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美术鉴赏《托物寄情》教学资源备课资料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48171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版美术鉴赏《托物寄情》教学资源备课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湘版美术鉴赏《托物寄情》教学资源备课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湘版美术鉴赏《托物寄情》教学资源备课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湘版美术鉴赏《托物寄情》教学资源备课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湘版美术鉴赏《托物寄情》教学资源备课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版美术鉴赏《托物寄情》教学资源备课资料文档格式.docx

《湘版美术鉴赏《托物寄情》教学资源备课资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版美术鉴赏《托物寄情》教学资源备课资料文档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版美术鉴赏《托物寄情》教学资源备课资料文档格式.docx

龚开的《骏骨图》抒发的是才华无以施展的痛苦。

作者是南宋末年、元代初期的人,画的题跋说:

一般的马只有10片左右的肋骨,而千里马有15根肋骨,可是如果不画得这么瘦,谁能看出是千里马呢?

好好的一匹千里马,却画得瘦弱不堪,令人叹息。

任仁发是元代著名的水利家,他用马的形象来比喻官吏的“廉”与“贪”。

徐悲鸿是著名的现代画家,他的奔马几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在徐悲鸿那里,马具有奔腾的气势,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在这件作品中,对角线构图加强了画面的动势。

教学基本思路

最好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画面的含义,然后举一反三,尝试寻找其他图像中类似的表现手法,最后进行总结提炼,通过相关的活动项目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难点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让学生明白画面上的形象不是单纯地描写某一物品,而是要表达某种观念,而这些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跟美术家的自我相关的。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把直观感受和思考、联想结合起来,较为完整和充分地理解美术作品。

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所提供的图片可以大致分为三组:

图1~图4是中国画,并且有题诗和画面的内容相印证。

王冕题《墨梅图》的诗是“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徐渭题《墨葡萄图》的诗是“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项圣谟《大树风号图》的题诗是“风号大树中天立,日落西山四海孤;

短策且随时旦暮,不堪回首望菰蒲。

”只要领会了诗的内容,画中形象的含义不难理解。

郑思肖是宋元交接时期的人物,号“所南”,是怀恋南宋王朝的意思。

他的“标准品牌”是“无根兰”,也就是说画的兰花没有根和泥土,别人问:

根和泥土到哪里去了?

他回答说,被番人(指蒙元统治者)掳去了!

所以他画的兰花,除了表示一种高洁的品格之外,还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项圣谟的《大树风号图》作于清顺治二年(1645),明朝刚刚灭亡,作为“遗民”的项圣谟在画面上表达的是一种凄凉无奈的情绪。

第二组作品,包括两幅中国画和两幅油画,侧重于画面形象自身给人的心理感受。

八大山人《安晚帖》上的题诗比较晦涩,但这条孤独的、翻着“白眼”的鱼本身就足以体现一种强烈的愤世嫉俗的情绪。

画中的诗是:

“左右此何水,名之曰曲阿。

更求渊注处,料得晚霞多。

”典出《世说新语·

言语》:

谢中郎(谢万,东晋谢安的弟弟)经曲阿后湖,问左右:

“此是何水?

”答曰:

“曲阿湖。

”谢曰:

“故当渊注渟著,纳而不流(指水只流进来,不流出去)。

”传说因为秦始皇认为曲阿湖有王气,就凿动了湖的入水口,破坏其王气,因此名为“曲阿”。

联系画面来看,似乎是表达一潭“死水”中的鱼的感受。

任仁发的《二马图》后面有作者的跋语,直接点出了形象的象征含义:

“世之士大夫,廉滥不同,而肥瘠系焉。

能瘠一身而肥一国,不失其为廉;

苟肥一己而瘠万民,岂不贻淤滥之耻欤?

关于凡·

高的《艺术家的卧室》,教材中已有说明,成对的椅子和枕头暗示他对高更的盼望。

创作该作品的这段时期凡·

高住在法国南部一个叫阿尔的地方,几乎不和外人来往,而高更是他最亲密的朋友。

此外,凡·

高没有按照传统的透视画法来描绘这间卧室,而是采用了平面化的手法,使人感到紧张和焦虑。

格斯顿原来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阵营中的一员,后来才画具象绘画的。

他画的日常物品有一种神圣的意味。

从画面上稚拙的表现手法上也可以看出一种顽强孤僻的个性。

两件油画作品表现的都是艺术家的身边之物,也是他们非常熟悉、抱有深厚感情的东西。

他们细心地描绘这些物体,是要表现自己特殊的心情。

这一点跟前面几幅画是一样的。

第三组作品,是美术家创造出一些具有明显特色的形象,以期获得影响和共鸣的例子。

他们都具有风格简洁明快的特点。

相对来说,这些作品的主题要直接和明显些,没有多少拐弯抹角的成分。

和前面的作品相比,这组作品的特点是,一、画面上的形象不太依靠传统的程式或习惯性的符号(第一组作品所涉及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其含义是相对固定的),而是美术家自己创造出来的;

二、它们不是单纯抒发美术家的个人情感,而是要产生社会效果,打动别人。

胡一川和李桦的作品都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画面的诉求目的很明确。

《怒吼吧,中国》用一个被捆住的农民来象征整个受压迫、受凌辱的中国人民。

[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教材中的部分图像是有题画诗来补充说明画面含义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诗歌来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内容和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当然,要更深入地理解画面上形象的意义,教师还可以结合艺术家的生平和个性特点来讲解。

虽然教材提供的这些美术作品都具有“言外之意”,但画面本身的造型因素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也就是说,最好不要离开美术作品的造型特点和形式语言来抽象、孤立地谈它们的象征意义,而要把视觉、形式的因素和隐含的意义表达结合起来。

美术作品毕竟不是文学和诗歌,即使要表达某种意义,也是通过视觉形象来进行的。

而且,虽然这些作品在某种程度上都使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但实际上每幅作品表达隐含意义的方式都不一样,保持着自己的特点。

例如有的通过形象本身说话,有的则需要通过语言(诗歌、题跋)来暗示。

尤其是两幅油画作品,因为西方并没有中国画那种诗、书、画、印结合的传统,语言暗示的因素要小得多,更多的是靠画面本身来说明问题和表现情感。

本课内容涉及到美术家表达独特的自我跟借用、套用传统图式的关系问题。

美术家自己的感受(“自我”)是独特的,每个人都不一样;

但是如果要把这种体验表达出来,就必须通过一些较为固定或程式化的语言样式,也即“图式”。

从教材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借用传统的视觉图式不会束缚美术家的自我,相反,几乎没有人能够自己发明一套完全独创的视觉符号。

例如,“四君子”题材在中国是一种通用的图式,但实际上每个美术家画出来的具体形态都不一样,所赋予这些题材的情感内涵和主题思想也不一样。

[资料]教学资料

艺术家的卧室 (荷兰)凡·

凡·

高于1888年2月来到阿尔,是因受到印象派画家的用色诱惑。

由于学了他们的用色方法,他的调色板变得亮堂了。

此时,他也意识到自己正在获得一种效果,因而重复一种主题,不断地画下去。

他最爱用黄色和蓝色(他的黄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辉煌,蓝色也蓝得深不可测)。

1888年9月完成的这幅作品,用柠檬黄与深蓝色做对比,使画面呈现热烈气氛,是凡·

高成熟时期的最佳作品之一。

高在书信中有一段对这幅画的自述:

“这一回画的仅是我的一间卧室。

在这上面起主要作用的应是色彩,它以简化的处理手法赋予室内所有的陈设以一种高雅的风格,并造成一种宁静或睡眠的总气氛。

谁看了这幅画都会使自己的头脑得到安宁,或确切地说,能使他的想像得到安宁。

墙壁是淡紫色的,地板由红色方块组成;

木床和椅子是黄色的、黄油色的,床单和枕垫很亮,是柠檬黄与黄绿色的,被子是大红色的,窗子是绿色的,梳妆桌是橙黄色的,脸盆是蓝色的,门是淡紫色的,如此而已。

此外,这些紧闭板窗的房间里再也没有什么。

家具的尺寸也应当表现出划不破的宁静。

墙上挂有肖像、镜子、毛巾和一件衣服。

由于画面上没有一点白色,画框自当用白色的。

我是以此来对我自己安排的强迫性休息复仇的。

这幅画我明天还得画一天,但你现在就能看出,它的构思是多么简单。

所有的阴影和半阴影都被我免除了;

一切都是用均匀的纯色画出,就像东方的彩色木刻一样。

”画家很清楚,他在病后需要一段宁静。

他是把这幅画当成“静物画”来画的。

文杜里评述这幅画时说,它有着画家的内在精神,他在借助简化色彩来传达他需要的宁静。

那么,为什么又要说他是在“为休息复仇”呢?

诚然,这幅画上的宁静隐藏着画家的不安。

当时凡·

高的心境非常悲哀,精神沮丧,他以狂热的色彩,像抓住一点希望那样来描绘“睡眠”这个主题,但没有成功。

病魔在逼近他,他的理智很快又会失去平衡。

他既不能休息,也不能入梦,惟有这幅画上的一片寂静,透露着画家一种全然绝望的心情。

骏骨图 (宋代)龚开  

龚开(1222~1304),字圣予,号翠岩,又号蒙城叟,淮阴(今属江苏)人。

宋亡后隐居不仕,以遗老的身份,成为江南文坛的一个重要人物。

元统一中国后,龚开生活穷困,以至“立则沮洳,坐无几席”,但他仍让儿子伏榻为案“就其背按纸”作画,寄情笔墨,抒写自己的牢骚和不满。

这幅《骏骨图》画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低首漫步风中,无辔头、缰绳,鬓尾在风中微动,腰间15条肋骨历历可数,铜骨铁臀,精神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