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44528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

(二)教学论的建立

●德国拉特克(第一个倡导教学论)

●以教学的方法技术问题为教学研究中心

●教学方法和技术即依赖于儿童心理,又依赖于学科性质

●确立了“自然教学法”

●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学论诞生的标志)

●教学以自然为鉴的原理

●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天性、年龄、能力进行

●教学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三)教学论的发展

●赫尔巴特的教学论

●德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

●教学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

●建立传统教学论体系:

“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

●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

●教学阶段论

●明了

●联想

●系统

●方法

●杜威的教学论

●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哲学家

●对传统教学论的批判

●基于经验的教学论

●反省思维与问题解决教学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一)课程功能:

异化了的课程功能:

掌握知识应对考试

促进学生的发展

单一的知识传递功能→学会思维、学会学习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课程结构:

多样化

学科课程(缺乏整合、门类过多)

→加强课程的综合性、选择性、均衡性

(三)课程内容:

“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密切联系社会和学生生活

社会

学生知识

(四)课程实施:

教学方式:

灌输→引导帮助尊重理解

学习方式:

被动接受→自主合作探究实践

(五)课程评价:

发展性评价

过于强调评价的区甄别功能

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成长;

重终结性评价→重过程性评价(如档案袋评价)

(六)课程管理:

国家课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课程三维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四章课程与教学的目标

1、课程目标是学校所有课程为完成国家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必须实现的具体要求。

2、教学目标是为完成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来达到的基本要求,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

3、问题: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存在怎样的关系?

课程目标是宏观的,教学目标是微观的。

课程目标是抽象的,教学目标是具体的。

如:

课程目标:

认知领域 教学目标:

知识、理解、应用

课程目标是指导性的,教学目标是操作性的。

(四)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1.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

2.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

3.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五)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分类(概念)

3.生成性目标

生成性目标又称形成性目标。

它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

优点:

为学生的自由生长提供了空间。

缺点:

不易把握

4.表现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的个性化表现。

它关注的是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某种程度上的创新性反应,而不是事先规定的结果,所追求的不是答案的惟一性,而是表现的多元性。

照顾学生的独特性和首创性。

表现性目标过于模糊,很难保证学生掌握他们必须掌握的内容。

二、新课程的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基础性目标

过程与方法:

关键性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终极性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

1.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确定教学目标要分三步走:

解读课程标准→与文本(教材)对话→了解学情

2.确定教学目标的一般步骤

(1)根据教材查看目标,明确以下问题:

标准关于此内容是怎么描述的?

目标是如何表述的?

(2)思考:

如何将课标确定的学段目标具体化

(3)回到教材:

依据教材呈现方式、例题习题设计等信息的提示,进一步具体化目标。

(4)联系学生:

对于学生来讲,这些目标是高了还是低了?

如何进行调整?

第五章课程与教学的主体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

1、从师生关系的角度看教师角色

(1)知识传授者角色的转变

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由重教师的教到重学生的学转变

由重结果到重过程转变

(2)教师即促进者

由居高临下到平等中的首席

积极地旁观

给学生心理支持

2、从课程运作的角度看教师的角色

(1)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构着

开发课程资源

调整课程进程和课程结构

设计教学活动

实施课程评价

3、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教师角色的转变

终身学习者

研究者

(四)教师行为的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1)尊重

对学生的尊重是教育的一条铁律,教育从尊重开始

(2)赞赏

每一个人都需要被赞赏,赞赏是教育的最好武器。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1)帮助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的帮助:

(2)引导教的本质在于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教师之间一定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互助

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

(二)树立现代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1)学生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发展是有顺序的

发展是有阶段性的

发展是不平衡的

发展是有个别差异的

智能结构不同:

多元智能(MI)理论,兴趣爱好、学科特长、出现时间早晚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左右脑功能研究、潜意识研究

人脑通过开发智力水平可以明显提高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成功教育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发展即还不成熟,不能对他们求全责备

不完善很正常,十全十美不可能

没有缺陷,没有矛盾,就没有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要允许学生犯错误,理解学生身上的不足

2.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学生不是“小大人”

3.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

(三)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从重教转向重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教学

交给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第六章课程开发

(一)校本课程概念:

(二)校本课程的特点

关联性

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各自的总体目标具有互补性

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对国家课程的育人功能具有辅助性。

校本性

服务学校、依靠学校、植根于学校

可选择性

满足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可能性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三种模式

需求主导模式条件主导模式目标主导模式

第二节教学设计

1、内涵: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台、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

2、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程序

洞察学情聚焦任务确定目标安排过程配置检测

第七章课程与教学实施

(二)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

1.忠实观2.相互适应观3.创生观

二、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二)新课程实施的对策

1.正确处理课程实施中的关系

正确认识课程改革与社会成员参与的关系

正确认识教师与课程改革的关系

处理好家长与新课程改革的关系

正确对待学生与新课程改革的关系

2.做好系列的配套改革

加快教学评价制度改革

推进教学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3.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教师的培训问题

校本培训制度的建立

教师的培养问题

高师院校教育教学的改革

4.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多元教学目标≠淡化“双基”

既要纠正以往过于偏重“双基”的做法,又要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

既要重过程,又不能忽视结论

满堂问答≠主动参与

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做文章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问”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教与学相统一的规律

(二)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三)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的规律

(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

(五)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规律

三、高效课堂

教学组织、教学模式

1、教学组织:

是为实现一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

2、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P246

3、教学模式的基本含义:

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4、构成要素

教学思想——指教学模式赖以建立的理论或思想

教学目标——指教学模式所能获得的教学结果

教学程序——指教学在时间上展开的逻辑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主要做法等

教学策略——指为教师运用教学模式而简要提出的原则、方法和技巧,即操作要领

5、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可操作性简约性可模仿性灵活性

第四节教学方法

(二)讲授法的基本要求1、深入浅出

这是讲授的功能和优点,也是有效讲授的基本要求。

为什么需要教师的讲,就是因为教师的讲能够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从而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2、富有感染力

讲授不仅要求教师吐字清晰、抑扬顿挫、条理清晰,更要求教师情真意切,平易流畅,真挚感人,生动有趣,富有激情和个性色彩。

3、针对性

从教学内容而言,要讲学生不懂的,即学生经过自己学习仍然不会的教材内容的疑难点以及课堂交流中生成的新问题;

从教学时机而言,教师要相机而讲,使讲与学生的思维状态相合拍,让学生在思考中听讲。

4、启发性

这是就教学方式而言的,一方面要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学习;

另一方面要注重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不仅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掌握教师讲授的思路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5.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对于增强教学的魅力,强化教学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善于利用体态语言的教师,嘴一撇、眼一瞪、手一摆、肩膀一耸,学生对内容便心领神会,顿然领悟。

二、谈话法(问答法、提问法)

(一)设问的要求:

问题要有思维性(含金量)

问题要有趣味性

问题要有人文性

(二)理答要有技巧

学会等待、学会倾听;

学会追问,让学生证明自己的回答;

准确点评,及时反馈;

尊重不同答案和看法。

(三)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三个阶段

1.鼓励提问阶段。

2.学会提问阶段。

3.善于提问阶段。

第八章课程与教学评价

1、内涵

课程评价就是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分析、整理信息和资料,对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课程计划及课程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课程评价的类型

1、以评价作用为依据的分类

诊断性评价

是指在课程实施之前,为预测学习者已有的认知、情感、技能方面的准备程度而做的评价。

其目的是了解评价对象的现状、问题或原因,以便采取适当措施或对症下药。

形成性评价

一般是在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中对课程设计各阶段草案或计划原型及实施过程所做的判断。

目的是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及时发现问题,以便调整课程计划或教学活动。

总结性评价

一般是在课程设计和实施结束后,为了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