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 《数列的极限》教案 沪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27815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数学 《数列的极限》教案 沪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数学 《数列的极限》教案 沪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数学 《数列的极限》教案 沪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二数学 《数列的极限》教案 沪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二数学 《数列的极限》教案 沪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数学 《数列的极限》教案 沪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二数学 《数列的极限》教案 沪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数学 《数列的极限》教案 沪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数学 《数列的极限》教案 沪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观察

教师:

在古代有人曾写道: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哪位同学能解释一下此话意思?

学生:

一根一尺长的木棒,第一天取它的一半,第二天取第一天剩下的一半,……,如此继续下去,永远也无法取完思考

如果把每天取得的木棒长度排列起来,会得到一组怎样的数?

学生:

3.讨论

教师;

随着的增大,数列的项会怎样变化?

慢慢靠近0.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列的极限----引出课题

二、学习新课

2、观察归纳,形成概念

(1)直观认识

请同学们考察下列几个数列的变化趋势

(a)

①“项”随的增大而减小②但都大于0

③当无限增大时,相应的项可以“无限趋近于”常数0

(b)

①“项”的正负交错地排列,并且随的增大其绝对值减小

②当无限增大时,相应的项可以“无限趋近于”常数0

(c)

①“项”随的增大而增大②但都小于1

③当无限增大时,相应的项可以“无限趋近于”常数1

用电脑动画演示数列的不同的趋近方式:

(a)从右趋近(c)从左趋近(b)从左右

两方趋近,使学生明白不同的趋近方式

上面的庄子讲的话体现了极限的思想,其实我们的先辈还会用极限的思想解决问题,我国魏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刘徽于公元前263年创立的“割圆术”借助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得到圆的周长就是极限思想的一次很好的应用.刘徽把他的操作方法概括这样几个字:

“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不可割,则与圆和体,而无所失矣.”

概念辨析

归纳数列极限的描述性定义

一般地,如果当项数无限增大时,数列的项无限的趋近于某一个常数那么就说数列以为极限.

是不是每个数列都有极限呢?

学生1:

(思考片刻)不是.如

学生2:

请大家再看一下,下面的数列极限存在吗?

如果有,说出极限.

n是偶数

n是奇数

(a)

(b)无穷数列:

数列(a)有极限,当是奇数时,数列的极限是0,当是偶数时,数列的极限是1.数列(b)的极限是0.4.

有不同意见吗?

数列(b)的极限是0.34

学生3:

数列(b)的极限不存在

(这时课堂上的学生们都在纷纷议论,大家对数列(b)的极限持有各自不同的观点,但对数列(a)的极限的认识基本赞同学生1的观点.)

数列(a)有极限吗?

数列(b)的极限究竟是多少?

(学生们沉思)

学生4:

数列(a)没极限,原因是极限的描述性定义中要求趋近与一个常数,数列(b)的极限是.

回答的非常正确(用动画演示数列(b)的逼近过程),同学们对(a)判断错误的原因是对描述性定义还未很好的理解.对(b)判断错误的原因是描述性定义的局限性导致的,数列(b)随着的无限增大,它会趋近于0.4、0.34、0.334,但是接近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在接近了,所以无限的接近必须有量化的表述.

(2)量化认识

用什么来体现这种无限接近的过程呢?

学生:

用和之间的距离的缩小过程,即趋近0

现在以数列为例说明这种过程观察:

 

距离量化:

,随着的增大,的值越来越小,不论给定怎样小的一个正数(记为ε),只要充分的大,都有比给定的正数小.

请同桌的两位同学,一个取ε,另一个找.

问题拓展

老师再来几个其它的数列

以上我们以提到的和

为例,大家可以再操作一下.

(学生问答完毕)大家作了这项活动以后有什么感受?

只要数列有极限,对于给定的正数ε,总可以找到一项,使得它后面的所有的项与数列的极限的差的绝对值小于ε.

顺理成章的给出数列极限的定义:

一般地,设数列是一个无穷数列,是一个常数,如果对于预先给定的任意小的正数ε,总存在正整数N,使得只要正整数,就有,那么就说数列以为极限,记作,或者时.

常数数列的极限如何?

是这个常数本身.

为什么?

因为极限和项的差的绝对值为0,当然比所有给定的正数小.

三、巩固练习

讲授例题

已知数列

①把这个数列的前5项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②写出的解析式.③中的第几项以后的所有项都满足

④指出数列的极限.

课堂练习

第41至42的练习.

四、课堂小结

①无穷数列是该数列有极限的什么条件.

②常数数列的极限就是这个常数.

③数列极限的描述性定义.

④数列极限的的定义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42页习题2,3,4

2.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结合你自己对数列极限的体会,写一篇《我看极限》的短文,格式不限(本作业的意图是想把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融入到所学的知识中去.)

七、教学设计说明

对于数列极限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有限到无限认识上的一次飞跃,由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局限性和学习习惯、方法的影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会较大,根据一般的认识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了直观认识、量化认识和极限定义三个教学步骤,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逐步深化,力求使学生很好的理解极限的概念.

2019-2020年高二数学《数列的递推公式》教案沪教版

本节课是数列的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是“数列的递推公式”,学生对数列已有的认知程度:

数列的有关概念和数列的通项公式.

1、知道递推公式也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

2、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观察数列项与项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步形成学生的观察能力;

3、通过阅读框图,正确理解算法程序,掌握建立递推关系式的方法,形成数学阅读能力.

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利用递推关系式,揭示数列项与项之间的内在联系.

阅读算法程序框图,建立递推关系式.

多媒体设备

1.观察

.①

2.思考

在数列①中,项与项之间有什么关系?

[说明]:

3.讨论

由此,数列①也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1.概念辨析

如果已知数列的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递推公式也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

2.例题分析

例3.根据下列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4项:

(1)

(2)

解:

(1)由题意知:

这个数列的前4项依次为1,3,7,15.

(2)由题意知:

这个数列的前4项依次为100,-85,100,-85.

[说明]已知数列的首项(或前几项),利用递推公式可以依次求出数列以后的项.

例4.根据图7-5中的框图,建立所打印数列的递推公式,并写出这个数列的前5项.

由图7-5可知,数列的首项为3,从第二项起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是前一项与前一项减1所得的差之积,即

利用上述递推公式,计算可得到数列的前5项依次为

3,6,30,870,756030.

[说明]解答本例的关键是要读懂框图,框图呈现的是算法程序,该程序就是递推关系.

3.问题拓展

例1.

由题意知:

这个数列的前4项依次为1,1,2,3.

[说明]由递推公式给出的数列叫做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L.Fibonacci,1170-1250),意大利数学家,他在1202年所著的《计算之书》中,提出的“兔子问题”所用的数列被后人称为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的兔子问题:

假设一对初生兔子要一个月才到成熟期,而一对成熟兔子每个月都会生下一对兔子.那么,由一对初生兔子开始,12个月后会有多少对兔子呢?

  用记号“”表示初生的幼兔,“”表示成熟的兔子,则有下图

得到前七项:

1,1,2,3,5,8,13

进一步可以发现:

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是前面两项之和.

下面给出证明:

设表示第n个月的兔子数,表示第n个月幼兔,表示第n个月的成熟兔,则:

由题意有:

,证毕.

∴1到12个月的兔子数依序是:

1,1,2,3,5,8,13,21,34,55,89,144,243.

∴12个月后共有243对兔子.

例2.已知数列的第1项是1,第2项是2,以后各项由

给出.

(1)写出这个数列的前5项;

(2)利用上面的数列,通过公式构造一个新数列,写出数列的前5项;

(3)继续计算数列的第6项到第10项,你发现数列的相邻两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由递推关系:

(1)数列的前5项依次为:

1,2,3,5,8

(2)数列的前5项依次为:

.

(3)数列的第5项到第10项依次为:

观察1:

,…,.

于是,数列的相邻两项之间具有:

观察2:

,…,

[说明]

(1)题是利用递推关系求数列的项;

(2)题是构造一个数列写出部分项;

(3)题是通过观察部分项,猜想递推关系式.

例3.根据框图,建立所打印数列的递推公式,并写出数列的前5项.

根据框图,数列的递推公式为

数列的前5项依次为:

[说明]阅读框图,正确理解框图中的赋值语句,准确把握递推信息,是解此类题的关键.

三、巩固练习:

7.1

(2)1,2.

1、数列递推公式的概念;

2、利用递推公式解题的基本类型:

(1)根据递推公式,求数列的部分项;

(2)已知数列的部分项,写出数列相邻两项的关系;

(3)根据算法程序框图,建立递推关系式.

练习册(A)6、7、8;

练习册(B)2、4.

本节课是数列的第二课时,学生对数列已有的认知程度:

数列的有关概念和数列的通项公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应围绕以下几点开展教学:

1、让学生明白:

递推公式也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

2、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观察数列项与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通过阅读框图,正确理解算法程序,掌握建立递推关系式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