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46657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Word格式.docx

《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Word格式.docx

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

物质生产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马克思、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

 

二、教学要点

(一)魏晋南北朝时间起讫为:

公元189年董卓之乱开始到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止。

(二)研究魏晋南北朝历史的基本史料。

(三)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

1、开放的时代。

(1)部分中上层知识分子公开蔑视和反对儒家礼教;

(2)玄学取代儒学成为主要的社会思潮;

(3)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发生巨大的变化;

(4)广大妇女群体显得异常活跃和开放;

(5)外来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的广泛传播对中国社会影响很深远。

2、社会经济的新变化。

(1)商品经济向自然经济逆转;

(2)南北两地区经济出现逆向差异;

(3)阶级结构呈现多层次的复杂变化。

3、文化结构的改革。

4、民族关系的巨大变化。

5、尝试与选择。

(1)胡汉分治的尝试;

(2)国有经济与私有经济的选择;

(3)思想文化领域崇佛、崇道还是崇儒的选择;

(4)用人上务实求俊与门阀体制的选择;

(5)各种社会思想的碰撞。

三、教学重点

1、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2、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新变化,尤其是士族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3、佛、儒、道的发展与关系。

四、教学难点

1、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和人民面对剧烈变化的形势与环境,进行了不同的尝试与选择:

理解选择这些道路的原因及其影响。

2、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五、教学过程

秦汉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我国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封建经济得到发展,气势恢宏的文化成就令后世引为自豪。

但是东汉后期政治黑暗,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生灵涂炭。

3~6世纪,中国历史处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这个时期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其基本特点是:

封建国家处于分裂、对峙的状态,但也是一个比较开放,弃旧图新的时代。

新旧交替,人民和时代都在不断的选择之中,并为未来的大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民族融合迅速发展;

江南经济有了发展,中国农业经济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逐渐改变。

同一时期,外部世界也有很大的变化,欧亚几个文明中心各具特色,分别出现了几个强大的政权。

总体而言,在许多方面我国仍处于世界先进行列。

魏晋南北朝时间起讫为:

研究魏晋南北朝历史的基本史料有:

断代正史类《三国志》及裴松之注、《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南史》、《北史》、《魏书》、《北齐书》、《北周书》、《隋书》;

编年体类《资治通鉴》和正史以外的材料《魏略》、《华阳国志》、《十六国春秋》、《邺中记》、《水经注》、《洛阳伽蓝记》、《荆楚岁时记》、《建康实录》、《南北朝杂记》、《世说新语》、《九朝律考》、《齐民要术》、《南方草木状》、《搜神记》、《抱朴子》、《太平广记》、《真诰》、《弘明集》、《高僧传》等,以及《全上古三代两汉三国六朝文》、《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昭明文选》、《通典》、《艺文类聚》、《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太平御览》、《玉台新咏》、《乐府诗集》等等。

(要求学生回答问题:

1、回顾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情况及其影响。

2、儒家独尊地位形成的过程及影响。

竹林七贤的事迹

广大知识分字不再恪守一经一课。

玄学讲究自由讨论,开创了学术平等、思想自由的新局面。

知识分子的独立个性与平等意识,削弱了过去他们对封建制度的人身依附关系,使诸子百家重新抬头,形成第二次百家争鸣。

各民族之间的交往、通婚日益频繁。

《抱朴子·

外篇·

疾谬篇》、《颜氏家训·

治家篇》

两汉时期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此时因为战乱等因素而由商品经济向自然经济逆转。

在很多失去货币几乎停止流通,北方的情况更为严重。

中原地区由盛转衰,处于破坏与恢复不断恶性循环的徘徊状态。

周边地区,特别是南方地区的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

大田庄也广泛出现了。

《宋书·

谢灵运传》山居赋

社会阶层增多,身份复杂,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不仅有“士庶之别”,而且士族地主中又分为不同的阶层,等级差别繁多。

宗法、政治、军事等因素也影响到阶级结构的变化。

奴隶、半奴隶增多,宗法因素更加强了人身依附关系。

这时的经济已离开正常的发展途径,出现扭曲变形的状态。

门阀制度是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形成于东汉,魏晋南北朝时盛行。

中国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称“阀”,右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状。

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

西汉武帝以后,崇尚儒学,官僚多以经术起家。

他们授徒讲学,门生故吏遍天下,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其子孙承家学,继续为官。

久而久之,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世代为官的大姓豪族。

魏晋南北朝时,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专看家世声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状况,士族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

通过互相联姻构成一个门阀贵族统治阶层,制订或形成一整套维护自身等级特权的门阀制度。

按门第、品位的高低,分享政治上、经济上种种特权,在这种制度下,家世成为衡量身份的最高标准,只有那些祖上有人做过大官,而且代代相继为大官的人,才被归为士族。

为保持在社会上的特殊地位和优越的门第望族身份,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绝对不与庶族通婚。

如有违犯,则要剔出士流,禁锢终身。

政府选官任人必稽查谱牒,以防庶族假冒。

因此当时的士族纷纷编撰族谱,将其世系源流明确记下,以备查考。

在吏部任职的人也必须是熟悉谱牒的人。

日常生活中,士族一般不与庶族往来,偶有接触,也自矜门第,鄙薄之。

士族之间也有等差,一般而言,倘能长期保持官级,则为最高一层,称为右姓、茂姓。

其他大族虽也在上流之内,但已等而下之。

包括文学、艺术、史学、哲学、宗教、礼俗、科学技术等,但又不是多种人文因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它们互相影响,互相渗透而形成了时代风貌。

(1)中国固有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加入了新的文化因素的影响。

(2)正统儒学受到玄学的兴起,佛教的兴盛与道教发展的冲击。

玄学以旷达放纵为特征,崇“无”,用老庄之道冲击儒家的六经,在思想上打破死水一潭的局面。

东汉初,佛教传入中土,汉末才开始在民间传播。

从内容到形式都堪称新鲜事物,对儒学冲击很大。

佛教注意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很快被朝野人士接受。

长期的战乱环境为佛教的传播提供了适宜的气候和丰富的土壤。

佛教的发展是中国文化史上空前的大开放,改变了西汉以来封建文化单一封闭的状态。

道教的大发展是在佛教的影响下,并是在吸收了佛教中某些教义和形式后才发生的,是“御用道教”。

统治者往往对道教采取扶植的态度。

由于道教的民族性以及服食、治病、长寿养生这些实用性质,使它也很容易被一般人民所接受,发展很快。

儒、佛、道三家并立的文化格局于这时形成了,并一直延续了一千多年,终封建社会而未变,完全可以成为文化结构上时代区分的重要界标。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民族关系大激荡、大融合时期?

中国历史上有4次民族关系大激荡的时期,一是春秋战国,第二次是魏晋南北朝,第三次是宋辽金元,第四次是清代。

此时民族关系复杂化,民族矛盾尖锐化,民族融合加速化。

此时,内迁民族之多,民族政权之众,在中国历史上有空前绝后的。

在民族迁徙和夺取政权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民族斗争和奴役,因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不过,作为民族大激荡的后果,则是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融合。

乌桓、柔然、鲜卑、匈奴、羯、氐、羌等大部分与汉族融合起来。

隋代的大一统与唐代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开放之风是其后果与影响。

各个政权在新旧制度、治国思想、方法上进行了尝试和选择,以加强国力,进而统一全国。

五胡十六国时期,在一个国家内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的军事制度和军队体系,对汉人采用以汉制汉政策,对少数民族实行以夷制夷办法。

带有严重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倾向,但也应看到这是特殊历史条件小产物,是统一大帝国崩溃后在政治上进行的新尝试。

经济上屯田制、均田制与私有土地。

通过尝试和选择其他历史上起过作用的制度和新制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终于找到了共同的答案:

均田制(国有经济和私有经济的结合)、府兵制(部落兵制和封建兵制的结合)、儒、释、道三家合流并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指定参考文献阅读:

要求学生至少读以下两篇文章、一本论著,并撰写读书笔记,回答“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古代历史序列中处于何种地位?

1、王延武:

《选择的过程--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1989年第4期

2、唐长孺:

《晋代北境各族“变乱”的性质及王朝政权在中国的统治》,载《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版。

3、陈华文:

《论魏晋南北朝风俗演变及趋向》,《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6期。

4、许辉:

《六朝的时代特征与“六朝文化”之形成》,《许昌师专学报》2001年第6期。

5、唐长孺: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6、马植杰:

《三国史》,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7、王仲荦:

《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8、周伟洲:

《中国西北民族关系研究》上编第一、二、三章,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9、黎虎:

《魏晋南北朝史论》,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

10、朱大渭、陈勇:

《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取知识是中国古代史教学的重要环节,尤其注意让学生逐渐学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