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48212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7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6.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一般是由学生完成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测验,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这种评价是(  )。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正式评价D.非正式评价

7.“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教师经常用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这种行为属于意志品质的(  )。

A.自觉性B.果断性C.坚持性D.自制性

8.坐巴士会晕车的人,在乘船、乘火车时也有类似的反应,这是(  )。

A.条件反射的消退B.条件反射的泛化C.条件反射的分化D.条件反射的习得

9.“理想和未来”是人生(  )阶段的重要特征。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

10.“心不在焉,则黑自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

A.感知B.记忆C.注意D.思维

11.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学生的性格类型属于(  )。

A.场依存型占优势B.场独立型占优势C.情感型D.内倾型

12.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越是学习好的学生越愿意学习,这符合桑代克提出的(  )。

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强化律

13.人们在保持知识时采用各种记忆术,实际是应用了记忆的(  )。

A.精细加工策略B.多重编码C.过度学习D.人为增加线索

14.在出现意外或遇到危险的情况下所表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叫(  )。

A.应激B.激情C.恐惧D.焦虑

15.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A.辩证分析问题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B.团队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C.沟通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D.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6.意志行为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

A.在思想上确立行动目的,选择行动的方案B.克服那些妨碍达到既定目标的动机和行为C.不断审视行动计划D.坚定地执行既定的计划

17.冷水刺激皮肤后,微温的水就会感到热;

吃苦药之后喝口白开水也觉得有甜味,这些现象为(  )。

A.感觉的相互作用B.继时对比C.异时对比D.同时对比

18.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首次明确提出“美育”一词的是(  )。

A.蔡元培B.席勒C.王国维D.斯宾塞

19.中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三角形田地的面积。

这些知识属于(  )。

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保护性知识

20.“人是因为哭了才发愁.因为动手打了才生气,因为发抖才害怕”,这是(  )的观点。

A.情绪的外周理论B.情绪的丘脑理论C.情绪的认知理论D.情绪的动机一分化理论

21.下列学制中,主要在欧洲产生并发展的是(  )。

A.分支学制B.多轨学制C.单轨学制D.双轨学制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独立完成作业。

23.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

24.接受学习不可能是有意义学习。

25.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三、筒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如何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

27.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

28.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29.筒述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

并回答问题。

30.材料小萌是一个酷爱流行音乐的高中生,期中考试前的两个星期才开始学习,一边学习一边听MP3,美其名日“自我放松”。

她暗自发誓要考出好成绩,至于好到什么程度就没太多想了。

复习文科科目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了,数学、物理就很麻烦了。

她觉得自己缺乏学习数学的能力,不愿意在上面花费太多的时间。

最后,她的成绩非常糟糕,尤其是数学,她很失望,一说起学习就头疼,觉得自己再也不可能学好数学了。

问题: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小萌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31.材料某中学有位新上任的语文老师,她对教学非常认真负责,也经常主动向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还看了许多教学视频。

但令她苦恼的是,尽管她将那些教师的成功教学经验与方法运用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却总是不太好。

请运用教育学的有关原理对此材料进行分析,说说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融会贯通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D【解析】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善于雄辩,常与青年智者进行问答对话,他的教育方式被誉为“产婆术”。

3.D【解析】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它是将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安排教师有计划地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目前,我国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4.C【解析】教学在学校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途径,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

5.B【解析】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等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演示所使用的工具可分为以下四类:

实物、模型、标本、图片的演示;

图表、示意图、地图的演示;

幻灯、电影、录像的演示;

实验演示。

专家点拨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是历年考试中的重中之重,除了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还可能以辨析题、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所占分值较大。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都是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考生要熟记其概念及其运用要求。

6.A【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形成性评价可以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7.D【解析】自制性就是一个人自己控制和协调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举止行为的品质特性。

而题干中所述正是意志品质的自制性。

8.B【解析】人们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就是条件反射的泛化。

借助于泛化,可以把已有的学习经验扩展到新的学习情境,从而扩大学习范围。

9.C【解析】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大多数青年对世界、事业、人生和自己都可能有较清晰的深入的思考,形成相对系统和稳定的见解,并对自己的未来做出重要的选择。

10.C【解析】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是高级心理活动的条件。

人的心理活动离不开注意,如果对事物不加注意,就会产生“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的现象。

11.A【解析】场依存型认知风格是指对事物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场依存型的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专家点拨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是学生在认知方式土的差异。

这两个概念最初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对知觉的研究。

场独立型占优势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更擅长。

场依存型占优势的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一般对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更感兴趣。

12.C【解析】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规律。

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则其联结就会增强;

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则其联结就会削弱。

因此,学习好的学生由于能够得到满意的成绩或受到家长、老师的表扬,所以更愿意学习,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13.A【解析】记忆的精细加工策略是指使人们更好地记住正在学习的东西而做的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或者生成。

具体来说就是在保持知识时运用一定的方法对记忆材料进行分类加工而形成不同的记忆方法,这些记忆方法又称记忆术。

14.A【解析】应激是出现意外情况时,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出现应激状态时,有的人急中生智,当机立断,集中全部精力去应付突变,从而化险为夷;

而有的人则张皇失措,目瞪口呆,手足无措;

有的人则多余动作增多,出现一些盲目重复的无效活动。

这与人面临的情境及人对情境的认知评价和应对能力有关。

专家点拨根据情绪的发生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不同,把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

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漫性;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应激是出现意外情况时,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其中,激情和应激容易混淆,考生需要注意。

15.D【解析】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6.A【解析】意志行为准备阶段是意志行动的开始阶段,它决定意志行动的方向,是意志行动的动因。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思想上确立行动目的,选择行动的方案。

17.B【解析】同一感受器先后接受不同的刺激的作用而产生对比的现象叫做继时对比,也叫先后对比。

题干中的现象属于继时对比。

专家点拨通过对题干的分析,可知这些现象属于感觉的对比,感觉对比有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两种,二者的区别就是在时间顺序上的差异。

18.A【解析】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首次明确提出“美育”一词,他说: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19.B【解析】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个体具有的用于具体情境的算法或一套行为步骤。

20.A【解析】情绪的外周理论指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人是因为哭了才发愁,因为动手打了才生气,因为发抖才害怕”反映了这点。

21.D【解析】双轨学制主要存在于19世纪的欧洲国家,英、法、前西德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于此类型。

二、辨析题

22.错误【答案要点】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而且也是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交流能力。

23.正确【答案要点】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