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节抗精神失常药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3395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章节抗精神失常药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14章节抗精神失常药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14章节抗精神失常药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14章节抗精神失常药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14章节抗精神失常药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4章节抗精神失常药Word格式.docx

《第14章节抗精神失常药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章节抗精神失常药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4章节抗精神失常药Word格式.docx

由硫、氮联结着两个苯环的一种三环结构,其2,10位被不同基团取代则获得不同的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

2.氯丙嗪(chlorpromazine)

又称冬眠灵(wintermin),主要阻断脑内多巴胺(dopamine,DA)受体,这是其抗精神病作用的机理,也是其长期应用产生锥体外系反应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基础。

(1)氯丙嗪阻断受体的种类及产生的相应作用

DA受体

M胆碱受体

肾上腺素α受体

H1受体

5HT受体

(2)脑内多巴胺能神经通路的分布及主要功能

黑质-纹状体系统:

该通路所含有的DA占全脑含量的70%以上,是锥体外系。

运动功能的高级中枢,主要调控锥体外系运动功能。

中脑-边缘系统:

调控情绪和感情表达活动。

中脑-皮层系统:

调节认知、思想、感觉、理解和推理能力。

结节-漏斗系统:

调控垂体激素的分泌和体温调节。

延髄化学感受区:

调控呕吐反应。

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系统主要调控人类的精神活动。

精神分裂症(尤其是I型)是由于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系统的D2样受体功能亢进所致。

(3)氯丙嗪药理作用

Ⅰ、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①神经安定作用,即抗精神病作用。

氯丙嗪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称为神经安定作用。

氯丙嗪与中枢抑制药合用时,后者应适当减量。

机理:

主要通过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系统的D2受体而发挥抗精神病作用。

②镇吐作用

特点:

除对晕动性呕吐(前庭刺激所致)无效外,对诸如妊娠、中毒、化学物质和疾病引起的呕吐均有效。

小剂量抑制催吐化学感受区,大剂量直接抑制呕吐中枢部位的D2受体。

③对体温调节的作用

不但可以降温,在环境温度高的情况下可使机体温度升高。

在外界温度低时,不仅降低发热者体温还使正常人体温下降。

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失灵,机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升降。

对体温调节的作用注意与解热镇痛药比较。

④对锥体外系的作用

氯丙嗪在发挥抗精神病作用时,会引起锥体外系反应,这是由于阻断黑质-纹状体系统的D2样受体所致。

Ⅱ、对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

①阻断相应受体:

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②阻断M胆碱受体:

引起口干、便秘、视力模糊等副作用。

Ⅲ、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结节-漏斗系统中的D2亚型受体可调控下丘脑分泌多种激素。

氯丙嗪阻断该系统的D2亚型受体,可抑制多种激素的分泌。

(4)氯丙嗪体内过程

吸收:

口服吸收慢而不规则、肌注吸收迅速。

分布:

90%以上与血浆蛋白结合。

高亲脂性,脑内浓度可达血浆浓度的十倍。

代谢:

肝脏代谢。

排泄:

经肾排泄。

脂溶性高,易蓄积于脂肪组织,停药后数周乃至半年后,尿中仍可检出其代谢物。

不同个体口服相同剂量的氯丙嗪后血药浓度可差10倍以上,故给药剂量应个体化。

(5)氯丙嗪临床应用

①治疗精神病

主要用于I型精神分裂症(精神运动性兴奋和幻觉妄想为主)的治疗,尤其对急性患者效果显著。

不能根治,需长期用药,甚至终生治疗。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较差。

对II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效甚至加重病情。

②治疗神经官能症

小剂量对焦虑、紧张、不安、失眠有效,剂量过大反而会加重病情。

③呕吐和顽固性呃逆

氯丙嗪对多种药物(如洋地黄、吗啡四环素等)和疾病(如尿毒症和恶性肿瘤)引起的呕吐具有显著的镇吐作用。

对顽固性呃逆也有显著疗效。

氯丙嗪对晕动症所致呕吐无效。

晕动症(晕车晕船所致的呕吐)由前庭刺激引起,应用抗组胺药止呕。

④人工冬眠

氯丙嗪与其他中枢抑制药(度冷丁、异丙嗪)合用,则可使患者深睡,体温、基础代谢及组织耗氧量均降低,增强患者对缺氧的耐受力,减轻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并可使植物神经传导阻滞及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性降低,机体处于这种状态,称为“人工冬眠”,有利于机体度过危险的缺氧缺能阶段,为进行其他有效的对因治疗争得时间。

冬眠合剂组成:

氯丙嗪、异丙嗪、度冷丁。

适应证:

严重创伤、感染性休克、高热惊厥、中枢性高热及甲状腺危象等病症的辅助治疗。

(6)氯丙嗪不良反应

①常见不良反应

中枢抑制症状:

嗜睡、淡漠、无力。

植物神经系统:

M受体阻断症状(视力模糊、口干、无汗、便秘、眼压升高等)。

α受体阻断症状(鼻塞、血压下降、体位性低血压及反射性心悸等)。

内分泌系统:

乳房肿大、闭经、生长减慢。

②锥体外系反应

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ism)、静坐不能(akathisia)、急性肌张力障碍(acutedystonia)。

以上三种反应是由于氯丙嗪阻断了黑质-纹状体通路的D2样受体,使纹状体中的DA功能减弱、ACh的功能增强而引起的,可用减少药量、停药来减轻或消除,也可用抗胆碱药以缓解。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dyskinesia),表现为口-面部不自主的刻板运动,广泛性舞蹈样手足徐动症,停药后仍长期不消失。

可能是因DA受体长期被阻断、受体敏感性增加或反馈性促进突触前膜DA释放增加所致。

此反应难以治疗,用抗胆碱药反使症状加重,抗DA药使此反应减轻。

③药源性精神异常

④惊厥与癫痫

⑤过敏反应

⑥急性中毒

3.其它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

(四)硫杂蒽类

基本结构与吩噻嗪类相似,但在吩噻嗪环上第10位的氮原子被碳原子取代。

所以此类药物的基本药理作用与吩噻嗪类也十分相似。

氯普噻吨(chlorprothixene)

又名泰尔登(tardan),结构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相似,故有较弱的抗抑郁作用。

调整情绪、控制焦虑抑郁的作用较氯丙嗪强。

抗幻觉妄想作用不如氯丙嗪,抗肾上腺素与抗胆碱作用较弱,故不良反应较轻,锥体外系症状也较少。

适用于:

带有强迫状态或焦虑抑郁情绪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性神经官能症、更年期抑郁症。

(五)丁酰苯类

氟哌啶醇(haloperidol)

能选择性阻断D2样受体,有很强的抗精神病作用。

有明显控制各种精神运动兴奋的作用,同时对慢性症状有较好疗效

不良反应:

锥体外系副作用发生率高、程度严重,对心血管系统的副作用较轻、对肝功能影响小。

(六)其他抗精神病药物

1.五氟利多(penfluridol)

是较好的口服长效抗精神分裂症药(贮存于脂肪组织,缓慢释放入血),能阻断D2受体,有较强的抗精神病作用,锥体外系副反应最常见。

2.舒必利(sulpiride)

苯甲酰胺类,选择性地阻断中脑-边缘系统D2受体。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疗效高,奏效也较快,有药物电休克之称。

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较少(对中脑-边缘系统的D2受体有高度亲和力,对纹状体的亲和力较低)。

3.氯氮平(clozepine)

苯二氮卓类新型抗精神病药。

特异性阻断中脑-皮质,中脑-边缘系统的5-HT、DA受体。

协调5HT与DA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平衡。

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氯丙嗪接近,见效快,多在一周内见效。

也可用于长期给予氯丙嗪等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迟发运动障碍,可获明显改善,原有精神疾病也得到控制。

优点:

抗精神病作用强而几无锥体外系反应。

粒细胞缺乏(应用时应检测血象)

4.利培酮(risperidone)

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继发性抑郁亦具治疗作用。

用药方便、见效快,锥外系统反应轻,且抗胆碱样作用及镇静作用小,易被病人耐受,治疗依从性优于其他抗精神病药。

三、抗躁狂抑郁症药

(一)概述

躁狂抑郁症又称情感抑郁障碍,是一种以情感病态变化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病。

躁狂抑郁症表现为躁狂或抑郁两者之一的反复发作(单相型),或两者交替发作的(双相型)。

病因可能与脑内单胺类功能失衡有关。

(二)抗抑郁药

能消除抑郁症病人的情绪低落,并防止复发,却不会使正常人兴奋。

但可诱发双相情感障碍病人出现躁狂发作。

1.抗抑郁药发展史

1950s年代末始应用,此前,主要电抽搐治疗。

1960s~80年代末,主要应用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抑郁症。

1970s年代出现四环类抗抑郁药。

1990s年代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SSRIs)。

2.抗抑郁药分类

非选择性单胺再摄取抑制药(三环类):

米帕明、氯米帕明、阿米替林。

NA再摄取抑制药:

地昔帕明、马普替林、去甲替林、阿莫沙平。

5-HT再摄取抑制药:

氟西汀、帕罗西丁。

单胺氧化酶抑制药(MAOIs):

苯乙肼、吗氯贝胺。

其他抗抑郁症药:

曲唑酮、米安色林。

3.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

(1)化学结构

都有2个苯环和1个杂环,故统称为三环类(TCAs)抗抑郁药。

(2)作用机理

主要阻断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递质的再摄取,从而增加突触间隙这二种递质的浓度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3)TCAs阻断不同的受体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M受体阻断:

口干、便秘、眼压升高、排尿困难、认知功能受损。

α1受体阻断:

体位性低血压、头昏、嗜睡。

α2受体阻断:

对抗可乐啶的降压作用。

H1受体阻断:

镇静、体重增加。

(4)米帕明(imipramine,丙咪嗪)药理作用

Ⅰ、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抗抑郁作用。

抑制NA、5-HT再摄取,从而使突触间隙的递质浓度增高,促进突触传递功能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明显阻断M受体:

视力模糊、口干、便秘和尿潴留等。

Ⅲ、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降低血压,致心律失常,其中心动过速较常见。

心电图可出现T波倒置或低平。

对心肌有奎尼丁样直接抑制效应(阻断单胺类再摄取从而引起心肌中NA浓度增高有关)。

(5)丙米嗪临床应用

Ⅰ、治疗抑郁症。

Ⅱ、治疗遗尿症。

Ⅲ、焦虑和恐怖症。

(6)丙米嗪不良反应

Ⅰ、常见阿托品样作用:

口干扩瞳视力模糊、便秘;

乏力、肌肉震颤。

Ⅱ、肝功能异常。

Ⅲ、粒细胞缺乏。

Ⅳ、从抑制转为躁狂状态。

(7)TCAs药物相互作用

增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对抗可乐定、胍乙啶的降压作用。

与苯海索或抗精神病药合用时,会加强抗胆碱效应。

与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合用,NA增高致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

(8)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依拉维)

与丙米嗪相比,阿米替林对5-HT再摄取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对NA再摄取的抑制,镇静作用和抗胆碱作用也较明显。

(9)氯米帕明(clomipramine,氯丙咪嗪)

药理作用和应用类似于丙咪嗪,但对5-HT再摄取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其活性代谢物去甲氯丙米嗪则对NA再摄取有相对强的抑制作用。

4.NA再摄取抑制药

地昔帕明(desipramine去甲丙米嗪)

是一强效NA再摄取抑制剂,其效率为抑制5-HT再摄取的100倍以上,应用于轻中度抑郁症,脑内NA缺乏为主的抑郁症。

5.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

氟西汀(amitriptyline,百忧解)

是一种强效选择性5-H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