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一中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涡阳一中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涡阳一中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节、门窗工程………………………………48
第七节、装饰工程及屋面工程…………………48
第四章、施工准备……………………………………54
第五章、质量保证措施………………………………54
第六章、安全及现场文明保证措施…………………56
第七章、其它各种保证措施…………………………59
第八章、各种资源需用量计划………………………62
第九章、施工进度计划………………………………66
第十章、施工平面图…………………………………66
第一章工程概况
名称
内容
建设单位
安徽省涡阳一中
地理位置
涡阳一中西操场
设计单位
阜阳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计划
工期
240天
工程概况
建筑面积
9800M2
建筑高度
檐口高度:
21M
建
筑
层
高
层高:
3M
筑部分
主要
功能
住宅楼
外装饰
面砖做法为1:
3水泥沙浆打底、素水泥浆一道、1:
1水泥沙浆找、贴面砖。
外墙涂料为1:
3水泥沙浆打底、1:
2水泥砂浆抹面、满涂乳胶腻子两遍、刷乳胶漆两遍
部
分
门
窗
程
门窗均为塑钢,外门、弹簧门均立墙中,木门窗及木制品均采用一级杉木。
内
装
饰
内墙均采用麻刀灰墙面:
15厚1:
1:
6水泥石灰砂浆打底、2厚纸筋灰面、内墙涂料两遍。
顶棚做法为麻刀灰顶棚,具体为先刷素水泥浆一道、1:
6水泥石灰砂浆打底、2厚纸筋灰面、涂料两遍。
楼、地面均为水泥砂浆粉:
楼面为先刷素水泥浆一道、1:
2水泥砂浆面层抹平、表面拉毛。
地面做法:
100厚1:
3:
6水泥石灰碎砖夯实、100厚C20混凝土、弹性水泥涂料防水层三遍、1:
2水泥浆拉毛。
结
构
基
础
基础为砖砌条形基础,持力层FK=230KPA,ES=10.00PA。
基础埋深-3.15M。
地
上
该工程为六层加跃层砖混结构。
楼层梁、板、柱、楼梯等均采用C25砼。
砖基础为MU10实心砖、M7.5水泥砂浆砌筑。
一至四层砖砌体采用MU10KP1承重多孔砖,M7.5混合砂浆砌筑。
四层以上砖砌体采用MU10KP1承重多孔砖,M5混合砂浆砌筑。
第二章施工顺序及部署安排
(1)流水段的划分:
该工程为2幢砖混结构,基础为砖基条形基础。
因此基础部分不易划分施工段。
主体结构按一层划分一个流水段,实施流水作业。
(2)施工顺序及组织安排:
采取先地下后地上,先结构后装修的施工方法。
根据本工程特点分四个施工阶段:
即基础施工阶段;
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砖墙砌筑施工阶段;
内外装饰施工阶段。
水、电安装及以上各施工阶段交叉进行作业。
(3)工艺流程
1)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放线→挖土方→浇垫层→砌砖基础→绑扎构造柱、圈梁钢筋→立模板→浇筑混凝土→回填土方
2)主体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放线→砖墙砌筑→绑扎构造柱钢筋→立模板→浇构造柱混凝土→支模板→绑扎圈梁、板钢筋→浇筑混凝土
3)装修施工工艺流程:
外墙饰面,其工艺流程为基层处理→吊垂直、套方、找规矩→贴灰饼→抹底层砂浆→抹面层砂浆→油漆、涂料
内装饰的施工顺序为:
立门窗框→内墙面、顶棚抹灰→清理楼、地面→楼地面找平→养护→防滑地砖→门窗安装→玻璃安装、油漆、涂料→灯具安装
第三章、主要工序施工方法
第一节、测量工程
本工程结构复杂,精度要求严格,为确保工程定位与尺寸的质量,决定成立一个以项目工程师负责的测量小组.同时严格执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等规范要求,认真学习、熟悉图纸,使工程的各个部分在脑海中有个明确的立体形象,同时核对图纸的各个部分是否符合。
操作细致耐心,一切定位、放线均经自检、互检合格后,提请验线工作,使误差控制在最小限度内。
1、工程测量总体构想
工程定位采用“坐标定位”的方法进行轴线控制。
垂直方向采用经纬仪控制
标高采用往返“精密水准”测量。
按照先整体后局部和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进行。
2、轴线控制
(一)平面轴线控制网的建立
基准平面控制网的设置将以业主提供的基准点为基础,根据施工图纸以主要轴线为控制轴线建立平面控制网。
为了在施工过程中能有效地实施测量控制,将主控轴线延伸至基坑开挖范围以外,设置准永久性控制点。
基准点设置要求稳定、可靠、通视。
并在坐标控制点投测完毕后,互相之间进行校核,要求其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30000,测角中误差不大于7。
之后加强对控制网的保护工作。
(二)基础轴线控制
在垫层施工完毕后,将主控轴线用经纬仪投测到垫层上,并在垫层表面对投测下来的主控轴线进行校核,将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然后根据施工图各轴线与主轴线的关系,逐一在垫层上放出各轴线,之后放出各基础边线与柱边线,进行各轴线间复核准确后,画上红漆标志,作为扎钢筋、立模的依据。
(三)主体结构轴线控制
基础施工完毕后,先检查各主控轴线控制点无碰动和位移后,将主控轴线投测到基础(梁)面上,经闭合校核无误,然后按施工图纸逐一放出各轴线,再放出柱子边线与墙体边线,并对基础轴线位移与各轴线尺寸进行校核。
在每层柱浇筑拆模后,将主轴线垂直投影到柱身,通过挂铅丝铅坠方法传递到上层梁板。
每层模板完成后,对梁墙轴线进行复核。
楼层浇筑后,采用经纬仪竖向投测法,每楼层均以首层轴线位置为准,采用延长轴线法或侧向借线法直接向施工层投测主控轴线,或采用挂重垂线坠法以首层轴线为准直接上引。
以减少逐层上投造成的误差类计。
对主控轴线进行闭合校核后放出各细部轴线。
(四)轴线精度控制及保证措施
(1)测量前对经纬仪的轴线关系进行严格的检验,观测时要精密定平水平度盘水准管。
以减少竖轴不铅直的误差。
(2)观测时。
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有搅拌机、卷扬机等由振动影响范围内。
经纬仪的三角架必须安置稳固,仪器安妥后,不得用手抚摸三角架和基座。
(3)轴线的延长桩点要准确,标志要准确、明显,并妥善保护好。
为减少照准误差对测角的影响,观测时,应尽量找准目标底标。
为使目标清晰,对光要仔细,并且注意消除视差影响。
(4)测量时,尽量以首层轴线位置为准,直接向施工层投测。
(5)取正、倒镜向上投测的平均位置,以抵消经纬仪的视准轴不垂直横轴和横轴不垂直竖轴的误差影响。
(6)为减少和消除度盘刻划不均匀和游标盘偏心差对测角的影响,采用变换度盘位置重复观测。
取两个游标读数平均值。
(7)为减少因强太阳光使照准部水准不均匀受热造成的水平盘不水平对测角的影响,在强太阳光照射下进行测设时,撑伞挡住阳光。
3、标高控制
(一)标高控制网的建立
在建立平面轴线控制网的同时,根据水准基点或业主提供的水准点建立标高控制网,在建筑物附近设置四个水准点。
基点设置以保证其稳固可靠为原则,避开交通干道、地下管线、仓库堆场、松软填土、机器振动区以及其他能使标石、标志易遭腐蚀破坏的地点。
同时,尽量使场地内每需安置水准仪处均都能同时后视到二个水准点,以便使用。
各水准点位置设在建筑物所产生的压力影响范围以外。
高程控制标石埋设后,待其达到稳定后开始观测,其稳定期按地质条件确定,不少于15d。
引测高程采用附合测法或往返测法,按三等水准测量进行,使用DS3型水准仪、因瓦合金标尺,按光学测微法观测,往返较差或附合闭合差不大于12。
(二)标高测量
基础施工时,将标高用水准仪引测到基坑内进行标高控制。
底层柱拆模后,将标高引测到柱上,在+1.000m处弹线做好红漆标记,以后每层施工时。
均以该标高线为基准,有外墙三大角用钢尺沿铅直方向,向上量到施工层,划出(+)米数的水平线。
标高引上后,在楼层安设水准仪,校核由下面传递来的各标高线,达到精度要求后,以该水平线为标准,进行引测抄平。
在每层柱墙完成后,在柱墙上按前标高线抄平弹出各楼层+1.000水平线,以便检查复核与装饰阶段施工。
要求层高测量偏差不得超过±
3mm,建筑物总高偏差不超过±
10mm。
(三)高程测量精度控制与保证措施
(1)经常对水准仪进行校验和校正,以保证水准仪的视准轴和水准管轴平行。
(2)水准用支架安置在土质坚实,行人较少和震动较小的地方。
(3)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和稳定的条件进行。
不在日出或日出前约半小时、太阳中天前后、风力大于四级、气温突变时以及标尺分划线的呈像跳动而难以照准时进行观测。
晴天观测时,采用测伞为仪器遮蔽阳光。
(4)观测时,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以消除和减少因水准管轴不平行时准轴所产生的误差。
(5)在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
(6)为保证实现在读数过程中保持水平,要求严格执行读数前定平水准管,度数后检查水准管气泡是否居中的操作程序。
(7)为保证读数准确,读数前要仔细对光,消除视差影响。
(8)为克服由于水准尺前后倾斜造成读数偏大现象,要求扶尺必须垂直。
第二节、土方工程
1、施工准备
(1)做好施工区域内的“三通以平”工作。
(2)先进行降水,以保证土方、基坑干燥不积水。
(3)做好测量放线工作,在不受基础施工影响的范围,设置测量控制网,包括轴线和水准基点。
根据龙门桩上的轴线,放出基坑灰线和水准标志。
龙门桩设置在离基坑边缘3.0m左右。
灰线、标高、轴线进行技术复核后,方可破土动工。
(4)基坑上部设排水措施,防止地面水流入坑内冲刷边坡,造成塌方和破坏基土。
(5)做好基坑挖土各类施工机械的准备工作,包括挖土机械、运输车辆、排水机具等。
2、开挖土方
根据工程情况,挖土方量大部分采用反铲挖掘机机械开挖,挖方量少部分采用人工开挖。
本工程地下水位不详,若我单位中标将在土方工程施工前编制具体的基坑支护方案。
(一)基坑开挖程序
测量放线→降水→切线分层开挖→基坑支护→修坡→留足预留土层。
(二)挖土要点
(1)相邻基坑开挖时,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程序。
(2)挖土自上而下分段进行,每层0.5m左右,边挖边检查坑底宽度和坡度,不够时及时休整,每2m左右修一次坡,至设计标高,再统一进行一次修坡清底,检查坑底宽度和标高,要求坑度凹凸不超过1.5m。
(3)基坑开挖时尽量防止对地基土的扰动。
人工挖土部分,如基坑挖好后不能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时,则预留20-30cm一层土不挖,待下道工序开始在挖至设计标高。
机械开挖部分,为避免破坏基底土,采取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20cm一层人工清理。
(4)雨期施工时,基坑槽采取分段开挖,挖好一段浇筑一段垫层,同时经常检查边坡情况,防止坑壁受水浸泡造成塌方。
(5)弃土及时运出,在基坑槽边缘上侧临时堆土或堆放材料以及移动施工机械时,与基坑边缘保持1m以上的距离,以保证坑边直立壁或边坡的稳定。
(6)挖土至坑底设计标高后及时由建设单位、质检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组织基槽验收,做好记录,如发现地基土质与地质勘察报告、设计要求不符时,与有关人员研究及时处理。
达到设计要求后,及时进行垫层施工,每一块坑底的无垫层暴露时间严格控制在24h以内。
(三)挖土注意事项
(1)为防止超挖,配备专职测量人员进行标高监测控制。
(2)挖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