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47126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格心理学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人格心理学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人格心理学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人格心理学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人格心理学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格心理学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格心理学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格心理学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格心理学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

(6)认知流派的人格理论家着重探索富有攻击性的人是怎样进行信息加工的。

人在一种情境下是否做出攻击性行为,取决于人们怎样对他们做出解释。

4.对于抑郁的解释:

(1)精神分析流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抑郁是一种转向内心的愤怒。

处于抑郁中的人,存有一种无意识的愤怒和敌意感。

(2)特质流派的人格理论家着重查明哪些人容易抑郁。

他们认为,个体目前的一般情绪水平是预测他未来的情绪,包括是否抑郁的很好的指标。

(3)生物学流派的人格理论家从抑郁的稳定性角度出发,认为有的人可能生来就具有对抑郁的敏感素质。

生来就具有这种脆弱素质的人在面临压力生活事件面前比一般人更容易做出抑郁的反应。

(4)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家认为经常抑郁的人是那些不能建立良好自我价值感的人。

(5)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的人格理论家认为,抑郁是生活中缺乏积极地强化物所致。

你觉得没意思,不想干事,是因为你没有认识到生活中有什么值得干的事。

(6)认知流派的人格理论家认为,一个人是否抑郁,取决与他们如何解释自己控制环境的这种无能。

如果一个人将这种无能归因为稳定的、内在的、不可控的,他就会抑郁。

5.个体主义文化和集体主义文化

个体主义文化强调个人的需要和成就,生活在这种文化中的人倾向于把自己看做独立的、独特的人。

竞争重于合作。

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人倾向于把自己归属于一个较大的群体,如家庭、宗族或国家。

这里的人对合作的兴趣胜于对竞争的兴趣。

6.信度:

是指一个测验结果是否稳定的程度。

有两个指标,一是指该测验在不同时间测量是否前后一致。

另一个指标是内部一致性。

7.效度:

是指一个测验所测量的东西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原本要测量的东西。

有四个方面的内容,表面效度、相容效度、判别效度以及行为效度。

8.弗洛伊德发现,即使不用催眠术病人在正常状态下也能描述以前隐藏的经历,这一技术称为自由联想。

9.弗洛伊德根据脑解剖模型,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是指正在意识到的想法;

大量的可再现的记忆的信息构成了前意识;

内心想法的主体位于无意识当中,这是无法直接接触的东西。

10.弗洛伊德又创造了结构模型,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人一出生只有一个人格结构,即本我。

本我是我的自私部分,与满足个人的欲望有关,遵循快乐原则。

生命的头两年,随着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人格的第二部分,自我就逐渐发展起来。

自我遵循现实的原则。

到了5岁左右的时候,人格的第三部份——超我开始形成。

超我遵循道德的原则。

11.弗洛伊德认为,焦虑可以分成三种:

(1)现实焦虑或客观焦虑。

这类焦虑的原因是生活中的客观事件,例如考试、求职或摆在眼前的一个棘手的问题。

当事件或问题解决以后,焦虑自然也就消失了;

(2)神经性焦虑。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可分为三层结构:

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代表人的生物本能,遵循"

享乐主义"

原则。

超我代表的是心理功能中的道德分支,控制本我,使人的行为符合社会规则。

自我则在本我、超我和现实中间起着协调作用。

一些不为社会所允许的本我冲动将被压抑到潜意识中。

神经性焦虑正是由于这些不受欢迎的、被压抑的本我冲动快要侵入意识引起的。

(3)道德焦虑。

当本我冲动违背超我严格的道德标准时,就会引发道德焦虑。

超我正是借助它完成对本我的控制。

12.弗洛伊德把本能分为两大类:

生的本能或性的本能,也称作为利比多;

死的本能或攻击本能,也称作为塔那托斯。

13.梦主要出现在快速动眼睡眠阶段。

14.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代表了本能的愿望与冲动,这些欲望或冲动往往是罪恶的,幸好,自我有许多处理非期望想法或愿望的做法。

这些技术总称为防御机制。

(1)压抑自我通过努力把那些威胁着他的东西排除在意识之外,或使这些东西不能接近意识。

(2)升华升华是唯一真正成功的防御机制。

升华是将可怕的无意识冲动转化为社会接受的行为渠道。

(3)替代替代是将冲动导入一个没有威胁性的目标物。

(4)拒绝拒绝是指坚持某些事不是真实的,尽管所有证据表明是真实的。

(5)反应生成有时候会按照无意识的欲望相反的方式行动,以躲开可怕的念头和欲望。

(6)理智化在一些情感内容进入意识层面之前,就把它抹去。

用一种理智而非情感的方式检查我们的意念,可以把某些想法带入意念,或把他们保存在意识中,不造成任何焦虑。

(7)投射有时我们把一种(罪恶的)无意识冲动归为别人的,而不是我们自己的,这种防御机制称为投射。

通过把冲动投射在另一个人身上,可以摆脱这样一个观念,即我们自己持有这种想法。

15.弗洛伊德认为:

用不友善的幽默感可以减少攻击性。

16.持精神分析观点的人对催眠的解释是:

深度催眠的人经历了意识的分裂,他们意识的一部分进入一种变异状态,但另一部分仍清醒地知道催眠中发生的事情。

17.社会认知理论认为:

人在催眠状态下做到的事情没有超出他在未催眠状态下能做到的。

18.人格特质与催眠反应的关系。

有四种重要的人格变量影响到催眠反应

(1)专注特质

(2)态度

(3)动机

(4)愿望

19.阿德勒认为,每一个人一生下来就有一种自卑感。

这种感觉标志着人生一开始就为克服自卑感而抗争。

阿德勒把这种抗争叫做追求优越。

但是,过度自卑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有些人有自卑情结,他们认为自己比其他人差的太多,以至于产生一种无助感,而不是驱使自己去建立优越感。

阿德勒认为,能很好进行自我调节的人,是通过社会效益来表达他们对优越感的追求的。

20.父母和出生顺序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阿德勒强调父母在儿童人格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父母给孩子过多的关注和过多的保护就是溺爱,溺爱剥夺了儿童的独立性,会引起更强烈的自卑感,导致成年后的人格问题;

另一个极端是对孩子的忽视,受到父母较少关注的儿童,长大后多半变成冷酷的、怀疑他人的人,作为成年人,他们不能与他人建立温暖的个人关系,对于亲密的关系感到不舒服,对于亲密或者抚摸有呕吐的感觉。

阿德勒是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

家里的头生孩子,在人格上不同于中间出生的孩子,中间的孩子又不同于末生的孩子。

头生孩子的自卑感大多比较强烈。

中间出生的孩子成为取得最高成就的人。

末生的孩子有强烈的自卑感,而且非常任性。

21.荣格提出集体无意识概念,集体无意识由不同于意识范围内的思想和形象构成。

集体无意识由原始意向构成。

原始意向就是以特定方式对外界进行反应的潜在性(可能性)。

女性原始意向就是指男性具有女性的一面;

男性原始意向指女性具有男性的一面。

荣格认为:

每一个男性化的男人的内心深处都是一个女性化的对应物;

每一个女性化的妇女在内心深处都是男性化的自我。

“一个男人,在对爱情的选择上,受到与他本身无意识的女性原始意向最吻合的女性,即一个能够立即接受他的灵魂投射的女性的强烈诱惑”,荣格认为,每个人对正在寻找的男人或女人都有一种无意识的意向。

某人越是与他投射的标准相匹配,他就越愿意于这个人发展个人的关系。

阴影包含着我们无意识中本质上是消极的、人格中恶的一面(即阴暗面)。

22.埃里克森的自我概念

埃里克森认为,自我是人格种一个相当有力的、独立的部分,其作用是建立人的自我认同感(也有人翻译成同一性)和满足人控制外部环境的需要。

埃里克森认为,自我的基本功能是建立并保持自我认同感。

他把自我认同感描述成为一个复杂的内部状态,它包括了我们的个体感、唯一感、完整感以及过去与未来的连续性。

自我认同危机是指人在缺乏自我认同感时所感到的混乱和绝望。

23.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在人的一生中都在不断发展,他把人格的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

(1)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在出生的第一年和后来的岁月中,婴儿需要成人充满爱的照料、关爱和注意。

需要得到满足的儿童,会产生基本的信任感,他们认为世界是美好的,人们是充满爱意的是可以接近的。

有一些婴儿没有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关爱和照顾,这使他们产生一种基本的不信任感,这些儿童在一生中都会是疏远和退缩的,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他人。

(2)自主性对羞怯和怀疑

一周岁以后,他们会努力的探索周围的世界,大多数儿童在这个阶段产生了“自主性”的意识。

埃里克森发现,父母的过度保护阻碍这个年龄儿童自主性的发展,如果不允许儿童进行探索,不能获得个人控制感和对外界施加影响的认识,儿童就会产生一种羞怯和怀疑的感情。

他们对自己感到不确定,变得依赖他人。

(3)主动对内疚

随着儿童与人交往,儿童必须学会怎样与他人一起玩、一起做事,怎样解决不可避免的冲突。

儿童通过寻找玩伴、学习怎样组织一个游戏以及参与其他的社会性活动,他们的主动性得到了发展。

不能很好发展主动性的儿童,在这个阶段会产生内疚感和退缩性,他们可能缺乏目的感,并在社会交往或其他场合很少表现出主动性来。

(4)勤奋对自卑

大多数儿童进入小学时不可避免的要将自己的聪明和能力与同龄儿童进行比较。

如果在竞争中体验到了成功,儿童就形成了勤奋感和对自己力量和能力的信任感;

如果在竞争中获得了失败,就会形成自卑感和对自己天分和能力的低评价。

(5)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

很快,个体进入到了青少年阶段,年轻人开始提出一个这样一个重要问题:

“我是谁?

”如果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成功的,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就形成了,他们对个人价值和宗教问题能独立作出决定,理解了自己是怎样的人,接受并欣赏自己。

但是,很遗憾,很多青少年不能形成良好的自我认同感,相反,他们出现了角色混乱。

(6)亲密对孤独

年轻人通过恋爱发展自己的亲密感,亲密感发展的结果一般是结婚,或是对另一个人爱的承诺;

在这一阶段不能形成良好的亲密感的人,就会面临孤独感。

有些人甚至回避需要情感承诺。

(7)繁衍对停滞

进入中年,人们开始关心下一代。

他们通过对孩子的教育,或者通过与年轻人的接触发展了繁衍感,没有形成繁衍干的成年人会陷入一种停滞感之中,它表现为,空虚感和对人生目标的怀疑。

(8)自我整合对失望

大多数人到老年时都能保持原来的状态。

以满足的心情回忆往事的人,将以一种完善走完最后的发展阶段,这种老年人就会达到良好的自我整合;

否则就会落入失望的境地。

24.霍尼根据人们避免焦虑的不同方式确定了三种交往风格的神经症患者。

他把这些风格称为接近人群(movingtowardpeople)、反对人群(movingagainstpeople)和脱离人群(movingawaypeople)

(1)接近人群

一些儿童学会了强调自己的无助感来应对他们的焦虑,他们依赖他人,强制性的寻求其父母或者照看者的喜爱和接受。

他们认为,只要能找到爱,一切都会好的,他们不加选择地依附于身边的某个人,因为他们觉得任何一种关系都比孤独、无助和被冷落好。

(2)反对人群

有些儿童认为,攻击性和敌意行为是对付不良家庭环境的最好手段。

他们攻击或伤害其他儿童,以此来对自己的不安全感和不适应感进行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