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蒋勋作品阅读理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47951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蒋勋作品阅读理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蒋勋作品阅读理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蒋勋作品阅读理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蒋勋作品阅读理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蒋勋作品阅读理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蒋勋作品阅读理解.doc

《中考蒋勋作品阅读理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蒋勋作品阅读理解.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蒋勋作品阅读理解.doc

叶子蒋勋

     时序还是盛夏,或许因为几日阴雨,已有不少树叶变黄坠落,公园地上新添了一片金黄。

不像深秋落叶那么繁密,有时疏疏落落几片,衬映在沙地上,特别显出叶子形状的完美。

     我从地上捡起一片叶子,想要收存在用来素描记事的空白笔记本里。

叶子椭圆形,放在手掌上,刚好是掌心的大小。

     树上的叶子,长在高处,在阳光和风里翻飞闪耀,色彩的层次和光的绚丽,使人不容易发现单一一片叶子形状的完美。

地上的落叶变成淡淡的金黄,有一点透明,托在掌心,可以清楚观察叶脉纤细而复杂的纹理组织,一片小小的叶子,竟也如此巧夺天工。

     椭圆形的叶子,边缘有不明显的细细锯齿。

所有的锯齿朝向同一个方向,从叶蒂上端一直延伸到形状线条优美的叶尖,好像是最好的裁缝师傅的手工剪裁。

     我问了公园里休憩的当地居民,他们说是菩提叶。

但是和我看到的菩提叶不一样,家乡的菩提叶要大得多,形状更接近心形,上阔下窄,叶尖也要比这边的菩提叶长三四倍。

     我喜欢菩提叶,或许与传说里佛的故事有关。

曾经去过印度菩提伽耶那棵大树下静坐,冥想一个修行者曾经听到过的树叶间细细的风声。

或者,树叶静静掉落,触碰大地,一如那心中兴起的震动。

     冥想尽管冥想,这片叶子其实可以与故事无关的。

  一个学植物的朋友常常给我比较科学的回答,他说:

叶蒂纤细却非常牢固,因为要支撑整片叶子的重量。

他又说:

许多叶子的边缘有锯齿是来源于防卫的动机。

     我起初有些惊讶,我对一片叶子形状优美的赞叹,我想用文字去歌咏的一片叶子,我想用色形、线条、质感去表现和记录的一片叶子;在一个学植物的朋友研究的领域里却有不同角度的观察。

     家乡的菩提叶的确更像一颗心形,尤其是拖长的叶尖,使人觉得是可以感受细致心事的人类心脏的瓣膜。

     关于细长的叶尖,我的学植物的朋友仍有不同的解释。

他说:

许多植物的叶尖是用来排水的。

他补充说:

尤其在热带,突如其来的暴雨,大量积存在叶片上,叶片会受伤腐烂败坏;久而久之,植物的叶子演化出了迅速排除水分的功能,形状其实是功能长期演化的结果。

     所以,我珍惜的叶蒂的坚定,我珍惜的叶脉如人体血管一样细密地分布,我珍惜的叶缘像蕾丝编织一样的锯齿细纹,我珍惜如同一颗心一样饱满、而又如此优美、可以托在掌中的形状,我所珍惜的细如鸟羽的叶尖……都只是一片叶子在漫长岁月中通过生存的种种艰难的痕迹吗?

     要多久才能演化成这样的形状?

我好奇地问。

他耸耸肩回答说:

上亿年吧。

  他的回答使我陷入沉默。

     美是不是生命艰难生存下来最后的记忆?

美是不是一种辛酸的自我完成?

所以美使我狂喜,也使我忧伤。

  打开素描本,空白的纸上拓印着这一片叶子浅浅湿渍的痕迹,像一片不容易觉察的泪痕。

13.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5分)

(1)都只是一片叶子在漫长岁月中通过生存的种种艰难的痕迹吗?

(说说叶子通过了哪些生存的艰难,形成了什么样的痕迹。

)(3分)

(2)所以美使我狂喜,也使我忧伤。

(叶子的美为什么“使我狂喜”,“使我忧伤”?

)(2分)

14.赏析文中画线语句的精彩之处。

(3分)

15.阅读下列材料,说说两篇文章在写作构思上有何相同之处?

(3分)

朋友说:

知道吗?

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

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里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

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17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

  朋友说:

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

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小思《蝉》)

答案:

13.(5分)

(1)(3分)为了支撑重量叶蒂纤细牢固;为了防卫叶子边缘有锯齿;为了排水叶尖细长

(2)(2分)叶子的美让我狂喜是我看到看到在漫长岁月中叶子在艰难生存中展现出自我完善的精神。

叶子的美让我忧伤是我在叶子的叶脉纹路中看到了生命的艰难和自我完成的辛酸与苦难。

14.(3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菩提叶比喻成心脏,把叶尖比喻成心脏的瓣膜,生动地写出了叶子的形状以及叶尖的纤细,引发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作者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5.(3分)两篇文章都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紧扣大自然中特有景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构思写作,揭示其具有的精神内涵,表现作者对人生独特的感悟与思考。

别时容易

蒋勋

张大千有几方印记是我喜欢的,如“三千大千”、“大千好梦”等;而我最喜欢的一方是“别时容易”。

大风堂收藏的书画是有名的,尤其是石涛八大的作品。

然而这些作品也曾经在大千先生手上流散出去。

凡从大风堂流散出去的作品便大都钤有“别时容易”这一方印。

对于一个精于鉴赏的人来说,曾经自己收藏的珍爱之物,一旦不得已要拱手让人,的确有难以言喻的感慨。

这一方小小的“别时容易”,虽然钤在不起眼的角落,却使我感觉着一

种爱物如人的伤逝之情了。

我自己是不收藏东西的,艺术上的珍贵之物,经历了久远的年代,也仿佛是久经劫难的生命,使人要起痛惜之心。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惧怕这心的痛惜,我对一切人世可眷恋美好之物,反倒宁愿只是欢喜赞叹,而无缘爱,也无缘占有吧。

纳兰容若有一句词说“情到浓时情转薄”,我想是可以理解的。

小时候我其实很有收藏东西的癖好。

一些本来微不足道的小物件,如玻璃弹球,朋友的信、照片、卡片等,因为保存了几年,重新翻看把玩,就似乎有了特别的意义,使人眷恋珍惜,而每次到抽屉堆满,不得不清除时,便有了难以割舍的痛惜。

我们能有多大的抽屉,去收藏保有生活中每一件琐屑之物中不舍的人情之爱呢?

几次的搬移迁动,在地球的各个角落暂时栖身,我终于习惯了“别时容易”的心情。

“别时容易”也许是从李后主“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脱胎出来的吧。

但是,去掉了头尾,截出这四个字来,镌成图章,便仿佛多了一层讽喻。

把这样的一方印记,一一盖在将要告别的心爱之物上面,那些在人世间流转于不同眷恋者爱抚之手的书画,也似乎是一个有沧桑的生命了,使人痛惜,使人不舍啊!

小时候有收藏东西的癖好,其实也是因为东西实在不多。

在物质困难简陋的年代,往往一件东西可以用好多年,那从俭省而生的珍惜,最后也就成了一种对物件的不舍之情吧!

随着物质的繁盛多余,有时候不经意地舍弃一件东西之后,才发现,原来物质的富裕已经变成了对物的薄情了。

在许多以富裕繁华著名的大城市中,每天夜晚可以看到堆积如山的垃圾,各种尚称完好的家具、电视机、冰箱、质料细致的服装等,都被弃置路旁。

我行走于那些街道之间,留恋于那月光下凄然被弃置的物件,感觉着一种大城的荒凉。

是因为富裕,使我们对物薄情,是因为对物的不断厌弃、丢掷,变成了这城市中人与人的薄情吗?

工业革命以后的大城市真是荒凉啊!

仿佛在繁华最盛的时刻已经让人看到了以后的颓圮,仿佛所有的富裕却是为了把现世装点成一个废墟。

我的不再收藏东西,我的不再保有太多东西,我的不再执著于情爱的缠绵,也许正是害怕着那对物对人的薄情吧。

我愿意,每一次告别一事,每一次告别一物,仍然有那“别时容易”的痛惜。

有许多遗憾和怅惘,也有许多歉意和祝福。

大千世界,所有我们相遇过的物与人,容我都一一钤盖这“别时容易”的印记吧!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透过钤有“别时容易”方印,“我”似乎能感觉到将心爱之物拱手让人的难以言喻的感慨,爱物如人的伤逝之情。

B.张大千的这枚“别时容易”的印章是从李煜的词作中选取的内容,有一层讽喻之情和沧桑之感。

C.富裕繁华著名的都市街道却有一种颓圮苍凉之感,这种感觉是源于每天夜晚可以看到堆积如山的垃圾。

D.文章以“容我都一一钤盖这‘别时容易’的印记”一句结尾,意在表达对相遇过的人与物挥手作别的潇洒。

E.本文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

读后让人久久难忘,回味无穷。

14.文章引用了纳兰容若的词句“情到浓时情转薄”,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理解这句词的?

(3分)

15.作者说自己现在不再收藏东西,请结合全文,说说其中的缘由。

(4分)

16.作者曾说:

“散文到最后,恐怕不只是文学技巧,而是要在情怀、气度上完成一种典范。

”有人也评价蒋勋的作品中有一股文人情怀。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认为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4分)

答案

13.(4分)CD

14.(3分)因为眷恋美好的事物,所以离别的时候会有痛惜。

(1分)为了避免痛惜,反倒宁愿只是欢喜和赞叹而不愿占有,(1分)这样表面看来就显得薄情。

(1分)

15.(4分)小时候有收藏东西的癖好,是因为物质困难简陋,从俭省而生珍惜;(1分)告别所收藏的东西时候,会有痛惜,作者不愿意经受;(1分)害怕由于不再痛惜告别,而对人对物都变得薄情起来。

(2分)

16.(4分)此题答案不唯一,符合文意,见解合理,能自圆其说即可。

参考:

作者抒情细腻,笔下流露出对物的深情,在他眼中无论是艺术品还是日常的物品,都仿佛具有了沧桑的生命……

·作者深刻体察现代都市中的人情,流露出对“人”的关怀……(评分标准:

情怀2分,结合文章内容恰当解说2分。

雪蒋勋

雪落下来了,纷纷乱乱,错错落落,好像暮春时分漫天飞舞的花瓣,非常轻,一点点风,就随着飞扬回旋,在空中聚散离合。

每年冬天都来V城看母亲,却从没遇到这么大的雪。

在南方亚热带的岛屿长大的我,生活里完全没有见过雪。

小时候喜欢搜集西洋圣诞节的卡片,上面常有白皑皑的雪景。

一群鹿拉着雪橇,在雪地上奔跑。

精致一点的,甚至在卡片上洒了一层玻璃细粉,晶莹闪烁,更增加了我对美丽雪景的幻想。

母亲是地道的北方人,在寒冷的北方住了半辈子。

和她提起雪景,她却没有很好的评价。

她拉起裤管,指着小腿近足踝处一个小铜钱般的疤,对我说:

“这就是小时候生冻疮留下的。

雪里走路,可不好受。

中学时为了看雪,我参加了合欢山的滑雪冬训活动。

在山上住了一个星期,各种滑雪技巧都学了,可是等不到雪。

别说是雪,连霜都没有,每天艳阳高照。

我们就穿着雪鞋,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滑来滑去,摆出各种滑雪的姿势。

大学时,有一年冬天,北方的冷空气来了,气温陡降。

新闻报道台北近郊竹子湖附近的山上飘雪。

那天教秦汉史的傅老师,也是北方人,谈起了雪,大概勾起了他的乡愁吧,便怂恿大伙儿一起上山赏雪。

学生当然雀跃响应,于是便停了一课,师生步行上山去寻雪。

还没到竹子湖,半山腰上,四面八方都是人,山路早已拥塞不通。

一堆堆的游客,戴着毡帽,围了围巾,穿起羽绒衣,彼此笑闹推挤,比台北市中心还热闹嘈杂,好像过年一样。

天上灰云密布,有点要降雪的样子。

再往山上走,山风很大,呼啸着,但仍看不见雪。

偶然飘下来一点像精制盐一样的细粉,大家就伸手去接,惊叫欢呼:

“雪!

雪!

”赶紧把手伸给别人看,但是凑到眼前,什么都没有了。

没有想到真正的雪是这样下的。

一连下了几个小时不停,像撕碎的鹅毛,像扯散的棉絮,像久远梦里的一次落花,无边无际,无休无止。

这样富丽繁华,又这样朴素沉静。

母亲因患糖尿病,一星期洗3次肾。

我去V城看她的次数也愈来愈多。

洗肾回来,睡了一觉,不知被什么惊醒,母亲问我:

“下雪了吗?

我说:

“是。

扶她从床上坐起,我问她:

“要看吗?

她点点头。

母亲的头发全灰白了,剪得很短,干干地贴在头上,像一蓬沾了雪的枯草。

我扶她坐上轮椅,替她围了条毯子。

把轮椅推到客厅的窗前,拉开窗帘,外面的雪下得更大了。

刹那,树枝上、草地上、屋顶上,都积了厚厚的雪。

只有马路上的雪,被车子轧过,印下黑黑的车辙,其他的地方都成白色。

很纯粹洁净的白。

雪使一切复杂的物象统一在单纯的白色里。

地上的雪积厚了,行人走路都特别小心。

一个人独自一路走去,路上就留着长长的脚印,渐行渐远。

雪继续下,脚印慢慢被新雪覆盖,什么也看不出了。

只有我一直凝视,知道曾经有人走过。

“好看吗?

我靠在轮椅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