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比一比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43098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比一比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比一比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比一比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比一比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比一比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比一比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比一比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比一比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比一比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教学目标

1.了解“高矮”“长短”“大小”与“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2.通过“做游戏”“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3.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1.知道“高矮”“长短”“大小”与“轻重”的含义。

2.初步懂得比较的思维方法。

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教学建议

本单元主要将学生已有对事物的比较经验加以提升,用“高矮”“长短”“大小”与“长短”等来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发展学生比较的思维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一下方面。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

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

2.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教材的主题图或情境图都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材只抽取出其中一种或两种进行了展示。

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去比较,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3.全面了解学生比一比的基本经验。

在“比一比”的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

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调用已有的“比一比”的经验,理解“比一比”的道理。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2课时完成教学

课题

课时

高矮长短的认识

1课时

大小轻重的认识

总计

2课时

第一课时高矮长短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4页用“高矮”与“长短”描述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提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高矮、长短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

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嘴描述,体会比较的思维方法,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

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知道“高矮”与“长短”的含义。

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主题图、课件、铅笔、粉笔。

学具准备:

铅笔、线绳。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师:

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座位是按照一定顺序安排的,到底你们是按照什么排列好教室的座位呢?

生1:

身高。

生2:

个头的高矮。

那么我们怎么比较两位同学谁高谁矮呢?

生:

让他们站在一起,很明显就能看出谁高谁矮。

“比一比”较大的两事物,我们一般可以用“高矮”描述我们比较的结果;

对于较小的物体,我们一般用“长短”来描述比较的结果。

本节课我们来研究怎样比较事物,以及确定高矮与长短的方法。

(板书:

高矮、长短的认识)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提供情节,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探求新知,用高矮、长短描述物体比较的结果。

(一)用高矮描述物体比较的结果。

老师今天想和课堂纪律最棒的同学比一比身高?

(学生彼此观察坐姿等课堂常规,指出上课纪律最好的同学。

设计意图:

一方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注重学生课堂常规的养成教育。

(师和某生站在同一水平面上,请其他同学认真观察。

哪个观察最认真的同学告诉我们,到底谁高谁矮呢?

为什么?

老师高。

xxx矮。

生3:

同学的头顶都没有超过老师的肩膀,所以老师高,xxx矮。

……

对于上面的比较结果,我们还可以说老师比xxx高,xxx比老师矮,比较是有相对性的。

师生比高矮这一活动,既贴近生活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时指出比较具有相对性。

同学们彼此之间想不想比一比高矮?

想。

请同桌两位同学互相比高矮,然后汇报交流你们的比较结果。

(给学生充分的比较交流时间,指着比较不规范的或描述不清的给予指导)

让学生亲自比较,广泛交流,认识高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

师:

老师也想加入你们的比身高的队伍中,不过这次我不参与比较,而是让两位同学比高矮,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比较的过程,可以吗?

(请两位身高差不多的两个同学到前面展示比高矮的过程,其中暗示身高略矮a的同学站在讲台上,身高略高b的同学站在讲台下。

谁可以用谁比谁高,谁比谁矮来描述比较的结果?

a比b高。

b比a矮。

你们都同意刚刚两位同学的描述吗?

不同意。

a和b刚到前面去的时候,我发现b比a高。

a站在讲台上,b讲台下,我们不能一眼比较出他们的高矮。

可以让他们都站在讲台上,或者都站在讲台下面。

比身高的时候,两个人的脚要放在同一平面上的比较方法。

把掌声送给我们刚才观察认真的同学,也感谢他们的建议。

不知道同学们是不是都掌握比高矮的方法了,我们做一个游戏来检测一下。

(指明某小组同学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队。

排队的实践活动,既能帮助学生体会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用长短描述物体比较的结果。

谁想用你的铅笔和老师的粉笔比一比长短呢?

(指名某个同学用他的铅笔和粉笔比较,并强调比的过程中,铅笔和粉笔的一端要对齐)

谁能用数学语言描述比较的结果呢?

铅笔比粉笔长。

粉笔比铅笔短。

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认识长短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的数学语言真严谨,你们真棒!

我们也可以用我们准备的同一根绳子来测量一下粉笔和铅笔,得出比较结果。

(教师演示用同一根绳子测量粉笔和铅笔长度的过程)老师这有两根铅笔,请你们把比较的结果描述一下。

(用手捏住两支铅笔的一端)

只能看到铅笔的一端,不能比较出哪根铅笔长,哪根铅笔短。

铅笔的一端对齐,我们才能比较两铅笔的长短。

(教师让学生看到捏的铅笔一端,让两根铅笔的一端对齐,再请同学重新观察,并用语言描述比较的结果)

以游戏的形式,加深学生两物体比较长短要一端对齐的方法。

(三)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指着描述不清比较结果的给予指导)

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比较,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三、巩固知新。

1.练一练,第1题。

(1)出示示意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从示意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2)指导学生先可以直观从图中得出结论,还可以通过用线绳比一比从而得出结论。

(3)同学之间交流测量结果,并指名读出自己的答案。

2.练一练,第2题。

(1)第1幅图,学生观察示意图,两绳子的一端对齐,可以直观得出结论。

(2)第2幅图学生独立完成,并分析原因。

(教师可以拿出3根线绳照图的样子演示一下,验证学生的答案。

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实际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讨论,全班交流,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4、达标反馈。

1、

(1)在最高的下面画“√”。

(2)在短的后面画“√”。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

答案:

1.

(1)

(2)

理由:

答案不唯一。

两个小动物的两端均已对齐,蛇的身体是弯曲的,很明显蛇长,鱼短。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高矮、长短描述比较的结果。

谁能说说在生活中我们比较事物的高矮和长短需要哪些注意事项?

不要求学生描述得特别准确,只要意思对就可以。

最后,师生进行概括。

1.一般比较高矮的事物均在同一平面上,比较长短的事物的要一端对齐。

2.比较的结果具有相对性,a比b长,我们也可以说b比a矮。

六、布置作业。

1、画一画。

(1)长的画“√”,短的画“Ο”。

(2)在最长的()画“√”。

(3)谁长的最高,在

画“√”。

2、涂一涂。

(1)把最矮的涂上绿色。

(2)给先到树边的小刺猬涂红色。

板书设计

高矮长短的认识

1.老师比xxx高,xxx比老师矮。

(比较具有相对性,并且比较事物的高矮时,一般让它们在同一平面)

2.粉笔比铅笔短,铅笔比粉笔长。

(比较事物长短时,一般让物体的一端对齐)

教学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高矮、长短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比较高矮与长短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

以活动激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在高矮的认识中,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活动,使学生知道高矮的含义并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

不公平的比身高(一学生站讲台上,另一学生站讲台下),让每个学生更进一步的体会到比较高矮要在同一起点才能进行。

在长短的认识中,先通过粉笔和铅笔的比一比,知道长短的含义并掌握比较长短的方法,通过捏着两根铅笔的一端让学生比较铅笔的长短,使学生加深比较长短要在一端对齐的情况下进行。

最后在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学生在观察中理解,在操作中感知,不仅拓宽了思路,获取了新知识,而且沟通了知识的内涵,领悟了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激活学习热情,学生全员参加数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进一步感知所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精彩片段。

在动物园里长颈鹿特别想和小蚂蚁作为好朋友,可是长颈鹿低头找了好久都没有发现地上的小蚂蚁。

今天我们来学习用高矮或长短描述长颈鹿和小蚂蚁的身高以及类似的事物。

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精美的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吗?

(请每组的组长将纸袋中的东西倒出来,大家看一看,都有什么?

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汇报)

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的,一支是白色的,一支是绿色的。

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的,一把是蓝色的。

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的,有扣儿;

一根是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