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复试题汇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44630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大学复试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西南大学复试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西南大学复试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西南大学复试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西南大学复试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南大学复试题汇总.docx

《西南大学复试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大学复试题汇总.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南大学复试题汇总.docx

西南大学复试题汇总

12、太阳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直径是1400000千米。

18、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我国的九寨沟、长白山、四川卧龙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为物种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18、大多数生物都是由多细胞组成的,但也有一些生物,它们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

如草履虫、变形虫、细菌等。

答:

水分和氧气是使铁容易生锈的原因。

10、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壤沙漠化、大陆和两极冰川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一、填空:

复试题汇总

昆虫部分

一.名词解释

1、IPM:

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

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2、3R:

即农药残留(residue),有害生物再猖獗(resurgence),有害生物抗药性(resistance)

3、经济阈值:

防止有害生物发生量超过经济受害水平应采取防治措施时的有害生物发生量或病情指数或害虫密度

4、世代重叠:

二化型和多化型昆虫由于发生期及成虫产卵期较长等原因而使前后世代间表现出明显重叠的现象称之为世代重叠

5、滞育:

某些昆虫在一定的季节、一定的发育阶段,不论环境条件适宜与否。

而出现生长发育停止,不食不动的现象。

6、变态:

昆虫在胚后发育过程中,从幼期转变为成虫过程中形态发生变化的现象

二.简答题

1、昆虫与其他节肢动物的区别(或者简述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

昆虫体躯的分为头、胸、腹3个体段,生有6足4翅的节肢动物;

头部为感觉和取食的中心,具有1对口器、1对触角、一对复眼及1-3个单眼;胸部是运动的中心,分为前中后胸,具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

腹部是新陈代谢和生殖中心,一般由10个体节和一个尾节组成,其中包含着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无行动用的附肢,但多数有转化成外生殖器的附肢;

其他节肢动物如蛛形纲身体通常分为头腹两个部分,四对足无翅无触角,甲壳纲的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5对足,无翅;唇足纲和多足纲的身体分为头部和胴部,无翅,前者身体各节着生1对足,后者2对

2、昆虫的主要口器类型、危害特点及其防治策略

(1)吸收式口器类型,可进一步分为刺吸式,锉吸式,虹吸式,刮吸式

危害特点:

吸取汁液,剥夺营养,造成直接为害,如刺吸和虹吸式。

刺吸式口器还可,唾液带毒素,造成失绿.畸形和虫瘿等,如蚜虫、蝽象和螨类等。

造成伤口,引起病害,如烂果,还可传播病毒,如黄瓜花叶病毒、小麦丛矮病、小麦黄矮病等等

防治策略:

可使用内吸性杀虫剂进行表面喷施、根施(如呋喃丹等)、涂干、涂根、种衣剂等。

虹吸式口器:

使用糖醋液等

(2)咀嚼式口器

危害特点:

主要为直接取食危害。

造成田间缺苗断垄,顶芽停止生长,叶片残缺不全(潜食,蚀食,剥食,吞食),茎叶枯死折断。

花蕾果实受害

防治策略:

使用胃毒剂,表面喷施(雾、粉、烟、超低)、拌种、毒饵(防治苗期害虫)、生物农药的使用

3.与农业关系紧密的重要昆虫目有哪些(中文及拉丁学名)?

主要形态特征是什么.

共8个,见书P65

4.为什么IPM成为害虫防治的主要策略

5.谈谈你对植物保护的认识

植物保护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

植物保护学的范畴是指那些危害人类目标植物,并能造成显著损失的生物

植物保护的方式为两种,即防和治。

防是阻止有害生物与植物的接触和侵害,或阻止有害生物种群增长,治是指有害生物发生流行达到经济危害水平,采取措施阻止有害生物的危害或减轻危害造成的损失。

植物保护并非保护植物不受任何损害,而是将损害控制在一定程度,以不致影响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为度

同时植物保护对农业生态,生态环境具有双重作用,会产生3R问题

6.昆虫纲繁盛的原因

(1)有翅能飞翔

(2)体躯小且有外骨骼。

(3)繁殖能力强和生殖方式多样化。

(4)口器的分化和食性多元化。

(5)具变态和发育阶段性。

(6)适应能力强。

7.变态发育对昆虫适应性的作用

为了解决成虫和幼虫的矛盾,昆虫进化出三种解决途径:

一是幼期适应水生,这是原变态昆虫所走的道路。

二是延迟出卵,胚胎发育到更进步的程度出卵,这是不完全变态昆虫所走的途径。

三是成幼发育分化,幼虫和成虫可以适应不同的生活条件,走向不同的发育方向而有的生活及发育的分化,这是全变态昆虫所走的途径。

例如在蛹时期,体内的结构分解再重新组合,比如甲虫(鞘翅目)的成虫大多数都包裹着硬壳,可以防御天敌,并且甲虫幼虫可以在土里,朽木里,树里,落叶里度过冬季,再说蝴蝶,蛾等(鳞翅目),蛹时期与环境成保护色,可以防止天敌,有些种类的蝴蝶与蛾在秋天化蛹,度过冬天,然后再在春天羽化,可以防止气候寒冷将他们杀死。

8.简述昆虫排泄系统和循环系统

P56

9.害虫防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现状:

我国现已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确定为中国的植物保护方针,从而结束了集约化化学防治时代,开创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新纪元。

综合治理策略的提出,促进了农业基础生物学的研究,以及各种不同植物保护技术的发展。

发展趋势:

综合防治策略仍处于发展阶段,至今尚未有一个完美定义,未来将更突出经济学,生态学和环境保护学的观点,朝着防治方法的选择及协调应用,维护生产者,社会和环境利益,防治的决策标准以及对多种有害生物的综合考虑方向发展。

四.填空题

寄主植物对害虫的抗性表现为:

选择性,抗生性,耐害性

完全变态昆虫发育经过:

卵、幼虫、蛹、成虫

通常按照昆虫取食的食物类别把昆虫分为:

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杂食性

写出下列昆虫的变态类型,蜚蠊:

不完全变态,蝴蝶:

完全变态,天牛:

完全变态

吸式口器又可分为刺吸式,锉吸式,虹吸式,刮吸式

植物病理部分

1.简述柯赫式法则的具体步骤

(1).在病株罹病部位经常可以发现可能的病原体,但不能在健康个体中找到。

(2).病原菌可被分离并在培养基中进行纯培养

(3).纯粹培养的病原菌应该接种至与病株相同品种的健康植株,并产生与病株相同的病征。

(4).从接种的病株上以相同的分离方法应能再分离出病原,且其特征与由原病株分离者应完全相同。

2.如何理解寄生性和致病性概念

寄生性是寄生物从寄主体内夺取养分和水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生存和繁殖的特性。

一种生物生活在其他活的生物上,以获得它赖以生存的主要营养物质,这种生物称为寄生物。

供给寄生物以必要生活条件的生物就是它的寄主或宿主。

寄生是生物的一种生活方式。

这两种生物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是寄生关系。

致病性是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并引起病害的特性。

寄生物从寄主吸取水分和营养物质,对寄主起着一定的破坏作用。

寄生性与致病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强调从寄主中获取营养的能力,后者强调破坏寄主的能力,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什么是病害循环和病程,各包含哪些时期,有何特点

病害循环是指病害从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延续发病的过程。

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害发生前,病原物从越冬或越夏场所经过传播与寄主植物感病部位接触、经不同的途径侵入、在寄主体内潜育、然后发病并形成繁殖体,又经过传播和再侵染,造成植物群体发病达到高峰。

生长季节结束后,病原物又要以一定的方式越冬或越夏,度过寄主的中断期或休眠期,到下一生长季节开始时,病害的发生过程又开始。

一般包含病原物越冬越夏,传播和初侵染与再侵染三个时期

病程及病原物侵染过程:

是指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的可侵染部位接触,经侵入,并在寄主体内定殖、扩展、进而为害直至寄主表现症状的过程,也是植物个体遭受病原物侵染到发病的过程。

一般将侵染过程分为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等4个时期。

4.多循环病害和单循环病害在流行学方面有何特点

(1)单年流行病害一般都是多循环病害,病害潜育期短,一年繁殖多代,繁殖力高,当年就能积累大量菌源,形成流行。

单年流行病害多为地上部、局部性病害,多为气流传播及雨水传播,(稻瘟,反叶株)病原物对环境敏感,因此,单年流行病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特别大。

(2)积年流行病一般都是单循环病害和少循环病害,只有初次侵染或只有很少次数再次侵染,并起的作用不大,所以流行要求的菌源数要经多年积累。

这类病害多为系统性病害,从地下部开始为害、多为土传和种子传播,传播体一般是休眠体,寿命长、病原侵入寄主后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小(小麦腥黑穗病粒线虫、棉花枯枝、黄萎病)。

5.就你所了解,列举生物技术在植物病理学应用一列

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为植物病害的快速而准确地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

单克隆抗体技术由于只能识别单个抗原的位置,不与宿主蛋白起交叉反应,故对难以提纯的病毒特别重要。

因此,单克隆抗体技术用来鉴定植物病毒比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更快更精确。

在植物病害诊断上已经采用的另一种生物技术是所谓DNA探针。

科学家们针对某种类病毒(RNA)作成相应的互补DNA,并用同位素加以标记,使这种DNA具放射性,这就是所谓的DNA探针。

将待测植物汁液样品固定在硝化纤维素膜上,然后将这种DNA探针加入其上,除去没与类病毒(RNA)结合DNA,用放射性自显影法检查是否有结合的DNA,从而可以迅速、准确地诊断出该植物是否带有类病毒

6.植物病原物有哪些类型?

他们在侵染,传播方面有何特点?

类型:

真菌,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

侵染:

真菌大都是以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或者以菌丝从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有的真菌还能从角质层或者表皮直接侵入,高等担子菌还能以侵入能力很强的根状菌索侵入.

病原细菌主要是通过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有的只能从伤口侵入

植物病毒与菌原体主要从各种方式造成的微伤口侵入.

线虫一般以直接方式刺穿寄主细胞和组织

寄生性种子植物直接产生吸根进入

传播

(1)、气流传播:

主要传播产生孢子的真菌性病害,可远可近,如小麦白粉菌。

(2)、水传播,雨水和流水可传播细菌病害,少数真菌病害。

如孢子有粘性的,孢子在土壤中的真菌病害,产生菌核的真菌性病害,如水稻白叶枯菌;

(3)、介体传播,主要是昆虫介体,可传播病毒、细菌、真菌病害,造成的伤口有利病害的发生,虫口数量和迁飞与病害关系密切,如天牛传播松材线虫;

(4)、人为传播,人的各种社会活动、商业活动、农事操作可将病害远、近传播,是检疫性疫害的传播途径

7.什么是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

(1)侵染性病害:

由寄生性病菌引起的病害叫侵染性病害。

病害可相互传染发病,既有病状也有病症(即病原物在被害部位的表现症状)。

而且有侵染过程,由点(发病中心)到面逐步扩大危害,全株发病或局部发病。

(2)非侵染性病害:

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叫非侵染性病害或叫生理病害。

有病状而无病症,发生范围比较大,均匀发病,病情可由轻到重,但无发病中心,不传染。

感病植株基本上都是全株发病,如缺素症和雨涝引起的发病;若是高温引起的(如果实上的日灼病)或药害、肥害引起的,仅局部表现病状。

土壤中缺乏必需的营养元素、水分不足或过多、温度过高或过低、有害物质(如有毒气体)、农药和肥料施用过量等都会引起发病。

8.植物病害产生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1)植物要生病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

感病的植物,具有侵染力的病原物和有利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2)植物本身是植物发病的内因。

植物的遗传特性、生理状况和发育阶段决定植物对于外界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反应能力。

 

(3)植物生长环境中存在具有侵染力的病原物是病害发生的前题条件。

植物生什么病,由该因素决定。

 

(4)当感病的植物和具有侵染力的病原物同时存在时,环境条件就是病害发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并且病害严重与否也受环境条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