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中语文中考综合运用总复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47498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初中语文中考综合运用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上海初中语文中考综合运用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上海初中语文中考综合运用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上海初中语文中考综合运用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上海初中语文中考综合运用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初中语文中考综合运用总复习.docx

《上海初中语文中考综合运用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初中语文中考综合运用总复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初中语文中考综合运用总复习.docx

考查范围:

(1)材料整理类:

①材料压缩;②材料的整合与探究;

(2)语言创作类:

①拟写广告、宣传语、对联;②句子的仿写、扩写、缩写和语段的压缩;

③心愿表述;④主题访谈;

⑤话题辩论;⑥景点介绍;

(3)图表转述类:

①表格分析;②图表理解;

(4)活动参与类:

①拟写活动方案或计划;②设计活动主题或主题语;

(5)热点问题的理解与感悟;

(6)与文章阅读或名著阅读相结合。

一、材料的整合与探究

(一)1、参与志愿服务是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

请你提取下列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概括我国志愿服务的总体情况。

(4分)

【材料一】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在社区服务领域出现志愿服务活动,到90年代初,共青团中央建立了全国性的青年志愿者组织,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公共事务;进入21世纪,受北京奥运、汶川地震等重大事件需求的激发,参与志愿服务的人越来越多,仅2008年就有1.14亿人次的志愿者提供了志愿服务。

现在,社区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消防志愿者等各类志愿者的队伍有了显著的发展,志愿服务涉及教育、卫生、环保、科普、扶贫、治安、救援等各个领域。

【材料二】中国志愿服务与其他国家比较:

国家 参与率 年人均服务小时

中国 85% 21

美国 56% 1277

英国 48% 1460

(1)        

(2)       

(3)        (4)       

2、某学生在校园网“爱心论坛”上转发了以下材料,请你综合材料主要内容,完成回帖。

(3分)

【材料一】在为云南盈江地震灾区的孩子们献爱心捐赠书包文具的活动中,工作人员收到一个很小的包裹,里面只有十把铅笔,一把十支。

工作人员按包裹里留的电话打过去,接电话的是一个羞涩的初中生,他说自己是一个孤儿,没什么钱,自己特别能感受盈江孩子的心情,想尽自己力量为他们做点什么……

【材料二】2010年中国慈善家排行榜,福耀集团董事局主席曹德旺名列榜首。

2010年,他一年的捐款总额超过10亿元,其中包括玉树地震捐款1亿元,西南旱灾捐款2亿元……从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曹德旺累计个人捐款已达50亿元。

他说:

“做人第一就是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回帖:

爱心不在于     ,而在于     。

(二)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学生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学校学生会准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宣传周活动。

作为筹备小组的成员,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9.在宣传周的启动仪式上,你要向同学们介绍“我国是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请从下面的材料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作为你介绍的要点。

(4分)

【材料】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一些民间传统文化习俗正在变异、消亡,不少传统技艺濒临灭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

我国克服困难,从2002年到2010年,中央财政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拨款为10.26亿元,而2011年的财政预算已经达到了4.15亿元。

国家依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增加投入,切实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工作,这样做有效地推动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传承。

我国的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一、二、三批代表作名录。

而第四批名录中,我国有22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3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国成为世界上入选代表作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

主要信息一:

     

主要信息二:

     

10.在宣传周里,为了庆祝京剧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学生会准备在校园宣传栏内介绍京剧。

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京剧艺术的三大特性,填入方框中。

(3分)

【材料】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

只就表演这一项,就包括唱、念、做、打四种门类。

如果把音乐、美术(包括化妆、脸谱、舞台设计、布景绘制等)、灯光、服装(刺绣工艺)、道具(工艺品制作)等等都包括在内,京剧实在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综合艺术。

京剧不仅使生活万象舞蹈化、音乐化、节奏化,而且形成了相对固定、相对规范的表演程式。

比如唱腔板式的安排,嬉笑与哭怒的方式,开门、关门、骑马、登舟、乘车、坐轿、开打、水斗、上山和上下楼等等都有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式。

把这些程式根据剧情巧妙地连缀起来就是一出完整的戏。

京剧不求形式的真实,在表现上时空自由,出入六合,有无相生,以一当十。

如:

马鞭代表马,船桨代表船,蜡台代表黑夜,酒壶代表宴会,龙套代表千军万马。

这种表现形式上的虚拟有助于引发观众联想,扩大舞台表现力。

①□□性       ②□□性       ③□□性

11.请你根据下面一段话的内容,概括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一个困难,并请你针对这一困难提出两个解决办法。

(4分)

敬萍先生带着有600多年历史的陕西凤翔彩绘泥塑,来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

他说:

“在凤翔,搞泥塑的有300多人,但基本都是中老年人在做,年轻人不爱干。

我们公司有80多名工人搞泥塑,最年轻的也有40多岁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一个困难是 ,解决办法一:

 ,解决办法二:

 

(三)端午节即将到来,为了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意义,了解我国传统的风俗习惯及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学校将开展“走近端午节,感受传统文化”的主题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9.活动中,你要向大家介绍端午节的特点,请你从下面的材料中提取四条主要信息作为你介绍的要点。

(4分)

【材料一】据考证,端午节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

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五蛋节等等。

【材料二】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我国自古就有“辟邪说”“祭龙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屈原说”“纪念曹娥说”多种说法。

这些说法传达着中国人人格精神的取向:

伍子胥的传说是对忠诚者牺牲的缅怀,屈原的传说是对舍身家国者牺牲的祭奠,曹娥的传说是对孝悌者牺牲的敬重。

【材料三】端午节习俗就很多了。

概括地说,其一是广泛采插菖蒲、艾蒿;其二是缠挂各种端午索;其三是用符图驱邪;其四是饮用药酒,主要是蒲酒和雄黄酒;其五是吃粽子;其六是划龙舟或赛龙舟;其七是姻亲交往。

主要信息一:

 ,主要信息二:

 ,

主要信息三:

 ,主要信息四:

 。

10.从2008年开始,端午节正式列入国家法定节日。

请你就下面两则材料说说把端午节列入国家法定节日的好处。

(4分)

【材料一】传统节日的价值在现代社会不乏可持续开发的空间。

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丙中就提议说:

“端午插蒲艾,既驱赶蚊虫又美化环境,可以参照西方国家的圣诞树形成产业。

又如端午送香包,也可参照西方情人节的玫瑰花,作为应节商品进行开发。

又如依靠媒体展示包粽子比赛,这是比选美选秀更具有社会价值的工作。

近20年来一直沿袭传统的赛龙舟,本身就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湖南、福建等地偶尔还有跨地区的邀请赛。

赛龙舟若能在端午节的文化烘托下发展起来,反过来必然会带动端午习俗的全面复兴。

关于“是否重视端午节”的调查(共1000人)

是否重视端午节 列为法定节日前人数比例 列为法定节日后人数比例

重视 14.1% 70.1%

不重视 29.6% 11.2%

无所谓 56.3% 18.7%

好处一:

 ,好处二:

 。

11.下面材料是某班班长对主题教育活动的一个小结,他确定了小结标题的上半句,请你依据材料续写下半句。

(要求:

与前一句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

)(3分)

【材料】同学们,通过开展“品粽子,话端午”“端午诗会”和“端午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我们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和悬白艾、挂菖蒲、佩香囊、戴荷包、包粽子、饮抹雄黄酒等端午习俗,深刻感受到了端午节所蕴含的传统文化魅力。

同时,我们还明白了:

在端午节开展多种节俗活动,就是让我们在这个特定的节日中回归传统,增强民族意识与文化使命感,从而使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在现代生活中得以延续。

小结标题:

感受端午魅力,。

(四)2011年1月13日,首钢石景山钢铁主流程全面停产,意味着这座有91年历史的“十里钢城”在北京正式谢幕。

为回顾首钢的过去、祝福首钢的明天,我校将举办“首钢文化展”。

作为筹备小组的成员,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9.按照首钢的发展历程,展览分为三个部分。

请根据下面的首钢大事纪,将每部分的标题补充完整(每空4个字)。

(4分)

首钢大事纪

1919年,首钢前身“龙烟铁矿公司石景山铁厂”建设工程启动,中国最早的炼铁炉诞生。

1958年,建起我国第一座侧吹转炉,结束了钢铁厂有铁无钢的历史。

1964年,建成我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北京的工业基础由此奠定。

1979年,首钢率先实行企业承包制,竖起改革的一面旗帜。

1994年,首钢的钢产量达824万吨,成为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

2005年,发改委正式批复首钢搬迁方案,在河北唐山曹妃甸建设新首钢。

2007年,首钢的钢产量1540万吨,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第36位。

2010年,首钢新厂钢产量达到2500万吨。

第一部分(1919年-1978年) 艰苦创业,。

第二部分(1979年-2004年) ,探索发展。

第三部分(2005年-现在)  ,。

10.为了弘扬首钢精神,学校小记者对一些首钢工人进行了采访。

请根据采访记录,与参观者谈谈首钢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4分)

杨师傅:

解放初期,首钢高炉不冒烟,厂区内长满荒草。

我们用大锤、扁担和箩筐,半年时间,就让高炉流出铁水。

张师傅:

我进厂30多年,陪伴它的时间比陪伴妻子还多,当年我们每天工作16个小时,白天黑夜不闲着。

李师傅:

虽然我们许多人会因为首钢搬迁而离开工作岗位,但为了北京的蓝天,为了企业的未来,我们支持。

首钢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

11.在活动结束前,学生会主席代表全体同学对首钢的未来表达美好的祝愿。

请结合下面的材料,将发言稿补充完整。

(3分)

【材料】搬迁调整后,首钢科学规划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在北京地区大力发展高端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