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七单元优秀教学设计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4113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北师大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七单元优秀教学设计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北师大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七单元优秀教学设计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北师大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七单元优秀教学设计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北师大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七单元优秀教学设计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北师大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七单元优秀教学设计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北师大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七单元优秀教学设计教案Word格式.docx

《新北师大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七单元优秀教学设计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北师大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七单元优秀教学设计教案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北师大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七单元优秀教学设计教案Word格式.docx

测量教室的长度 

1、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活动前提出要求:

先想好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测量工具,再实际测量,最后把所选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3、组织学生讨论:

在测量中遇到哪些问题?

如何解决的?

教师归纳:

用一个工具可以测量出教师有多长,但是大家测量的结果不一样,是怎么回事?

活动二:

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的高 

1、教室提出活动规则?

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摆,不能到,30秒时间,谁摆的最高,谁获胜。

2、找2个小组到前面摆,其他小组当裁判 

3、各组学生都摆一摆,说一说。

活动三:

说一说那根木条长?

淘气和笑笑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两根木条的长。

说一说谁的木条长 

2、讨论,谁说的对 

教师归纳虽然都是3个,但是由于回形针的长短不同,回形针长的,木条肯定长。

活动四:

估一估,人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1、观察、估计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2、观察、估计同伴和老师的身高大约是他们自己的几个头长?

3、通过观察、估计,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三、回顾小结 

今天我们开展了什么数学活动,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课桌有多长 

(第1课时)

2

1.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 

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重点:

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

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

动物学校新买来一些课桌,小白兔回家后高兴地告诉了妈妈,兔妈妈问:

“你们买的课桌有多长呀?

”小白兔摇摇头说:

“我可不知道。

”第二天,他就去问他的好朋友小猴子,小猴子说:

“这还不简单。

”说完,就一一地量了起来„„ 

同学们,如果小白兔去问你,你能用什么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呢?

(反思此环节没有采用书上提供的素材,而是以低年级学生更为喜欢的小动物创设情境,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

) 

二、合作交流,认识厘米 

1.说一说 

(1)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课桌有多长。

(2)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会说:

6枝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4长„„) 

(3)讨论:

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却不同?

要使量得的结果一样,怎么办?

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

2.找一找 

(1)认识刻度尺 

①观察:

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②学生汇报,并试着说一说尺子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

③教师补充。

(2)认识1厘米 

①认识1厘米。

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

用字母怎样表示?

(学生试说,教师纠正。

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同桌互说。

②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a.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图钉大约有多长?

并说说你的方法。

(强调:

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图钉的一端,看图钉的另一端对着的数最接近几,图钉的长度大约就是几厘米。

b.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操作:

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图钉,再轻轻地抽出图钉,指肚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

③练一练。

a.判断:

够1厘米吗?

(如:

铅笔盒、书、本等的厚度。

b.找一找:

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

(3)认识几厘米 

①数一数:

从0刻度到2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

从3刻度到7刻度是几厘米?

②打手势:

4厘米大约有多长?

7厘米大约有多长?

10厘米大约有多长?

(同桌互评。

三、动手操作,深化新知 

1.估计大约是几厘米?

书的厚度,小棒、铅笔的长度等。

2.请几名同学分别量出这几种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并注意测量的方法。

3.第14页量一量,第15页1,2,3题。

四、概括总结,拓展延伸 

如果以厘米为单位去量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去量特别远的距离,你们觉得方便吗?

因此,我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如果测量比较长的距离用厘米作单位,就很不方便了,今后我们还要学习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1米有多长 

3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投影片、1米长的卷尺、皮尺或折尺. 

一、复习导入 

1.问: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2.厘米是个长度单位,它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3.我们还学会了以厘米做单位画线段的方法.) 

2.师:

请大家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约有多长?

二、新授 

1.认识米 

导入谈话:

看来,大家厘米的知识掌握的都不错,老师这有一道小难题.谁愿意到黑板前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抛出问题(老师事先给学生准备好一把量程为12厘米的刻度尺) 

A.请你用老师提供的尺子来测量黑板的长度。

并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B.在测量时,你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3)学生提问题.

(如A:

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太费劲.B:

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 

的单位.) 

(4) 

谁能回答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

(5) 

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补充:

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 

(6)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 

(7)让学生拿着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到讲台前来和教师的1米直尺

比一比,体验不同的尺子上1米的长度是相同的(在这里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2.用米量 

(1)实际体验.请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2)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

(3)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3.教学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初步质疑.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的认识,同学们用两个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呢?

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画出1厘米. 

1米有多长呢?

同学们可以用两手比一下. 

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教师出示一把木制米尺,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 

(3)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卷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厘米呢?

(4)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再次问:

谁来说说,1 

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

1米=100厘米) 

(5)教师出示卷尺.说:

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尺子要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三、操作性练习. 

(1)两人互相量身高,是____米____厘米. 

(2)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感兴趣的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交流.(如:

教室前后黑板的长;

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 

四、归纳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些什么收获?

练习四 

4

巩固厘米和米的认识,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尺子、卷尺、三角板及回针,准备一条长十几厘米的纸条。

第一题 

完成课本图中文具的长,然后自己量一量自己的铅笔的长度。

注意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适当复习。

第二题 

填上合适的单位 

第三题 

量一量,填一填

第四题 

是实际测量题目,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的测量需要选择该用什么工具。

第五题 

先估测再实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长度的观念。

第六题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分物游戏(第1课时)

1、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的活动,体会在分的过程中出现。

的不同情况,着重理解“平均分”,为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2、注重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经历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教学难点:

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课件、每人20个圆片或者小棒。

一、情景创设 

1.谈话:

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子,俩人合作摘了8个桃子,回来后,开始分桃子。

2.板书课题 

二、问题探究 

1.同学们帮他们想一想,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吃几个好呢?

(猴哥哥吃几个?

猴弟弟吃几个?

2.磁性黑板并贴上8个桃子图片。

师听汇报后根据学生说的板书:

3.评价:

同学们的分法都有道理,日常生活中我们分东西时常会碰到分得一

样多和不一样多的事物。

刚才分的这几种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公平呢?

板书:

同样多 

4.请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指导。

5.出示“小猫分鱼”,要求分得同样多, 

6.出示小狗分骨头,老师相机指导,平均分=分的同样多. 

三、体验感悟 

1、师问:

一个奥运会标志须要几个圆环。

这些圆环可以拼几个五环?

2.师出示 

8本本子奖给近阶段表现好的同学4位,第二次9本本子奖给上课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同学(4名)请全班同学帮老师想想平均每人可以分几本?

还剩几本?

针对

(2)题,问:

剩下的1本还能不能再分?

四、实践应用 

1.试一试第5题,飞走了一半后,还剩几只?

一半是什么意思。

一共有几只,这里的一半是几只,还剩的一半是 

几只。

2.下课后,请同学们 

细心观察,找一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事物,和你的家人,朋友说一说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

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