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颜氏家训》原文译文1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
《最新《颜氏家训》原文译文1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颜氏家训》原文译文1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②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颈,意似良。
③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④君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⑤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①④⑤、①④⑥、②③⑥、②③⑤5、对下面句子中的字词解释准确的是()①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
准,比照。
②礼数优僭,不与诸王等。
礼数,礼节。
僭,超越本分,即地位在下的冒用地位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
③器服玩好,必拟乘舆。
乘舆,皇帝的车子,后用以代指皇帝。
④不知分齐。
分齐,区别,对等。
⑤率皆如此。
率,一律,大都。
⑥顽鲁者亦当矜怜。
矜,拘谨,慎重。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帝每面称之曰:
翻译:
。
②至尊已有,我何意无?
翻译:
③既无反心,受劳而罢,后竟坐此幽薨。
④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
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
于是李斯乃叹曰: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
辞于荀卿曰:
“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
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鹜之时而游者之秋也。
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
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
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
不韦贤之,任以为郎。
李斯因以得说,说秦王曰:
“胥人者,去其几也。
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忍之。
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
诸侯尚众,周德未衰;
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
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
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
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
此万世之一世也。
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
”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
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
不肯者,利剑刺之。
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
秦王拜斯为客卿。
(选自《史记·
李斯列传》)1、对下列四句话中加点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斯闻得时无怠怠:
松懈,放过。
、秦之乘胜役诸侯役:
控制。
、由灶上骚除骚:
通“早”,尽快地。
、故诟莫大于卑贱诟:
耻辱。
2、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今万乘方争时万乘:
万辆车,指大国。
②此布衣驰鹜之时而游者之秋也驰鹜:
为国家效力。
③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忍之瑕衅:
可乘之机。
④周德未衰;
故五伯迭兴五伯:
即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
⑤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下:
投降。
⑥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赍:
携带。
①②⑥①③④②④⑤③⑤⑥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①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②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①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②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忍之、①听其计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①足以灭诸侯,成帝业②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①近人犬,数惊恐之②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①遇上人和狗,经常惊吓得四处逃窜。
②不是世人厌恶名利,不过是爱自称清静无为。
、①遇上人和狗,经常惊吓得四处逃窜②不议论参与世事,而且厌恶功名利禄,将自己置于无所作为的状态。
、①亲近人的狗,多次惊吓它。
②不议论参与世事,而且厌恶功名利禄,将自己置于无所作为的状态。
5、对李斯“西入秦”原因的分析,阐述最恰当、最全面的一项是()、李斯认为:
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周室卑微,诸侯相兼;
诸侯服秦,譬若郡县。
、“楚王不足事”,“六国皆弱”,而“秦王欲吞天下”,李斯想借说秦、助秦以求去功名富贵。
、欲助秦“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以求名垂史册。
6、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李斯出身微贱,见到厕中鼠与仓中鼠不同的境遇而激发了勤奋学习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李斯拜荀子为师,刻苦攻读,志存高远,得到荀子的赞赏与支持。
、李斯受到吕不韦的赏识,得以游说秦庄襄王,并一举取得成功,被任为客卿。
、李斯献策采用收买、暗杀、离间的手段开路,然后以武力征服各国,秦王采纳了他的建议。
小段补充:
【心不在马】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
“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
而先后心在于臣,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后也。
”赵襄子(晋国国卿)跟王于期学习驾御马车,不久和王于期比赛,三次换马但是三次都落后。
赵襄子说:
“您没有将您的技术全部教给我。
”回答说:
“技术是全教了,使用就出错了。
凡是驾御所应该重视的,是马的身体与车统一,(驾御的)人心和马协调,这样才可以跑得快跑得远。
今天您落在后面的时候想追上我,在我前面的时候怕被我追上。
凡是驾着马车抢道比拼,不是先就是后。
但是您领先或落后时心里想到的都是我,哪还能和马协调呢?
这就是您为什么会落后啊。
齐武成帝的儿子琅邪王,是太子的同母弟弟,他天生聪慧,武成帝和皇后都非常喜爱他,不论穿的吃的都与东宫太子相同。
武成帝经常当面称赞他说:
“这是个聪明的孩子,将来应当有所成就。
”等太子即位当了皇帝,琅邪王搬到别宫居住,而他的待遇仍然十分优厚,超过其他为王的弟兄。
即使如此,太后(他母亲,原来的皇后)还认为优待不够,常为此向皇帝诉说。
琅邪王十来岁的时候,就骄横恣意,毫无节制,吃穿用住等各个方面,必须要和皇帝看齐。
有一次,琅邪王去南殿朝拜,见典御官向皇帝进献新从地窖里取出的冰块,钩盾官进献早熟的李子,于是他回府后就派人去索取,结果没有要到,大发脾气,骂道:
“皇帝有的东西,我为什么就没有?
”他的言行不知分寸到了这个程度。
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大多指责他好像古代的共叔段、州吁一样。
后来,琅邪王讨厌宰相,就假传圣旨,把他杀了,行刑时,又担心有人来救(宰相),于是竟然命令手下的军士守住皇帝所在的宫殿大门。
他虽然本来没有反叛的意思,(但这样一来大家都认为他要谋反)皇帝还是因为这个事件把他抓了起来,后来虽然被释放了,可最终还是被皇帝秘密杀了。
人们喜爱自己的子女,很少能够做到一视同仁,从古而今,这样的弊病已经很多了。
才德兼备的孩子固然值得赏识和喜欢,但那些愚蠢迟钝的孩子也应当得到怜惜和爱护。
被父母偏宠的孩子,虽然父母是想优待他,其实却反而是害了他。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三)一阅读文段,完成下面的问题秦兵逼肥水而陈,晋兵不得渡。
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
“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
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
”秦诸将皆曰:
“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
”坚曰:
“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
”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
秦兵遂退,不可复止。
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
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
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
“秦兵败矣!
”众遂大奔。
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
获秦王坚所乘云母车,复取寿阳,执其淮南太守郭褒。
?
?
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
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
客问之,徐答曰:
“儿辈遂已破贼。
”既累,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
1.指出含有通假字的一项().秦兵逼肥水而陈.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溃.死者什七八2.指出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草行露宿,重以饥冻(严重).执其淮南太守郭褒(遵照执行).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践踏).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边界)3.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秦兵遂退,不可复止。
②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
③众遂大奔。
④其走者闻风声鹤唳。
.①与②同义,③与④不同义。
.①与②同义,③与④也同义。
.①与②不同义,③与④也不同义。
.①与②不同义,③与④同义。
4.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属同类的一项()例句:
皆以为秦兵且至,昼夜不敢息。
.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
.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
.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
.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
二.阅读下文,选出对文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两项()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
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
门下意张仪,曰:
“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
”共执张仪,掠笞数百。
不服,释之。
其妻曰:
“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
”张仪谓其妻曰:
“视吾舌尚在不?
”其妻笑曰:
“舌在也。
”仪曰:
“足矣!
”篇二:
颜之推《颜氏家训》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
自兹以往,至於九族,皆本於三亲焉,故於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
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
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
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
娣姒之比兄弟,则疏薄矣。
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
惟友悌深至,不为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