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Ⅰ专题12 地图基础知识解析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5522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Ⅰ专题12 地图基础知识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Ⅰ专题12 地图基础知识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Ⅰ专题12 地图基础知识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Ⅰ专题12 地图基础知识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Ⅰ专题12 地图基础知识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Ⅰ专题12 地图基础知识解析版Word下载.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Ⅰ专题12 地图基础知识解析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Ⅰ专题12 地图基础知识解析版Word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必修Ⅰ专题12 地图基础知识解析版Word下载.docx

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

例如将1/12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

1/120000=1/160000,比例尺缩小。

(3)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

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图的4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

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

比例尺缩放后,原面积之比变为缩放倍数的平方。

2.比例尺中相关距离的计算

(1)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两点间的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

(2)根据距离求比例尺:

比例尺=两点间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注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要统一)。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与相对高度

甲地的海拔为1_500米,乙地的海拔为500米。

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为1_000米。

2.等高线

(1)等高线的概念:

是地面海拔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2)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特征

含义

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同图等距

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同一幅地图等高距一致

闭合,不相交

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因为图幅限制,在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陡崖处除外)

密陡疏缓

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凸低为脊

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

凸高为谷

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

(3)地形基本部位

图中字母

地形

表示方法

地形特征

说明

A

山地、山峰

闭合曲线,外低内高,符号

四周低、中部高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降低

B

盆地、洼地

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四周高、中间低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降低

C

山脊

等高线凸向低处的山脊连线

从山顶到山麓凸出的高耸部分

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D

山谷

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山谷连线

山脊之间的低洼部分

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E

鞍部

一对山脊等高线和一对山谷等高线组成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上两山之间的低线处

F

峭壁(陡崖)

多条等高线汇合重叠在一起

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

峭壁边缘是悬崖,或称陡崖

(4)五大地形类型特征

等高线特征

海拔

地表起伏水准

高原

中间疏,四周密

较高

起伏不大,边缘陡峭

山地

密集

高,超过500米

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丘陵

稀疏

较低,一般不高于500米(相对高度小于100米)

坡度平缓

盆地

无限制

平原

稀疏、平直

低,0~200米

平坦广阔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等高线地形图与“点”的区位

点的类型

区位要求

水库坝址

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因该处筑坝工程量小且落差大;

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

港口

港口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水域深阔的避风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气象站

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方

疗养院

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等高线稀疏)、向阳坡、背山面水(河、湖、海)、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且有交通线通过,交通便利

宿营地

宿营地应避开河谷、河边,以预防突降暴雨造成的山洪暴发;

避开陡崖、陡坡,以防崩塌、落石造成伤害;

应选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

航空港

航空港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地质条件还要好;

注意盛行风向,并保持与城市有适当的距离等

2.等高线地形图与“线”的区位

(1)铁路、公路线

铁路、公路线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建在坡度和缓的地区;

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陡坡处线路要呈“之”字形弯曲,以降低坡度,保证运输安全。

另外还要充分考虑路线的长度,避免跨越河流建隧道,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2)引水、输油线路

引水线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从地势高处引水到地势低处,使水自流。

输油管道,路线也应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3.等高线地形图与“面”的区位

(1)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

平原地区宜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湖、海、水库等水域宜发展水产养殖业。

(2)工业区选址

一般选在等高线间距较大即地势平坦开阔处,节省建设投资;

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有交通线经过,交通便利。

(3)聚落分布

一般山区聚落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地势低平、水源充足、流水沉积形成深厚肥沃的土壤);

山区聚落规模小、数量少;

平原地区聚落数量多、规模大(聚落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四、等高线的判读

1.闭合等高线的判读

当闭合曲线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时,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高值相等,则曲线内的数值高于这个高值且不超过一个等高距;

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低值相等,则曲线内的数值低于这个低值且不超过一个等高距;

即“大于大值,小于小值”。

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

米)200<

A<

300、100<

B<

200。

2.坡度大小的判断

(1)同一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

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

等高线分布越稀疏,则坡度越缓。

(2)不同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

①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则看等高线的疏密水准,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

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米)的坡度由大到小为:

C>

A>

D>

B。

②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相同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

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

米)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B>

C。

③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

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例如,下图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坡的类型

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等高距相等。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等高线间隔均匀,表示上下坡度均匀一致,是均匀坡。

等高线上疏下密为凸坡,如下图中的甲、乙;

等高线上密下疏为凹坡,如下图中的丙、丁。

3.河流流向的判断

(1)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变化判断出地势的大致走向,再根据“水往低处流”即可判断。

(2)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实行判断,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3)根据河流的支流流向实行判断,河流干流和支流的流向总是趋于一致的,知道某支流的流向,干流的流向也可判断。

4.地貌类型的判读

(1)海岸线的判读:

海平面的海拔为0米,0米等高线一般表示海岸线。

(2)五大类地形的判读:

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形状、疏密等特征实行判读。

5.相关计算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能够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

H相=H高—H低。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

T差=(0.6℃×

H相)/100m。

(3)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ΔH的取值范围是:

(n—1)d≤ΔH<

(n+1)d。

(4)计算陡崖的绝对高度

①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

H大≤H顶<

H大+d。

②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

H小—d<

H底≤H小。

(注:

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数值,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数值。

(5)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①估算方法:

一般说来,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

(n—1)d<

H<

②例证:

如图所示,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m,利用公式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m<

400m。

(6)估算坡度

①应用:

一般情况下,如果坡度大于25°

,则不宜修建梯田,所以,在山区能否修建梯田,常会用到坡度计算;

此外山区道路修建也会对坡度实行估算。

②计算:

公式tanα=H/L,H为两点相对高度,可由两点等高线求出。

(L为两点距离,可由图中比例尺与两点图上距离算出。

α为坡度,可由H/L的值再从数学用表中查出。

五、等值线

1.等值线的主要类型

等值线是指某一坐标平面上数值相等的点的连线。

常见等值线有等高线、等压线和等温线等,除常见等值线之外的其他等值线,有的地方称之为“新”等值线。

2.特征

(1)同线等值:

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

(2)等值距全图一致:

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间的差相等或为0。

(3)等值线的闭合:

从理论上讲,所有等值线都是闭合的,等值线不闭合实际上是因为图幅所限。

局部小范围内的等值线闭合,表示其可能是高值点或低值点。

(4)等值线的疏密:

同一幅图中,等值线的疏密表示其代表的要素变化大小——等值线越密集,变化越大;

等值线越稀疏,变化越小。

(5)等值线的弯曲:

等值线凸出或凹进处,表示比四周值高或低,且弯曲度越大,表示差别越大。

根据“高低低高”法则判断,等值线向高值凸出处为低值区,向低值凸出处为高值区。

六、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1.地形剖面图的含义

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

(2)意义:

地形剖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

它在平整土地,修建渠道,建筑铁路、公路和其他工程时,可作为计算土石方量的依据。

(3)比例尺:

地形剖面图有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水平比例尺往往与原图比例尺一致,垂直比例尺可根据要求确定。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

第一步:

确定剖面线。

在等高线图上画出一条剖面线(可能为已知,如下图中的A—B)。

第二步:

建坐标。

纵坐标表示高度,横坐标表示水平距离。

第三步:

确立比例尺。

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

第四步:

描点。

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或仅描关键点,如最高点、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坐标图中。

第五步:

连线。

用光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降趋势(如图中8′、9′两点高度相同,两者之间为河谷,地势较低)。

AB间的剖面图如下:

3.剖面图的判读与应用

(1)判断地形剖面图是否准确的关键点(如下图,单位:

m)

①看起止点海拔是否准确

A在200m~250m之间,B在25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