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47249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

物体的具体位置没有明显的表示出来,或者没有标出名字,让人看不清楚;

也有学生找方向和角度不一致。

根据这些情况,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更应该注重画示意图的细节,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如果要补救也只能个别辅导了,集体辅导多了容易让那些掌握好了的同学产生厌烦心理,掌握不好的同学也不一定马上改正过来。

这一单元的另一个难点就是关于位置的相对性,给定两个位置,个别学生不能很好的区分以谁为标准,所以说出来的方向刚好相反。

这一点跟学生的空间观念强弱有关,需要多加训练。

在教“我向正南方向走50米到路口,再向南偏西约30°

走100米到公园。

要求学生画出路线示意图。

”这一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此题中的观察点是在不断地变化,一开始自己要确定一个起点作为观察点,然后向正南方向走50米到路口,到了路口要以路口为观察点,再向南偏西约30°

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白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多少米。

教师还要提醒学生每画(走)到一个地方,标出这是什么地方。

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本单元的活动交流未能达到想象那样的效果。

有时不得不减少活动的次数,照顾稍差一点的学生,有时又不得不为思索稍慢一点的学生的反复的重复,减少了稍好一点学生进一步的提高机会,总之,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学到自己的数学,实现学生自己心中学习数学的乐趣,还有不少的差距。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

加减法或乘除法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的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运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而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

因为这节课的内容较为简单,我通过算式引导学生归纳同级运算的法则: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进行。

因此学生在了解了这法则后,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的较好。

练习中除了粗心大意外,都较为乐观。

但是我班学生欠缺的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课堂作业本里,学生对应用题这块做的不是很好,不能根据题意准确的列出算式。

因此,对解决问题这块我将重点教学。

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还初步接触过乘加、乘减。

教学中新课时,我先以“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这个实际问题创设情境,学生独立列出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5×

3+20,根据数量关系要先求出买3本笔记本的钱数先算乘法,指导学生用递等式表示计算的步骤。

然后,例题从“买2盒水彩笔,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这个实际问题列出算式50-18×

2,让学生结合这个实际问题要先算2盒水彩笔的钱理解这个算式要先算乘法。

最后,在上面两个实际问题和两个综合算式里归纳“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法”。

在这段内容里,运算顺序是教学的重点,教材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地突出了运算顺序;

用递等式表达计算步骤是教学的难点,在引导学生知道第一步计算的得数应该写在什么位置,并把各步计算的结果写正确的位置上。

“想想做做”围绕按照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和写出计算步骤这两个主要内容而设计,第1、2题“说一说每一题应先算什么”以及改错练习,都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

第4题把乘加、乘减分别与加减混合、乘除混合设计成题组,学生边计算边比较,温故而知新。

把乘加、加乘安排在一起的题组,再次鲜明地突出了运算顺序

反思这节课,我觉得学生对数量关系的表达还不够流畅,这使得个别学生对于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为什么要先算乘法没有理性的认识。

在练习中,学生在计算上的错误有点多,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细心做题,认真检查。

四年级《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过含有同一级运算(如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两步式题,也学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如乘加、乘减但都是乘在前面的)两步式题基础上进行的。

这也是第一次上教研课,几点反思如下:

首先,教学的重点应是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知道在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因此安排课一开始进行了复习,通过四道题的对比出现,让学生产生对混合运算的疑问,并以此引入新课。

  例题呈现的是简单的购物场景,共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学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础上,引导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使学生体会综合算式的含义,并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尝试计算,理解运算的顺序;

第二个问题,则引导学生直接列出综合算式,帮助学生联系数量关系理解其运算顺序。

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第二,练习先安排一些基本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再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改错题和比较题帮助学生整合已学过的混合运算的各种情况,提高运算技能;

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讲解练习时,过多的是以教师询问、学生回答的形式进行,这就使课堂显得比较单调。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实物投影、黑板演示等多种呈现的方式。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第一, 

上课时,对于教学重点,我努力回忆我的教学过程,在两方面有了疏忽。

1、练习题的单一。

比较一下今天学生所接触的练习题,大部分题都是从左到右的计算方法,如:

32÷

18×

6+25 

20÷

4+5等,只有少量的类似38+4×

15的题,学生会形成思维定势而做错。

这就说明,虽然我在备课时知道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但在实际操作时,我没有把握好,类似25+18×

50—20×

3这些题练习太少了,学生在遇到这些题时,还是根据已有的经验,不能熟练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

可是当我回头又把想想做做中的题看一遍时,在第4题,“比一比,算一算”中,这类题可以巩固学习的要点,但在实际上课时,我没有时间让学生去做这道题,那我的时间又用到什么地方呢?

我想是在这节课的第一个环节,为了结合书上的情景图,联系生活实际,我把书上的例题,变成了生活情景,说老师去买东西,我的学生也非常可爱,当我说到“我买了4本笔记本,每本5元,”话还没落,就听见“老师你买得太贵了,一本笔记本最多2元…”“不对,最多3元”…学生们就开始争论起来了,等到这个争论停止时,我真正提出这节课讨论的地方时,又成了他们不太关心的话题了。

在这些地方为了将学生的注意转移,我耽误了一些时间,这些可都是我在备课时没有预料到的。

2、太高估学生了。

在讲完例题,练习时我出了“3×

5+50

  20—3×

5”这两题,大部分学生都会做,并有学生说出了“先乘除,后加减”。

我肯定了他的说法,还重复了一遍。

在总结算法时,我也说出了先乘除,后加减。

于是在作业中就有学生这样算:

  60÷

3

  =60÷

6

  =10

  这真的是先“乘”“除”。

我的数学语言应该去仔细斟酌推敲了。

针对以上情况,我觉得在下节课首先要明确算法,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

第二,针对出现的错误情况展示,进行纠错;

第三,算法强化练习。

透过学生作业,仔细分析错误的原因,就可以看到自己课堂中的不足之处了,看来今后再改学生作业时,不要一味的图批改速度了,还要仔细分析一下,从中找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失误点。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教学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

让学生经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探索过程,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并会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现实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

重点是掌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例题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要用小括号的情景。

通过对情境图的分析,先分步列式,然后用综合算式表示,当出现“50-20÷

5”和“(50-20)÷

5”这样两个算式时,让学生展开讨论:

解决例题中问题应该先算什么?

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要先算减法,可是运算的顺序又不允许怎么办?

只有在算式中添上小括号,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这样就可以使列出的算式符合解决问题的要求。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最后通过对比练习,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我在备课时,感觉自己教案的设计还不错,课堂上,从学生的表现,我感到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不够高,课堂气氛也没有想象中活跃,在教学例题时,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尝试探究。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巧妙地设计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引入探究新知的新天地。

我们应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活动过程,练习形式应多样化,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成为学习主人的乐趣,获得探究成功的喜悦,多角度的巩固强化新知。

我发现学生对于“运算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理解的较好,基本都能理解。

本节课是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学生在计算时运算顺序比较熟练,但是在实际计算时学生仍有比较严重的计算错误,避免这样的错误一是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验算的习惯,二是加强口算、笔算的能力。

本课作业中反映出的最大问题是将两个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有同学把数的顺序写颠倒了,有同学始终分不清什么时候该加括号,什么时候不必加括号。

运算顺序的理解还要再前后联系,综合思考。

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题图呈现的是学生以不同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的情境。

目的是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成功之处:

1.抓住新知学习的生长点和障碍点开展教学。

在新知学习之前,我首先让学生认识在长方形中找出相对的角的角度关系,再具体从方位上让学生熟练说出东相对于西,北相对于南,东偏南相对于西偏北等相对方位的练习,最后通过新知的学习让学生具体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2.教给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练习中“学校在我家的( 

)偏( 

),学生在观察时只能看到学校为观测点的坐标,如果以小芳家为观测点,学生不容易思考,所以学生感到有难度。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可以引导学生以学校为观测点的方位,再利用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思考小芳家在学校的具体方位。

这样学生就可以比较轻松的说出没有画出坐标的位置具体方位。

不足之处:

1.学生还是存在方位说成大角度的现象。

同步学习第一题导致学生对于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的方位产生造成错觉,出错较多。

2. 

学生在量角度时还是不注意要度量小角度的方位。

再教设计:

1.当方向为北偏南时,要使量角器的0刻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