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治燥剂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441183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九章 治燥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十九章 治燥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十九章 治燥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十九章 治燥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十九章 治燥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九章 治燥剂Word文档格式.docx

《第十九章 治燥剂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九章 治燥剂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九章 治燥剂Word文档格式.docx

        下燥――肾

【注意事项】

1.分清外燥与内燥。

外燥当分温燥抑或凉燥,内燥则应分上燥、中燥或(和)下燥,之后确定治法,选方用药。

因人体内外、脏腑相互联系,故在临床上亦多相互影响,如外感温燥兼有上燥之证,上燥和下燥合病等。

故须根据病情,灵活掌握。

2.滋阴润燥剂用药多滋腻之品,易于助湿碍气,故素体多湿,脾虚便溏以及气滞痰盛者应慎用或忌用。

3.由于温燥之邪易伤津耗气,故治疗上宜配伍甘寒清热或益气生津之品。

此外,辛香药物易耗津、苦寒药物易化燥,故治燥病时应慎用。

第一节轻宣外燥剂

轻宣外燥剂,主治外感凉燥或温燥之证。

凉燥属次寒、小寒,凉燥犯肺,则肺气不宣,津液不布,症见头痛恶寒,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舌苔薄白。

常用苦辛温润药为主,配伍宣肺止咳、理气化痰之品组方,药用苏叶、杏仁、前胡、陈皮等,代表方如杏苏散。

温燥属热,易耗津灼液,常使肺失清肃之令,症见头痛身热,干咳少痰,或气逆而喘,口渴鼻燥,舌边尖红,苔薄白而燥。

常用辛凉甘润药物为主,配伍止咳化痰、生津止渴、清热泻火药为主组方,药用桑叶、薄荷、天花粉、石膏、知母、黄芩等。

代表方如桑杏汤、清燥救肺汤。

杏苏散

【来源】《温病条辨》

【命名】以主要药物来命名。

【组成】苏叶(9g)杏仁(9g)半夏(9g)茯苓(9g)橘皮(6g)前胡(9g)苦桔梗(6g)枳壳(6g)甘草(3g)生姜(3片)大枣(3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主治】外感凉燥证。

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

【方解】凉燥,是发于深秋季节的外感疾病,其特点是初起邪在肺卫,颇类风寒,但又兼津气干燥。

凉燥外袭,故头微痛,恶寒无汗;

肺为燥气所伤,肺气不宣,津液不能输布,遂聚而为痰;

鼻为肺窍,咽为肺系,凉燥束肺,肺气不宣,津液不布,致鼻塞咽干。

治宜轻宣凉燥,宣肺化痰。

方中苏叶辛温不燥,解肌发表,开宣肺气;

杏仁苦温而润,宣肺止咳化痰,共为君药。

前胡疏风降气化痰,助君药轻宣达表而化痰;

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助杏仁以宣利肺气,共为臣药。

半夏、橘皮、茯苓理气化痰,甘草合桔梗宣肺祛痰,共为佐药。

生姜、大枣调和营卫,通行津液,为使药。

苏叶――解肌发表,开宣肺气        君

杏仁――宣肺止咳化痰           君

前胡――疏风降气化痰           臣

桔梗、枳壳――宣利肺气          臣 

半夏、橘皮、茯苓――理气化痰       佐

甘草――合桔梗宣肺祛痰          佐 

生姜、大枣――调和营卫,通行津液     使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 本方为治疗凉燥证的代表方剂,对秋季燥气流行所患之伤风咳嗽较为合适,以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痰稀,咽干,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

2.随证加减 若恶寒重加葱白、淡豆豉以解表;

若无汗,脉弦甚或紧,加羌活以解表发汗;

若汗后咳不止,可去苏叶,加苏梗以降肺气;

若兼泄泻腹满者,可加苍术、厚朴以化湿除满;

若头痛甚加川芎、防风;

眉棱骨痛、额头痛者,加白芷以祛风止痛;

咳嗽痰多或素有痰饮者加紫菀以温润化痰;

痰少者去半夏、陈皮、茯苓;

热甚者加黄芩、柴胡以解热。

3.现代应用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等属外感凉燥(或外感风寒轻证)肺气不宣,痰湿内阻者。

【使用注意】 本方辛温,只宜于凉燥和风寒表证,不宜于风温,也不能作为四时伤风咳嗽通用之方。

【方歌】 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

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桑杏汤

【命名】以主要药物命名。

【组成】桑叶一钱(3g)杏仁一钱五分(5g)沙参二钱(6g)象贝一钱(3g)香豉一钱(3g)栀皮一钱(3g)梨皮一钱(3g)

【用法】水二杯,煮取一杯,顿服之,重者再作服。

【功效】轻宣温燥。

【主治】外感温燥证。

头痛,身热不甚,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

【方解】

本证为温燥外袭,伤于肺卫,肺津受灼,其病轻浅,故头痛而身热不甚;

燥气伤肺,耗津灼液,肺失清肃,故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

治宜轻宣燥热,凉润肺金。

方中桑叶轻宣燥热,杏仁宣利肺气,润燥止咳,共为君药。

豆豉辛凉解表,助桑叶轻宣透热;

贝母清化痰热,助杏仁止咳化痰;

沙参润肺止咳生津,共为臣药。

栀子皮质轻入上焦,清泄肺热;

梨皮清热润燥,止咳化痰,均为佐药。

诸药合用,外可轻宣燥热,内可凉润肺金,属辛凉甘润之剂,且本方诸药用量较轻,主要是因本证邪气轻浅,而肺药亦宜轻清,“轻药不得重用”,否则“重用必过病所”。

桑叶——轻宣燥热            君

杏仁——宣利肺气,润燥止咳       君

豆豉——辛凉解表,助桑叶轻宣透热    臣

贝母——清化痰热,助杏仁止咳化痰    臣

沙参——润肺止咳生津          臣 

栀子皮——清泄肺热           佐

梨皮——清热润燥,止咳化痰       佐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 本方治温燥外袭,肺燥咳嗽之轻证。

以病发初秋炎热干燥季节,身微热,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2.随证加减 若咽干而痛者,加牛蒡子、薄荷、玄参、麦冬以清咽利喉;

热伤血络,鼻衄者加茅根、旱莲草、白茅花;

咳痰黄稠者加黄芩、瓜蒌、马兜铃以清热化痰。

3.现代应用 现用本方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支气管扩张咯血和矽肺等属外感温燥,灼伤肺津者。

【使用注意】 因用药多属轻清之品,故煎煮时间不宜过长。

【方歌】 桑杏汤内浙贝宜,沙参栀子与梨皮,

干咳鼻燥右脉大,辛凉甘润燥能医。

清燥救肺汤

【来源】《医门法律》

【命名】以功效命名。

【组成】桑叶三钱(9g)石膏二钱五分(8g)甘草一钱(3g)人参七分(2g)胡麻仁一钱(3g)真阿胶八分(3g)麦门冬一钱二分(4g)杏仁七分(2g)枇杷叶一片(3g)

【用法】水一碗,煎六分,频频服二三次滚热服。

【功效】清燥润肺。

【主治】温燥伤肺证。

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口渴鼻燥,胸膈满闷,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

本方所治为燥热伤肺之重证。

由于燥热伤肺,肺合皮毛,故头痛身热;

肺为热灼,失其清肃,故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口渴鼻燥;

肺气不降,故胸膈满闷。

治宜清燥热,养气阴,以清金保肺。

重用桑叶,质轻性寒,清透肺中燥热,为君药。

石膏辛甘而寒,清泄肺热;

麦冬甘寒,养阴润肺,共为臣药。

甘草培土生金,人参益胃津,养肺气,麻仁、阿胶养阴润肺,共为佐药。

甘草兼能调和诸药为使。

本方配伍用药体现了宣肺、清肺、润肺、肃肺、补肺等诸多治肺大法。

桑叶――清透肺中燥热     君

石膏――清泄肺热       臣

麦冬――养阴润肺       臣 

甘草――培土生金       佐

人参――益胃津,养肺气    佐

麻仁、阿胶――养阴润肺    佐

甘草――调和诸药       使

1.用方要点 本方为治燥热伤肺重证的主要方剂。

以身热,干咳少痰,气逆而喘,舌红少苔,脉虚大而数为证治要点。

2.随证加减 若痰多加川贝母、瓜蒌皮清热化痰;

若高热、口渴甚,心烦脉洪者加知母、竹叶清解邪热;

阴虚血热者加生地黄养阴清热;

咳血者加仙鹤草、侧柏叶、白芨以止血;

肺燥肠闭之便秘可加火麻仁、肉苁蓉、桃仁等润肠通便之品;

痿症可配杜仲、狗脊、补骨脂、菟丝子补肾壮骨。

3.现代应用 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放射性肺炎,咯血,蘑茹肺,反复发作型肺炎喘嗽,燥咳,喉痹,失音,斑秃,日光病等属燥热伤肺,气阴两伤者。

【使用注意】 本方含滋腻之品,凡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慎用。

【方歌】 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麦胡麻,

经霜收下冬桑叶,清燥润肺效可夸。

第二节滋阴润燥剂

滋阴润燥剂,主治脏腑津伤液耗的内燥证。

内燥证或由汗吐下重伤津液,或由久病精血大虚,或由感受温邪化燥伤阴所致。

治宜甘寒滋润以补损耗之阴液,常用玄参、生地、麦冬等养阴增液药为主组方,代表方如养阴清肺汤、麦门冬汤等。

麦门冬汤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麦冬七升(70g)半夏一升(10g)人参三两(6g)甘草二两(6g)粳米三合(5g)大枣十二枚(4枚)

【用法】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功效】润肺益胃,降逆下气。

【主治】肺痿。

咳唾涎沫,短气喘促,咽喉干燥,舌干红少苔,脉虚数。

【方解】肺痿是由肺胃阴虚,痰涎不化所致。

其病在肺,其源在胃。

胃津不足,虚火上炎,灼伤肺阴,肺金清肃之令不行,虚火灼津而为涎沫。

肺虚则气无所主,故短气喘促,咽喉为肺胃之门户,肺胃阴伤,津失上承,故咽喉干燥。

治宜润肺益胃,降逆下气。

重用麦冬甘寒清润,入肺胃经,养阴生津,滋液润燥,以清虚热为君药。

人参、甘草、粳米、大枣益胃气,养胃阴,有“培土生金”之意,共为臣药。

少量半夏为佐,降逆下气,化其痰涎,虽为辛温之品,但与大量麦冬相合则无伤津之弊,且麦冬得半夏可防其滋腻,如此配伍,温而不燥,滋而不腻,润降相宜。

甘草润肺利咽,调和诸药为使。

麦冬――养阴生津,滋液润燥,以清虚热     君

人参、甘草、粳米、大枣――益胃气,养胃阴   臣

半夏――降逆下气,化其痰涎          佐

甘草――润肺利咽,调和诸药          使

1.用方要点 本方为治肺痿的主方。

以咳唾涎沫,短气喘促,舌干红少苔,脉虚数为证治要点。

亦可用于胃阴不足,胃脘灼热而痛,口干呕逆者。

2.随证加减 若阴伤甚者加北沙参、玉竹以养阴液。

3.现代应用 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肺结核,慢性萎缩性胃炎,溃疡病,顽固性呕吐,声音嘶哑,咽痒咳嗽,喉源性咳嗽,妊娠恶阻,小儿退热后多汗咳嗽,小儿久咳等疾病属肺胃阴不足者。

【使用注意】 肺痿属于虚寒者不宜用。

【方歌】 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

肺痿咳逆因虚火,益胃生津此方珍。

养阴清肺汤

【来源】《重楼玉钥》

【组成】生地二钱(12g)麦冬一钱二分(9g)生甘草五分(3g)玄参钱半(9g)贝母八分(5g)丹皮八分(5g)薄荷五分(3g)炒白芍八分(5g)

【用法】水煎服

【功效】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主治】白喉。

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初起或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脉数无力或细数。

【方解】白喉多由素体阴虚蕴热,复感燥气疫毒时邪所致。

治宜养阴清肺,兼散疫毒。

重用大生地甘寒入肾,养阴清热为君。

玄参养阴生津,泻火解毒;

麦冬养阴清肺,共为臣药。

丹皮清热凉血消肿,白芍益阴养血;

贝母润肺化痰,清热散结;

少量薄荷辛凉而散,疏表利咽,以上均为佐药。

生甘草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为使。

本方集滋阴润燥,清肺解毒,凉血消肿,润肺化痰,散邪利咽于一体,对于肺肾阴虚外感疫毒而病白喉,确有良效。

生地――养阴清热         君

玄参――养阴生津,泻火解毒    臣

麦冬――养阴清肺         臣 

丹皮――清热凉血消肿       佐

白芍――益阴养血         佐

贝母――润肺化痰,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