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19秋《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模版及要求标准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4293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1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工19秋《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模版及要求标准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大工19秋《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模版及要求标准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大工19秋《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模版及要求标准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大工19秋《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模版及要求标准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大工19秋《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模版及要求标准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工19秋《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模版及要求标准答案Word下载.docx

《大工19秋《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模版及要求标准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工19秋《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模版及要求标准答案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工19秋《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模版及要求标准答案Word下载.docx

板的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

(1)、荷载计算

恒荷载标准值

小计

活荷载标准值:

因为是工业建筑楼盖且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

,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

(2)、计算简图

取1m板宽作为计算单元,板的实际结构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次梁截面为b=

,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a=

,则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跨度为:

板的计算简图所示。

板的实际结构

板的计算简图

(3)弯矩设计值

因边跨与中跨的计算跨度相差

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

由表可查得板的弯矩系数αM,,板的弯矩设计值计算过程见表

 

板的弯矩设计值的计算

截面位置

1

边跨跨中

B

离端第二支座

2

中间跨跨中

C

中间支座

弯矩系数

1/11

-1/11

1/16

-1/14

计算跨度l0

(m)

l01=2.095

l02=2.05

(kN.m)

=

-

=-

=

(4)配筋计算——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对轴线②~⑤间的板带,考虑起拱作用,其跨内2截面和支座C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可折减20%,为了方便,近似对钢筋面积折减20%。

板配筋计算过程见表

板的配筋计算

弯矩设计值(

6.46

-6.46

4.26

-4.86

αs=M/α1fcbh02

0.125

0.083

0.094

0.134

0.1<

0.134<

0.35

0.087

0.1≈0.099<

轴线

①~②⑤~⑥

计算配筋(mm2)

AS=ξbh0α1fc/fy

547

355

409

实际配筋(mm2) 

10@140

10@140

8@140

8@120

As=561

As=359

As=419

轴线②~⑤

0.8×

355=284

409=327

实际配筋(mm2)

8@140

配筋率验算

2.2次梁的设计

次梁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

(1)荷载设计值:

恒荷载设计值

由次梁实际结构图可知,次梁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a=240mm,主梁宽度为b=300mm。

次梁的边跨的计算跨度按以下二项的较小值确定:

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次梁的实际结构

次梁的计算简图

(3)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的计算

因边跨和中间跨的计算跨度相差

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由表可分别查得弯矩系数

和剪力系数

次梁的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见表

次梁的弯矩设计值的计算

l01=

l01=6.45

l02=6.3

=-

次梁的剪力设计值的计算

A

边支座

B(左)

B(右)

剪力系数

0.45

0.6

0.55

净跨度ln

ln1=6.33

ln2=6.3

(kN)

(4)配筋计算

①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

次梁跨中正弯矩按T形截面进行承载力计算,其翼缘宽度取下面二项的较小值:

判别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形截面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过程列于表。

截面

155.4

-155.4

102.0

-116.5

=0.019

=0.164

=0.0122

=0.123

0.019

0.18<

0.0123

0.132<

=1026

=1104.7

=664

=810.1

2Ф20+1Ф22

3Ф 

22

1Ф22+2Ф14

2Ф22+1Ф14

As=1008.1

As=1140

As=688.1

As=913.9

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②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包括复核截面尺寸、腹筋计算和最小配箍率验算)。

复核截面尺寸:

所以B和C支座均需要按计算配置箍筋,A支座均只需要按构造配置箍筋

计算所需箍筋

调幅后受剪承载力应加强,梁局部范围将计算的箍筋面积增加20%,现调整箍筋间距,S=0.8

281=224.8mm,为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最后箍筋间距S=100mm。

配箍筋率验算:

弯矩调幅时要求配筋率下限为。

实际配箍率

因各个支座处的剪力相差不大,为方便施工,沿梁长不变,取双肢

6@100。

次梁配筋图如所示,其中次梁纵筋锚固长度确定:

伸入墙支座时,梁顶面纵筋的锚固长度按下式确定:

取650mm.

伸入墙支座时,梁底面纵筋的锚固长度按确定:

l=12d=12

20=240mm

梁底面纵筋伸入中间支座的长度应满足l>

12d=12

22=264mm,取300mm.

纵筋的截断点距支座的距离:

2.3主梁的设计

主梁设计——主梁内力按弹性理论设计:

(1)荷载设计值。

(为简化计算,将主梁的自重等效为集中荷载)

(2)计算简图

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主梁的实际结构

主梁的计算简图

(3)、内力设计值计算及包络图绘制

因跨度相差不超过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1矩值计算:

,式中k1和k2由附表1查得

主梁的弯矩设计值计算(

项次

荷载简图

弯矩图示意图

恒载

活载

 

3

4

5

组合项次

Mmin(kN·

m)

①+③

84.4

①+④

-586.5

①+②

-141.3

①+⑤

Mmax(kN·

542.3

 -282.1

312.3

 ①+④

-282.1

*注:

此处的弯矩可通过取脱离体,由力的平衡条件确定。

根据支座弯矩,按下面简图确定

主梁取脱离体时弯矩图

②、剪力设计值:

不同截面的剪力值经过计算如表所示。

表主梁的剪力计算(kN)

项次

Vmax(kN)

234.1

-126.8

327.4

Vmin(kN)

45.6

-368

86.2

③弯矩、剪力包络图绘制

荷载组合①+②时,出现第一跨跨内最大弯矩和第二跨跨内最小弯矩,此时,

,以这两个支座的弯矩值的连线为基线,叠加边跨载集中荷载

作用下的简支梁弯矩图:

第一个集中荷载下的弯矩值为

第二集中荷载作用下弯矩值为

中间跨跨中弯矩最小时,两个支座弯矩值均为-342.4KN·

m,以此支座弯矩连线叠加集中荷载。

则集中荷载处的弯矩值为

荷载组合①+④时支座最大负弯矩

,其它两个支座的弯矩为

,在这三个支座弯矩间连线,以此连线为基线,于第一跨、第二跨分别叠加集中荷在G+Q时的简支梁弯矩图:

则集中荷载处的弯矩值依次为461kN·

m,265.5kN·

m,167.3KN·

m,268.7KN·

m。

同理,当

最大时,集中荷载下的弯矩倒位排列。

荷载组合①+③时,出现边跨跨内弯矩最小与中间跨跨中弯矩最大。

此时,

,第一跨在集中荷载G作用下的弯矩值分别为85.4KN·

m,

-28.7kN·

m,第二跨在集中荷载G+Q作用下的弯矩值为

①+5情况的弯矩按此方法计算。

所计算的跨内最大弯矩与表中有少量的差异,是因为计算跨度并非严格等跨所致。

主梁的弯矩包络图见下图。

荷载组合①+②时,

,至第二跨荷载处剪力降为234.1-283.6=-49.5kN;

至第二集中荷载处剪力降为―49.5―283.6=-333.1kN,荷载组合①+④时,

最大,其

,则第一跨中集中荷载处剪力顺次为(从左到右)199.2KN,-84.4KN,其余剪力值可按此计算。

主梁的剪力包络图。

(4)配筋计算承载力计算

纵向钢筋HRB400,其中

①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及纵筋的计算

跨中正弯矩按T形截面计算,因

翼缘计算宽度按

,中较小值确定,取

B支座处的弯矩设计值: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过程如下

主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及配筋计算

弯矩设计值(kN.m)

542.3

-529.9

-141.3

0.048<

0.518

0.484<

0.025<

0.096<

选配

钢筋

AS=ξbh0α1f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