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43390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3.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4.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㈤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20--20学年第一学期 

六年级教学进度表

章节

题 

课时

自 

备 

第一单元

我们的守护者

6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2

2宪法是根本法

第二单元

我们是公民

3公民意味着什么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单元

我们的国家机构

5国家机构有哪些

6人大代表为人民

7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

第四单元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8我们受特殊保护

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期末复习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课题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

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与道德。

2、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认识法律的保护和规范作用,能够遵守法律和道德。

3、知识目标:

了解法律是什么,对法律的概念和法律后果有正确的认识,学会区别道德和法律,懂得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我们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守道德。

重点

认识法律,做守法公民。

难点

懂得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守道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

”那么国法指的是什么呢?

它和家规、规矩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

讲授新课

【法律是什么】

1法律是什么?

请你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

2、归纳1:

(1)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

财产权、受教育权。

(2)说一说: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权利呢?

3、归纳2:

(1)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我要遵守交通法规、保护野生动物。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义务呢?

4、总结:

法律既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又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法律与道德】

1、探究与分享:

判断下列情景属于道德、法律还是纪律?

违反的后果是什么?

(1)小伙子,能给老人让个座位吗?

(2)无故迟到、旷课,是违法校规的。

(3)无证驾驶,你认为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是一样的吗?

法律和道德、纪律有什么不同呢?

4违反法律的后果。

5、比一比:

法律、道德与纪律的区别。

6、提示:

纪律、道德与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

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

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

7总结:

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社会规则。

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我们每一位公民,不仅要遵守法律,自觉守法,还应该要遵守社会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思考。

说说自己对法律的理解。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作为小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情景做出判断。

思考、讨论。

比较、归纳。

谈谈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对法律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便于学生从具体生活中进行思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尽量做到有理有据,从辩论中认识到道德的作用,并形成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的正确观念。

课堂小结

鸟儿在蓝天上飞翔,花儿在阳光下绽放,我们生活在蓝天和阳光下,也生活在法律中。

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总结提升

板书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2、法律规范行为

3、法律与道德

2宪法是根本法 

宪法是根本法 

第一课时

培养宪法意识,尊重宪法,维护宪法权威。

能够通过书籍、网络等加深对宪法的了解和认识。

感受宪法日,理解宪法日设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理解宪法日设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尊重宪法、维护宪法权威。

1、提问:

每年的12月4日,你知道是什么日子吗?

2、回答:

国家宪法日。

3、导入语: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思考并回答问题。

提问导入。

1、宪法日知识

(1)为什么12月4日这一天,被确定为了宪法日呢?

雪花老师小学资料制作微信:

x3481913332

(2)你知道我国是在哪一年确定12月4日为宪法日的吗?

(3)宪法日会开展一些怎样的活动呢?

提示: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颁布的。

2014年,我国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2你所在的学校、小区等会在宪法日当天开展哪些宪法宣传活动呢?

3:

设立宪法日的重大意义

(1)形成尊重宪法的氛围

(2)让宪法意识植根人心,捍卫人民奋斗成果

4每个国家都十分重视本国的宪法,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宪法日活动,帮助人们树立宪法意识,从而形成崇尚宪法的良好社会氛围,维护宪法权威。

而我们也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宪法、加强对宪法的了解和认识。

抢答。

分享自己在宪法日的所见所闻。

抢答的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为本节课奠定良好的氛围。

通过分享见闻加深对宪法日的感受。

通过讨论,形成对宪法日的正确认识,懂得设立宪法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国家宪法日,一年只有一天。

但我们对宪法的认识,不能止于这一天。

通过丰富多彩的宪法宣传教育活动,我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宪法,了解宪法。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更要做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保证宪法实施。

宪法日

3公民意味着什么教学设计

课题

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一课时

树立公民意识,承担公民责任。

能够正确区分中国公民和外国公民,能够妥善保管自己的身份信息。

认识公民身份,学会区分中国公民和外国公民,认识身份证,学会保管自己的身份信息。

认识公民身份。

学会保管自己的身份信息。

1、展示各国公民照片。

2、思考:

我们经常说“中国人”“外国人”,那么,中国人和外国人到底是怎么区分的呢?

【公民身份从何而来】

1、活动园:

课本第22页。

2、讨论:

(1)你是怎么理解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日本人等不同身份的?

(2)想一想,机场的边检处为什么设置“中国公民”通道和“外国人”通道?

回答:

(1)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日本人代表的是不同国籍的人,是不同国家的公民。

(2)设置了中国公民专用通道,对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实施分区验放,能够更好地进行出入境管理。

3、思考:

(1)我们年纪那么小,我们也是公民吗?

(2)公民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4、知识窗:

什么是公民。

5、小提示:

在家里,我们是孩子;

在学校,我们是学生;

在商场,我们是顾客。

我们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会发生变化,但是,有一个身份是共同的,那就是公民。

6、播放视频《中国有56个民族,外国人成中国公民后,会被分到哪个族》

7、讨论:

(1)外国人也能成为中国公民吗?

(2)要成为中国公民都有哪些条件呢?

8、小小国籍管理员:

请你说说以下几人能不能取得中国国籍?

要怎样才能取得中国国籍?

(1)我家祖祖辈辈生活在中国,我出生在中国。

(2)我爸爸妈妈是中国公民,我出生在国外。

(3)我来自爱尔兰,在中国工作多年。

我热爱这个国家,希望拥有中国国籍。

9、国籍小知识:

(1)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2)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

(3)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并具备一定条件,可以经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

(4)我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中国公民具备法定条件的,可以经申请批准退出中国国籍。

10、阅读角:

课本第24页。

11、讨论:

(1)在古希腊,是所有人都拥有公民身份吗?

有公民身份的人与其他人有何不同?

(2)你认为一个国家当中,应当让每个人都拥有公民身份吗?

为什么?

12、小提示:

在一个国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