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年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43275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年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最新年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最新年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最新年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最新年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年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最新年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年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年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探究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三角形的定义

1.画三角形。

大家找了这么多三角形,能想办法画一个三角形吗?

学生用三角板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三角形。

2.观察三角形的特点。

(1)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观察画出的三角形,想一想:

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的以下特点:

①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②三角形的3条边都是线段。

③这3条线段要首尾相接地围起来。

3.认识三角形的定义。

教师指出:

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这个三角形,说一说:

三角形有几个顶点?

分别指出三角形的3个顶点、3条边和3个角。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在三角形上标出“顶点”“角”“边”。

4.完成教材第75页“试一试”。

(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说说各自对题目的理解。

(2)学生独立在教材的方格纸上画一画后,教师展示学生的画法。

(3)观察比较。

观察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都能画出一个三角形。

(二)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

1.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例题2人字梁图。

学生独立观察图。

师提问:

你能量出右图中人字梁的高度吗?

学生动手在教材上的人字梁图上量一量。

2.组织交流。

你量的是哪条线段?

它有什么特点?

指名学生结合投影图说一说。

明确:

人字梁的高度是上面的顶点到它对边的距离;

量的线段与人字梁的底边互相垂直;

图中人字梁的高度是2厘米。

3.介绍三角形的高和底。

教师结合图进行介绍: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强调:

高要用虚线表示,并标上垂直符号。

在黑板上先画一个三角形,教师边示范边说:

以这条边为底,现在要找它的高。

教师用三角板的直角边和它重合,(不断移动)说说它的垂线有多少条?

(无数条)其中只有一条很特殊,你能说说是哪一条吗?

(从对面的顶点画下来的这条垂线)用虚线画一画。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76页“试一试”。

先让学生在教材的三角形上画出底边上的高,然后和同学交流画法。

三角形一共有几条高?

引导学生得出:

底和高是一对一对出现的,三角形有三条底,也就有三条高。

2.完成教材第76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是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特点的认识。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再说说判断的理由。

3.课件出示:

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第一个图形是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是底,另一条直角边就是这条底上的高。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第2课时总第课时

1.通过直观操作活动和计算观察,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2.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和发现活动,经历操作、发现、验证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乐于探究的数学情感。

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的关系。

运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一、谈话引入

1.举例: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

2.复习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关于三角形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的特点:

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3条高……

3.导入新课。

三角形还有什么特点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例题3:

任意选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2.操作交流。

(1)学生从自己准备的四根小棒中选出三根小棒来围一围,看看能不能围成三角形。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

(2)小组交流。

布置学生将各自的操作情况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你选择的是哪三根小棒,是否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学生回答预设:

①选择8cm、5cm、4cm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②选择5cm、4cm、2cm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③选择8cm、4cm、2cm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④选择8cm、5cm、2cm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追问:

第③种情况和第④种情况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

引导学生认识到:

第③种情况中,4cm、2cm这两根小棒太短了,三根小棒不能首尾相接;

第④种情况中,5cm、2cm这两根小棒太短了,三根小棒不能首尾相接。

教师小结:

因为4cm+2cm<

8cm,5cm+2cm<

8cm,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

3.探索规律。

我们已经知道了当两根小棒长度相加比第三根小棒短时,不能围成三角形。

那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的长度又有什么特点呢?

(1)布置探索任务。

从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中任意选出两根,将它们的长度和与第三根比较,结果怎样?

(2)学生独立探索。

(3)交流汇报。

第①种情况:

4+5>

8、4+8>

5、5+8>

4;

第②种情况:

4+2>

5、4+5>

2、5+2>

4。

小结:

任意两根小棒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根小棒。

4.验证规律。

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吗?

(1)画一画:

用三角尺画一个三角形。

(2)量一量:

量出三角形的各边长度。

(单位:

毫米)

(3)算一算:

算出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长度的关系。

(4)总结规律。

通过验证,你发现三角形三边的长度有哪些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

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对于“任意两边”这四个字,你是怎么理解的?

5.议一议:

如果三根小棒的长度分别是8厘米、5厘米和3厘米,能围成三角形吗?

为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

5厘米长的小棒和3厘米长的小棒长度相加等于8厘米,并没有大于8厘米,所以这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1.完成教材第78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再组织交流汇报。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教师可以介绍用两短边的和与第三边比较。

2.完成教材第78页“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是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度,求第三条边的长度范围。

题目提供了四个答案让学生进行选择,降低了思维难度,学生在练习时可以进行尝试。

在学生完成后,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第三条边的长度范围,即“两边之差<

第三边<

两边之和”。

三角形的内角和第3课时总第课时

1.组织学生通过量、剪、拼等实践活动,发现、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探究并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

1.复习用量角器量角的知识。

我们已经学过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谁能说说用量角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指名学生口答。

2.认识三角尺上的三个角。

谁来说说三角尺上的三个内角分别是多少度?

引导学生说出90

、60

、30

出示另一个三角尺,引导学生分别说出三个角的度数:

90

、45

你知道每个三角尺3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吗?

学生计算后指名回答。

+60

+30

=180

+45

每个三角尺3个内角的和都是180

其他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也是180

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问题。

(板书问题)

1.量一量,算一算。

(1)从教材第113页剪下3个三角形,小组合作,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3个内角的度数。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提醒学生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

剪下三角形后,提示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合作,两个学生负责用量角器量每个角的度数,另外两个学生负责记录和计算,并填写下表。

三角形

名称

3个内角的度数

3个内角度数的和

(2)汇报交流。

由于学生的操作会有误差,因此有的学生计算出的内角的和可能不是180

,但一定会接近180

(3)回顾交流。

通过刚才的汇报交流,我们发现有些同学计算出三角形的3个内角的和是180

,有些同学计算出的三角形的3个内角的和不是180

,这是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明白在测量和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

引导思考:

看来用测量的方法还不能确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不是180

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呢?

2.拼一拼,看一看。

启发:

我们用三角尺可以拼出许多度数不同的角来,那这样的三角形纸片上的三个角是否也可以拼在一起呢?

可以拼成什么角呢?

(1)让学生想办法把每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拼在一起。

学生拼完后,教师展示学生的各种拼法。

(2)组织观察。

观察这几种拼法,不管怎么拼,它们最终都拼成了一个什么角?

引导学生观察得出:

每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拼在一起,都拼成了一个平角。

通过这个操作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汇报: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3.动手操作、验证发现。

刚才同学们通过拼一拼发现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是180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这个发现到底对不对。

(1)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

(2)将三角形剪下来,拼一拼。

(3)量一量拼成了什么角。

1.完成教材第79页“练一练”。

出示题目后,要求学生先计算,再汇报结果。

说一说:

你是怎样算出∠3的度数的?

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方法。

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就可以根据这个规律,用180

减去三角形的两个内角,求出第三个未知角的度数。

2.完成教材第81页“练习十二”第10题。

这道题也是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特点来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前两小题和“练一练”的思路相同,第3小题是直角三角形,可以用“90

减一个锐角”的方法来求另一个锐角。

3.自学教材第79页“你知道吗”。

练习十二第4课时总第课时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对三角形的定义和三角形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