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公司-风险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
《担保公司-风险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担保公司-风险管理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各类风险应防范于未然,以预防预警为主,出现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处置化解。
(四)职责分明原则。
防范和处置风险明确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明确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对因渎职、失职或营私舞弊造成风险和损失的行为,依法追究相应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章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要素
第四条风险是指对目标产生不利(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风险类型包括:
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内部管理与服务的问题引起自身外部社会名声、信誉和公众信任度下降所造成的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由不当的法律文书、制度或违法行为自身的法律权利等所造成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造成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由被担保人违约所造成的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市场价格(担保费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所造成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员工操作不当或不完善、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及系统或外部事件(如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风险。
第五条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董事会(包括监事,下同)、经营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本公司的各项活动之中,旨在用于识别可能会影响的潜在事件,管理风险以使其在本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或风险偏好之内,并为既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第六条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从不同的侧面关注和管理风险,并力求实现经营目标、合规目标,以此促进可持续发展。
经营目标,是指有效和高效率地利用其资源,以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
合规目标,是指符合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第七条为服务并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全面风险管理应具备以下相互关联的八个构成要素,并能有效运行。
(一)内部环境。
即:
董事会批准检查经营决策和重要政策,了解经营中的风险,明确可接受的风险程度,确保经营管理层采取必要的步骤,识别、计量、检测和控制这些风险。
监事负责监督董事会、经营管理层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履行以下职责:
监督董事会、经营管理层风险管理的履行情况;
监督风险制度的实施,确保被认定的风险薄弱环节得到及时整改。
公司管理层实施董事会通过的经营策略和方针;
制定和完善有关的制度和程序,用于识别、计量和监测业务中的风险;
建立和完善内部组织结构,明确相互的权利和责任,确保赋予的任务能得到有效执行;
执行适当的内控政策,对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和是否完善进行监测。
董事会和公司管理层要促进内部员工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在内部建立一种控制文化,向内部各员工强调和宣传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所有员工都要了解各自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全面投入内控制度建设。
(二)目标设定。
,即:
内控制度要与本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和风险相适应,以合理的成本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
设定风险容忍度目标,增长、风险与回报相联系,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
(三)事件识别。
设立履行风险管理职能的专门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并实施识别、计量、监测和管理风险的制度、程序和办法,以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
建立函盖各项业务、所有范围的风险管理体系,对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识别和持续的监控。
负责组织建立明确的内部制衡机构和实行双签有效制度,涉及资产、财务和人员等重要事项变动,都不得由一人独自决定。
(四)风险评估。
为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有效识别和持续评价面临的各类风险,特别是对经营目标有负面影响的重要风险。
内控制度还必须随时加以修改和完善,对新的或者以前没有控制的风险进行控制。
(五)风险对策。
指公司管理层负责内部控制的建设、执行和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
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审计、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纠正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建立内部控制的风险责任制:
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负责,并对内部控制失效造成的重大损失承担责任;
业务部门及时纠正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对出现的风险和损失承担相应的责任;
对违反内部控制的员工,依据法律规定、内部管理制度追究责任和予以处分,并承担处理不力的责任。
(六)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要成为日常业务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在业务的每一层级都有明确的内控措施,包括:
高层审核、不同部门采取的内控措施;
建立审批、授权及核实制度。
为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建立适应的责任分离制度,员工不能承担有利益冲突的工作,且进行仔细、独立地监督。
(七)信息与沟通。
有效的内部控制同时也是一个有效的信息数据系统,掌握全面的内部财务、经营、监测信息,以及对内部决策有关的、反映重大事件和条件变化的外部市场信息;
保证所有员工充分了解和遵守涉及其责任和义务的所有政策和程序,保证其他有关信息能够向恰当的人员沟通。
(八)监控。
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进行持续的监测,对主要风险进行监测成为日常业务活动的组成部分,并在日常运营中随时发现、提示可能的风险点,同时参与改进、优化业务流程,以有效防范风险的发生。
第三章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
第八条风险管理层级包括整个董事会、公司管理层、各职能部门。
各个层级都要坚持同样的目标;
每个层次都必须从上述八个全面风险管理要素方面实行全程风险管理。
第九条规范、完善的法人治理机制通过合理划分股东、董事(包括监事,下同)、经营管理层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内部监督的有效性和激励约束的合理性。
第十条风险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分级负责。
第十一条财务会计、风险管理部经理是单位风险控制的关健人员之一,财务会计、风险管理部经理对于内部控制中的缺陷以及存在的重大风险隐患,应在第一时间向公司总经理报告的同时,及时向董事会报告。
第四章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文化
第十二条风险管理是全方位与全员参与的管理。
风险管理涉及担保业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因此需要对风险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风险存在于担保业务的每个环节之中,风险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全体员工必须营造“全员重视、积极参与、献计献策、齐抓共管”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和文化。
第十三条通过加强对员工风险管理理念和文化的灌输、培养和提高,有效增强员工风险管理工作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自学性。
第五章风险管理的范围和过程
第十四条风险管理的范围涵盖各个业务部门和各类型的风险。
要实行通盘管理,将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不同类型的风险纳入到统一的风险管理范围,并针对每一类风险的特征采取相应的管理流程和办法。
第十五条风险管理需要实行全程管理。
对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评价、风险接受、风险转移、风险补偿等各个环节划清职责、分别把关、风险落实、管理到位。
完善担保业务流程各环节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评价方法,保证所有环节的各类风险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驾驶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的防范。
第六章风险管理的计量和方法
第十六条风险管理的方法。
主要有:
(一)既重视审保分离,又重视全程管理;
(二)既重视单一信用风险管理,又重视信用、市场、操作多种类型风险管理;
(三)既重视单笔交易单一风险,又重视所有信用敞口总体风险;
(四)事前主动引导和事后被动督导并重管理;
(五)惩戒功能和激励功能并重管理;
(六)源头控制管理和未端治理管理相结合;
(七)定性分析管理和定量分析管理相结合。
第十七条通过定性和定量方法,归集、分析在不同时期、不同部门、不同项目以及每个环节的各类风险,全面衡量自身总体风险承受能力。
通过对资本、收益、风险的衡量,判断局部风险对整体风险的影响程度以及是否可接受,理性处理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关系。
定量主要结合以下指标进行。
信用风险指标
1、不良资产率=不良信用风险/信用风险资产*100%,控制在<
2%;
2、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控制在<
3、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信用风险资产实际计提准备/信用风险资产应提准备*100%,控制在>
120%;
第七章风险管理的重点
第十八条政策。
本公司以服务营口地区中、小企业为宗旨和经营方向,以“流动、小额、分散、效益”为融资担保策略。
要重视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产业政策调整的分析和研究,降低因政策面或宏观经济变化对各产业(担保客户的行业、发展对象)的负面影响。
第十九条法律。
法律风险是本公司面临的一种商业风险,法律风险可能造成经济损失。
法律风险的原因通常包括有关法律法规、合同违约、侵权(例如知识产权)等。
法律风险会给自身带来严重的后果;
法律风险在事前是可防可控的。
法律风险可以通过强化法人法律治理来控制。
本公司采取预防性法律措施来应对法律风险环境,针对自身面对的风险做出一些防范性工作。
分配给预防性法律措施一定的资源并与面临的风险成正比。
第二十条授权。
本公司对高级管理层、业务岗位授权开展担保业务的品种、审批的限额都要明确、清楚和适度权审批人员或组织审批品种和审批限额与其控制和管理信用风险的能力相适应;
既要管好授权,又要严格控制转授权。
第二十一条授信。
本公司实行统一授信担保管理,健全客户担保信用风险识别与监测体系,完善授信决策与审批机制,根据审保分离原则,授信审批部门与授信执行部门相互独立,形成健全的内部制约机制,不得合二为一;
防止违反担保原则发放人情担保和向关系人发放信用担保。
实行最高授信担保额度管理,对同一客户实施最高额度担保授信。
第二十二条会计。
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和会计操作规程,运用计算机技术实施会计内部控制。
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合法,严禁设置账外账,严禁乱用会计科目,严禁编制和报送虚假会计信息(报表)。
第二十三条资本充足与损失拨备。
本公司不断提高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的真实性、规范性和准确性,揭示资产内在损失和资产质量;
严格执行审慎的损失准备金制度,及时足额提取各类损失准备;
建立资本约束机制和资本充足率管理制度,增强资本管理的主动性,确保风险损失拨备充足,确保资本充足率符合审慎经营要求。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本制度自本公司总经办