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审核案例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44720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7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造企业审核案例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制造企业审核案例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制造企业审核案例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制造企业审核案例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制造企业审核案例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制造企业审核案例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制造企业审核案例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造企业审核案例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制造企业审核案例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企业应该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并按企业标准要求进行型式试验。

本案违反了标准“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规定的“组织应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

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策划的安排,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时期进行。

【案例2】

某公司新产品研制均由产品设计工艺负责人负责,从研制到投产所有技术问题均由他一个人负责。

审核员想了解对产品工艺的有关规定,开发部经理讲:

“这些东西都在产品设计工艺负责人脑子里,为了保密,只在个人的笔记本里有记录,没有整理成文件。

审核员要求索看笔记本,经理拿来一个项目的笔记本,审核员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写了专门多的内容,多是平常做试验的记录,没有一定的格式。

审核员问开发部经理:

“你看得明白吗?

经理讲:

“差不多上当事人自己记的,我一般不看他们的记录,一切由产品设计工艺负责人自己负责”。

审核员看到该公司多数的研制人员差不多上原来从研究所出来的,平均年龄大概50岁以上。

“这些笔记本以后上交吗?

经理:

“没有明确的规定”。

审核员:

“假如设计人员不在了如何办?

“不明白,好多年来差不多上这么规定的,没考虑以后的事”。

公司如此的做法显然是不对的,为了保密能够将文件依照实际情况按密级分类保管。

保管在个人手里,实际上专门难确保对这些资料进行操纵。

本案违反了标准“4.2.3文件操纵”的“质量治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予以操纵。

”和“7.3设计和开发”的有关规定。

【案例3】

某试剂厂生产某种液体试剂,在起草产品标准时,技术监督局某人要求关于成品检验应按国家标准《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T2828—1987)进行抽样检验,并讲假如不按该标准抽样检验则不给标预备案。

该厂无奈,因此就在标准中规定成品检验按GB/T2828执行,但在实际中又不照办。

实际上由因此流程性产品,检验只是由搅拌罐中不同位置用吸液瓶取三个样品送质控室检验,全然无法按照GB/T2828抽样。

关于流程性产品不适于按GB/T2828进行抽样,那个地点违反了标准“8.工总则”的“这应包括对统计技术在内的适用方法及其应用程度的确定。

”那个地点按不同位置取样送检的方法是正确的,关键在于检测前关于液体应充分搅拌均匀。

自己制定了标准,又不照办,违反了标准“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的规定。

【案例4】

某厂质量目标规定:

成品合格率为98%以上。

审核员问张技术员:

“成品合格率指的是什么含义?

他回答:

“这是指的成品出库以后的合格率,因为我们的成品检验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检验,只是按检验规程进行抽样检验,因此存在不合格的风险。

李技术员回答:

“这是指的成品入库前的合格率。

检验员小王却讲:

“这是指的成品一次交验合格率。

本案讲明在企业内关于质量目标的定义没有得到职员的理解和沟通,这势必阻碍对实现质量目标的考核与操纵。

违反了标准“5.4.1质量目标”的“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及“5.3质量方针”的“d)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理解”的规定。

【案例5】

某线路板焊接加工企业,客户差不多上带料加工。

审核员问检验员:

“是否对客户送来的物料进行检验?

检验员讲:

“我们没有检验手段,客户送来什么料,我们就用什么料,反正是他们提供的,我们只负加工的质量责任,物料质量我们没法负责,这是客户自己的责任。

即使企业没有检验手段,也应按规定进行外观验证,并保留验证记录。

关于顾客送来的质量可疑的产品,也应在与顾客签定的合同上予以泣明,分清责任。

本案违反了标准“7.5.4顾客财产”的“组织应识不、验证、爱护和维护供其使用或构成产品一部分的顾客财产。

”的规定。

【案例6】

审核员在审核某建筑公司第一项目经理部时,看到技术交底和检验记录填写的笔体特不相似,因此询问项目经理:

“技术交底和检验记录是由谁填写的?

”项目经理讲:

“是资料员填写的。

“资料员有技术员和检验员的上岗证吗?

项目经理讲:

“由于工地人手少,只好由资料员代劳了,好在质检站对此也没有提出异议。

当地政府主管部门规定:

“技术交底应由具有资质的技术员或技术队长负责,检验工作应由具有资质的检验员负责。

这种情况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常有发生。

技术交底应由技术员或技术队长交到施工的班组长,检验记录应该是检验员在施工现场实际检测的结果,而不是事后由不人在房子里补填记录。

填写记录的人员没有相应的资质,违反了标准“5.1治理承诺”的”a)向组织传达满足

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及“4.2.4记录操纵”的“应建立并保持记录,以提供符合要

求和质量治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案例7】

红星涂料厂将苯丙乳液配置车间承包给了一个职员负责。

因此该车间成了该厂要紧生产原料的供方。

审核员在查阅供销科提供的合格供方名录时发觉,苯丙乳液供方的名称是“红星涂料厂”。

“你们如何样操纵该车间的质量?

供销科长讲:

“我们只要对其进货检验合格就行了,不的方面我们管不了,他们与厂里有承包合同,你得问厂长去。

审核员在厂长处查看该车间与工厂的承包合同,看到上面仅规定了每年应该向厂里上缴的利润。

尽管该车间承包给了一个职员负责,然而它仍然是工厂的一部分,不应把他仅仅当做一个供方来治理,而应纳入工厂统一的质量治理体系中来治理。

仅仅对其产品进行进货检验是远远不够的。

本案违反了标准“5.4.2质量治理体系的策划”中b)在对质量治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质量治理体系的完整性。

【案例8】

某厂进货检验抽样规定:

“进物资资10个单位以下进行100%检验,l0个单位以上抽检10%,但最少检验数量不得少于10个。

“在抽检的数量中,最多同意有几个不合格,能够推断该批物资为合格批?

”检验员回答:

“没有规定。

审核员又问:

“如此如何推断进货的批量物资是否合格呢?

”检验员讲:

“不明白。

只是我们进货一般差不多上合格的,没出现过您讲的情况。

按百分比抽样检验的方法在许多企业中仍然存在,如此做不太科学。

而且往往规定了抽样的百分比,而没规定出现不合格如何办的处理规定。

一般来讲应该优先采纳国家关于抽样检验的有关标准(例如,《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T2828——1987》,假如自己制定方法,应该等效或严于国家标准。

在上面的例子中,例如能够规定:

“进物资资10个单位以下进行100%检验,不同意出现不合格,否则判定该批物资为不合格,可拣用或全部退、换货;

……”

本案违反了标准“8.1总则”的“这应包括对统计技术在内的适用方法及其应用程度的确定。

【案例9】

在三车间审核员看到有两台设备丢弃在车间角落,设备上落满尘土,旁边堆放着许多杂物。

“这是做什么用的?

”车间主任讲:

“这设备是我们过去的试验产品,放在那个地点快两年了。

具体什么缘故,我也不太清晰。

你们能够去问技术科。

在技术科,审核员接着查问关于三车间那两台设备的情况。

技术科长讲:

“去年上级下达任务让我们试制Q3型设备。

当时由于时刻较紧张,设备试制出来后一直工作不正常。

我们开了好几次分析会,会议一直没取得一致意见,有人认为可能是设计问题,也有人认为可能是所用的的原材料不合适。

后来由于我出国考察去了,上面没有催,我们一忙这事儿就拖了下来。

我们打算最近再次讨论那个问题。

这两台试制出来的样机,半途而废,这种处理态度已超出了对“设计和开发”操纵的范围,属于对发生的不合格如何处理的问题。

本案违反了标准“8.5.2纠正措施”的全部要求。

【案例10】

某厂程序文件规定:

“工厂在一年的时刻间隔内最少应组织一次治理评审。

”审核员在质量治理部审核治理评审实施情况时,治理部经理讲在最近的一年内只组织了一次治理评审,是在6月15日召开的,并出示了一份《治理评审报告》,报告内容仅涉及了该厂近期要上马一条新的生产线的讨论情况。

治理部经理讲:

“由于最近要上一条新的生产线,因此这次评审要紧讨论了新生产线的有关情况。

审核员要求查看治理评审会议的讨论录,经理讲:

“记在笔记本上。

审核员查看笔记本,看到在6月15日召开的是总经理办公会。

“我们就把这次办公会当作了治理评审。

按照标准的要求“最高治理者应按策划的时刻间隔评审质量治理体系,……”然而一些组织还停留在应付认证机构的检查上面,走走过场、形式。

那个地点讲明了关于标准“5.6.1治理评审”的要求理解远远不够。

治理评审并不是经常进行的,因此应该在最高治理者的主持下,对组织的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分析,这确实是标准“5.6.2评审输入”规定的七个方面,都应该讨论到。

而评审的结果则应该满足标准“5.6.3评审输出”的规定。

本案违反了标准“5.6治理评审”的规定。

【案例11】

某印刷厂承接客户彩色印刷业务。

客户定货依据工厂提供的色卡确定所需要的颜色。

审核员在车间看到放在桌子上的色卡,便问车间主任:

“关于色卡的使用有什么治理规定?

主任回答:

“用脏了到销售科领新的。

审核员再问:

“关于色卡的照明观看条件及对检验员视力有无要求?

车间主任表示没有要求。

在销售科审核员询问关于车间使用的色卡有何治理规定,销售科长讲这不属于自己管,应该问技术科。

技术科讲他们关于色卡也没有治理。

色十尽管只是一些颜色纸片的集合,但作为颜色的标准样品,它是客户定货和验收产品的重要依据,关于印刷厂操纵质量是特不重要的。

然而专门多印刷厂关于色卡并没有进行严格的治理,从车间到有关科室都随便放着许多色卡。

因此作为一种产品的验收标准,应该对色卡的保存、使用、发放和回收等各方面作出规定。

本案违反了标准“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操纵”的“组织应建立过程,以确保监视和测量活动可行并以与监视和测量的要求想一致的方式实施。

【案例12】

工厂产品企业标准规定,每批产品出厂检测项目为十项,然而有两项参数工厂没有检测条件,因此隔一段时刻就送到另一个大厂的检测站检测。

检验科长讲那个工厂是通过了计量认证的单位,出具的数据专门可靠。

审核员查看了八月份的出厂检测记录,发觉该月共生产了三十批产品,但只有三次提供了全部检测项目的报告。

因为企业标准规定了出厂产品应该检验10项内容,但企业只检验了8项,明显在检验方面有章不循。

自己没有检验条件,讲明资源配置不足,应该予以纠正。

本案违反了标准“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时期进行。

”及“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操纵”的“组织应确定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以及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