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模拟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7897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模拟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模拟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模拟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模拟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模拟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模拟及答案解析.docx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模拟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模拟及答案解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模拟及答案解析.docx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模拟及答案解析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成人高考高升专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第1题单选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  )

A.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B.李白《行路难》(其一)

C.陆游《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

D.杜甫《蜀相》

答案:

B

第2题单选下列关于闻一多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闻一多是新月社成员

B.《死水》是闻一多的代表作

C.闻一多诗歌的艺术风格是飘逸清丽

D.《发现》一诗抒发了闻一多的爱国主义激情

答案:

C

第3题单选《陈情表》《张中丞传后叙》《报刘一丈书》的作者依次是(  )

A.李密、宗臣、韩愈

B.宗臣、李密、韩愈

C.韩愈、李密、宗臣

D.李密、韩愈、宗臣

答案:

D

第4题单选提出“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的是(  )

A.梁启超

B.胡适

C.鲁迅

D.陈独秀

答案:

C

第5题单选“赋”作为一种文体,成熟于(  )

A.战国时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答案:

B

第6题单选有“曲状元”之称的是(  )

A.王实甫

B.马致远

C.自朴

D.关汉卿

答案:

B

第7题单选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论语》

B.《战国策》

C.《史记》

D.《汉书》

答案:

C

第8题单选“多行不义必自毙”“望洋兴叹”“形影相吊”三个成语依次出自(  )

A.《郑伯克段于鄢》《庄子·秋水》《陈情表》

B.《庄子·秋水》《陈情表》《郑伯克段于鄢》

C.《郑伯克段于鄢》《陈情表》《庄子·秋水》

D.《陈情表》《庄子·秋水》《郑伯克段于鄢》

答案:

A

第9题单选郭沫若《炉中煤》写于(  )

A.五四时期

B.抗日战争爆发初期

C.抗日战争胜利之时

D.新中国建立之时

答案:

A

第10题单选“乐府”最初的含义是(  )

A.先秦民歌

B.最早的格律诗

C.西汉王朝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构

D.宫廷里的歌舞厅

答案:

C

第11题单选《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的主旨是(  )

A.满招损,谦受益

B.祸患积于忽微

C.智勇多困于所溺

D.盛衰在于人事

答案:

D

第12题单选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的是(  )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墨子》

答案:

C

第13题单选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搭配,完全正确的是(  )

A.鲁迅——《坟》、《灯下漫笔》

B.朱自清——《背影》、《香市》

C.茅盾——《故都的秋》、《子夜》

D.钱钟书——《围城》、《论毅力》

答案:

A

第14题单选《西厢记·长亭送别》中,“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两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夸张

B.比喻、通感

C.通感、夸张

D.比喻、排比

答案:

A

第15题单选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是(  )

A.被后人称作“三苏”的作家是苏洵、苏轼、苏辙

B.“济南二安”指的是李清照和辛弃疾

C.苍凉悲壮是曹操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

D.曹雪芹是中国明代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

答案:

D

第16题单选下列句子中,“之”字可译作“到”“去”的是(  )

A.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B.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C.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D.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答案:

B

第17题单选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答案:

D

第18题单选下列句子中,不是词类活用的是(  )

A.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B.树之以桑,五十者能够衣帛矣。

C.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D.过其友曰:

“孟尝君客我!

答案:

A

第19题单选下列各句中,画线的字解释错误的是(  )

A.青海长云暗雪山暗:

使……暗

B.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诚:

果然

C.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说:

述说

D.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殆:

危险

答案:

C

第20题单选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翻译错误的是(  )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生下来才六个月,慈父就去世了

B.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弃黔首以资敌国:

舍弃了黔的首领去资助敌正确国家

C.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国不堪贰:

国家不能使土地有两属的情况存在

D.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

不能通知二父志:

不能理解她们父亲的志向

答案:

B

二、文言文阅读:

21~29小题,共30分。

阅读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试题。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第21题简答在这段文字中,王安石揭露了士大夫怎样的嘴脸?

(4分)

答案:

不关心国事,附和流俗,以讨众人欢心为能事。

(4分)

第22题简答作者引用“盘庚迁都”为例,意在表明自己怎样的态度?

(4分)

答案:

坚持变法的决心绝不动摇。

(4分)

第23题简答这段文字可分为两层,请用“‖”在文中标出。

(2分)

答案:

“‖”标在“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之后。

(2分)

阅读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试题。

有问之,对日: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她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

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

第24题简答郭橐驼种树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它能给人以什么哲理启发?

(4分)

答案: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做任何事情,都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4分)

第25题简答这段文字描写了哪两种“她植者”?

她们各违反了郭橐驼种树经验的哪一方面?

(4分)

答案:

过于马虎的和过于殷勤的。

前者没有做到“其莳也若子”,后者没有做到“其置也若弃”。

(4分)

第26题简答作者以种树为喻,意在揭露怎样的社会时弊?

(2分)

答案:

统治者繁政扰民。

(2分)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试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第27题简答邹忌采取了怎样的劝说方式?

这种方式有什么作用?

(4分)

答案:

用类比的方式,由家事过渡到国事。

以小见大,说理透彻,易于接受。

(4分)

第28题简答什么叫“战胜于朝廷”?

齐威王为什么能做到“战胜于朝廷”?

(4分)

答案:

指实施德政让别的国家敬服。

因为她能够听取建议,改过纠偏。

(4分)

第29题简答翻译“皆以美于徐公”。

(2分)

答案:

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2分)

三、现代文阅读:

30~38小题,共30分。

阅读巴金《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试题。

十九年,似乎一切全变了,又似乎都没有改变。

死了许多人,毁了许多家。

许多可爱的生命葬入黄土。

接着又有许多新的人继续扮演不必要的悲剧。

浪费,浪费,还是那许多不必要的浪费——生命,精力,感情,财富,甚至欢笑和眼泪。

我去的时候是这样,回来时看见的还是一样的情形。

关在这个小圈子里,我禁不住几次问我自己:

难道这十八年全是白费?

难道在这许多年中间所改变的就只是装束和名词?

我痛苦地搓自己的手,不敢给一个回答。

第30题简答在这十九年中,改变的是什么?

没有改变的又是什么?

(4分)

答案:

改变的只是装束和名词。

没有改变的是封建家庭、封建礼教摧残青春与生命的悲剧。

(4分)

第31题简答作者为什么“不敢给一个回答”?

这表示了她怎样的感情?

(4分)

答案:

因为现实的残酷令人难以置信。

对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极度愤慨。

(4分)

第32题简答请把这段话中的两个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2分)

答案:

这十八年全是白费。

在这许多年中问所改变的就只是装束和名词。

(2分)

阅读艾青《我爱这土地》,然后回答试题。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第33题简答“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和“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分别象征着什么?

(4分)

答案:

前者象征饱受侵略和蹂躏的祖国;后者象征中国人民不间断的反抗和斗争。

(4分)

第34题简答这首诗前后两部分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

(4分)

答案:

前一部分借鸟儿的歌唱间接抒情;后一部分以自问自答的方式直抒胸臆。

(4分)

第35题简答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分)

答案:

对灾难深重的祖国深沉的爱。

(2分)

阅读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然后回答试题。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寻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情,首先是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它一切。

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不可测的深渊。

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我希望了解人类的心灵。

我希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迭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

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不多。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

可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痛苦的呼号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可厌负担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

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可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这就是我的一生。

我觉得它值得活。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第36题简答作者一生受到哪三种激情的支配?

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4分)

答案: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寻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心。

爱情和知识把我引上天堂,同情心把我带回尘世。

(4分)

第37题简答找出第二段中表示顺序的词,并说明这样表述的好处。

(4分)

答案:

首先、其次、最后。

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4分)

第38题简答这篇文章采用了怎样的结构?

(2分)

答案:

总一分一总。

(2分)

四、作文:

50分。

第39题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习近平总书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