵器时代的战争就是资源和效率的比拼;

就米尼弹丸来讲,即使使用高精度模具冲压的产品高度标准化,但是也未必都符合手工生产的枪管,但是一旦确定了适合生产枪管的机械化设备,那就是大批量高标准生产。

手工业你并不能保证所生产的每一支枪管是相同的,也就是公差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尽管甚至每一只都是精品;

但是工业化生产的不一定都是精品,但是机械化可以保证它大批量高效率出产的枪管有着高度的均一性和标准化;

这就是工业化的威力,大规模、高效率、标准化;

这也是为什么米尼步枪一经出现英法普瑞等国在一两年内就能将滑膛枪改线膛枪并大规模列装,因为当时的各国的机械加工工业水准已经达到了这个精度,(但是俄国毛子直到1860年后才能生产),而且米尼步枪装备了不到20年就销声匿迹,迅速被后膛单发步枪或者连珠步枪取代;

这些眼花缭乱的武器更新背后所倚靠的正是工业革命的智慧结晶:

新式炼铁炼钢方法保证钢铁产量,机械师锻造设备保证生产效率和质量均一性,精度大幅度提高的加工机床、先进的精密测量工具进行检测进行质量控制……

正是机械化的工业化大生产才使得米尼步枪在保证精度和质量的前提下能够批量列装部队;

也正是机械化的工业化大生产使得米尼枪只是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历史必然性过渡型枪支,出现不到20年时间就彻底被后膛枪淘汰……

反观《刺明》等类,以那个猪蹩脚的手工作坊实力竟然大规模量产高标准米尼步枪……

远的不说,就以明末那糟糕是机加工水平,就算是有了米尼弹的思路,也根本不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准来生产;

这也是好多穿越技术类的硬伤,一到古代就是米尼枪大行其道,殊不知,米尼枪背后需要的技术水准有多高……

还是那句话,有能生产米尼步枪的工业化条件,那么生产后膛单发步枪、简单的弹仓式步枪设置是加特林机枪已经不是问题了。

======================

后记:

为了这个命题经常被喷……郁闷!

还有几个疑问:

1、穿越条件下批量生产的古代枪管误差能有多少?

2、纯铅的制造的米尼弹使用浅圆角膛线究竟会不会挂铅?

3、纯铅制造的米尼弹游隙最大是多少才能有效嵌入膛线?

也即是说,纯铅弹的扩装量有多大?

(是不是大于0.01英寸?

4、铅锡合金米尼弹的硬度较软铅弹高,不易挂铅,但是也导致扩张不易或者说扩张量极小。

同样也导致枪弹的游隙更小,也就是说要求量产时的工业化加工精度更高;这点在19世纪中期不难实现,毕竟当时的高精度机床加工水平已经达到了那个加工精度;但是在古代这肯定没戏!

不知道米尼枪弹所说的要求精度高跟这个有没有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