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组织学期中考核论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9081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组织学期中考核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行政组织学期中考核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行政组织学期中考核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行政组织学期中考核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行政组织学期中考核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政组织学期中考核论文.docx

《行政组织学期中考核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组织学期中考核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行政组织学期中考核论文.docx

行政组织学期中考核论文

 

我国基层行政组织执行力观察

行政管理专业1班张永刚指导教师:

王志刚

摘要:

政府执行力是政府执行的能力和效能,是政府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实现既定目标的实践能力。

本文旨在通过我的所见所闻的现实案例揭露政府基层行政组织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以下可行的合理化建议以供参考。

本文第一部分简要概述基层组织执行力的背景;第二部分简要说明基层行政组织执行力概念及其重要性;第三部分主要结合案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简要分析基层行政组织执行力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基层政府执行力效率低下原因分析

正文:

背景介绍:

(一)政府执行力概念的提出

2006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

“全面完成今年和‘十一五’期间的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

我们要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转变政府管理经济方式,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和信息公布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和办事效率。

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之后,在2006年9月份召开的政府管理创新的电视电话会议上,温家宝总理进一步指出:

“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

执行力弱,政令不畅,有令难行,甚至有令不行,政策落实就可能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也会使政府的公信力受到损害。

(二)我国政府执行力现状

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经济发展迅速,但在迅速发展的同时,政府也面临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比如生态环境的破坏、收入分配的差距、生产资源的紧缺、生活资源的匮乏,以及就业难、房价高、医疗贵等等,这些问题亟待政府解决。

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加强安全的文件,但一些大大小小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地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状况令民众难以容忍;环境保护方面,有的地方在“大招商、招大商”的口号引导下,降低环保的“门槛”,带来环境污染的加重;基础教育方面,普通百姓家的孩子择校难、学费昂贵已经习以为常;医疗卫生方面,看病难、住院难、药费贵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的患者们。

这些问题和状况突出地反映在行政执行力欠缺上,执行走样、执行偏差、执行无力等现象已经成为中国不少政府部门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目标任务的实现和政令的畅通。

因此,切实加强与完善中国行政执行已经成为当前最迫切的任务。

一、政府执行力定义及其重要性

政府执行力是政府执行的能力和效能,是政府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实现既定目标的实践能力。

它包含三个方面:

从宏观层面上看,指政府在进行社会管理、维护公共安全及为民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所体现的整体执行能力;中观层面上,是指政府及其各部门在执行政策、方针、制度时的贯彻力度;微观层面上讲,就是指人的执行能力,从政府决策者到部门领导再到一般公务员,在面对执行问题时所体现的能力。

县乡级基层政府的执行力是我国政策实施成败的关键性因素。

基层政府执行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1、行政组织执行是行政组织过程的关键环节。

“决策、执行、监督,是政府运行的三个重要环节。

决策科学民主,执行坚决有力,监督透明公正,才能全面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

”因此,政府能力可以从行政决策力、行政执行力、行政监督力三个方面来衡量并由其决定,三者的区别之处在于主体构成的不同,其中,政府能力突出地表现为行政执行力。

2、行政组织执行是检验决策方案优劣的实践基础。

行政组织执行是行政组织决策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决策方案的正确与否、效果优劣必须通过行政组织执行才能全面、客观地检验出来。

3、行政组织执行是衡量行政组织运行成本的根本尺度。

行政组织运行成效与决策方案效能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却决于行政组织执行的科学安排与具体落实。

4、行政组织执行是行政组织过程后继决策的重要依据。

行政组织过程的后继决策以原有行政组织执行的情况及结果的反馈信息为依据决策,执行后过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继决策的内容设计和制度选择。

5、行政组织执行是行政组织领导的重要职责。

行政组织领导者往往兼有决策权和执行权两种行政权力。

由此可见,基层政府执行力直接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公众依靠对基层政府执行力的判断来评价政府组织整体的效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基层政府执行力关系到政府行政组织系统的公信力和合法性基础。

但是事实上,基层政府执行力问题正在成为当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深化的“瓶颈”。

二、我国基层行政执行的问题分析

自改革开放开始,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政府先后推行了政企分开和政府机构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政府机构设置仍然冗余,机构改革、体制改革还很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都与政府的管理程序有关,尤其是裙带关系的普遍存在,致使政府有关部门执行失职、执行滥权、执行越权和执行效率低下等。

具体看来,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执行过程中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接到上级命令和政策时,虎头蛇尾,只重视政策的下发和宣传,而把实际政策落实情况放在一边,缺少严格的监督和盯控,致使好的政策无法落实,无法实现,甚至使政策不具操作性,无法实现政策的真实作用,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比如说:

04年9月3日,国家出台法规规定,基层政府不再聘任社会人员进行社会治安管理,对已有的人员采取只出不进的原则进行更新,至07年9月3日止,政府不再有聘任的社会治安员。

然而,我们看到,就在前几天,一位所谓的“临时工”的联防人员还在夜间穿着警服公然强奸妇女,其行径令人发指。

从04年到07年再到11年,过去了3年又4年的实间,我们的“临时工”兄弟还在社会上横行!

第二、执行过程中歪曲政策实质。

由于政策执行者的个人私欲,歪曲了对政策的本意的理解,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经常以个人利益为中心,以满足自己利益为目的,对政策中的内容进行选取执行,或彻底改变政策本质意图,只执行对自身利益有帮助的那部分,擅自进行删减取舍。

由此导致了政策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出现内容残缺不全,无法落到实处,甚至背道而驰。

第三、执行过程中增加“自我保护意识”这一现象与上一标题说的现象有一定相似之处,即政策执行者在执行过程中都是为了个人或局部利益歪曲政策精神,导致政策无法按照预期目标执行和落实。

不同点则是,这里讲的现象是给上级的政策内容“增砖添瓦”的,即给上级传达下来的政策添加了一些附加项目,添加的内容都是原来政策中没有规定的内容,或者是根本没有涉及的不符合原政策的内容,这样就导致执行对象和范围,执行力度、执行目标偏离了政策原定的要求,影响了原来政策的有效执行。

第四、执行过程中偷梁换柱。

这一现象主要是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用一些对自己有利可图的政策条款替换原来的政策内容。

从表面上看是及时落实了政策,但实质却大相径庭。

第五、执行过程不连贯、不彻底。

在我国经济领域中有一明显现象,政府组织上级出台的政策,在下达的时候被挑三拣四,执行者对有利部分的政策进行执行,其余部分不是被割裂就是被遗弃,原来的政策内容变得残缺不全,使政策在执行时变形失真。

当政策的精神内容与执行者的个人利益、部门利益、组织利益、地方政府的利益之间发生冲突时,或由于它在执行过程某一阶段、某一环节出现“梗阻”时,我们常常会发现这个时候对政策的贯彻执行就会出现断点,或是虎头蛇尾,这都是执行停滞化的表现。

三、基层政府执行力低的成因与合理性建议

(一)基层政府执行力低的原因分析

我国行政执行不力,其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却众说纷纭。

总结执行不力的障碍性因素,从宏观上来说:

有人认为是政策本身的问题,有人认为是行政环境影响的问题,有人认为是执行主体本身的原因,也有人认为是执行目标群体的原因。

一、宏观原因

第一、认为政策本身的问题导致了执行不力,这种观点比较普遍。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们进行决策时往往倾向于利己性;政策为领导而制定,为专家而制定,为政绩而制定,为解决问题而制定,却独独缺失了为执行、为操作而制定;然而在我国,行政决策总是不能体现“民主的细节”,政策制定重理论而轻实践,重价值而轻程序。

事实上,我国政府大部分的行政执行不力,表现在政策是适当的但自上而下执行下来却事与愿违,违背了政策制定的初衷,背离了政策制定的原意。

只有少部分的政策在制定过程中缺乏客观的调查、充分的论证、民主的听证以及适当的实验等原因,本身缺乏稳定性、明晰性、合理性或可操作性,导致政策自身就存在执行的障碍。

第二、认为行政环境的问题导致了执行不力,这似乎没有什么争议。

比如,在我国“潜规则”文化,对执行的阻碍就较多;从权力配置的趋势看,权力配置不够合理,正职往往大权独揽,不能避免决策的不科学性,前段时间的湖南衡阳市司法局局长万春生在该局召开的党委会上,因为“进干部”的问题与副局长廖曜中意见不合,两人在会上大打出手就是最好的例证。

第三、认为执行主体的问题导致了执行不力,这几乎成为共识。

尤其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执行主体行为异化现象似乎有增无减,表现在,执行主体甚至会违背基本的政策原则,采取与切身利益(包括地方利益、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相关的、与政策初衷不相符甚至相反的行政行为。

当然这也是执行主体的利己性所支配的。

首先、领导权威缺失,不能很好监督执行;其次,是执行人员本身的素质问题所致;第三,执行渠道的问题,各个执行部门往往关注与本部门的局部利益而忽视整体利益,造成执行的扭曲。

二、微观原因

第一、执行主体综合素质偏低。

执行主体综合素质偏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执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欠缺。

很多政策执行者由于自身的知识水平有限,政治素质不高,对政策认识不够,理解片面,无法正确了解政策本质,在执行中容易执行失误。

二是,执行人员的执行技能欠缺。

由于政府部门内部稳定化(中庸之道)的倾向,基层政策执行主体的人员业务素质提升处于停滞状态,执行普遍缺乏创造性,消极被动或低效地执行政策,也影响和阻挠了公共政策的有效实施。

第二、政府绩效管理不完善。

绩效管理法律体系不健全。

首先,我国没有针对政府绩效管理专门制定法律法规,这就使得政府的绩效管理制度缺乏法律的支撑。

在绩效管理的制度基础方面,政府的职能配置、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等,仍停留在原有行政模式的基础之上,绩效管理的效用难以有效发挥。

其次,绩效考核程序流于形式,在实际的考核操作中,有些部门并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考核,更多的只是简单的写工作总结,填考核表等,忽略了工作分析、培训等其他考核活动,使得考核没能发挥出较大的作用。

久而久之,政府的绩效考核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很有可能挫伤执行主体的积极性,严重的则会降低整个部门乃至政府的绩效。

再次,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存在偏差。

绩效管理以实现一定的绩效目标为基本要求,政府在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应把如何确定目标作为首要考虑问题。

政府考虑的价值诉求是既能同时存在多个需要满足而又可能相互矛盾。

最后,缺乏评估基础和评估能力。

第三、缺乏良好的执行文化。

由于我国几千年封建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根深蒂固,具有中国特色的“官文化”。

首先是执行者的“官本位”意识和集权思想,容易造成权力过分集中,导致官僚主义;其次是臣民心理和小农意识,这容易导致人们的政治冷漠,降低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不能或不愿通过合法途径对决策执行主体的各种不法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

第四、执行过程中信息沟通不畅。

信息沟通不畅一方面就是上级决策在向执行末端传递的过程中容易失真,下级容易从局部利益出发选择性理解或传达决策,或者无法得到全面准确的信息,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执行决策;另一方面是决策执行信息反馈容易扭曲,导致下级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这进一步造成了政府的执行力不足。

在找出基层行政组织执行力不足的问题及原因之后,便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问题的解决。

(二)解决基层政府执行力低的合理化建议

人作为影响政府执行力的主体要素,要提高政府执行力,必须从执行的主体入手。

作为政府执行力的“关键”要素,执行主体对政府执行力的提高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

执行者是任何一个执行活动的核心因素和执行力量的核心来源,其他的因素离开执行主体都很难发挥出自身的作用。

第一、提高执行主体综合素质能力。

政府执行人员是执行活动的重要要素和执行力量,作为执行过程中最能动的因素,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政府执行力的提升。

为了进行政府人事管理制度创新,提高政府人员的素质,首先,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建立一整套完备的政府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育机制,对政府人事管理制度进行创新,树立人力资源开发的理念,推动各种政策的有效落实,建立学习型政府组织。

运用科学的开发战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切实提高政府人员的素质,使他们具备正确执行政策的政治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心理素养。

其次,要培育政府执行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专业技能。

通过提高政府执行人员的思想素质,使他们能够忠实地服从法律法规,行为符合伦理,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高度的责任心,工作诚实可靠,不搞形式主义。

在专业技能上,要不断提高执行人员的职业技能,要把政府组织建成学习型的组织,掌握新的执行技术、手段和艺术,提高自身的执行能力,提高执行力效果。

第二、加强政府部门绩效管理工作。

加强政府部门绩效管理工作,必须从以下四点入手:

1、强化执行主体的考核管理;考核的落脚点,是使考核结果同公务员的奖惩、培训、辞退、职务升降、工资待遇等直接挂钩,与其切身利益相关。

2、树立以公共服务为价值取向的绩效观;以公共服务为价值取向,树立科学正确的绩效观政府价值取向在政府管理中具有首要地位,因为它是政府决策的内在依据,也是行政执行的基本评价标准。

政府要以公共服务为价值取向,创新政府管理理念。

3、加强绩效管理法制化;通过相关法律法规保驾护航,使得政府绩效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公平化、公开化、法治化。

4、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和执行监控机制;为了保证政府制定政策的有效落实,提升政府执行力,实现既定目标,我们需要对在执行过程中的执行主体的执行行为进行全面考核、监督、评测,以及对执行结果进行评估,这样才能在执行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完善我们的执行方法,提高我们的执行质量,最终达到提升整体执行力。

第三、建设积极向上的政府执行文化氛围。

社会成员的价值观、信念以及行为规范构成文化的主要内容,良好的组织文化能够有效提升政府执行力,而官僚主义文化则会削弱政府执行力。

建设良好的政府执行文化环境,首先创造良好的外部法治环境,在完善法律体系和加强行政执法力度的同时,重视对民众的法制教育,培养全社会形成遵法守法的广泛共识,进而增强公众对政府执行的监督意识,减少政府执行过程中的外在阻力。

其次在政府组织内部积极营造健全的执行文化环境,完善并强化政府组织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正确引导和规范执行行为,使准则和规范逐步内化成组织的执行传统和组织人员自觉习惯。

第四、在执行主体间搭建流畅的信息交流平台。

世界各国现在都在建设政府内部信息沟通平台,而建立电子政务无疑是一个相当有效并且可行的途径。

电子政府首先是针对政府内部的信息网络化而言的,它强调政府内部通过电子计算机及相关网络设备,进行办公的自动化,沟通的网络化建设。

电子政府的发展,有利于打破传统官僚体制下,信息直线层级沟通的框架,使信息处于网络的第三空间,不受方向和时间的限制,可以随时及时进行信息的相互传达和反馈。

从执行活动的角度来看,执行信息的及时传达和反馈,都可以大大缩短执行的时间,降低执行的成本,更为重要的是,让下层执行人员及时了解上级对执行过程的意见,减少执行的盲目性,提高执行人员的积极性。

四、对基层行政组织执行力提升的期待

政府执行力的提升,需要从政府执行力出现的问题着手,找到影响政府执行力的关键因素,从根本原因上切实解决政府执行力问题。

结合我国政府部门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抓住政府执行力的关键要素,按照政府执行力健康发展的方向,加强政府执行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完善政府执行部门的绩效管理工作,为优化和重塑政府执行力创设良好的执行环境。

在结合工作实际提高执行力为目标的指导下,政府的执行结果必然是最有力和最有效的。

这一切都将不断巩固我国政府执行力的基础,并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强大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温家宝.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R].2006-3-5

[2]徐春光.我国基层政府执行力问题研究[N/OL].河南大学,2008(7)[2011-11-03]..

[3]对于如何转变政府机关人员作风,提高执行力的研究[DB/OL].XX文库,2010(12)[2011-11-12].3781172a3169a4517723a3da.html.

[4]温家宝.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OL].,2006-09-04

[5]范斌.中国行政执行力文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12)[2011-11-11]

[6]张琳.论提升我国政府执行力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0(5)[2011-11-11]

[7]黄鹏.我国政府部门执行力的提升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5)[2011-11-12]

[8]尹钢,梁丽芝.行政组织学.[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02—1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