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千米和吨》教案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4548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千米和吨》教案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千米和吨》教案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千米和吨》教案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千米和吨》教案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千米和吨》教案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千米和吨》教案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千米和吨》教案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千米和吨》教案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千米和吨》教案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互动对话,生成“千米”概念

1.回忆激活。

谈话:

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

用你喜欢的实际问題,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方式:

表示出1厘米、1分米、1米。

学生口答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比划出相应的长度。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回忆相关长度单位,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埋下伏笔。

2.对号入座。

在下面(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橡皮长4()

学校跑道一圈长250()

常州到无锡的公路大约长60()

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使学生初步感知,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计量单位,同时从身边举例引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3.引入新知。

探讨:

常州到无锡的公路长度,为什么要用千米作单位?

明确:

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4.尝试读写。

激活学生经验:

你们知道“米”的符号与读写方法吗?

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

5.生活举例:

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

(课件出示图片)你知道每幅图片的含义吗?

“生活举例”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拓展感知对象。

二、实践体验,建构“1千米”概念

1.亲自实践——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1)猜测,千米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那么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猜猜看!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猜测。

部分学生在之前已有1000米是1千米的进率经验,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发他们探究与感受实际长度的兴趣。

(2)估计:

我们学校跑道1圈大约是200米,你跑多少圈大约是1千米呢?

(3)目测:

大家到操场上去看一看100米有多长。

(4)体验:

你们沿着跑道走5圈,体会1千米的距离步行约用几分钟?

结合学生身边事物首先感受100米的实际长度。

每个学生走一走,充分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建立一定的空间距离观念。

(5)延伸:

如果跑道一圈是250米,几圈是1千米?

如果跑道一圈是米,那么几圈是1千米呢?

(6)明确:

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也就是1000米。

通过不同跑道长度的计算真切地感悟1千米的实际长度。

2.拓展举例——进一步体验“千米”的概念。

(1)想一想:

闭眼想象你所感觉的1千米长不长,有多长?

(2)找一找:

从学校到附近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

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出相距大约是1千米的两地吗?

学生相互估计猜测。

(3)说一说。

(教师可以随机指名。

通过学生举例互动,进一步拓展1千米的外延,在1千米概念的建构与其生活实际中的长度间架起一座桥梁。

三、分层练习,在变式应用中深化认识

1.实际应用,促进迁移。

试做“想想做做”第1题。

交流—下,谁的速度最快,谁的速度最慢,然后中间的两个再根据实际,确定下来。

通过连线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千米,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2.变式练习,熟练掌握。

试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深化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感受来和千米之间进行换算的必要性。

3.专项训练,熟练技能。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交流、明确基本换算方法。

通过专项训练巩固顺逆向换算的基本方法。

4.综合应用,提升能力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说一说估计的方法与依据是什么?

由看图估计,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课后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四、总结延伸,激发后续学习的探究欲望

1.今天学了什么知识?

学了有什么作用?

2.课后调查各种交通工具的一般时速。

3.继续体会感受1千米的长度,从你家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

通过学生交流,促进学习反思与自我建构。

并由课外实践作业的延伸,进一步深化学生认识,提升以数学眼光关注生活问题的素养。

第2节认识吨

江苏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22~23页。

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

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通过物体质量的转换,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感受并认识“吨”。

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挂图,一袋大米,自己的体重等。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

1.谈话:

当我们去水果批发市场购买水果时,我们总会称一称每筐水果的重量,以确定要付的钱数。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既激活旧知识,也引出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同时引发学生的认知需求。

2.填空:

一个苹果约重150(),—筐苹果约重20()。

如果这批苹果是用卡车从山西运来的,一车苹果约重5()。

3.揭题:

其实在计量那些很重的或很大的物品时,通常都用吨作单位,吨一般用t表示,5吨记作5t。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吨”。

4.举例:

生活中,我们见过哪些物品的质量是用“吨”来作单位的?

学生交流生活所见,适当展示运输车、集装箱等图片增加学生感受。

顺势揭示课题,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图片展示,可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二、实践体验,感悟1吨

1.搬扛大米体验想象1吨的重量。

分组体验:

超市里卖的大米一般是10千克一袋的。

我们每人试着搬动每袋10千克的大米,感受10千克有多重。

计算联想:

10袋有多重呢?

你一个人还能一下搬动10袋吗?

如果是100袋有多重呢?

交流明确:

如果有100袋这样10千克一袋的大米,它们正好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现在能想象出1吨的重量吗?

变化感知:

在粮仓里的大米有时是100千克一袋的,那么几袋正好是1吨呢?

以大家熟悉的超市袋装大米为载体,让学生体验感受10千克有多重,同时计算联想10袋、100袋的重量,逐步建立1吨的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想象推理加深对1吨的理解。

体重联想:

谁的体重大约是25千克,算一算4个这样的同学共有多重?

多少个这样的同学体重正好是1吨呢?

若全班同学平均体重是25千克,我们班同学体重超过1吨了吗?

全班同学联想并计算推理。

通过本班学生乃至大人体重的计算联想,进一步深化对1吨的感知。

全班交流:

(可以延伸至大人)老师体重大约50千克,多少个老师这样体重的人是1吨呢?

图片联想:

(图片显示“想想做做”第1题。

图上有哪些东西?

它们的质量分别是多少?

先在小组里说说图片的意思,需要多少个这样的物品,总重量才够1吨。

分组思考讨论,再在班级内交流汇报。

通过对各种1吨物体数量的比较,使学生能把1吨质量与不同物体的数量建立鲜明的联系,促进对1吨概念的形成。

三、练习推进,深化学生认识

1.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思考整理:

已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分别适于计量怎样的物品?

试举例说一说。

独立填写:

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补充:

一个鸡蛋大约是55();

16个小伙子大约重1();

一条草鱼大约重6();

25只羊大约重1()。

结合生活素材灵活选填合适的计量单位,促进学生知识建构。

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估计意识等数学素养。

2.单位换算,熟练技能。

学生独立完成并当场校对。

顺逆向的单位换算,促进学生技能的熟练。

3.想想算算,加深感受。

由课件动态出本:

家里的塑料桶可以装10千克水,10桶水大约重多千克?

提多少桶水才满1吨呢?

建筑工地上1块轻质砖重约20千克,10块砖重多少千克呢?

多少块砖正好重1吨呢?

超市一大桶色拉油约重8千克,多少桶重1吨呢?

大袋的奥妙洗衣粉重5千克,多少袋这样的洗衣粉重1吨呢?

通过对生活中熟悉的物体重量的计算,一方面熟悉进率关系,另一方面促进1吨概念的建立。

4.问题解决,提高能力。

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观察信息:

图上有什么?

出示问题:

一共运来多少吨煤?

独立解答并集体交流,善于从图上寻找所需解决问题的信息,如果得不到整数商,这儿可以用进一法取值。

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灵活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四、总结延伸,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回顾梳理: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延伸探讨:

生活中还常见哪些物品是以吨作单位计量重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