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分析Word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43709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汽车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分析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上海汽车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分析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上海汽车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分析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上海汽车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分析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上海汽车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分析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汽车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分析Word格式.doc

《上海汽车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分析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汽车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分析Word格式.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汽车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分析Word格式.doc

本文结合上汽集团实际情况,并根据跨国经营战略的理论,描述了上汽集团的国际化进程,并根据PEST分析方法和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论证上海汽车集团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可行性。

最后,我们总结了上海汽车集团在国际化经营实践中所面临的挑战,并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

上海汽车集团;

国际化;

经营战略;

规模经济

Shanghaiautomotivegroupinternationaloperationstrategyanalysis

HouDianlu

Abstract:

Inthetrendofeconomicglobalization,allaspectsofthenationaleconomyhaseenintheinternationaloperation,autoindustryisnoexception.AsanimportantmemberofChineseautomobileindustry,internationalizationofShanghaiautomobilegroupisveryimportant.Inthispaper,combinedwiththeactualsituationofSAIC,andbasedonthetransnationalbusinessstrategytheory,describestheprocessofinternationalizationofSAIC,andaccordingtotheofarefeasibilityofthefiveforcemodelandPESTanalysismethodandMichaelPorter'

sdemonstrationofinternationaloperationstrategyofShanghaiautomobilegroup.Finally,wesum.Finally,wesummarizetheShanghaiautomobilegroupfacedininternationalizedbusinesspracticechallenges,andsuggestionsaregiven.

Keywords:

Shanghaiautomotivegroup;

Internationalization;

Operationstrategy;

Economiesofscale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中,汽车工业是重要的推动力,也是最早开始全球化战略的产业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世界汽车工业的全球竞争日益加剧,世界各国汽车企业正调整发展战略并出台相应政策,我国汽车业也应随着世界环境的变化而调整战略。

在外国企业拓展我国市场的同时,我国汽车行业也积极实施“走出去”,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参与国际竞争,提升企业竞争力。

上汽集团的国际化主要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在发展初期,无论是研发还是生产基础都较弱,为提高企业的竞争,以市场换技术被动国际化,然后在合作中不断扩大管理权的过程。

1985年,上汽集团(时称“上海汽车拖拉机联营公司”)与德国大众的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正式成立。

1997年,上汽集团与通用汽车合资成立上海通用。

此后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开展了大规模的国产化运动,由此建立了相对完整、市场竞争力较强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这也为中国发展轿车工业奠定了基础。

但在这一过程中,上汽集团对合资整车企业的管理控制力一直较弱,直到2003年上半年才实现了上海大众与德国大众的对等管理权,到2009年12月实现对上海通用的控股权。

第二个阶段是以2000年全球化发展战略的提出为标志,上汽集团开始走向主动全球化,这一阶段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

由于在被动国际化中虽然与国际汽车集团合作,但是技术研发方面受到很大控制,所以自主研发能力一直较弱。

为了发展自主品牌汽车,主动国际化期初上汽主要是采用收购的方式,以期获取核心技术。

在大量收购之后,上汽集团的技术研发得到了很大提高,开始发展自主品牌。

二、文献综述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只有全方位、深层次的参与国际资源竞争,才能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资源不足问题,这是关系国家经济长远的大事。

技术革命使得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从而出生了规模经济,技术革命和规模经济的发展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生产处大批量产品。

这种产业革命发展的结果,使得一个国家原有的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新的生产力必须去国外寻找出路。

约翰.邓宁在1981年提出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认为,一国的国际投资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对外投资额越大。

其核心思想是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倾向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该国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该理论认为,一国的对外投资净额等于对外投资金额减去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是该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函数,而人均GDP是反映经济发展阶段最重要的参数。

投资发展周期理论是折衷理论的动态发展,邓宁将一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人均GDP低于400美元的最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几乎为零,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负值;

第二阶段,人均GDP在400~2000美元之间的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相对较少,但区域投资环境的改善吸引了大量外资,因此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负值,且绝对值有增大的趋势;

第三阶段,人均GDP在2000~4750美元之间的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加,而外资输入的规模同时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依然表现为负值,但绝对值有缩小的趋势;

第四阶段,人均GDP超过4750美元的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力度明显加强,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明显表现为正值,并呈逐步扩大的趋势。

三、国际化战略的动因分析

(一)区位经济性

上汽集团在国外成立分公司、建立海外基地都是为了在海外直接利用当地的资源进行研发、生产和销售,从而降低产品成本。

(二)经验曲线(规模优势)

上汽集团对外出口、与国外企业合资,向整车出口批量化、零部件出口规模化发展,无论在资本还是产品上都扩大了集团的整体规模,降低了产品的单位成本,提升了集团的竞争力

(三)独特竞争力的转移

汽集团的零部件、整车制造和服务体系形成产业纵向一体化整合。

在本国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后,上汽集团开始向国外发展。

在零部件方面,上汽集团以低成本优势主要以OEM形式向发达国家出口。

在整车制造方面,随着上汽集团与国外跨国公司的合作,其技术和品牌能力的不断提高,也将目光移向一些技术还不是很发达的新兴市场。

(四)利用全球子公司的技能

上汽集团通过利用国家或地区的区位优势将企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转移到需求大的市场,使其获得更大的规模经济和利润。

同时全球子公司的互动又推动了企业的国际化。

这些符合了传统的企业国际化动因理论。

四、国际化战略的影响要素分析

(一)企业自身优势(内部因素分析):

1、资源分析。

提升竞争力,加强自身实力

在新领域开拓、产品开发和自主研发能力方面

2、上汽集团核心能力分析。

上汽集团在路线选择上实施海外收购战略,这在中国汽车行业历史上应该算是一个创新之举,为其品牌的成功进行了较好的宣传。

在定位选择上,上海汽车集团直接选择了高端品牌,成功绕过了自主品牌发展的瓶颈

(二)宏观环境分析(PEST模型分析)

1、政治环境

汽车行业属于规模经济显著的行业。

国外汽车行业是成熟行业,已形成垄断竞争格局。

而目前我国汽车产业仍处于成长期。

近年来,汽车行业一直被国家列入发展过热行业,政府从三年前便开始推进汽车企业联合重组。

2006年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表示将“推进汽车生产企业联合重组”。

2007年发布的《中国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到,中国汽车产业三年后要形成两家大型汽车生产企业,同时要有一批骨干汽车生产企业。

此外,国家政策一直扶持汽车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很多政策优惠和支持。

2、经济环境

在过去的6年中之中,由于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明显比前30年的平均水平高,新兴的工业国家经济增长强劲。

根据主要因素变动趋势的分析,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国内外环境仍然比较有利。

当前,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状态依然持续。

从21世纪开始的本轮经济周期呈现两大新特征:

一个是持续时间长,在中国以往经济周期中,上升阶段普通只有一两年时间,而本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到2008年底已持续了大概9年时间,经济增速保持在9.7%左右。

二是高位平稳运行,中国的经济在2003年GDP达到10%,而之后的5年中,始终在10%以上运行。

虽然,受2008年全球次贷危机影响,2008年GDP增长率仍然达到9.0%。

这表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上升阶段比以往要长,经济在上升通道内持续平稳较快增长,这是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同期波动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

而且,目前国内消费需求更加旺盛。

3、社会文化环境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条件不理想,其主要表现为汽车税费不合理(多、杂、重),各地的市场保护和限制政策、城市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和交通管理滞后、汽车保险市场混乱、汽车售后和维修服务与市场经济要求相差悬殊,造成汽车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中国目前已经以势不可挡的姿态迈向汽车消费大国的行列,但如何引导这种潮流,却显得那么无助,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汽车文化导向来指引人们与车直接的关系。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将带来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复杂性。

自2008年起的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实体经济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汽车消费的信心。

同时,油价等汽车消费成本的不确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的增长。

汽车工业爆发性的增长和尚未形成的汽车文化氛围,使得人们在买车的时候更多选择从众,而非适合。

因此最受牵连的便是那些个性突出而又缺乏共性的车型,几乎每一款个性化汽车都难免遭遇磨难。

从最有代表性的上海大众GOL由最初的出位到不得不妥协地归位,充分体现了国内汽车文化的空洞导致的消费者在选择车型时即缺乏自己的特色,从而使得任何车型在中国市场都必须谨慎行动,如果拿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车型就以为占领中国汽车市场易如反掌,那么这个企业就要当心了,因为中国汽车文化的长期缺位导致的消费心理无规律性,直接导致了在车型选择上的无规律可循,

这可以称为现时中国车市的特色,也是最让企业无奈也最难把握的商机。

4、技术环境

我国汽车工业长期以来处于“市场换技术”的局面,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能力并不是内生的,主要依靠别人的资本、技术、管理和品牌转移。

在此过程中,核心能力决不会自然地转移过来。

国家发展汽车产业的思路已经很鲜明,第一步是国产化,第二步是合资企业建立自主研发,第三步才是真正的自主品牌。

如今合资企业开展自主研发已经成为拯救“市场换技术”纲领最后的防线。

在汽车合资公司提升国产化率的第一步已经基本成型之后,“市场换技术”到了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