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总复习必修二前三章习题.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46927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轮总复习必修二前三章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轮总复习必修二前三章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轮总复习必修二前三章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轮总复习必修二前三章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轮总复习必修二前三章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轮总复习必修二前三章习题.doc

《一轮总复习必修二前三章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轮总复习必修二前三章习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轮总复习必修二前三章习题.doc

高三生物单元测试题(十)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在显微镜下观察动物组织切片,发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有的是体细胞的一半,有的是体细胞的2倍,该切片取自

A.人的小肠小皮B.家兔胚胎C.绵羊肝脏D.牛卵巢

2.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通过减数分裂和随机受精使后代

A.增加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B.继承双亲全部的遗传性状

C.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D.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

3.基因型为Mm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M和M,m与m,M与m的分开分别发生在:

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

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④精子细胞形成精子。

A.①②③ B.③③② C.②②② D.②③④

4.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中的染色体行为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B.细胞①、②、③、⑤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C.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⑤→③→①

D.④细胞分裂形成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5.如图表示某个生物的精细胞,试根据细胞内基因(三对基因独立遗传)的类型,判断其精细胞至少来自几个精原细胞

A.2个B.3个C.4个D.5个

6.假设某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在产生卵细胞的过程中,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后期,由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则该初级卵母细胞产生正常卵细胞的几率是

A.0B.1/2C.1/3D.1/4

7.图是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模式图。

有关此图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细胞有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是极体

②该细胞中1与2,3与4为同源染色体

③该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1与2为一组,3与4为一组

④该细胞中,如果1是Y染色体。

那么,2也是Y染色体,3和4为常染色体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① D.④

8.某二倍体动物的某细胞内含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且细胞膜开始缢缩,则该细胞

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正在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C.将形成配子D.正在发生DNA复制

9.孟德尔用豌豆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不必考虑的是

A.亲本的双方都必须是纯合子

B.两对相对性状各自要有显隐性关系

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D.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

10.已知玉米某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现有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如下:

基因型

TTSS

TTss

TtSS

Ttss

TTSs

TtSs

比例

1

1

1

1

2

2

则双亲的基因型是

A.TTSS×TTSsB.TtSs×TtSsC.TtSs×TTSs D.TtSS×TtSs

11.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用黄色圆粒(YYRR)和绿色皱粒(yyrr)杂交得F1,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如果从F1自交所得的种子中,拿出一粒绿色圆粒和一粒黄色皱粒,它们都是纯合子的概率为

A.1/9 B.1/256 C.1/8 D.1/3

12.紫色企鹅的羽毛颜色是由复等位基因决定的。

Pd决定深紫色,Pm决定中紫色,Pl决定浅紫色,Pvl决定很浅紫色(几近白色)。

其相对显性顺序(程度)为Pd>Pm>Pl>Pvl。

假使一只浅紫色企鹅(PlPvl)和一只深紫色企鹅(PdPm)交配,则它们生下的小企鹅羽毛颜色比例为

A.2深紫色∶1中紫色∶1浅紫色B.1中紫色:

1浅紫色

C.1深紫色∶1中紫色∶1浅紫色∶1很浅紫色D.1深紫色∶1中紫色

13.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的个体,Aabb∶AAbb=1∶1,且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个体之间能自由交配。

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A.1/2B.5/8 C.1/4 D.3/4

14.报春花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现选择AABB和aabb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黄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B.F1的表现型是白色

C.F2中的白色个体的基因型的种类数是7

D.F2中黄色∶白色的比例是3∶5

15.某种豚鼠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有一只黑鼠和一只白鼠杂交,子代全部是黑鼠,用子代黑鼠与亲代白鼠交配,子二代中白∶黑等于3∶1,关于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子二代完全符合分离定律的性状分离比

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没有出现交叉互换

C.后代个体数量少,统计中出现了较大的偏差

D.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在有双显性基因时才表现为黑色

16.用纯合子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下:

P

F1

①♀灰身红眼×♂黑身白眼

♀灰身红眼、♂灰身红眼

②♀黑身白眼×♂灰身红眼

♀灰身红眼、♂灰身白眼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灰身、红眼

B.体色和眼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蝇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3/4

D.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1/8

17.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地将一位未婚女性血友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进行改造,使其凝血功能恢复正常。

则她与正常人婚后生育血友病男孩的几率是

A.0 B.50% C.100% D.25%

18.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

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

若要通过一次杂交试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F1个体最好是

A.野生型(雌)×突变型(雄)B.野生型(雄)×突变型(雌)

C.野生型(雌)×野生型(雄)D.突变型(雌)×突变型(雄)

19.下列有关人体性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男性的性染色体可能来自其祖母和外祖父

B.性染色体上基因表达产物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C.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X、Y染色体会发生联会行为

D.人体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只含一条X染色体

20.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性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

用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

让子一代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子二代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

A.3∶1 B.5∶3 C.13∶3 D.7∶1

21.如图是人体性染色体的模式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位于Ⅰ区基因的遗传只与男性相关

B.位于Ⅱ区的基因在遗传时,后代男女性状的表现一致

C.位于Ⅲ区的致病基因,在体细胞中也可能有等位基因

D.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也存在于体细胞中

22.“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包括“提

出问题一做出假设一演绎推理一检验推理一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

孟德尔利用

该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

下列对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l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C.孟德尔为了验证所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能够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

23.在常染色体上的A、B、C三个基因分别对a、b、c完全显性。

用隐性性状个体与显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下列正确表示F1基因型的是 b

24.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

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

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

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和

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但I、II桶小球总数可不等

C.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D.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均约为50%

25.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烟叶,但二者致病病斑不同,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过程表示用TMV蛋白质外壳感染烟叶,结果说明TMV的蛋白质外壳没有侵染

作用

B.b过程表示用HRV的RNA单独接种烟叶,结果说明其有侵染作用

C.c、d过程表示用TMV外壳和HRV的RNA合成的“杂种病毒”接种烟叶,结果

说明该“杂种病毒”有侵染作用,表现病症为感染车前草病毒症状,并能从中分

离出车前草病毒

D.该实验证明只有车前草病毒的R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外壳和烟草花叶病毒的

RNA不是遗传物质

26.赫尔希和蔡斯在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应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的目的是追踪T2噬菌体DNA和蛋白质分子的去向

B.用35S标记蛋白质是由于T2噬菌体化学组成中S只存在于蛋白质中

C.用含32P的肉汤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获得DNA被标记的T2噬菌体

D.检测离心后试管中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差异可推测侵入细菌中的物质

27.有人试图通过实验来了解H5N1禽流感病毒侵入家禽的一些过程,设计实验如图:

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对结果的预测中,最可能发生的是

选项

放射性

S元素

P元素

A

全部无

全部32S

全部31P

B

全部有

全部35S

多数32P,少数31P

C

少数有

全部32S

少数32P,多数31P

D

全部有

全部35S

少数32P,多数31P

28.已知某双链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4%,其一条链中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和18%,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A.34%和16%B.34%和18%C.16%和34%D.32%和18%

29.(2010·南京二模)关于图示DNA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作用于①部位,DNA连接酶作用于部位③

B.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A+T)/(G+C)的比例上

C.若该DNA中A为p个,占全部碱基的n/m(m>2n),则G的个数为pm/2n-p

D.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3/4

30.右图表示DNA分子复制的片段,图中a、b、c、d表示各条脱氧核苷酸链。

一般地说,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a和c的碱基序列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